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填空题1.永兴超市购进128箱牛奶,第一天卖出72箱,第二天卖出28箱,还剩多少箱? 我这样列式计算: 1287228--=_______(箱)我发现1287228--○()1287228-+○1282872--,用字母表示此规律:( )。
2.62512773--与62512773-+的得数相差(________)。
3.2401-2009+199+1209=(______)。
4.计算:100-96+92-88+…+12-8+4=(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或“=”。
175-15-45(________)175-45-15 186-(33+67)(________)186-33-67589-326-74(________)589-(326+74) 316-95-116(________)316-116-95我发现:(________)。
(用字母表示)6.一只小猴子喜欢吃香蕉,主人对它说:“每天早上吃三根,晚上吃四根。
”小猴子听了很生气。
主人马上改口说:“那就早上吃四根,晚上吃三根吧!”小猴子觉得自己占便宜了,很开心。
对此,你是怎么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____里填上合适的数。
127+a =a +____ 378+229+122=378+____+229285+(15+b )=(285+____)+b (138+____)+75=____+(225+____) 888+597=____+888 155+64+245+36=(155+____)+(____+36)8.下面算式中,运用加法交换律的在括号里画“△”,运用加法结合律的在括号里画“○”。
①8815515588+=+(________) ②()()96120589612058++=++(________)③3030a a +=+(________) ④()()++=++●□▲●□▲(________) 两个数相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4年级下册第3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1.(2分)下面算式中,不能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是( )A.18000÷25÷40B.800÷25×4C.6300÷6÷152.(2分)在计算193﹣(43+27)时,错算成了193﹣43+27,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 )A.多27B.少54C.多54D.少273.(2分)下面算式中错误的是( )A.1889﹣74+26=1889﹣(74+26)B.56×103=56×100+56×3C.120÷(6×2)=120÷6÷24.(2分)下面选项中,( )表示乘法分配律.A.B.C.D.5.(2分)下面( )组的两个算式得数不相等。
A.25×16=25×4×4B.3200÷4÷25=3200÷(4×25)C.672﹣36+64=672﹣(36+64)D.99×38+38=38×1006.(2分)一本书共有176页,已看了80页,余下的要3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 )页。
A.28B.30C.327.(2分)计算如图的面积(单位:分米),芳芳的做法是5×6+(5+10)×(12﹣6)÷2。
下面( )图表示芳芳的思考过程。
A.B.C.D.8.(2分)小明生病住院医生给他开了一瓶330mL的止咳糖浆,并叮嘱他每次喝10mL,一日三次,则这瓶止咳糖浆能喝( )天。
A.33B.20C.11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7分)9.(2分)计算10.38×2.5×4时,运用 律比较简便,计算结果是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卷(一)一、填一填。
1.观察下面竖式,说说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18275+275验算+118393393验算时运用了()律48×2296961056计算时运用了()律2.一本书共46页,每页有22行,平均每行有25个字。
小莉已经读了40页,她一共读了()个字。
3.如果A×B=50,那么(A×8)×B=()。
如果〇-口=8,那么125×〇-125×口=()。
22m4.右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5.(72+36)÷9=72÷9+36÷9(121+22)÷11=121÷11+22÷112m观察上面的算式,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上面的规律:(二、选一选。
1.下面算式正确的有()。
①47+57+53=57+100③Q×102=Q×100+2⑤390÷78=390÷(39×2)A.①②③C.①②⑤)。
②25×36=25×4×9④418-33+67=418-(33+67)B.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2.小芳在计算“1872+134”时,横线上添加()不能使运算简便。
A.+128 C.+66B.-1872 D.+373.小溢用简便方法计算58×99时,误写成了58×100-1,他计算的结果正确的结果()。
A.多57 C.少57B.多98 D.少984.下图中能表示加法交换律的是(),能表示乘法分配律的是()A.☆×〇=〇×☆5.四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660÷12”,其中不正确的是()。
A.660÷6÷2C.(660×5)÷(12×5)三、算一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乘法口诀表、乘法法则、数的整理与应用三个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及其相关应用。
一、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指用于记忆乘法运算结果的表格,是基础的数学工具。
掌握乘法口诀表可以方便进行乘法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在四年级数学下册中,我们需要熟记1乘到9的乘法口诀表,即:1乘1等于1,1乘2等于2,1乘3等于3,…… ,1乘9等于9;2乘1等于2,2乘2等于4,2乘3等于6,…… ,2乘9等于18;3乘1等于3,3乘2等于6,3乘3等于9,…… ,3乘9等于27;……9乘1等于9,9乘2等于18,9乘3等于27,…… ,9乘9等于81。
二、乘法法则乘法法则是对乘法运算的一种规范和准则,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1.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乘法运算中因子的顺序可以交换而不影响结果,即a乘b等于b乘a。
例如,2乘3等于3乘2。
2.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指的是多个数相乘,可以先将其中的几个数相乘,然后再将得到的积与剩下的数相乘,顺序可以任意调换,结果不变。
例如,2乘3乘4等于(2乘3)乘4,也等于2乘(3乘4)。
3. 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指的是在一个等式中,若一个数先加另一个数,然后再乘以第三个数,等于先分别将这两个数分别乘以第三个数,再将积相加。
即a乘(b加c)等于a乘b加a乘c。
例如,2乘(3加4)等于2乘3加2乘4。
三、数的整理与应用数的整理与应用是数学运算的一种常见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数的正序排列、逆序排列以及对数的利用等内容。
1. 数的正序排列数的正序排列是指按照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例如,数列2、4、1、3按照正序排列则为1、2、3、4。
2. 数的逆序排列数的逆序排列是指按照数的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例如,数列2、4、1、3按照逆序排列则为4、3、2、1。
3. 对数的利用对数的利用是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数的有关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解答。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日记关于结合律分配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三单元,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的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到同样的性质,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模型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主探究的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同时也要从乘法意义上理解定律表达式中两部分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上,既关注多样化,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也不能忽视方法背后的算理。
二、乘法运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就是:(a×b)×c=a×(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三、培养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教材中不少题目的要求是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很自然地,同一个题目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
例如25×44,既可以依据结合律25×4×11解决,也可以用分配律25×40+25×4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是解答这个题目的好方法,没有绝对的优略,只要结果正确应该就算对。
甚至学生用竖式解决问题也不无简算的道理。
简算作为一种计算能力和计算意识应在潜移默化中加以引导,在体会简算的益处中,提高其意识和能力。
四、重点练习1.下面算式中(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A.42×(18+12)=42×30B.a×b+a×C=a×(b+C)C.4×a×5=a×(4×5)考查目的:对乘法分配律及乘法意义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
–灵活应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定律的作用及意义。
2.示范运算:在小黑板上演示几个简单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熟悉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展示:请一些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留给的作业,巩固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在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时还有些犹豫。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生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条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测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我会判.(正确的函“√”,错误的画“×”)(12分)1.273367=27100+++()2.12588⨯的简便算法是12588⨯⨯. ()3.47100=47874713⨯⨯+⨯()4.4699=46991()()⨯⨯+5.1250255=1250255()()÷⨯÷÷6.345199=3452001---()二、我会填.(29分)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2分)(1)584742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81+236+464=381+(________+________)(3)634123377=634---(________+________)(4)12556=125⨯⨯________⨯________(5)2351423586=235⨯+⨯⨯(________+________)(6)210014=2100÷÷________÷________2.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12分)(1)76514654=765---(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408=25()________()________8⨯⨯+⨯(3)120001258=12000÷÷÷(________()________)(4)879987=87⨯+⨯(________()________)(5)131258=13⨯⨯()(125⨯________)(6)365199=365200--()________3.在横线上填上“>”“<”或“=”.(5分) 1365446--________1365446--()10185⨯________100851⨯+ 12501255÷⨯()________12501255÷⨯86486⨯+________865⨯32125⨯________12541258⨯+⨯三、我会选.(10分)1.下面得数不相等的一组算式是( ). A.B.C.2.计算56035÷时,正确的简便算法是( ). A.56075÷÷B.56075÷⨯C.56057÷⨯3.计算4825⨯时,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的是( ). A.12425⨯⨯()B.481004⨯÷C.4025825⨯+⨯4.57101⨯的简便算法是( ). A.571001⨯+B.5710057⨯-C.5710057⨯+5.98498798=⨯+⨯-( ). A.9810⨯B.9811⨯C.9812⨯四、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0分)891112476+++ 97514723--12564⨯ 1348866⨯+⨯ 4599⨯54102⨯808125-⨯()4825125⨯⨯⨯30001258÷÷136222236⨯-⨯五、我会解答.(29分)1.快乐商场在去年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快乐商场去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4分)2.13名同学在果园里摘苹果,每人摘4筐,每筐25 kg,同学们一共摘了多少千克苹果?(4分)3.织帽小组30人8小时织帽2 400个,平均每人每小时织帽多少个?(5分)4.商店运来15筐香蕉和15筐苹果,每筐香蕉58 kg,每筐苹果42 kg,商店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5分)5.师傅每小时加工53个零件,徒弟每小时加工46个零件,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一天两人共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做)(5分)6.如下图,李叔叔种了苗圃和花圃两块地.(6分)(1)这两块地的面积和是多少平方米?(3分)(2)苗圃的面积比花圃的面积多多少平方米?(3分)参考答案一、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二、1.【答案】(1)58 42 47 53 (2)236 464(3)123 377(4)8 7(5)14 86(6)7 22.【答案】(1)146 +54 (2)25 40 +25(3)125 ⨯8(4)99 + 1(6)⨯8(6)+ 13.【答案】<><= >三、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C5.【答案】A四、【答案】300 805 8000 1600 4455 5508 9000 100000 3 2200五、1.【答案】26967331233=900+++(台)2.【答案】13425=1300kg⨯⨯()3.【答案】2400830=10÷÷(个)4.【答案】584215=1500kg()()+⨯5.【答案】方法一:53468=792()(个)+⨯方法二:538468=792⨯+⨯(个)6.【答案】(1)2⨯+⨯()40123012=840m(2)2⨯-⨯()40123012=120m。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 a+b=b+a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 (a+b)+c=a+(b+c)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乘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 (a+b)×c=a×c+b×c或者a×(b+c)=a×b+a×c减法的性质减法的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字母公式:a-b-c=a-(b+c)减法的性质2:或者也可以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
字母公式:a-b-c=a-c-b除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几个除数的积,结果不变。
字母公式: a÷b÷c=a÷(b×c)练题一、判断题。
1、27+33+67=27+100(错误)2、125×16=125×8×2(正确)3、134-75+25=134-(75+25)(正确)4、1250÷(25×5)=1250÷25×5(错误)5、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错误)二、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56+72+28=56+(72+28)运用了(B、加法结合律)2、25×(8+4)=(B、25×8+25×4)3、3×8×4×5=(3×4)×(8×5)运用了(B、乘法结合律)4、101×125=(C、125×100+125)5、用2,4,6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加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只改变加数位置,不改变运算顺序。
①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加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只改变运算顺序。
运用方法:做题时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观察加数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第二观察是否改变运算顺序。
若只改变加数位置则只用了加法交换律,若只改变运算顺序则只用了加法结合律,若即改变了加数的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则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计算时的运用:观察哪几个加数合起来能凑整,然后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让这些数先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a-(b+c)=a-b-c其他相关应用:a-b+c=a-(b-c)a-(b-c)=a-b+c运用技巧:1、计算前先观察数字特征有两种情况,情况1可以将同尾数放一起相减如:375-24-75中375和75个位和十位的数相同,就可以先算375-75-24进行凑整使计算更简便。
情况2减数中的两个数可以凑整可以先求这两个减数的和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如:375-73-27可以写成375-(73+27)计算更简便。
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乘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只交换因数位置,不改变运算顺序。
①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不改变因数位置,只改变运算顺序。
运用方法:做题时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观察因数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第二观察是否改变运算顺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6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好PPT或教案内容。
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
3.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教学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第二步: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1.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第三步:练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第四步:拓展延伸1.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组织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步:总结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解题技巧。
五、课堂作业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鼓励学生课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1.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2.思考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调整下节课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和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意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4)三个等式右边的算式因数一样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个等式左边的算式因数都不一样,但运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
(5)他们每个等式左右两边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积怎么样?(积是一样的)老师概括:看来咱们发现的现象不是偶然的,是有规律的。
3.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咱们观察一下在乘法中三个数相乘,可以怎么算,还可以怎么算。
学生讨论、概括,老师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公式表示能用a、b、c三个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板书设计教学反思②4×25+2×25:先算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各多少人,再算总人数。
提问:分别计算以上两种方法,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发现:(4+2)×25=4×25+2×25。
提问:你从这三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结果不变。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b+c)=a×b+a ×c【课堂作业】1.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2.填空:(32+35)×4=()×4+()×4(62+12)×3=()×()+()×()3.把相等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32×48+32×52 20×17+20×1520×(17+15)(5+8)×2424×5+24×8 32×(48+52)【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梳理=346-146-.63=200-63=137减法性质的逆运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相当于从被减数中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3.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数、减数可以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再进行计算,其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a>c)三、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如: 25×17×4=17×(25×4)=100×17=1700这里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把乘积是整百的两个数结合。
在连乘算式中,如果某两个因数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运用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先把这两个数相乘,能使计算简便。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如:(125+12)×8=125×8+12×8=1000+96=1096典型题目:(1)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可以先...将其转化成整十、整百……的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99×24=(300+2)×24302×24 =(100-1)×24。
【小学数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则加法的交换律可以表示成:
a+b=b+a
2.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则加法的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则乘法的交换律可以表示成:
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
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则乘法的结合律可以表示成:
(a × b)×c= a×(b × 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则乘法的分配律可以表示成: (a + b)×c= a×c + b×c 6,连减的简便运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数的和;或者也可以先减
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a-b-c=a-(b+c)
7.连除的简便计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
a/b/c=a/(b×c)
1 / 1。
C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
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3)辨析、比较。
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独立解决问题。
①从主题图中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试着独立解答。
如:科考队计划考察的时间有多长?
②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
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拓展
1、小结。
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2、练习。
课本46页练习八第4题、第6题。
(1)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106×25=25×106 5×17×4=5×4×17 13×3×2=13×(3×2)
25×8×4=8×(25×4)4×6×5×8=(4×8)×(6×5)
小结:乘法中有哪些运算定律?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98+265+202 273—73—27
250×13×4 3200÷4÷5
88×125 99×38+38
17×23—23×7 72×125
辨析:说一说每一题可以怎样简便计算?简算的依据是什么?
3、图形数学迷活动(47页思考题)。
根据时间可以延伸到课外。
(四)提高练习作业布置
1、把左右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1)47+66+53 a×145
(2)4×5×18×5 (58+42)×7
(3)(4+18)×5 66+(47+53)
(4)33×27—33×18 4×5+18×5
(5)145×a 33×(27—18)
(6)58+42×7 (4×5×5)×18
2、计算25×36,我能用许多简便方法。
参考方法:①25×36=25×4×9=900
②25×36=25×(30+6)=25×30+25×6=900
③25×36=25×(40-4)=25×40-25×4=900
3、这些题能简算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
24×125 99×56
125×(8+10)199×56+56
4、用简便方法计算。
(1)333×774+113×666 (2)999×9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