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应用题复习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2
计算复习复习目标: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2、小数加减法3、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复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用整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2、复习小数的加减法难点: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一、直接写出得数。
543-234= 125×40= 75+25×2= (125+4)×8= 38+388= 240×50= 480-480÷40= 6+24÷6+24= 36×2+36×8= 5600÷800×7= 12000÷25÷4= 33×99+33= 14-1.4= 5.8+11.2= 0.3+0.4+0.5= 7.77+103= 二、竖式计算。
① 176.45+66.85 ② 200-18.18= ③ 36000÷2800=三、简便计算。
(1) 38.407-7.28-1.72; (2) 43×98; (3) 67000÷125;(4)23×164÷41; (5)88×53+73×88-88; (6)74000÷(125×37);(7)9000÷72; (8)21.8-6.17-3.83+9.2; (9)42000÷(25×42);(10) 66+66×99+33; (11)25×(47+47+47+47);(12)65+65×99;(13)32×25×125; (14)126×1001; (15)680×12+68×80;四、递等式计算。
(1)5768÷28+72; (2) 23.68-12.26+18.74;(3)78.21-(26.46-18.86);(4)1345÷(409-105÷3×4);(5)(394-256÷32)×(270-244);(6)108×〔(765+324)÷3-288〕;(7)6080÷〔(416+24×8)÷8〕;五、列式计算。
教案:小数加减法应用 - 四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1.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并掌握其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小数点对齐的技巧。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小数的基本概念,如小数点、小数位数等。
2. 通过例题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二、讲解小数加减法(15分钟)1. 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小数点对齐、进位等。
2. 给出几个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3.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制作食品时配料等。
三、练习小数加减法(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检查,共同解决问题。
3.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纠正。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制作一个预算表。
2. 每个小组给出解决方案,并解释其思路。
3. 老师对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小数点对齐、进位等。
2. 用例题来说明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作业设计:1. 布置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2.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家庭预算、购物清单等。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其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几何小实践复习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会用三角尺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通过复习会运用语言、符号表达两条直线、线段互相垂直,会画平行线,能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垂直和平行,会借助工具画垂直和平行。
难点:能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间的距离。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填空1、如图( 1):直线 AB和直线 CD相交成(),所以直线AB和直线CD (),记作:()读作:(),或记作:(),读作:(),其中直线 AB是直线 CD的(),他们的垂足为()。
C bcA E BaD图1图22、如图( 2),直线 b 和直线 c(),因为直线b和直线c(),记作:b()c,读作:(),或记作:(),读作:()3、图 3 中,因为射线 OA和射线 OB组成一个直角,所以说:AO垂直于(),BO垂直于();也可以说():AO和BO()。
A B a b cO图 3m图44、直线 m与直线 n 相交成直角, O是交点,就是()与()互相垂直,垂足是();5、图 4 中,线段()和()垂直于用一条直线 m。
所以()和()互相平行;记作()读作(),也可以记作(),读作()。
6、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中,()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叫做平行线之间的()。
7、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
8、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9、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上可以有()条垂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从直线外的点到直线上的线段()最短。
二、作图1、过点 P 画直线 m的垂线、平行线Pm2、下面的框中有A、B 两个点,过 A、B 画线段 a、b,使 a∥b。
AB三、量一量1、量一量点 P 到直线 m的距离。
Pm2、量一量两条直线间的距离。
四、选择1、图中,点 P 到直线 m的距离是()PA.PA B.PBC.PC D.PD A B C D m2、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条,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条。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2》数学教案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2》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来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能通过审题,区分求一倍数和几倍数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画算状树图或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求一倍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区分求一倍数和几倍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说一说下面2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三倍
白兔的只数=
2、钢笔的支数是铅笔的5倍
钢笔的支数=
一、创设情境,建立等量关系。
引言:在寒假中,同学们要参加社区活动,观看大型电视机纪录片《故宫》。
1、小丁丁步行到社区,小巧骑自行车到社区。
小巧每小时行的
路程是小丁丁的5倍。
2、到了社区放映室,发现男孩子的人数比女孩子的3倍少7人。
改写成:到了社区放映室,发现男孩子的人数比女孩子的3倍多7人。
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式。
过渡:我们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能正确地建立起等量关系。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课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减法运算性质”、“除法运算性质”等内容。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1.基本内容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初步会用字母表示运算性质。
图形与几何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垂线与平行线垂直与平行初步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与平行线。
画垂线与平行线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说出折线统计图的统计内容,会看图比较量的多少或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作出判断。
2.拓展内容拓展1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尾数常用处理方法通过实例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知道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减法运算性质的应用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让学生自己尝试,概括规律除法运算性质的应用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概括规律比赛中的数学探索计算比赛总场数的方法(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1.基本内容(1)数与运算①四则运算(课本第2~5页)②整数的运算性质(课本第6~8页)③看谁算得巧(课本第9页)④解决问题(1)(课本第10~13页)⑤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课本第15~46页)⑥解决问题(2)(课本第68~71页)⑦小数与近似数(课本第72~75页)利用有关实际问题的两种算法,并结合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自主探索、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以及商不变性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将这些运算性质表示出来,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利用线段图、树状算图等直观工具,分析数量关系,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P11解决问题(1)——求一倍数应用题教学目标:1、在倍数问题中,能正确的理清数量关系,找准一倍数和多倍数。
2、能借助线段图来分析与倍数有关的应用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善于用逆推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来分析与倍数有关的复合应用题。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讨论,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谁能根据线段图,编倍数应用题,面粉12袋,大米是面粉袋数的4倍,大米有几袋?算式怎么列? 12×4=48(袋)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小结:已知一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
故事书有350本,故事书是小人书本数的5倍,小人书有几本?算式怎么列?350÷5=70(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小结:已知几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
苹果有20只,桔子比苹果只数的3倍多8只,桔子有几只?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因为一倍数已知,所以求几倍多几用一倍数乘以倍数,再加上多出来的只数。
小结:一倍数已知,求几倍多几用正推的方法做,几倍乘以几,多几就加几。
(板书)已知一倍数求几倍多几正推(打印)一倍数×几倍+几手写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几倍多几和一倍数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板书:几倍多几一倍数(打印)二.探究新知:1、科技书有370本,科技书比小人书本数的5倍多20本,小人书有几本?1)读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题目告诉我们科技书的本数,科技书和小人书本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2个条件哪一句是关键句?用直线划出来,并且圈出一倍数。
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求小人书的本数是求一倍数,板书:已知求手写这是一道已知几倍多几求一倍数的题目,让我们试一试2)在练习纸上列式计算,不写答句你是怎样列式的?同学汇报,老师写在黑板上3) 讲评,先看第一种算法,是否准确?说一说你的观点370÷5+20 (370-20)÷5=74+20 =350÷5=94 (本) =70(本)我是通过验算来判断的,我把算出来的小人书本数94本代入原来的题目当中。
1 / 6最新(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则运算第三课时-优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凑整的方法。
2.能正确凑整写出、读出大数。
3.能正确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的过程,感受复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3.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体验数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计算简便计算式题。
教学难点: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
2 / 6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1.出示黄山旅游图。
(教学平台)2.师:位于的黄山,是的一座名山。
它风景如画,好似人间仙境,自古就有“登黄山天下无山”的美誉。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黄山,每做完一组题我们就“游”一个景点。
[创设情景,观看教学平台,使学生在欣赏黄山美丽风光的同时,将枯燥的计算与生动的情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二、探究知识1.游第一景点——猴子观海:复习用“四舍五入”法凑整。
1)师:老师心中有一个数,它是由7个万、6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老师心中的数是多少?(1)师:你是怎样写出这个数的?(2)出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
2)师:你能把这个数凑整到万位吗?生1:76090≈8万生2:76090≈7万师:这两个答案哪一个正确?生3:这两个答案都正确。
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凑整,结果都是约等于8万。
如果使用“去尾法”凑整,结果约等于7万。
3)师: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凑整到万位,你应该怎样做?生:应该看千位上的数。
千位上的数大于或者等于5……4)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题(把下面各数四舍五入到万位)。
3 / 645678 3454321 76328067 1032009(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说一说凑整的方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概念复习▏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复习,重点回顾包括:数的认识和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数据整理和概率初步。
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熟练掌握数的运算规律和几何图形的性质。
3. 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和解答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和练习册。
2. 白板、白板笔、粉笔。
3. 几何图形模型和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数学概念。
2. 基础概念复习- 通过PPT展示数学基础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3. 实例分析- 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标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概念复习2. 目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3. 教学过程- 导入- 基础概念复习- 实例分析- 小组讨论-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练习题。
2. 家庭作业- 布置一道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2. 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概念,提高解题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应用题复习
复习目标:
能正确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方法;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难点:会区别一倍数、几倍数应用题,并会灵活选择算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练习:
1、学校美术组有15人,合唱组的人数比美术组的3倍少2人,学校合唱组有多
少人?
2、学校合唱组有43人,比美术组的3倍少2人,学校美术组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
比较两题异同点:
(1)相同点:关键句相同。
(2)不同点:第一题求几倍数,第二题求一倍数
用的方法也不一样
小结:做倍数应用题时我们一定要分析清楚关键句,看清求几倍数还是求一倍数。
求几倍数用正推,先用乘法求出几倍再多的加上,少的减去。
求一倍数用逆推,多的先减去,少的先加上,再除以几倍,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3、水果店运进桃子178千克,运进的苹果比桃子增加2倍少40千克,水果店共运进苹果多少千克?
4、水果店运进桃子178千克,运进的苹果增加到桃子的2倍少40千克,水果店共运进苹果多少千克?
学生进行比较两题的异同:
相同点:第一个条件和问题相同。
不同点:关键句不同。
增加2倍就是原来的3倍;增加到2倍就是原来的2倍。
二、综合练习:
1、一块长方形操场长95米,比宽的2倍多 5米。
这个操场的宽是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桃园小学同学参观动物园,三年级去了118 人,四、五年级去的人数比三年级的3倍少50人,三、四、五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3、某农庄去年收小麦168吨,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2倍少43吨,今年的小麦产量是多少吨?
4、工地上6辆卡车每天可以运送黄沙36吨,为加快运输,又增加了相同的卡车10辆,现在每天可以运送多少吨黄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