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 格式:doc
- 大小:24.85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1.能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腔肠动物与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运用进化的观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
续表三、课堂总结盘点收获本节课,我们知道了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我们还知道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总结、归纳,全班交流补充。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1.在海边游泳,容易被海蜇蜇伤,海蜇与下面哪种动物属于同一类型?蜇伤人体的类似于下列哪种结构?2.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肉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1.学生回忆思考,交流作答:海蜇属于腔肠动物,与水螅属于同一类生物。
海蜇蜇伤人体的结构类似于a触手处的刺细胞,刺细胞是防御和攻击的利器。
2.不安全。
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肉煮熟而直接食用,有可能会被感染。
温故而知新,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联系实际养成关爱生命的意识。
情感升华血吸虫病曾经流行于我国南方的几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无数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我们要爱护地球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真聆听,仔细回顾知识点,与老师共同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代表动物:水螅(淡水)、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虫(海水)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二、扁形动物1.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绦虫、血吸虫2.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3.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教学反思:在本节教学中,教学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第一章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学习目标]1.熟悉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2.说出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
4.明白血吸虫是怎样感染人体的。
学习重点1.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
3.血吸虫的生活史。
[学习难点]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
2.血吸虫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想一想,动物和植物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呢?(二)腔肠动物1.腔肠动物身体结构简单,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海洋中,如---等。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 。
2.什么是辐射对称,它对水螅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水螅的身体由哪些细胞构成?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5.腔肠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扁形动物1.了解涡虫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点。
2.什么是两侧对称,它对涡虫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营寄生生活,如、、等。
这些寄生虫有什么特点呢?4.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二.合作探究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2、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3、结合课本第7页图5—9《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
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来预防血吸虫的感染吗?三.达标检测1.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内胚层,中胶层和外胚层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2.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3.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4.水螅体内的结构叫做 A.空腔 B.消化腔 C.体腔 D.内脏5. 扁形动物开始以后各门动物(除棘皮动物和腹足纲外)的对称形式是()A. 无固定的对称形式B. 辐射对称形式C. 左右对称形式D. 两辐射对称形式6.涡虫的消化器官包括 A.口、咽和肠 B.口、肠和肛门C.口、咽、食管D.口、小肠7.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A.血吸虫B.涡虫C.疟原虫D.猪肉绦虫四.盘点提升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2.我对本节课还有哪些困惑?。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1、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如: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等;少数生活在清洁、缓流、水草丰富的淡水中,如:水螅。
2、腔肠动物的身体由两个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
3、腔肠动物捕食和防御的利器是刺细胞。
食物从口进入,在消化腔中被消化,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辐射对称使动物感知各个方向的刺激,利于捕食和防御。
二、扁形动物1、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的患寄生虫病。
将鱼虾煮熟有利于预防扁形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
如:华支睾吸虫、绦虫、血吸虫等。
将鱼虾煮熟有利于预防扁形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少数能自由生活,如:涡虫。
2、寄生生活的动物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3、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内,成虫寄生在人体内。
即: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人是血吸虫的终末寄主。
要消灭血吸虫首先要是消灭钉螺。
寄主也称宿主。
4扁形动物的特征:身体两侧(也叫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1、线形动物多数寄生如:蛔虫、丝虫、蛲虫、钩虫等,少数自由生活,如:秀丽隐杆线虫2、线形动物是最早出现刚门的动物3、寄生的线形动物引起寄生虫病,预防蛔虫要做到:不喝生水,蔬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管理好粪便。
4、线形动物的特征:细长如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二、环节动物1、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水蛭。
1、蚯蚓生活在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2、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完成运动。
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慢,在粗糙的纸板上运动快。
3、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观察蚯蚓的过程中用湿棉球擦其身体是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
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是为了进行呼吸。
4、蚯蚓的作用:松土、肥土、作饲料、入药、净化环境。
5区分蚯蚓前后端的标志性结构是环带,离环带近的是前端。
6、蚯蚓的体壁粘滑,腹面粗糙,粗糙的结构是刚毛。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
(身体结构简单,大多生活海洋中,少数清洁淡水中)辐射对称: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便于感知环境中各个方向的刺激,防御和捕猎)腔肠动物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有口无肛门。
与人类的关系:海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石灰质形成大堡礁等。
水螅图p5.扁形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两侧对称: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身体分前后、左右、背腹;头部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两侧的运动器官,有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生活方式:大多数寄生生活(人和动物体内)器官:消化器官极为简单,甚至没有。
生殖器官发达(华枝睾吸虫)。
扁形动物的危害:血吸虫病;感染过程:寄生淡水钉螺中——感染草鱼、鲫鱼以及虾类——人类食用后感染。
扁形动物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空无肛门(共同点)。
线形动物: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蛔虫:寄生人体小肠里;吸食半消化的食糜;外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防止消化液的侵蚀);生殖能力强;爬行方式:身体的弯曲、伸展进行。
蛔虫病的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喝干净的生水;管理好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线形动物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保护作用);有口由肛门。
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
蚯蚓:分前后、背腹、左右两侧。
前端有环带。
腹部颜色深,背部颜色浅;刚毛和肌肉的配合完成运动。
体壁分泌黏液,助于呼吸(又称体壁呼吸)。
呼吸过程:氧气——黏液——毛细血管——全身。
环节动物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与人类的关系:沙蚕是鱼虾的食饵;水蛭可以提炼出蛭素;蚯蚓提高土壤肥力,且富含蛋白质。
软体动物:河蚌、扇贝、文蛤。
(动物界第二大类群,10万种以上)身体结构:有两片石灰质贝壳,称为双壳类。
体内的肉质膜又称为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运动、摄食和呼吸:一般有斧状的足,可以依靠缓慢运动。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教学设计一、 导入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一)腔肠动物以水螅为例:1.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3-5页,结合图5-2,5-3,5-4,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身体有什么特点?(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这样的体形与捕食和御敌有什么关系?(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4).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其他的腔肠动物:海月水母,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3.总结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4.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蛰等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不仅成为岛屿,加固海岸,还能为海底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
(二)扁形动物以涡虫为例:1.自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课文1-3段及图5-6,5-7,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主备人:徐维争辅备人:丁从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水螅等动物图片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了解涡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理解日本血吸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进行“生物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水螅的观察,培养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讲究卫生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
第一课时:腔肠动物
一、生活环境:1、大多生活在海洋中: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2、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水螅
二、代表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清洁淡水中
2.形态体色:圆筒状、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辐射对称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三、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第二课时:扁形动物
一、代表动物:涡虫
1、生活环境:清澈溪流的石块下
2、形态结构:(1)、身体背腹扁平,形似柳叶;
(2)、三角形的前端有可感光的眼点;
(3)、腹面有口,咽呈管状可捕食,无肛门;
(4)、体呈两侧对称;
二、其它扁形动物:绦虫、华枝睾吸虫、日本血吸虫
1、生活方式:寄生
2、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消化管结构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2)、生殖器官发达;
四、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作业:1、《能力培养与测试》
2、预习第二节内容,完成《能力》的“自主学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