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
- 格式:ppt
- 大小:359.00 KB
- 文档页数:25
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探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与方法目录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小学教育学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小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小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学生与教师、课程与教学、德育与美育、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共计36学时。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内容涵盖课程所有章节,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02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030201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情感与意志发展特点情感发展意志发展小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点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过渡,同时社会规范意识也逐渐形成。
针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对策适应认知发展规律培养良好情感品质促进意志品质发展关注个性与社会性发展03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德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德育原则与方法论述德育原则方法论述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艺术案例分析:成功德育经验分享案例二案例一某班主任通过个性化教育和心理辅导,成功转化了一名问题学生,使其逐渐融入集体并取得显著进步。
案例三04小学智育理论与实践智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智育目标内容体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和“为谁服务”,这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二是规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以后在身心各方面产生的变化或结果。
狭义:指一定社会或国家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规定的培养人才应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换言之,就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总体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两者都强调了教育目的的确定应该包含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不能偏废。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和教育政策。
教育方针的内容:指明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规定教育目的;指出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则或途径。
(二者的联系表现与区别:P52)(三)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区域性、阶段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二者的联系表现与区别:P52)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导向功能目的的指向性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选择功能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三)控制功能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都具有规范功能。
主要表现:(1)规范了教育的社会功能。
(2)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
(3)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
(4)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5)规范了学校管理。
(四)激励功能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
教育活动可以达成的最终目标会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五)依据功能首先,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其次,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选择的依据也是教育目的。
(六)评价功能(具体体现:P55)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标准。
《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教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的核心是教师。
无论在哪个阶段,教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
小学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段正式教育,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方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果和个人发展。
那么,小学教育学课件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角色和职责。
首先,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强调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小学教育的教师,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还扮演着学生的引路人的角色。
小学是孩子们接触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小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此外,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还强调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则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后,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还介绍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通过参加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学课件第四章涵盖了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和职责。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引路人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人,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