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计算书
- 格式:docx
- 大小:14.66 KB
- 文档页数:4
立柱桩承载力计算书
1、前述
为了减少支撑杆件的长细比,同时为了承受支撑的自重及施工误差引起的偏心而产生的弯矩,在支撑中部布设立柱桩.
2、荷载
内支撑对立柱桩的荷载按最不利的地段对顶撑与联系梁坑中部位进行计算.
N压=(10×0.9×0.8+12×0.7×0.8+5×0.6×0.7)×25+0.1×6850=1086KN
N拔=(10×0.9×0.8+12×0.7×0.8+5×0.6×0.7)×25-0.1×6850=285KN
设计立柱有效桩长为13.3米.
3、立柱桩承载力的计算
与立柱桩设计有关的土层参数选取如下表
经计算立柱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
(39*5+44*4.3+24*4)*3.14*0.9+3.14*0.45*0.45*250*(0.8/0.9)0.25=1511.4KN
经计算立柱桩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
(39*5+44*4.3+24*4)*3.14*0.9*0.7=950KN
4、承载力验算
1511.4>1.35*1086=1466
950>1.35*285=385
经验算立柱承载力满足要求.
5、立柱配筋
主筋采用12Ф18,箍筋为φ8@250,加强筋为φ16@2000.。
塔吊基础计算书一、计算参数如下: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基础所受的水平力H:66.2KN22.5KN基础所受的竖向力P:434KN513KN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M:1683KN.m1211KN.m 基础所受的扭矩Mk:067KN.m取塔吊基础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即F=513KN M=1683KN.m二、钻孔灌注桩单桩承受荷载:根据公式:(注:n为桩根数,a为塔身宽)带入数据得单桩最大压力:Qik压=872.04KN单桩最大拔力:Qik拔=-615.54KN三、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1、土层分布情况:层号土层名称土层厚度(m)侧阻qsia(Kpa)端阻qpa(Kpa)抗拔系数λi4粉质粘土0.9522/0.755粉质粘土4.613/0.757粉质粘土5.616/0.758-1砾砂7.33810000.68-2粉质粘土8.9255000.758-3粗砂4.68306000.68-4a粉质粘土4.05327500.75桩顶标高取至基坑底标高,取至场地下10m处,从4号土层开始。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钻孔灌注桩直径取Ф800,试取桩长为30.0米,进入8-3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5.5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pa,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up---桩身周边长度;l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Ra=0.5024×600+2.512×(22×0.95+13×4.6+16×5.6+38×7.3+25×8.9+30×2.65)=2184.69KN>872.04KN满足要求。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λi---桩周i层土抗拔承载力系数;Gpk ---单桩自重标准值(扣除地下水浮力)经计算:Ra,=2.512×(22×0.95×0.75+13×4.6×0.75+16×5.6×0.75+38×7.3×0.6+25×8.9×0.7 5+30×2.65×0.6)+0.5024×30×15=1504.03KN>615.54KN满足要求。
抗拔桩设计计算1、设计依据中华人名共与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2、计算条件图纸给出筏板面积:2180.86m2,每平米浮力:10t/m2。
则筏板所受总浮力为:21808、6t。
2、计算给定地层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5、2。
18—1)Uk――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 i――破坏表面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πd;qsik――桩侧表面第i层土得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本次计算根据勘察报告取值为45KPa;λi――抗拔系数,按照表5.2、18—2取值。
本次计算λi=0.75、li――第i土层厚度,本次计算仅涉及粘质粉土⑥层,厚度10m、2、1桩径d=0。
6m情况得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0、75×45×0。
6π×10 = 636.17(KN)=63.6t2、2桩径d=0、4m情况得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k=0.75×45×0、4π×10 = 424。
12(KN)=42.4t3、根据群桩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所需要抗拔桩总数(5.2。
17-2)其中:γ0――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按照表3。
3。
3确定安全等级,本次计算按照一级(重要得工业与民用建筑物)取值为1、1;N――基桩上拔力设计值21808。
6t;Gp――基桩自重设计值。
γs――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按照表5。
2、2取值1。
67、3、1对d=0.6m桩总桩数1、1×21808、6≦63。
6/1。
67×n + 0。
25×π×0、62×10 (根)计算置换率为桩间距(m)3、2 对d=0。
4m桩总桩数1。
1×21808。
6≦42.4/1。
67× n +0.25×π×0。
42×10(根)计算置换率为桩间距(m)4、对上述抗拔设计进行抗压验算4。
1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5.2。
桩基础计算一.桩基竖向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2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确定:Ra=Quk/K式中:Quk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为安全系数,取2。
5.2.3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n =0。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方法一:原位测试1. 单桥探头静力触探(仅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再换算成探头的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32. 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能测量探头的端阻力和侧阻力)计算公式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4方法二:经验参数法1. 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3.52. 当确定大直径桩(d>800mm时,应考虑侧阻、端阻效应系数,参见 5.3.6钢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7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侧阻、端阻同混凝土桩阻力,需考虑桩端土塞效应系数;参见5.3.8嵌岩桩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承载力由后注浆非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竖向增强段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后注浆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塔吊分项参数计算塔吊是施工场地最重要的施工机械之一,其使用贯穿了整个工程。
在这过程中间隔时间长,不可预见性因素多,为确保塔吊的安全,以下计算都按极限苛刻条件下能保证塔吊正常工作计算。
即:塔吊设置在最大开挖深度处;型钢柱与混凝土灌注桩连接按光滑面锚固。
(计算详值见计算表格) 1.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F=F1+ F2F ——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kn F1——塔吊自重(包括压重)kn F2最大起吊重量kn 2.单桩抗压承载力、抗拔力计算桩顶竖向力的计算(依据《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94的第条)F 十。
iV V-A- M =1.2 —±士 弱尹2" Z* ("+”计算结果为抗压,“-”为抗拔)其中 N i ——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n 单桩个数,n=4;F ——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TG ——塔吊基础重量KNMx,My 承台底面的弯矩设计值kN.mxi,yi 单桩相对承台中心轴的XY 方向距离mM ——塔吊的倾覆力矩kN.m3.桩长以及桩径计算 桩采用钻孔灌注桩R =f A +U £ f l >R = N xgk 实际 ppp s ii1U P =n d其中Rk 实际一一实际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KN桩端面承载能力KN桩侧摩擦阻力总和IUp£fsliKNR——单桩轴向承力安全值KN孔一一桩安全系数取2d桩直径m4.桩抗拔验算Ok=入RQk八k实际5.桩配筋计算桩身配筋率可取0.20%〜0.65% (计算取上限0.65%),抗压主筋不应少于6①10,箍筋采用不少于①6@3mm的螺旋箍筋,在桩顶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箍筋①6@1mm,每隔2m设一道2①12焊接加强箍筋。
As = S桩截面*配筋率n = 4As/ (n 巾2)其中n ——竖筋根数根As ——钢筋总截面积m①一一竖筋直径m6.桩上部钢支柱计算钢支柱采用 hxbxtwxt = 350 * 350 x 12 x 19, H 型钢。
桩基静载试验荷载值静载试验主要是在桩顶部逐级施加竖向压力、竖向上拔力或水平推力,观测桩顶部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上拔位移或水平位移,以确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或单桩水平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基桩静载试验是目前开展承载力和变形特性评价的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其它方法(如基桩高应变法)与之开展比对的标准。
这里主要基于桩基静载试验的应用对桩基的荷载作用机理做进一步分析。
一、单桩竖向受压荷载作用机理分析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主要由桩本身的材料强度和地基土强度二个因素决定。
在初始受荷阶段,桩顶位移小,荷载由桩上侧表面的土阻力担负,以剪应力形式传递给桩周土体,桩身应力和应变随深度递减;随着荷载的增大,桩顶位移加大,桩侧摩阻力由上至下逐步被发挥出来。
在到达极限值后,继续增加的荷载则全部由桩端士阻力担负。
随着桩端持力层的压缩和塑性挤出,桩顶位移增长速度加大,在桩端阻力到达极限值后,位移迅速增大而破坏,此时桩所承受的荷载就是桩的极限承载力。
侧阻主要受桩周岩土层性状、成桩效应、桩材和桩的几何外形、桩入土深度、时间效应等因素影响。
饱和土中的成桩效应大于非饱和土的,群桩的大于单桩的。
作用在桩身的水平有效应力成比例增大。
按照士力学理论,桩的侧摩阻力也应逐渐增大;但实验说明,在均质土中,当桩的入土超过一定深度后,桩侧摩阻力不再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而是趋于定值,该深度被称为侧摩阻力的临界深度。
对于在饱和粘性土中施工的挤土桩,在施工过程中对土的扰动会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它会使桩侧向有效应力降低,导致在桩形成的初期侧摩阻力偏小;随时间的增长,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沿径向消散,扰动区土的强度慢慢得到恢复,桩侧摩阻力得到提高。
桩端阻力的发挥也需要一定的位移量。
持力层的选择对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量至关重要。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一般认为,桩端进入持力层越深,端阻力越大;但大量实验说明,超过一定深度后,端阻力基本恒定。
关于端阻的尺寸效应问题,一般认为随桩尺寸的增大,桩端阻力的极限值变小。
抗拔桩计算公式规范抗拔桩抗浮计算抗浮验算内容《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7.6.21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和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2 桩身受拉承载力计算;3 桩身抗裂验算和裂缝宽度计算。
条件设定1 局部抗浮验算结果:单根柱下差965.757kN,设3根抗拔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330kN。
2 取桩边长400mm。
3 桩长为14m。
(伸入3-2层5.6m)4 做预应力方桩。
5 桩侧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土层土层厚度(m) 预制桩(kPa)2-1 粉质黏土 2.4 352-2 黏土 2.5 403-1 黏土 3.5 503-2 含砂姜黏土 6.5 723-3 中粗砂3.7 663-4 黏土/ 78————————————————计算·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4.5-2Nk≤Tuk/2+GpNk = 330kNTuk = Σλiqsikuili =4×0.4×(0.68×35×2.4+0.68×40×2.5+0.72×50×3.5+0.72×72×5.6) = 866.28kN Gp = 0.4×0.4×14×(25-10) = 33.6kNTuk/2+Gp = 1129.32/2+39.58 = 466.74kN>330kN满足·群桩竖向抗拔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4.5-1Nk≤Tgk/2+GgpNk = 330kNn = 3Tgk = ulΣλiqsikli /n=5.2×(0.68×35×2.4+0.68×40×2.5+0.72×50×3.5+0.72×72×5.6) = 938.47kNGgp = 1.68×14×(20-10)/3 = 78.4kNTgk/2+Ggp = 938.47/2+78.4 = 547.14kN>330kN满足·桩身受拉承载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5.8.7拉力全部由钢筋提供,已知桩所受轴向拉力N = 330kN。
单桩抗拔承载力计算取孔J15计算桩顶标高-7.59正负零标高取C9孔计算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和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选用钻孔灌注桩,桩型类别为圆形T uk=∑λi q sik u i L i桩 径 D=0.8m u i(m)= 2.5133m A p(㎡)=0.5027㎡K=2基桩自重G P=0.00KN土 层该土层桩长(m)q sik(Kpa)抗拔系数λi1 2.652012-1 1.2450.72-27.5200.652-39180.652-411.8550.652-516.85800.741200.655-11500.655-21800.7桩长L=49∑λi q sik u i L i=2600.00KN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 uk=∑λi q sik u i L i=2600.00KN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N K≤T UK/2+G P=1300.00KN桩身强度计算: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 N=1.35*N K=1755.00KN 纵向受拉钢筋直径d=25mm f y=360N/mm2钢筋根数=16纵向受拉钢筋面积A S=7854mm2f y As=2827.44KN N<fyAs 桩身强度满足要求(注:试桩时,N取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抗拔桩裂缝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混凝土抗拉标准值f tk= 2.01N/mm2f c=14.3N/mm2混凝土弹性模量E c=30000N/mm2纵向受拉钢筋表面特征系数 ν=1.0构件受力特征系数αcr=2.7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50钢筋弹性模量E s=200000N/mm2d eq=∑(n i * d i^2)/∑(n i*υ*d i)=25/1=25mmρte=A s/A p=7854/(0.503x10^6)=0.0156取ρte=0.0156 (注:当 ρte<0.01 时取 ρte=0.01)σsk=N k/A S=1300x10^3/7854=165.52ψ=1.1-0.65f tk/(ρteσsk)=1.1-0.65x2.01/(0.0156x165.52)=0.594取ψ=0.594(注:当ψ<0.2时,取ψ=0.2,当ψ>1时,取ψ=1)最大裂缝宽度ωmax=αcrψσsk(1.9c+0.08d eq/ρte)/E S=2.7x0.594x165.52x(1.9x50+0.08x25/0.0156)/200000=0.296< 0.3 裂缝满足要求。
塔吊基础计算书
一、计算参数如下:
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
基础所受的水平力H:66.2KN 22.5KN
基础所受的竖向力P:434KN 513KN
基础所受的倾覆力矩M:1683KN.m 1211KN.m 基础所受的扭矩Mk:0 67KN.m
取塔吊基础的最大荷载进行计算,即
F =513KN M =1683KN.m
二、钻孔灌注桩单桩承受荷载:
根据公式:
(注:n为桩根数,a为塔身宽)
带入数据得
单桩最大压力: Qik压=872.04KN
单桩最大拔力:Qik拔=-615.54KN
三、钻孔灌注桩承载力计算
1、土层分布情况:
层号
土层名称
土层厚度(m)
侧阻qsia(Kpa)
端阻qpa(Kpa)
抗拔系数λi
4
粉质粘土
0.95
22
/
0.75
5
粉质粘土
4.6
13
/
0.75
7
粉质粘土
5.6
16
/
0.75
8-1
砾砂
7.3
38
1000
0.6
8-2
粉质粘土
8.9
25
500
0.75
8-3
粗砂
4.68
30
600
0.6
8-4a
粉质粘土
4.05
32
750
0.75
桩顶标高取至基坑底标高,取至场地下10m处,从4号土层开始。
2、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钻孔灌注桩直径取Ф800,试取桩长为30.0 米,进入8-3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5.5条: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qpa,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
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up---桩身周边长度;
li---第i层岩土层的厚度。
经计算:Ra=0.5024×600+2.512×(22×0.95+13×4.6+16×5.6+38×7.3+25×8.9+30×2.65)=2184.69KN>872.04KN满足要求。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λi---桩周i层土抗拔承载力系数;
Gpk ---单桩自重标准值(扣除地下水浮力)
经计算:Ra,=2.512×(22×0.95×0.75+13×4.6×0.75+16×5.6×0.75+38×7.3×0.6+25
×8.9×0.75+30×2.65×0.6)+0.5024×30×15=1504.03KN>615.54KN满足要求。
四、桩身混凝土强度(即抗压验算):
本基础桩基砼拟选用混凝土为水下C30。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9条公式:
式中: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该工程选用水下C30砼,fc=14.3N/m2;
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
Ap--桩身横截面积,该式Ap=0.5024m2;
ψc---工作条件系数,本工程为水下灌注桩,取0.6。
带入相关数据:
ApfcΨc=0.5024×106×14.3×0.6=4310.6KN > Qik压=872.04KN
满足要求。
五、桩身受拉钢筋配置(即抗拔验算):
由N≤fyAs
As≥N/fy=(615.54×103)/300=2052mm2
选用9根Φ18钢筋,即AS=2291mm2
六、格构柱计算(格构大样见附图)
已知:N=872.04KN H=9.65M
角钢选用4L140×10,查型钢表s0=2737mm2,
缀板为400×200×8,截面为450×450
按轴心受压构件进行验算
1、强度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1.1条:
σ=872.04×103/(4×2737)=79.65N/mm2<f=215 N/mm2,满足要求。
2、稳定性验算: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1.2-1条:
该格构构件为双轴对称,由式5.1.2-2:
式中:ix――构件截面对主轴x的回转半径
ix=0.289×45×=18.39cm
lox――构件对主轴的计算长度,取965cm
故λx=965/18.39=52.47
式中,λ1≤40且λ1≤0.5λmax,取0.5λmax=0.5×48=24
代入得λox=(52.472+242)0.5=57.7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录C-2,得ψ=0.8195
бψ=872.04×103/(0.8195×4×2737)=97.2N/mm2<f=215 N/mm2满足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