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5.10 MB
- 文档页数:37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战争过程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
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
越军刚经过越战洗礼,全民皆兵,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国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国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
这既不同于宣战又不同于突然袭击的做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越南的党政官方报纸也叫《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对越自卫反击战关于越战,出生在70年代后期的人基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8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战争一词与我们这一代越离越远,我们只能从课本上,电影上了解这段中越战解历史。
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越南这样的小国,怎么敢挑战中国这样的大国呢?其实,在与法国开战的越南战争初期,共产主义的中国也和越南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双方都对越南的统治者法国不信任。
在战争期间,中国和苏联都为越南提供了援助,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敌人。
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突然紧张,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的关系开始正常化。
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与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
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同时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
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执政。
由于文化大革命对国内人民造成的对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的领导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由于当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中国在世界上代表第三世界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政治观点与美国、苏联两超级大国在多个领域多有不同。
同时美、苏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支援形成了在战略上合围的态势。
为了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中国不对外国势力低头的一贯强硬态度。
当时越南的“后台老板”苏联发动了入侵阿富汗战争,暂时无暇对中国施加压力。
而美国由于刚刚与中国改善缓和了关系,也乐于袖手旁观让中国教训一下苏联的“小喽罗”越南,以报其侵越战争被打败的“一箭之仇”,中国抓住了这个时机发动了战争。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沙巴地区的战斗对越自卫反击战之:沙巴地区的战斗越南沙巴是越北重镇,是通往安沛的门户。
这里自然洞穴和悬崖峭壁较多,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交通不便,机动困难。
敌316A师在代乃遭我沉重打击后,东援无望,在沙巴地区犹豫徘徊。
军区决定调50军149师、11军32师95团归13军首长统一指挥,歼灭316A师东援之敌。
13军决定以149149师447团和445团2营,向新寨和大平地区实施穿插,断敌退路;149师主力在本西爱、龙威松一线展开,沿公路两侧向沙巴实施主要攻击,歼灭沙巴地区之敌。
2月25日6时半,447团和445团2营冒雨穿插前进。
27日12时半,先头营进至格盖苗,遭敌阻击。
该营立即发起攻击,歼敌一部,当夜进至甘菏毛南侧地区。
3月1日,该部3营向新寨北侧山垭口发起攻击,激战八小时,由于地形对我不利,未能奏效。
445团2营于27日21时进至大平地区,遭敌阻击,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牵制敌人。
27日12时,我117团向奔西爱以东之敌发起攻击,28日前进至吉光胡一线,向446团介绍了敌情,同时,我95团攻占了1663高地。
3月1日,446团进入战斗,2营进至四号桥地区受阻,立即组织力量将敌人一个加强连歼灭。
为加快攻击速度,3月2日,445团、446团、95团沿沙巴公路两侧分多路展开进攻,于3月3日11时20分攻占了沙巴。
此时,445团继续向西发展进攻,接应447团。
我447团于3月3日再次向新寨北侧垭口之敌发起攻击。
1营利用夜暗插向公路,边插边打,打退敌人七次反扑。
后续部队于11时攻占了垭口。
4日拂晓,447团同445团会师,胜利完成了作战任务。
这次战斗,历时7天,共歼敌2000余人。
搜索歼敌至3月4日,东线我军突进敌纵深20至40公里,攻占高平、谅山、河广、茶灵、广和、河安、通龙、石安、重庆、长定、文浪、高禄、禄平和同登等城镇和战略要地;西线我军突破敌防御纵深达40公里,攻占老街、柑糖二市和坝洒、保胜、孟康、封土、沙巴五座县城,前出至郭参、铺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空军在1979年的故事
导语:提起自卫反击战,现在公开出版的资料可真不少,从战争的发生背景、经过、经验教训以及战果、战斗细节甚至参战军队番号指挥员名单、伤亡人数
提起自卫反击战,现在公开出版的资料可真不少,从战争的发生背景、经过、经验教训以及战果、战斗细节甚至参战军队番号指挥员名单、伤亡人数都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可以品评指挥员的军事素质,部队的战术运用。
这场战争为我军的现代化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自卫反击战,我们还意识不到文革对我们军队的伤害有多么大,没有自卫反击战,军衔制恢复的也没那么快,自卫反击战使我们的建军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我军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快马加鞭,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成为一支现代化部队。
不过到目前为止,有关自卫反击战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关于陆军的,涉及到空军的我还没有见到,而且也没听过有什么空战和战斗英雄。
曾经接触到这么一种观点:自卫反击战空战没打起来,一是由于交战双方都很克制,不想扩大战争规模;二是由于我方飞机的机型不如越方先进,当时越南南北统一后,北越缴获了不少美国飞机,其各项性能优于我军,所以我们为了避免损失,没有主动出击,取得战果。
这跟我了解的情况大大的有出入呀,带着一头雾水,打电话给我爸查证。
我爸听了勃然大怒:“瞎扯!我们怕他们!要不是当年越南空军做缩头乌龟,我们能把他们的飞机全敲下来!”我一听这个乐呀,平时我爸最不爱提的就是自卫反击战,他既没立功,也没有空中险情,平平淡淡,没什么故事。
这次一激动,为了证明我人民空军不是孬种,破了一次例,跟我聊起自卫反击战中空军的话题来了。
印象中自卫反击战是1979年2月17 日打响的,我爸他们2月初就生活常识分享。
对越⾃卫反击战之:凉⼭战役对越⾃卫反击战之:凉⼭战役谅⼭,位于直⾯中国⼴西的越南北部,北距中越边境18公⾥,南距越南⾸都河内130公⾥。
公元1979年2⽉,谅⼭⼜陷⼊⼀⽚⾎⽕战场。
谅⼭战役结束,中国军队占领此处,再向南已是⼀马平川。
如果中国愿意,饮马河内也是指⽇可待。
越南⾸都此时已是⼀⽚混乱。
1.基本简介;谅⼭,位于直⾯中国⼴西的越南北部,北距中越边境18公⾥,南距越南⾸都河内130公⾥。
谅⼭以北,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越北⼭地;谅⼭以南,是稻⽥纵横、⽔⽹密布的北部平原。
有公路、铁路纵贯谅⼭,北可达中越边境,南则直通河内。
因此,谅⼭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都河内的屏障门户。
谅⼭市周围被扣马⼭、巴外⼭等⼭岭及⼀系列⾼地所环抱,地形⼗分险峻;市区则分为南北两部,以横穿⽽过的奇穷河分界。
如果要在越北⽤兵,谅⼭正是锁钥之地。
守住它,可将来敌挡在越北⼭地;拿下它,便⼀马平川,直取河内。
⾃古以来,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然后传檄可定。
公元1979年2⽉,谅⼭⼜陷⼊⼀⽚⾎⽕战场。
对越⾃卫还击战的⼴西战区,以拿下谅⼭为既定⽬标。
⾃2⽉17⽇开战以来,东线⼈民解放军各部队迭经苦战,穿插东溪,会攻⾼平,缠⽃同登,虽付出了重⼤牺牲,但攻坚必克,⾄2⽉25⽇,已形成威逼谅⼭之势。
2.相关背景;从整个战局来说,越军在越北的正规军加地⽅团、省队、公安屯有10万多⼈,并不算少,⽕⼒配置也很优越。
⽽越北⼭地险峻复杂,公路也不多,易于防守。
越军也熟悉解放军的穿插战略,对于以点带⾯的防御战法也应有所⼼得。
然⽽越军还是犯了极⼤的战术错误,这就是消极防守,孤⽴地靠各个战略点迟滞解放军的进攻,⽽没有及时调动机动兵团进⾏反击以填补战线漏洞。
结果在解放军的传统穿插战法之下,越军的防御体系被割裂,⼀点突破,即被合围。
各个战略⽀撑点互不相援,只好各⾃为战。
经解放军的优势兵⼒⽕⼒打击,这些⽀撑点只能是坐待⽽亡。
⽽主要⽀撑点⼀失,越军的后续部队则再次⾯临解放军的穿插分割,造成恶性循环。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二)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二)默认分类2009-09-15 22:14 阅读3 评论0东线同登谅山方向战场地形图(图片来源于网络)解放军对同登攻击路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高平、同登先后被攻克,让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黎笋大惊失色,北部重镇接连失守,谅山孤立无援,一旦谅山被攻克,河内危险。
越军连忙调兵遣将,准备死守谅山。
然而,解放军东线集团的目标就是拿下谅山。
在历史上,越南在边境作乱,中央王朝的军队只要打下谅山,越南国王就会自动投降,可见谅山的重要性。
2月27日,攻打谅山的战斗正式打响。
解放军进攻部队率先清理掉谅山周边的越军据点,到28日,谅山周边越军被消灭殆尽,谅山陷入我军重围。
3月1日,54军集中300余门大口径火炮对谅山市和周边附近越军驻地进行了30分钟的火力突袭,谅山一片硝烟滚滚,主要建筑变成废墟,而越军也使用化学武器进行还击。
解放军步兵在坦克部队提供的直瞄火力的配合下,对谅山奇穷河以北市区进行全面攻击,到2日,北市区被攻陷,随后部队打过奇穷河,彻底占领南市区。
整个谅山战役共歼敌万余人,越军308师大部被歼,整个谅山基本变成一片废墟。
163师进入谅山北市区在谅山提供直瞄火力的62式轻型坦克随着谅山被解放军攻陷,整个谅山以南的一马平川呈现在解放军面前,河内无险可守。
越南发布全国总动员令,撤离河内的人挤满了火车站,河内一片混乱。
至此,东线我军作战全面结束,虽然我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是对于越军边境一线部队给予了彻底的歼灭,占领了越南北部重镇,威逼河内。
谅山战役攻击路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东线战役打响的同时,西线部队13军率先强渡红河。
2月16日晚13军渡河部队就进入红河北岸准备偷渡,在17日凌晨7点前偷渡过4个团后被越军发现,随后偷渡变成强渡。
到中午,在13军主力全部渡过红河后,杨得志命令13军向谷珊、谷柳、保胜纵深一带发展。
到21日,完全摧毁越军纵深防御,为后续大部队继续进攻打开了道路。
烽火岁月--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的回忆录(全文完)一、突如其来时间进入公元1979年。
虽然中越边境局势紧张,全军部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中越边境的有关报道充斥了报纸的各个版面。
但是,在我们所处的中原大地,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
我所在的54军160师480团三营(我在七连)在河南南召县完成一条国防公路的施工任务之后,返回河南原阳县营区,又开始了正常的教育训练工作。
三营返回营区之前,我已再次被抽调到480团新闻报道组工作了。
1月上旬的一天,奉480团政治处宣传股的指示,我到160师政治部组织科去送一份材料,按照宣传股一位干事的交待,如果需要修改或者重新写,都由我负责。
其实,那时我只是一个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写不了啊。
我穿着军装,军用黄挂包里装着材料,象前几次一样,从位于河南原阳县城南的480团团部出发,步行约20分钟来到原阳县城北的汽车站,买票后乘汽车到新乡市,在新乡市汽车站再买票,转乘汽车到辉县百泉,这就到达160师师部了。
全程虽然只有120多公里,因为要等车、转车,一般需要5至6个小时才能到达。
那时这个线路乘客不是很多,一般都有座位。
从师部返回480团时,则按此路线反其道而行之。
想必,原480团的许多战友都经历过这样的行进路线吧。
那时,我还坐过从新乡到原阳的类似于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那种小火车呢。
我到达群山环抱的160师师部时,已经是下午了。
我来到师机关办公楼二楼的组织科,一声“报告”之后,说明来意,交上材料。
组织科的一位干事接过材料看了看,说“先放这里吧”,既没有说要重新写,也没有说要修改。
我如释重负,心中暗喜,便到办公楼后面的师招待所找了住房,买好了饭菜票,这时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了。
那时没有手表,公众场所也很少有挂钟,不知道准确时间。
第二天,闲着没事,到师工兵营找了个同年入伍的小老乡,一起到师部旁边的百泉游玩。
那时百泉不要门票,可以随便进出,现在可能要买门票了。
当时天气很冷,人们都穿着棉衣。
越南战争老山战役有多惨烈66张老照片告诉你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军不断对中国云南省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蚕食,进而入侵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
为了驱逐入侵的越军,保卫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国防,除云南省军区所属部队坚守边防一线外,还先后从各大军区抽调部队参加防御作战。
老山战役于是随后打响,一般是指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许世友、杨得志指挥的系列战役。
1979年4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2师进入文山州,在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协同下,坚守边防一线阵地。
先后参加了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等战斗。
至1984年4月27日撤离文山归建。
1984年1月,昆明军区陆军第11军31、32师共计8932人进入文山州,在西畴县西洒、蚌谷、董马等地驻训;陆军第14军40师,41师122、123团共计18297人进入文山,在马关、麻栗坡等地驻训。
同时进入文山州的还有原昆明军区炮兵第4师,在砚山驻训。
同年4月,该前述部队配属边防15团(守备2团)先后参加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作战。
共毙、伤、俘越军6633人(其中11军毙、伤、俘越军2128人,14军毙、伤、俘越军4505人),该前述部队牺牲766人(含民兵、民工),其中老山、八里河东山方向牺牲651人,者阴山方向牺牲115人,在老山战区最为惨烈的“7.12”战斗中,仅14军40师119团、41师122团等部队便牺牲61人。
同年8月5日--12月9日,该前述部队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
1984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1师,第12军36师,南京军区炮兵第9师师部率炮兵第3、14、16团,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共计26624人进入文山州赴中越边境轮战,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并于1984年12月9日接替陆军第11军、第14军和炮兵第4师在老山、八里东山方向的防御任务。
同时进入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第15团,福州军区工兵第1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第18团,武汉军区汽车第8、12团,昆明军区工兵第7团以及总参直属工程建设第115团。
对越自卫反击战,绝密图片令人震撼导读:在纪念中国改革35周年的辉煌时刻,不能忘记曾经有22万中国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利益,从广西、云南突进越南境内,付出了不亚于朝鲜战场的惨烈牺牲,攻克越南重镇谅山、老街。
1979年3月中方军队攻下老山界的瞬间,此刻旗手实际上已经中弹牺牲。
通过这场“自卫还击战”,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以自己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
想读更多此类好文章请加微信:ysh5078 改革初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
1979年二三月间的中越战争,完全可以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
我们不能忘记,多少美好的身躯,多少纯净的青春,消逝在近35年财富涌流、物质繁华的前夜。
改革30年,也是个人和家庭改变命运的大时代,演绎了多少商场暴发、仕途跃迁、学业精进的传奇;可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风华正茂,却仆倒在人生的起跑线……历史的伤痛不能遗忘,纯净的灵魂不能遗忘。
让我们向我伟大的,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且。
深切的怀念。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们!1979年2月17日,新华社发布声明:“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
”顿时,中国人民把揪心的目光投向南疆,多少军属家庭更是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为自己的儿子和兄弟夜半惊魂、虔诚祈祷。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新华社前线讯,关于战事只有短短一句话:“战斗在我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和云南河口、金平地区展开。
”对参战人数、主攻方向、战役进展、伤亡情况,均只字未提。
“文革”后国内新闻观念比解放战争时期更加保守,战争新闻以防止泄密为最高准则。
从当时的人民日报上,无从知晓这些青涩男儿如何一个个剃了光头,照了相,给亲人留下遗言,在军旗下宣誓,喝了首长敬的壮行酒,然后无限留恋地回望北方祖国的方向,心里喊着“再见吧妈妈”,便顶着越军疯狂的炮火,踏上了布满地雷、竹尖陷阱和异族仇恨的征程。
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凌晨,红色的信号弹划过了夜空,顿时,轰隆的炮声打破群山的宁静,道道火光划破黎明的天际,对越自卫还击战在千里的战线上拉开帷幕。
我人民解放军广西、云南边防部队以英勇顽强的作风和机动灵活的战法,经过17天的英勇奋战,全部收回失地,给越南霸权主义者以应有的惩罚,并于3月16日全部撤回中国国境线以内。
36年后的今天,重温那场战争的炮火硝烟,会使我们倍感和平的珍贵;铭记长眠在边陲的共和国勇士们血染的风采,会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军人职责的神圣;而总结战争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人民解放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与主权统一,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一起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携手并肩,共建美好家圆。
1979年3月16日,东西两线部队全部撤回我方境内,79惩越告一段落。
历时一个月的战斗当中,双方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越方:死亡39,000人(正规军),地方、民兵不详,估计超过70,000人,负伤32,000人,被俘1,600人,战车被毁185辆,其他车辆120辆,火炮200门,枪支4100支。
中方:死亡37,000~39,000人(官方只承认约26,000人),负伤37,000人,被俘260人,战车被毁282辆,其他车辆490辆,火炮670门,枪支3100支。
因为当时越南当局的错误政策,爆发了中越边境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战争进程及胜负如何,战争对交战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
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中国担心的一个问题。
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
此外,在中国南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