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河流专题
- 格式:pptx
- 大小:8.08 MB
- 文档页数:69
二轮复习河流专题教学设计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河流专题》教学设计一、考向分析从区域认知角度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及流域区域特征。
从综合思维的角度,考察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1、掌握河流补给类型,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河流与地貌的关系,能够结合区域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的特征。
2、掌握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思路,并能够结合区域特征找出流域的开发、治理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分析河流特征和流域开发治理方向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提升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河流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流域的开发治理。
四、学情分析高考二轮复习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把握高考方向,理顺答题思维、规范答题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答题能力,但是对于基础知识与高考的能力要求还有距离,本课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置的。
五、教学方法典型例题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PPT多媒体课件六、学设计思路:本次教学设计是我校“生活化”教育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生活化”教育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以“再现生活”为先导,选取了生活中河流的季节变化景观作为情景设置,导入河流复习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线。
展示学生自主复习成果,选取具有典型性的高考题作为分析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结合家乡案例“海河流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作为探究案例,完成“快乐探究”环节。
“理性升华”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计而规律、方法,在进行情感提升的同时并应用于实际解题,实现地理复习课堂的“回归生活”,即利用练习反馈和课后作业提高解题能力和对河流部分知识的复习提升。
七、板书设计补给类型水文特征河流特征水系特征河流专题河流与地貌开发内容流域开发治理治理措施八、教学过程九:教学反思1、能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对复习内容进行精选,定位高考能力考查,适合本校学生实际。
2、教学的设计能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的教育理念。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河流回归课本发散思维知识网络位置补给类型水文特征洪灾分析流域开发河流水系特征人类活动与河流河流入海口与海水疑难解析一、河流位置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③河流流域的分水岭画法一般是沿山脊。
二、河流补给类型三、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秋末+初春),有结冰期且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
(2)河流水系特征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发育,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2.根据一条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
潜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可以通过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由数值高处指向数值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反之表明河流水补给潜水。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4.根据城市的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城市的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区;会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
《河流专题》说课稿王开稀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三二轮复习《河流专题》,我将从专题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我对此专题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来看,河流是高考中的热点。
学生主要学习掌握有关河流的一般知识,包括:河流的流域面积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河流流量图的分析和判断、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分析、河流水能资源的分析并会分析河流的自然背景,进而对河流及流域的开发治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从重难点及突破上看,在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河流补给状况,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上。
在突破教学难点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时,我展示三道高考真题,让学生思考练习并回答问题,最后由我做归纳总结。
第二、我对学情的分析经过一轮全面复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对于某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如光照图、河流等)缺乏综合分析、归纳和运用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把散落在各章节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并适度挖掘。
第二轮复习必须注重对知识整合与应用,达到提高地理能力的目的。
第三、我对教法学法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分析法和归纳法。
对于三个知识点,基本采用以下步骤: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
3.运用综合归纳和知识迁移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反馈)。
第四、在教学过程方面,有以下环节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3分钟)—专题教学活动(30分钟)--小结和作业(12分钟)1.课程导入通过高考试题回顾,引入河流专题。
2.教学过程(1)源流概况:识图,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2)补给状况:识图,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并填写表格→老师补充说明(3)水文特征(水系特征):①水文(水系)特征的分析要素和影响因素学生思考练习→老师精讲点拨(从命题意图、关联考点、解题思路等方面讲解)②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学生填表练习→老师综合归纳3.课堂练习及讲解4.课堂归纳小结第五、从板书设计来看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明扼要,能概括主要教学内容,真正起到教学纲要的作用,使学生能理清学习思路,让学生从板书中概括出所要学习的内容。
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高考命题的重点对象水资源:农业、工矿业、生活用水水能:能源开发航运:地域联系、经济发展洪涝灾害:防洪、抗旱三角洲、沿江平原、冲积平原:农业、聚居地河流的基本概况:河源、流向、长度、注入的海洋(湖泊)、流经地形区、流域范围、流域内气候和植被状况。
(描述角度)河流的补给类型(水源)、汛期长短、水位变化大小及原因、流量和水位变化造成的灾害。
(分析角度)河流的水质状况,即含沙量大小、污染情况及沿岸居民使用河水的情况。
(水资源)河流的开发利用状况,即灌溉、航运、养殖、发电、防洪、旅游等方面的效益如何。
(联系人类活动的角度)1.河流补给类型:①雨水补给---------影响因素-降水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冬雪春融)---影响因素-积雪量③冰雪融水补给(夏)---影响因素-气温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④地下水(稳定、互补)⑤湖泊水(上游补给,中游调蓄)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有时间性②有连续性③水量稳定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改善土壤墒情:水分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水位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普遍2、河流的水系特征源地、流向、长度、归属(大洋水系)、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曲直、宽窄、深浅)水系特征体现区域地形的基本框架:向心状、平行状、树枝状、羽毛状、扇状(天津海河)、网状等3、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径)流量(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等凌汛: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者初春时期(黄河上游宁夏段、下游山东段境内)试对比长江中游与黄河中游水系特征的主要差异。
高三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二河流专题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专题复习二——河流专题以水资源为线索,综合考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河湖水文、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的关系,以及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复习这一专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和立意中心,须引起关注:如水系的基本特征,水文特征,水资源紧X,河流断流,跨流域调水,水污染加剧等问题。
二. 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以从这几方面了解:河流的发源地、入某某、上中下游划分、汇入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流经主要的大地形区;流经主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穿越大的铁路干线;河网的疏密、水系形状;是否有湖泊与河流相通等。
例如,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某某),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某某的某某和某某的湖口是上中下游划分的界限。
主要的支流上游有雅砻江、岷江(某某)、嘉陵江(某某)、乌江,中游有汉江(某某)、湘江(城陵矶)、赣江(湖口)。
长江流经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流经主要的大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某某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长江流域沿线工业区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
商品粮基地有某某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商品棉基地有江汉平原、长江下游和某某沿海平原。
旅游区有三峡、某某、庐山、都江堰、某某等众多景点。
长江自西向东穿越铁路线有青藏、宝成——成昆线(某某)、川黔线(某某)、焦柳线(枝城)、京广线(某某)、京九线(某某)、京沪线(某某)等。
我国南方,降水多,水系发育、河网稠密。
扇形、树枝状、向心水系易发生洪水灾——海河、淮河、长江中上水系发育中下游干流有湖泊相通的河流--调蓄洪水作用,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某某、太湖等。
三. 水文特征(一)径流量:从气候角度分析径流量= 降水量—蒸发量1. 气候湿润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较小、径流量较大例:长江、珠江(秦淮以南)降水大,流经湿润地区某某、松花江(东北)蒸发小,降水较多,流经湿润、半湿润区辽河、海河、淮河(秦淮以北)降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区2. 季节变化:补给、气候——水位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无论是降水还是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而西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