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雅礼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语文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39.79 KB
- 文档页数:22
2024级高一综合能力检测试卷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8分)近段时间,一批旅游城市成为全国各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这引发了同学们的探究兴趣。
你所在的小组对“网红城市爆火原因”展开专项调查,撰写了研究报告。
现在请你和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第一部分研究源起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汉字的书写和①②两处标点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去成都看诗圣草堂,去长沙逛太平老街,去苏州游.拙政园,去哈尔滨玩冰雪大世界……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打造出独特的城市“网红”标签,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这些城市也因网络带来的红利脱(yǐng)而出。
那么,它们究竟“红”在何处①它们又是如何“出圈”的②我们的调查研究尝试从不同角度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A.“逛”和“游”都指闲游,这两个动词在句中用得很贴切。
B.“打卡”本义是指上下班时刷卡记录考勤,这里指来到某个城市的标志地游玩观览。
C.“脱yǐng而出”,这里指从众多城市中显露出自己的独特之处,“yǐng”写作“颖”。
D.文段末尾①②两处的句子,①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逗号,②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问号。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常见汉语的字音字形、准确运用常见词语以及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基础知识的能力。
D.“①处的标点符号应该用逗号”有误,文段末尾①②两处的句子是两个并列问句,都应该用问号。
故选D。
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同学们通过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从多方面对“网红城市爆火原因”进行了调研,其中的两个原因还需要你帮助完善。
【原因一:】【甲】贵州松桃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五个苗族自治县之一,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我们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开发出以苗俗、苗艺、苗食、苗绣、苗药“五苗”为代表的苗族特色文化资源,全力打好民族文化这张牌。
【乙】借助对地方特色的发掘,网红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
2019-2020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一(上)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凫.水(fú) 愧怍.(zà) 中流砥.柱(dǐ) 快.快不乐(yāng)B.惬.意(qiè) 骊.歌(lí) 相.形见绌(xiāng) 梦寐.以求(mèi)C.追溯.(sù) 踌躇.(zhù) 囊.萤映雪(ráng) 参差.不齐(cī)D.璀璨.(càn) 亵渎.(dú) 咬文嚼.字(jué) 气冲斗.牛(dòu)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昂然挺立擎天憾地繁弦急管通霄达旦B.怡然自得联续不断格物至知言行相顾C.根深地固豁然惯通精血诚聚一泻千里D.起承转合浩瀚无垠顶礼膜拜不可磨灭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植物是能“说话”的。
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
而一旦获得的阳光,或者接受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
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
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的年轮、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A.适量充分干巴枯槁B.适度充裕干枯枯竭C.适当充沛干涸枯黄D.适宜充足干瘪枯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言行不不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颇受赞誉,而在《三国演义》中则被塑造成难以捉摸、复杂多面的形象。
长沙市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1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智明是湖北武汉武昌医院院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为了救更多的病人,他抱病挺身而出,鞠躬尽萃,因公殉职。
英雄走了,但他至死不懈(xiè)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
B.优秀的传统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历史沉淀物,而是亘(gèng)古绵延的长流,这是不言而谕的。
C.在广东省疫情发布会上,神彩弈弈的钟南山院士做了重要发言。
发布会最后,钟南山院士脸上露(lòu)出久违的笑容,温暖无数国人的心。
D.对于这命运的筵(yán)席,不要寄以贪婪的欲望。
假如不付出千辛万苦,残羹剩饭都将是空想。
单枪匹马的奋斗,无法实现美好的憧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在中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门类。
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
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
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
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
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流派风格。
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019-2020年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一(上)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满分: 120 分时间: 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A.凫.水(fú) 愧怍.(zà) 中流砥.柱(dǐ) 快.快不乐(yāng)B.惬.意(qiè) 骊.歌(lí) 相.形见绌(xiāng) 梦寐.以求(mèi)C.追溯.(sù) 踌躇.(zhù) 囊.萤映雪(ráng) 参差.不齐(cī)D.璀璨.(càn) 亵渎.(dú) 咬文嚼.字(jué) 气冲斗.牛(dòu)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昂然挺立擎天憾地繁弦急管通霄达旦B.怡然自得联续不断格物至知言行相顾C.根深地固豁然惯通精血诚聚一泻千里D.起承转合浩瀚无垠顶礼膜拜不可磨灭3.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植物是能“说话”的。
有时像久病的老妇人,发出断续的喘息声。
而一旦获得的阳光,或者接受的水分,声音就会变得婉转悠扬。
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
面对人类的侵扰,那些植物就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呐喊,或者通过的年轮、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表达它们的抗议。
A.适量充分干巴枯槁B.适度充裕干枯枯竭C.适当充沛干涸枯黄D.适宜充足干瘪枯萎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言行不不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颇受赞誉,而在《三国演义》中则被塑造成难以捉摸、复杂多面的形象。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1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漫溯.(sù) 青荇.(xìng) 赁.屋(lìn) 瞋.目(chēng)B.颓.圮(tuí) 篱.墙(lí) 攒.射(zǎn) 忤.视(wǔ)C.百舸.(gě) 寥.廓(liáo) 峥嵘.(róng) 鲰.生(zōu)D.火钵.(bō) 卮.酒(zhì) 濡.缕(rú) 创.伤(chuà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在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画外响起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演唱者刘欢也因为近乎完美的演绎收获无数好评。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虽已就义七个多世纪,但他为国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C.当前国际局势变幻莫测。
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提升,许多国家都想与中国结为秦晋..之好..。
D.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4.下列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湖南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展开全文湖南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诗经》中“和”的审美意蕴和观念十分丰富,构成中国古代“和”的审美意识发展演化的重要一环。
《诗经》中直接出现“和”一词地方共 12 处,其内涵较为丰富,几乎涵盖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和”的几种主要涵义。
但其“和”的意义不仅仅从在语词方面有体现,还蕴含在其整体艺术形象中的,表现在其所确立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方式上。
徐复观先生说,中国文化“走的是人与自然过分亲和的方向”。
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最早在《诗经》中得到最集中、最完整的体现。
睹桃花灼灼,即感女之青春和美艳(《桃夭》);观梅花盛开而衰,即悲青春和爱情之流逝(《摽有梅》);见风雨鸡鸣,则有亲人之盼(《风雨》)。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均成为诗人情感心灵的写照。
《诗经》以鸟兽草木等起兴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意识已非常成熟,这正是《诗》“和”之审美的重要意蕴所在,对中国古代“和”的审美理想和方式的形成,无疑也有重要意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的人与自然和谐融怡的“物感”审美方式,早在《诗经》中就具备了基本的审美原型。
言《诗经》之“和”,我们还必须看到,《诗经》中这种人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和关系把握,实与它所表现的人伦亲情和关爱是深刻统一的。
《诗经》多以鸟兽草木起兴,这不仅是一个人与自然的感情,心灵对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人伦内涵。
那种本源于周代礼乐文化的对家族成员的亲和情感,对人间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关爱,均在《诗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小雅·常棣》是最早歌唱兄弟友爱的诗;《大雅·灵台》则把君臣之乐渲染得无比温馨和谐;而《王风·葛藟》,表达一个孤儿孤苦无依,欲认他人做父母,皆得不到帮助、顾念和关怀,其语沉痛之至,又不忍卒读。
雅礼2020届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D二者视角不同。
《百合花》是第一人称视角;《哦,香雪》是第三人称视角。
2:B“透”字表现了江水的碧绿清澈,满溢之状由“漫”字体现。
3: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意象由北冰洋到律吕,是从具体到抽象。
4: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未严格遵守诗歌格律。
5:B。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
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成为了他梦境的装饰品表达不当,“装饰”应为动词,表达“进入”的意思。
6:C。
“主要是构成人物的活动场景,……可以用别的意象代替”错误,它虽然充当场景,但也如同淡淡地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7:第一节:诗人有飞翔和远航的欲望与勇气,但“高飞/没有翅膀/远航/没有帆”,流露出老病之躯的淡淡忧伤与生命无力的慨叹。
第二节诗人变得从容与宁静。
诗人借用典故,将古槐比作敬亭山,视“山”一样的树为知己,具有博大胸怀的“山”,使诗人转为愉悦与释怀。
第三节;诗人的内心充满豪情和力量,对新生活有着美好期待。
海是力量与生命的象征,心头日夜汹涌的海水无疑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每条2分,要点1分,分析1分,三点计6分)8.D。
小说两次写上等兵发现“黑家伙”是“群山中唯一的动点”,情形不同,上等兵的心情也不相同。
第一次的情形是悄悄跟在驴身后,表现他对驴的喜爱与关心;第二次的情形是上等兵离开时,突出他对驴的依恋和不舍。
9.C。
下士的驯驴方式与上等兵的驯驴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上等兵不急不躁、耐心平和、富有智慧的性格特点。
10.(1)有智慧,不急不躁,耐心平和。
他调教驴不愠不怒、不急不缓,成功将驴驯服,还能让驴主动将水送到指定地点,甚至独自驮水回连队。
(2)有爱心,尊重生灵,真诚质朴。
他不将驴当作工具或动物,而是将驴视为战友,给驴取名字、亲驴一口、离开前储备草料青草,诸多细节可见。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众所周知,科尔特斯凭借其不足600人的兵力就摧毁了人口数以百万计的阿兹特克帝国。
不久,皮萨罗同样不可思议地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
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基督教的信条以及西班牙人无可否认的技术优势,似乎并不足以解释印第安人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全面崩溃。
在有关这个巨大谜团的解释中,有一项新假说令人茅塞顿开。
因为,就在阿兹特克人将科尔特斯的军队逐出墨西哥城并予以重创的那天晚上,“天花”这种传染病开始在城内肆虐,好多人一道死于那个“悲伤之夜”。
这场致命的传染病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恰好解释,为什么阿兹特克人没有乘胜追击,完成合围,赢得最后的胜利。
值得关注的,还有这场只杀死印第安人、对西班牙人却毫发无损的疫病对当时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影响。
对这种明显的“偏袒”,当时只能从超自然的角度加以理解,很明显,在这场战争中哪--方得到了神明的助佑似乎已不成问题。
在西班牙人的神祗展现了其“超自然的能力”之后,难怪印第安人会如此温顺地俯首称臣。
这一假说为我们重新理解历史提供了一把钥匙。
自然,也就会引发相关问题;西班牙人何以且何时获得了这种免疫力?为什么印第安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本土疫病以对付入侵的西班牙人?只要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随之显现的就是一个人类历史中的新领域,即人类与传染病的互动。
世界历史其实巳经提供了许多类似的事例,比如14世纪的黑死病,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
但在传统史学中它们很少受到关注,渐渐地,那些人类与疫病惨烈遭遇的案例都已湮没于时间隧道中,以致事件发生的规模与意义都很容易被忽略。
不过在其他一些事例中,军营里突发的疫情的确扭转了战局,这类插曲自然不大可能被遗漏,但它们的不可预见性却使历史学家深感不自在。
雅礼中学2020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教材理解1.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分析不怡当的是(3分)( )A.刻画了不同时代的具有人情美、人性美的女性形象,借助人物心灵深处的触动传达具有时代特征的情绪,启迪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B.摒弃宏大叙事,着眼于日常生活情景,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刻画细腻,人物形象丰满而又鲜活;语言清新、俊逸,富有诗意,极具感染力。
C.采用具有象征意味的物象。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扬了人物的人性美;自动铅笔盒则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
D.有着相同的叙述视角,以“我”为视点,妮妮动听地叙述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2.《沁园春. 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
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
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阅读以下诗歌,回答3-4题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红烛》节选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表现的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情,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是诗人的历史使命感。
2021— 2020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46分)一、现代文阅读(12分)(―)论述类阅读(每小题2分,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題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看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蝥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终点,还有撐蓍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巳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旧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邹写得規法规章,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峻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姓,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旧是规正的箓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泰朝之后,正式立小箓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泰简上还消灭了一种帮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笨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揩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始终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始终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样”,文字与书写并重。
由于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任进者格外重视。
当时频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颇师古的“颇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
后来颇元孙的侄子颇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
2020-2021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雅实验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章(文学类),回答问题(15分)新年的故事向伟明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年的尽头,新年悄悄地来临。
除夕的夜空被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着,一整个夜里都充斥着爆竹的噼里啪啦声,小儿们在欢呼过年,各种辞旧岁迎新春的声音响成一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老人们的这句话里,我似乎听出了一丝伤感。
大厅上,流泪的红烛一截截地变短,最后终于化为一堆灰烬。
夜空中,明艳的烟花释放着它们短暂的美丽。
拿着打火机,我去引爆那一串鞭炮,它们会在一刹那间化作满地的碎屑……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日渐缩短的生命,满头的青丝转瞬间变成了雪片,往日的红颜终将老去,心里蓦地滋生着一种莫名的忧郁和悲伤。
叹生命短暂如斯,叹命运浅薄如纸。
岁月如水,某一天,我也将青春不再。
这个新年的钟声,一个声响就是一把铁锤,重重地敲打着我的心。
站在院子里,看满地纸屑纷纷乱乱,看小孩们天真无邪的笑容。
明媚的阳光下,他们在谱写着新年的故事。
我是在该看风景的时候看人,情不自禁编故事。
流年似水,似水的流年,诗一样的情怀。
一副红艳艳的春联,一对高高而挂的大红灯笼,都曾寄托着我们五彩斑斓的梦和美好的祝愿。
然而,终究会有这么一天,岁月会无情地把我们变老,最后走到生命的终点。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回想起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漫长曲折的少年时代,从看似遥遥无期的翘首以待,到飞逝如电的光阴走到了这个新年。
从前一直都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如今却又开始害怕,我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才好。
记得那年的除夕之夜,我与好友并肩而坐听钟声,在她天真无邪的脸上我看到了春天,那个新年的故事便有了新的起点。
于是,我不再有黑夜来临的恐慌和寂寞,一切死寂都与我无缘。
可是,岁月最终还是把我们分开,天各一方,许多年来都不曾相见。
重游当年那条小巷,环绕我的是无边的黑暗,回首往事,不禁黯然。
我们的这条小巷,是否承载过同样的故事?沉淀所有的心情,回到纯真的最初,离别并不代表永诀,离别只是新的追求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