中国近代史-自考-第三章-辛亥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标记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知识解读】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春,在香港建立起兴中会总部,规定革命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建和香港兴中会总部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形成,从此他鉴定地走上了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道路。
标记中国同盟会【知识解读】1905年8月2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领会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知识解读】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
其基本内容为:(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是革命推翻清王朝,改变其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实现中国的独立。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主”,也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就是通过涨价归公和照原价收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实现土地的国有化,国家可以利用全国地产收入来发展经济。
领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知识解读】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第三章辛亥革命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心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 ) 。
A.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B. 镇压义和团运动C. 《辛丑条约》的签订D. 戊戌政变2. “人民无法再照旧生活下去、清政府无法照旧统治下去”这句话,描述的是( )的中国社会情况。
A.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来临前B. 义和团农民运动来临前C. 戊戌变法来临前D. 辛亥革命来临前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 。
A.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 民族资产阶级C. 工人阶级D. 农民阶级4.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 年颁布的一部所谓宪法是( )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钦定宪法大纲》C. 《明定国是诏》D. 《商律》5.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 。
A. 兴中会B. 国民党C. 中国同盟会D. 华兴会6.1895 年春,兴中会设总部在( ) 。
A广州B. 上海C. 香港D. 东京7.1904 年,孙中山发表的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 ) 。
A. 《革命军》B. 《警世钟》C.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8.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 )。
A. 兴中会B. 中国同盟会C. 光复会D. 国民党9.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
A. 兴中会的成立B. 广州起义C.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D. 三民主义的提出10. 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
A. 《新民丛报》B. 《民报》C. 《时务报》D. 《国闻报》11.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 ) 。
A. 广州B. 上海C. 香港D. 东京12.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 ) 。
A. 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 三民主义学说和纲领C. 中国国民党章程D. 《钦定宪法大纲》13. 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C.章炳麟D.梁启超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B.兴中会国民党5.武昌起义的主力是()A.同盟会会员B.留学生C.新军D.人民大众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A.南昌起义B.萍浏醴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A.①⑤B.④⑥C.③④D.③⑤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A.黄花岗起义B.萍浏醴起义C.保路运动D.广州起义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A.北京B.南京C.广州D.上海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13.中华民国元年是()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A.中华革命党B.国民党C.统一共和党D.国民共进会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组织武装反袁A.中国同盟会B.国民党C.兴中会20.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D.袁世凯复辟帝制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辛亥革命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革命D.义和团运动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B.承认外蒙自治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军阀拥有武装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25.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B.华侨C.会党D.以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26.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C.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27.1917年孙中山针对()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A.黎元洪B.张勋C.张作霖D.段祺瑞28.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保皇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2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英国乘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我国的( )A.西藏B.新疆C.蒙古D.外蒙古30.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B.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C.帝国主义的破坏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二、多项选择题:1.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D.颁布新的学制2.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A.孙中山3.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陆续成立的革命团体有()A.华兴会B.科学补习所C.光复会D.岳王会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5.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D.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6.《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弹劾权 D.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7.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8.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支持B.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C.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9.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为()A.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使列强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C.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10.革命党人为推翻北洋军阀而进行的斗争有()A.黄花岗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11.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A.武昌起义护国运动 E。
第三章辛亥革命一、客观题(单选)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全国各地发生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
2.“新政”内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筹建武备学堂,淘汰绿营和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5.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邹容的《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7.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6.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
7.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
8.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亲自带领下,120多名革命志士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遇难者有72人被葬于广州红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9.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最强)四省保路运动兴起。
10.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占领武昌。
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1.1911年,孙中山在南京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A6.C7.C8.D9.D 10.C11.B 12.B 13.C 14.A 15.B16.B 17.B 18.B 19.D 20.C21.D 22. A 23. C 24. A 25.C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4. ABD5.BCD6. ABCD7. ABD8.ABC9.CD 10. ABD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16.ABCD 17.ABC 18.AC三、简答题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
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要知识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三民主义的提出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兴中会B光复会C中国同盟会D国民党3.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光复会B 同盟会C 兴中会D 华兴会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5.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7.同盟会成立后,将()作为自己的机关报A《民报》B《新民丛报》C《万国公报》D《顺天时报》8.1904年,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A《革命军》B《警世钟》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9.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 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0.辛亥革命的高潮是()A保路运动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1.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12.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他竟然基本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 “西原借款”B“二十一条”C “善后大借款”D《天津条约》13.1913年3月被袁世凯杀害的是()A 蔡元培B 邹容C 宋教仁D 黄兴14. 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是( )A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15.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A 1915 年B 1916年C 1917 年D 1918年16.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拥戴()为军政府大都督A 袁世凯B 孙中山C 黎元洪D 黄兴17.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8.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明定国是》D《商律》19.标志着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A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B镇压义和团运动C 戊戌政变D《辛丑条约》的签订20.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A 李烈钧B 蔡锷C 唐继尧D 黄兴参考答案1.B2.C3.C4.A5.A6.B7.A8.D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D 20.B (二)多选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工农阶级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包括()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3.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涌现出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主要是()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鲁迅4.革命派和维新派论战的问题有()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5.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A.以南京为首都B.总统在南京就职C.遵守约法D.清帝退位6.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向日本借款的“西原借款”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C.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与列强签订的出卖铁路利权合同7.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奋斗有()A.护国运动B.第一次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D.第二次护法运动8.1911年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是( )A.兴中会B.文学社C.华兴会D.共进会9.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有()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10.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参考答案1.BC2.ABC3.ABC4.ABC5.ABC6.BC7.ABCD8.BD9.ABCD 10.ABC二、简答题1、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单选题1、1904年至1905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A. 英法战争B. 英俄战争C. 日美战争D. 日俄战争2、标志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 《天津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3、在近代中国,首先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孙中山D. 宋教仁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 买办资产阶级B. 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5、1894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D. 岳王会6、20世纪初,章炳麟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7、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的是A.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8、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9、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革命军》一文的是A. 章炳麟B.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10、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警世钟》和《猛回头》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陈天华D. 黄兴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 中华革命党D. 中国国民党1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国民党B. 中华革命党C. 中国国民党D.中国同盟会1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立的机关报是A.《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 《新民丛报》1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 兴中会的成立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 国民党的成立D.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1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A. 要不要平均地权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 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多选题1、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列强是A. 英国B. 法国C.日本D.俄国2、从1902年至1911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生的爱国运动有A.拒俄运动B.拒法运动C.抵制美货运动D.收回利权运动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 民族工商业人士D. 民间会党人士4、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时提出的革命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 平均地权D.创立合众政府5、20世纪初,陈天华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6、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 严复B.章炳麟C.邹容D.陈天华7、20世纪前后,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包括A.华兴会B.光复会C.科学补习所D.岳王会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驱除靴虏B.平均地权C.恢复中华D.创立民国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 民粹主义10、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A.《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新民丛报》11、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族主义是指A. 打倒封建主义B. 打倒帝国主义C.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D.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三、简答题1、清朝末年的“新政”及其破产。
第三章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的革命活动)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一)辛亥革命前,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
《辛丑条约》后,列强对清政加强控制,加强扩大在华的经济实力——投资规模急速扩,铁路、矿山的利权成为掠夺目标。
2、各国列强瓜分掠夺中国土地加重,国家独立、主权、土地都被严重破坏,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1904~1905,日、俄争华利益,在东北,开战。
清政“局外中立”。
日本战胜,俄国转让东北南部所取的一切权益。
同时,英国侵入,德国争夺英国在华势力围的长江流域。
(二)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清政对外赔款,对“新政”,财政开销巨大,社会矛盾激化,全国民变、爱国运动四起。
(1901~1911,财政开销增4倍,人民负担沉重,开始反抗——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和抢米斗争,工人罢工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
1902~1911,各地民变1300多起。
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等。
在这些运动中,资产阶级为主角。
全国性的民变和爱国运动,反映人民开始清醒,社会动荡,暴风雨将来临。
)(三)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辛丑条约》签订——标志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列强,成为“洋人的朝廷”清政为得到外强信任,平息乱,拉拢改良派,在1901.4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2、清末“新政”的主要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1901.7,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
各省建武备学堂,裁去绿营、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
1906,废除科举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事业。
颁布《商律》,奖励兴办实业有贡献的人(5)A. 迫于外压力,1906,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颁布《钦定先发大纲》,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
B. 预备立宪失败,没有挽救清王朝,激化社会矛盾,加重危机。
原因:a)主要原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统治。
b)欺骗、正压立宪派的国会情愿活动,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
c)1911.5,责任阁成立,国务大臣13人,9人满族(5人满族皇权)——皇族阁。
引起和立宪派、汉族官僚的矛盾和不满。
清政陷入无法统治的困境。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得到较大发展。
(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A.资产阶级的阶级基础——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20世纪初1895~1911,民族资本厂矿800家过万,其他联系的社会力量也得到发展。
B.资产阶级的骨干力量——知识分子,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留学生形成。
)二、“三义”主要容:1、产生:1905.11,《民报》发刊词,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三义”2、主要容: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容。
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B.恢复中国独立,改变“次殖民地”的处境。
C.区分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
只针对阻碍革命的满人。
D.最大限度孤立清朝统治者,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E.民族主义中,没有明确的反帝主;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使之有机可乘。
——缺点2)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国。
A.阐明民族主义必须与主义结合;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起完成。
(打到清政,从“驱除鞑虏”上说,是民族革命;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上说,是政治革命。
)B.为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国规划蓝图。
(提出,为资产阶级提出建国方案,理论上解决当时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
)C.主义,没有明确劳动人民在国家的地位,也不能保证人民的真正权利。
——缺点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A.土地所有者需要申报土地数目,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增收于国家所有。
B.不用其他税收,只需地租,就可富国。
C.想让,中国走向富强,避免贫富两极分化,一劳永逸。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没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不能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3、总结:(1)提出一套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国的建国方案(2)是个比较完备的主义的革命纲领(3)产生社会影响,推动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革命派与改良派(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做的宣传组织工作:1、著书立说——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让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1)宣传方面A.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制度。
B.邹容《革命军》中国进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国”C.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抨击列强瓜分中国的恶谋,揭露清政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洋人的朝廷”(2)组织方面A.兴中会》华兴会黄兴;光复会蔡元培;科学补习所、岳王会B.革命团体的建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也为成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革命派在与改良派的论战中的局限性(和五(二)一起看)(1)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明确的反帝(帝国主义)主,却想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2)对制度的理解停留在形式上,不深入不具体,无可操作性。
(3)没有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没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4)总结:这些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三)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容1、1905~1907,革命派——,改良派——康有为,在《民报》《新民丛报》展开论战。
2、论战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论战焦点。
(——政权)A. 改良派——维护清政府,只可改良、立宪,不可革命,会血流成河。
B. 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只有革命才能“救世救人”,革命牺牲难免,革命是为了建设。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
()A. 改良派——国名“民智未开”不能享,没当“国民”资格B. 革命派——非“国民恶劣”,是“政府恶劣”,平等是人类本性,护,革命启发民智“民智未开,即以革命开之”。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民生——土地)A.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美化封建土地所有制。
B. 革命派——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地权,解决民生。
四、辛亥革命的高潮、胜利、失败(一)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高潮和胜利1、过程(1)保路运动后,革命形式成熟,新军的共进会和文学社2革命团体联合行动,在武昌起义。
(2)1911.10.10晚,革命党新军八营,武昌起义第一枪,占领武昌,三日控制三镇,成立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3)武昌起义引起全国响应,掀起辛亥革命的高潮。
从武昌起义到11.9一个月,13个省和脱离清政独立。
全国各地爆发革命武装起义,清政的统治被瓦解。
1912.2.12,清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2、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替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表现出革命性和勇敢精神,也暴露了软弱性和妥协性)(1)革命党人主动把政权让给立宪派或旧官僚、旧军官。
(2)政权被立宪派、旧军官篡夺。
(3)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改头换面地维持旧政权。
(4)有些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却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说明革命发展虽快,却基础不牢,外危机潜伏。
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容1、1912.3,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2、主要容:(1)主权属于国民——“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总统)(2)设立A. 国务总理——政府首脑B. 阁——行政机关,行驶行政权,辅佐大总统C. 法院——行驶司法权D. 参议院——立法机关,行驶立法权,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3)国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情愿、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权利。
)(4)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资产阶级国的政治制度。
(二)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和三(二)一起看)(1)依靠外国列强——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跳跃和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
(2)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提出满足农民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和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三)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人员结构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这个政权。
(为临时大总统,全国重要权利官员都是革命党人担任;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为多数。
)(2)实行行政上——集中体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如:废除封建弊端,保护人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禁毒,禁止人口贩卖,改革教育制度等)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打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
(二)宣告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三)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四)打击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例,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五)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生新变化——推动民族主义资本经济的发展。
七、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教训(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农民)(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四)失败总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失败,没有明确反帝反封建,只有睿翻了清政府,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资产阶级国方案不能自救,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探索,寻求中国的新出路。
八、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重新落入黑暗的深渊(一)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代表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期(北洋军阀是封建军阀)(二)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1、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制定反动法令,剥夺、政权,滥杀无辜。
(1)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2)制定《暂时新刑律》《戒严法》反动法令,剥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人民的一切政治权利,统治期间人民毫无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