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9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7.24 MB
- 文档页数:93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战争过程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
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
越军刚经过越战洗礼,全民皆兵,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国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国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1 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
这既不同于宣战又不同于突然袭击的做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越南的党政官方报纸也叫《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印反击(11月16日至21日)面对印军的再次武装入侵,中央军委即令西藏、新疆边防部队继续分别在东段、西段反击入侵印军。
东段,西藏军区前指指挥8个步兵团、3个炮兵团的兵力,向达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为加强东段东部地区作战的指挥,决定组成昌都地区分前指(即丁指),由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军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宏晋武组成,指挥4个团的兵力,向瓦弄地区反击西藏山南、林芝分区部队,在东段中部地区反击,以配合主要方向作战。
西段,新疆军区前指指挥1个团的主力,在班公洛地区反击。
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反击战。
这个地方靠近不丹王国,印军沿公路摆成南北一条“长蛇”,布势特点正如刘伯承元帅所概括的,是“钢头、锡尾、背紧、腹松”。
据此,西藏边防部队以2个多团从正面攻击西山口,打敌之“头”;以3个多团从敌两翼夹击申隔宗、略马东、击敌之“背”,剖敌之“腹”;以2个团实施迂回,直插德让宗、邦迪拉之间,切敌之“尾”,形成对西山口、德让宗地区之敌多路向正合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参战各部于11月10日至15日分别向指定位置开进,至17日,先后与印军警戒,侦察分队接触,但印军未发觉我军企图。
17日晚,我迂回部队在登班击溃印军1个营,切断了德让宗——邦迪拉公路。
此时印军才发觉我军已多路逼近,彼处于不利地位,遂于18日晨全线撤逃,但还陷于我军合围之中。
18日晨,我军发起总攻在激战中,副班长庞国兴为追歼股溃逃印军与连队失去了联系,深入印军纵深地区15公里,作战5次,攻占2个炮兵阵地,击毙7个印军士兵,缴获7门火炮和2台汽车。
战后庞国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当日我军占领西山口、申隔宗、德让宗、歼来印军一部,一部溃逃,其四师战术司令部率直属部队乘我军未截断通往打陇宗道路的空隙逃脱。
19日,我军占领邦边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印军近千人。
随即我军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展开搜剿,一部向南追击,于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
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各连突击队勇猛出击,其势锐不可挡!各穿插分队相继到位,向敌人迅猛冲击!无后座力炮连指挥排长夏仕荣,右腿负伤,躺在阵地上继续坚持指挥战斗119九团二营3连指战员迅速冲上高地,配合兄弟连队将一个连的敌人大部歼灭为了保证前线作战物资的需求,我运输部队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源源不断把弹药和给养运往前线过激战,我边防战士们一鼓作气拿下扣马山主峰,辟开了凉山的屏障我步兵部队向高平挺进被我缴获的40mm火箭弹在开战初期,我空军也曾派出飞机参战,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掩护。
也许是为了避免战争升级,后期基本上都是戒备为主,没有直接参战。
80年代中,我空军曾成功击落了越军一架进入我领空的“米格-21”战机。
图为我机场上的“强-5”型攻击机我边防部队在集结,准备出发执行作战任务正向凉山倾泻火力的我炮兵部队,中国士兵满肚子的怨气借着一发发的炮弹无情地倾泻在凉山上凉山攻坚战中,打红了眼的许和尚亲自下令:“凉山上面不留一个人,一座房屋!”命令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所有的火力统统倾泻在凉山上,凉山一片火海。
为了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后勤运输部队不停地在仓库-前线间往返。
在一些越军炮火封锁的地方,有很多的官兵连同他们的汽车被瞬间“消失”,但为了作战的胜利,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往返于“生死线”上为了防止被越军的炮火击中,弹药一般都囤积在山洞中。
在自卫战当中,我军的炮群对最前沿的作战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凶猛的火力摧毁了越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有一点也必须正视:越军的炮火也打得同样凶,我方不少的人员因此而“消失”,连尸体都找不回来!图为我152榴炮群和炮兵一样,装甲部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同样是可圈可点,其价值绝对不容忽视这是一张很少见到的照片。
不晓得这里是位于坑道里还是条件环境不错的大型猫耳洞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战友转眼间就离去,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出征前的誓师,佩带大红花,喝上一碗壮行的好酒!闲暇时的嬉皮笑脸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严肃;难以忘怀的豪迈气势,当中有好些人再也回不来了在战区,水是很珍贵的,日常水的供应量仅仅能够维持一个人生命的基本需要,在越军炮火封锁的最凶的时候,往往连口水也没有。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凌晨,红色的信号弹划过了夜空,顿时,轰隆的炮声打破群山的宁静,道道火光划破黎明的天际,对越自卫还击战在千里的战线上拉开帷幕。
我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以英勇顽强的作风和机动灵活的战法,经过17天的英勇奋战,全部收回失地,给越南霸权主义者以应有的惩罚,并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国境线以内。
36年后的今天,重温那场战争的炮火硝烟,会使我们倍感和平的珍贵;铭记长眠在边陲的共和国勇士们血染的风采,会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军人职责的神圣;而总结战争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一起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携手并肩,共建美好家圆。
1979年3月16日,东西两线部队全部撤回我方境内,79惩越告一段落。
历时一个月的战斗当中,双方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越方:死亡39,000人(正规军),地方、民兵不详,估计超过70,000人,负伤32,000人,被俘1,600人,战车被毁185辆,其他车辆120辆,火炮200门,枪支4100支。
中方:死亡37,000~39,000人(官方只承认约26,000人),负伤37,000人,被俘260人,战车被毁282辆,其他车辆490辆,火炮670门,枪支3100支。
因为当时越南当局的错误政策,爆发了中越边境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战争进程及胜负如何,战争对交战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
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中国担心的一个问题。
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
此外,在中国南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