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F级猪繁育生产模块-畜禽遗传改良北京重点室-中国农业大学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4
家畜育种学_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克隆技术主要有哪些技术?参考答案:胚胎分割_胚胎细胞核移植_体细胞核移植2.体外受精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胚胎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
参考答案:错误3.性别控制通过对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使成年雌性动物产出人们期望性别后代的一门生物技术。
参考答案:正确4.胚胎性别鉴定将卵子进行特殊处理,观察细胞核染色体类型,分辨其性别。
参考答案:错误5.动物克隆技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遗传背景后代的过程。
参考答案:错误6.胚胎分割指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成二等、四等或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参考答案:正确7.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流程不包括参考答案:获得的内源重组基因的生殖细胞8.下列有关转基因克隆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在获得转基因细胞系的基础上进行克隆_生产具有特定性状、特别功能或者一定目的的克隆动物群_是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结合9.转基因克隆技术的过程包括参考答案:将胚胎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_将目的基因转入供体细胞_筛选带有目的基因的阳性细胞_将阳性细胞核通过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10.克隆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参考答案:正确11.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移植用器官。
参考答案:正确12.转基因动物是指将动物体内重组的DNA移植到胚胎细胞中,发育成动物个体,并以可遗传的方式载有被转移的基因。
参考答案:错误13.第一个在猪上鉴定到的主效基因是参考答案:RYR114.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参考答案:连锁不平衡15.DNA标记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易于实现自动化检测_不受年龄、环境、组织的限制_是共显性标记_基因组中大量存在16.近交导致群体均值下降,下降程度同()成正比?参考答案:基因频率乘积_显性效应大小_近交系数17.标记辅助选择的局限性包括哪些?参考答案:主效应或大效应QTL精准定位难度较大_DNA标记与QTL连锁紧密_不同遗传背景群体,QTL间连锁、互作等不一致_受限于数量性状的复杂遗传机制18.选择过程中QTL与标记发生新的重组,从而降低连锁不平衡,从而降低选择效率。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畜牧业和禽类养殖业生产效益的计划。
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动物,可以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适应性和抗病能力,从而为农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畜禽产品。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物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环境,选择适合的畜禽物种进行改良。
常见的畜禽物种包括猪、牛、羊、鸡、鸭等。
2. 选种与繁殖: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个体作为种源,如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繁殖力强等。
通过人工授精、配种等技术手段,进行优质种畜禽的繁殖,逐渐建立起高质量的种群。
3. 遗传评估与选择:通过遗传评估指标,如体重、繁殖力、肉质指标等,对种群进行评估和选择。
在遗传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出表现最优的个体或家系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4. 基因组学应用: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动物的遗传背景和遗传潜力。
基因组学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畜禽遗传改良的效率和准确性。
5. 繁殖管理与监测:在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中,合理的繁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环境调控等,以确保畜禽群体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改良的畜禽品种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养殖业的竞争力。
其次,改良的品种通常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此外,畜禽遗传改良还有助于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然而,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畜禽遗传改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
其次,遗传改良可能会导致基因多样性的降低,增加动物对特定病原体的敏感性。
因此,在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中,保留和合理利用遗传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发展策略,可以提高畜禽产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通过科学的选种、遗传评估和繁殖管理,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畜禽品种,为农民和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田园奥瑞畜牧创新专栏GREEN AURIS Column 86☆中国畜牧业综合利用新技术 开创育种新格局文│张振 郭勇 倪和民 邢凯(北京农学院)蒋凡(北京田园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爱民(河南创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种猪育种和生猪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目前为止,多家大型育种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育种进展停滞,良种覆盖率有所倒退,复产中如何快速提高良种覆盖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目前种猪缺口较大的形势分析,2020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种猪的数量极有可能突破2万头,或创造进口种猪数量的新极值。
在引进大量种猪的同时,也是我们从全世界收集不同育种素材的良好机会。
如何将育种和繁殖新技术与大规模引种相结合,使这些育种素材强而有力地推动国内种猪育种进程?这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对引进种猪进行采样每一批引进的种猪到达国内后,在隔离期间采耳组织样本并保存所有引进基因,为开展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二、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鉴定血缘关系并建立参考群对留存的部分耳组织样本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鉴定血缘关系并建立参考群,统计出我国到底从全世界引回多少血缘和家系。
正常情况下,每次国外引种可能只引回6~8个血缘和家系,但2020年国内引种数量大,存在同一个场多次引种的情况,可能会收集完成全部的育种素材。
全世界优秀的种猪血缘可能全部在国内得到汇总,结合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建立较大的公共参考群,可为培育新品种乃至华系种猪奠定基石。
1.什么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是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高密度分子遗传标记进行的标记辅助选择。
比起利用系谱和表型进行选择的常规选育方法,其可以对低遗传力性状、不容易度量的性状(如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不能早期度量的性状进行有效选择。
而比起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其优势在于无须进行主效基因或者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能够捕获基因组中的全部变异和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ICS65.020.30B44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T/CALAS x-201x实验动物SPF猪微生物学监测总则Laboratory animals-SPF pig-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microbiologicalsurveillance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1)技术审查。
本标准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并组织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洪岩、高彩霞、韩凌霞。
实验动物SP F猪微生物学监测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针对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猪推荐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及相应的检测程序,包括检测样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结果判定和检测报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SPF猪的微生物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551猪瘟检疫技术规范GB/T18935口蹄疫检疫技术规程GB/T18090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诊断方法GB/T18638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技术GB/T18641伪狂犬病诊断技术GB/T21674猪圆环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GB/T18646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9915.1猪链球菌2型平板和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GB/T19915.2猪链球菌2型分离鉴定操作规程GB/T27535猪流感HI抗体检测方法GB/T14926.4实验动物皮肤病原真菌检测方法NY/T537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诊断技术NY/T541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NY/T544猪流行性腹泻诊断技术NY/T545猪痢疾诊断技术NY/T546猪萎缩性鼻炎诊断技术NY/T548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技术NY/T550动物和动物产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NY/T564猪巴氏杆菌病诊断技术NY/T1186猪支原体肺炎诊断技术DB13T1216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SN/T2708猪圆环病毒检疫技术规范SN/T1919猪细小病毒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操作规程SB/T10463猪肺炎支原体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是一项旨在提高我国生猪品种的遗传质量,增加生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的重要计划。
该计划于2009年启动,经过多年的实施和努力,在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结合该计划的背景、目标和成就,展开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背景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启动背景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我国生猪产业的竞争力。
2009年前后,我国生猪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生猪品种质量亟待提高的双重压力。
我国政府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旨在通过遗传改良手段,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推动生猪产业升级。
2. 目标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良的遗传改良手段,提高我国生猪品种的遗传质量和稳定性,增加生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具体包括:选育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力强、饲养管理适应性好、肉质优良的新品种,提高生猪的出栏率和肉品质量。
3. 成就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根据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各地区相继成立了生猪遗传改良基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遗传改良工作。
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生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生猪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在疾病防控方面,通过遗传改良,生猪的抗病能力也有了明显改善,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在全国范围内,生猪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推动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我认为,该计划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高生猪品种的遗传质量、增加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计划的实施,我国生猪产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生猪养殖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也意识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遗传改良的长期性、技术装备的升级、疾病的防控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推进。
附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农办牧[2009]55号)精神,加快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进程,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水平,特制定《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为保障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成员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同志及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执行领导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并筹建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办公室设在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
为增强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力量,重新组建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主要负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方案和场间遗传交流计划的制定,参与种猪生产性能抽测,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见附1)。
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1依托专家组,与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种猪场紧密配合,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二)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6年前分批完成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评估遴选;到2020年,通过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持续选育,达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指标要求。
其中,2010~2012年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达5万头。
2013~2016年再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
1.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
为规范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客观公正地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国畜牧总站结合我国种猪场现状,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总体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试行)(见附2),作为申报和验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条件要求和技术标准。
附件:《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的通知》(农办牧[2009]55号)精神,加快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进程,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水平,特制定《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为保障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组织实施,成员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有关同志及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执行领导小组安排的工作任务,并筹建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办公室设在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
为增强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力量,重新组建全国猪育种协作组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主要负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方案和场间遗传交流计划的制定,参与种猪生产性能抽测,重大技术问题的研究以及实施效果的评估等(见附1)。
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办公室1依托专家组,与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推广机构以及种猪场紧密配合,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全面组织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二)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16年前分批完成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评估遴选;到2020年,通过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持续选育,达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技术指标要求。
其中,2010~2012年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达5万头。
2013~2016年再遴选5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纯种基础母猪总存栏达10万头,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群。
1.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
为规范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客观公正地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全国畜牧总站结合我国种猪场现状,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遴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总体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遴选标准(试行)(见附2),作为申报和验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条件要求和技术标准。
SPF种公猪站SPF种公猪站是农业部北方地区最大的种公猪站,是北京养猪育种中心种猪良种繁育体系的优秀公猪基因库和精子库,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公猪的优秀基因可以迅速地向种群、扩繁群和商品群中快速传播,加速种群的遗传进展,降低频繁引种造成的疾病传播。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形成了“SPF种猪选育场―――种猪性能测定站―――SPF种公猪站”三位一体的原种核心群选育体系,推动了整个种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从核心群内选择健康、性能优越的青年公猪进入种猪性能测定站进行性能测定,通过应用GPS软件-BLUP法进行遗传评估,充分利用该个体本身及其父母、同胞等所有信息,提高了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然后计算选择指数,最后根据体形外貌评分和选择指数,把性能优越的1%~5%的公猪补充到SPF种公猪站,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使得优良基因在群体内快速传播,提高整个群体优秀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加速群体的遗传进展。
扩繁场(繁殖群)扩繁场位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结构的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原种场和商品场的纽带。
扩繁场的主要任务是扩繁纯种母猪和生产杂种公母猪。
扩繁场生产的杂种公母猪的目标方向各不相同:公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目标是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以及饲料转化率高等;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目标是繁殖性能好、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强等。
繁殖群更新的后备猪必须来自核心群,不允许接受商品场的猪只。
商品场(生产群)商品场位于整个繁育体系金字塔结构的底层,主要功能是按照杂交计划的要求,组织好父母代的杂交,生产杂优猪。
商品场的主要工作是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率,向测定站提供优秀的商品猪进行测定,以检验育种计划、育种目标等的实现情况;按照统一的育种计划,使用核心群和扩繁场提供的终端父本,或者种公猪站优秀公猪的精液。
终端商品猪饲养场终端商品猪饲养场仅仅饲养商品猪,它是整个繁育体系的最终结果和产品,最终要接受市场和消费者的考核,也是整个种猪繁育体系最终价值的体现。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终端商品猪饲养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走“公司+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手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手册导读正文1. 了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性2.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历史背景3.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和任务4.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方式和方法5. 对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个人理解和展望结语导读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一直是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它旨在通过科学的遗传育种,改良生猪品种,提高生猪产量和品质,促进养猪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性、历史背景、目标和任务、实施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展开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文章。
正文1. 了解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性生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其产业的发展关系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
而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通过改良现有生猪品种,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肉质和抗病能力,从而增加生猪的产量和品质,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历史背景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生猪品种品质较差,产量低下,已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农业部门开始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通过引进外来品种、选育高产高质猪种等方式,逐步提高了国内生猪品种的品质和产量。
3.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目标是通过遗传育种技术,改良提高生猪品种的品质和产量,使其更符合市场需求,提升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水平。
其具体任务包括选育新品种、提高品种适应性、增加猪只的抗病力和肉质等。
4.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方式和方法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选育工作、繁殖工作和品种推广工作等。
在选育工作中,通过交叉配种、选择育种等技术手段,筛选出优良的生猪品种。
在繁殖工作中,采用人工授精、优化饲养管理等方式,提高猪只的繁殖率和存活率。
在品种推广工作中,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将优良品种推广到全国各地,使更多的养猪户受益。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珍贵的宝藏在我国,畜禽遗传资源是指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的动植物种质资源。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农业历史和丰富农业生物资源的国家,对于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资源,国家建立了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
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是指国家在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时,根据资源的遗传特征、生态地理分布和利用现状,对部分重要的畜禽遗传资源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
这些资源经评定认定后,将被列入名录,并得到国家重点保护和支持。
从简单的角度来看,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猪、牛、羊、鸡、鸭等动物,以及各种水生生物。
这些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不仅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于人类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挖掘这一主题,将会发现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的背后,蕴藏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中所列入的畜禽种质资源,它们往往具有着丰富的遗传背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这些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对于动植物品种改良、遗传资源改良等方面的期望和需求。
进一步来说,对于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的实施,也能够提高畜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种质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进而促进畜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在改善畜禽资源品种结构、提高畜禽养殖效益等方面,也能够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经过对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名录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深远而丰富。
它不仅是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进行保护的一种重要举措,更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持。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实验动物SPF猪剖腹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团体标准《实验动物SPF猪剖腹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根据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有关文件及GB/T16733《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和《采用快速程序制定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验动物领域具体情况,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标准化专业委员会提出并组织起草本标准。
起草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要起草人王伟、魏成威、关雪、夏长友、高彩霞、李昌文、陈洪岩、刘怀然。
(二)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1、查阅相关文献,向相关专家请教、开会讨论确定试验方案2、开展初步试验研究,得到相应的试验结果3、2021年12月10日,组织召开的2022年度团体标准启动会上,成立了《实验动物SPF猪剖腹产技术规范》起草组,正式进入起草阶段。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仔猪的无菌控制、仔猪饲养管理、仔猪质量控制。
(三)标准编写背景;实验动物是专门培育供实验用的动物,主要指作为医学、药学、生物学、兽医学等的科研、教学、医疗、诊断、生物制品制造等需要为目的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
是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之一,是医学、药学、生物学与兽医学研究的关键及技术瓶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验动物研究相对滞后,实验动物学的水平偏低,特别是实验动物净化、繁育技术缺乏,缺少合格的实验动物批量供应,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兽医学等研究的发展。
猪在解剖学、生理学、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与人极其相似,在医学、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已用于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外科、遗传病、营养代谢病、新药评价等多方面。
实验猪是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猪。
新英系SPF种猪生产性能初报赵鹏;周海深;马丙国;王朝军;沈君;姚巧粉【摘要】2007年3月15日,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成功引进英国SPF种猪100头,包括大白和长自两个品种。
新引进的英国SPF种猪在英国完成45d隔离检疫运抵国内后,又在隔离条件良好、生物安全程度很高的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试验猪场(以下简称SPF猪场,经申请得到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为临时隔离检疫场)完成45d隔离检疫。
经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此次引进的英国SPF种猪所检测的各项疾病均为阴性,种猪群的健康水平很高。
【期刊名称】《养猪》【年(卷),期】2008(000)006【总页数】3页(P18-20)【作者】赵鹏;周海深;马丙国;王朝军;沈君;姚巧粉【作者单位】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北京,海淀,100194;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海淀,100192;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北京,海淀,100194;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北京,海淀,100194;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北京,海淀,100194;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北京,海淀,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2007年3月15日,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成功引进英国SPF种猪100头,包括大白和长白两个品种。
新引进的英国SPF种猪在英国完成45 d隔离检疫运抵国内后,又在隔离条件良好、生物安全程度很高的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试验猪场(以下简称SPF猪场,经申请得到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为临时隔离检疫场)完成45 d隔离检疫。
经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疫,此次引进的英国SPF种猪所检测的各项疾病均为阴性,种猪群的健康水平很高。
引进的种猪在SPF猪场闭锁繁育,经过对种猪及其后代生产性能的测定,此次引进的新英系SPF 种猪(引进的英国SPF种猪及其后代统称为新英系SPF种猪)性能优异、体型优美、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好、背膘薄、瘦肉率高、后躯肌肉发达、乳头排列整齐、不含氟烷应激敏感基因。
SPF在猪育种管理中的运用--访北京SPF猪育种管理中心主
任王朝军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
【年(卷),期】2003(000)024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74-7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猪业黎明飘扬的旗帜——访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主任邵世义 [J], 殷华;付培
2.领航猪业发展再创新的辉煌——访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主任曾浩 [J], 刘芳;刘志祥
3.北京养猪育种中心"SPF猪系统开发研究"侧记 [J], 吴长波;周海深
4.SPF在猪育种管理中的运用——访北京SPF猪育种管理中心主任王朝军 [J], 许士革;姚普满
5.批次生产在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扩繁场的应用 [J], 方礼禄; 沈君; 杨光; 严彩红; 刘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