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座因子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40
第五节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菌、病毒和真核生物DNA分子中一段可自主改变自身座位的DNA片段,它可以在同一细胞内DNA复制子间转移,也可以在一个复制子内部转移。
转座因子是20世纪40年代由Barbara McClintock在进行玉米的遗传学研究时首先发现的,她因此而荣获了1983年度的诺贝尔奖。
尔后在细菌中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转座因子的共同特征是:插入寄主DNA后,导致基因失活;插入时在靶DNA位点产生一个短的正向重复顺序。
一转座子的发现和分类转座因子:是基因组内一段相对独立的、可移动序列,它们不必借用噬菌体或质粒的形式就可以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直接转移到另一个部位,这个过程称为转(transposition)。
转座子每次移动时携带着转座必需的基因一起在基因组内跃迁,所以转座子又称跳跃基因(jumping gene)。
转座子的转座特点(1)基因组内移动;(2)不依赖于供体与受体间的序列关系;(3)一般仅移动转座子序列本身。
根据转座因子的转座机理,将转座因子分为两类:第一类是DNA转座子(DNA transposon),其转座过程是从DNA→DNA,这类转座因子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如细菌的转座子和插入序列;第二类是反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其转座过程是以RNA为中间体,即从DNA→RNA→cDNA → DNA转座。
二、细菌转座因子的类型和结构细菌转座因子分为四个类型: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转座子(transposon,Tn)转座噬菌体(Mu)接合型转座子一)、插入序列插入序列也称IS因子,它是最简单的转座因子。
IS因子的长度一般为0.7-2.5 kb。
⏹最简单的转座因子,不含任何宿主基因的可转座的DNA序列(insertion sequences, IS)。
⏹IS元件是独立的结构单位,每个元件只编码为自身转座所需要的蛋白质。
转座因子名词解释
转座因子(又叫可移,可动因子),是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一段DNA顺序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
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分插入序列(Is因子),转座(Tn),转座phage。
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转座(因)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入序列(IS),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
转座(因)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