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

微生物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

微生物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
微生物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

微生物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

有效地指导粪便细菌及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粪便培养结果尽量不受干扰因素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粪便细菌及真菌培养的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三)工作程序

1.患者准备及原始标本识别

(1)腹泻患者应在急性期、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采集粪便。

(2)粪便标本采集前,护士应遵照医嘱准备好标本采集所用的容器。首先确认患者姓名,并将患者一般信息的条码标识写在(贴于)无菌容器上。

(3)标本留取前应向患者做适当解释,以利于明确检测目的,获得更好的配合。

(4)原始标本以"电子申请单的条码号"为唯一标识。

2.粪便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容器、类型和量

(1)粪便标本采集方法:一般细菌培养,采用自然排便法,自然排便后,挑取有脓血、黏液部位的粪便5克,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防漏大便盒内送检。无法获取粪便时,可采取直肠拭子采集,将拭子自肛门括约肌谨慎地插入约2.5厘米,轻轻转动拭子刮取标本,取出后插入灭菌试管内送检。如做大便的厌氧菌培养应尽量避免与空

气接触。

(2)采集容器:无菌、防漏、带匙的密封大便盒,或装有直肠拭子的试管。

(3)采集量:常规培养仅需5克左右(指头大小)新鲜粪便。

(4)注意事项:进行细菌培养的标本应留取新鲜粪便的异常成分,如黏液、血液(红色或黑色部分);若无异常成分,可各个部位取材,不得被其他异物污染,不能从尿布上取粪便标本,不得从尿壶或便盆中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运送

(1)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由患者本人或家属运送及物流传输装置自动传送;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由护士、临床专职外送卫生员运送。

(2)送检地点:按规定。

(3)粪便常规培养标本及直肠拭子采集后立即送检,延迟不得超过1小时到实验室。保存4℃少于24小时。

(4)粪便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溢出。标本溢出后,应按相关规定处理。

4.粪便标本的接收与拒收标准

(1)实验室接收合格粪便标本

检验申请单应为电子格式,内容必须齐全,粪便标本容器标识应符合程序要求,标本标识应与检验申请单的相应内容一致。

粪便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应采取保存措施,参照有关程序。

(2)实验室拒收粪便标本的标准

①如果到达实验室的标本可能经过了不恰当的选择、采集、转运和存储,这种情况等同于对标本失去控制。这些标本的处理和结果可能会提供错误的信息和不恰当的治疗。因此,实验室必须严格标本拒收标准,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②申请单信息不全或错误:主要信息错误如患者姓名应重新留取,其他信息缺失应及时电话联系并按要求补全。

③缺乏唯一识别标码的标本:如果没有标签或贴错标签的标本,应该立即与医生或护士联系。原则上应该重新留取,若患者情况危重,与医生协商后,可按常规处理标本,但报告单上需注明标本不规范的具体理由。条码使用过或无信息的标本重送。

④标本质量不合格:微生物检测标本来源不符合或存在污染,如大便凝固或有凝块,应重新送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所提供的标本质量不合格,也必须进行处理,例如患者腹泻病情严重等,和临床医生联系后在报告单上标明。

⑤没有提供检测标本所适宜的条件或运送容器:如用卫生纸包裹送检,或从尿布上直接留取应及时与临床联系,阐明检测要求,指出不符合的地方,并要求一个能满足检测条件的标本。

(3)实验室接收特殊不合格粪便标本的说明

在下列情况下:如休克、昏迷患者及婴幼儿等特殊情况,粪便标本不足1克,必须与临床医生联系,经临床医生同意后,临床检验科方可接收粪便标本并送检,并在检验结果报告单中注明。

(4)拒收标本时应及时通知临床医生或护士,但原始标本由检验科保存处理,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取走。

5.生物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生物参考区间:正常情况下粪便常规(SS)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临床意义:粪便培养腹泻病原菌阳性是细菌性痢疾及肠炎的诊断依据,根据细菌种属的不同进行相应的病原学诊断,并依据药物敏感性及时治疗。

6.已检过的粪便细菌培养标本不保存。

7.附加检验项目及时间限制

粪便细菌培养标本可附加真菌培养检验项目。

8.因分析失败原因而需再检验标本的处理

粪便细菌培养因仪器的原因(如温控器误判试或剂温度过低),导致培养阴性,应先查找仪器失误原因,及时纠正,待质检合格后再使用或换用其他细菌培养箱进行检测。

9.检查后粪便标本及废物处理

检验过的粪便细菌及真菌培养标本及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按《废物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粪便标本的采集

临床检验室 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1/4 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1 目的 有效地指导粪便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 标本适用的检验范围 适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包括人体寄生虫形态学检查)、粪便潜血和粪便中幽门螺杆菌免疫学检测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3 职责 3.1 粪便标本由患者亲自或临床医护人员帮助采集。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明确通告粪便标本的采集要求及注意事项;检验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中的各种问题和为临床提供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标本量,保存条件,注意事项,生物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等。 3.2 粪便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临床卫生员运送。 3.3 检验后粪便标本由检验人员或检验科卫生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工作程序 4.1 患者准备 粪便标本一般由患者亲自或由护理人员帮助按照医嘱留取。为了正确收集粪便标本,医护人员应该根据粪便检验项目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收集粪便标本及注意事项。 4.1.1 避免污染:应避免月经血、尿液、消毒剂及污水等各种物质污染粪便标本。 4.1.2 明确标记: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留便时间、标本种类等,应明确标记在容器上。 4.2 申请者的指导 4.2.1 申请者必须对患者讲清楚尿液标本检验的目的,留取粪便标本的量及注意事项。 4.2.2申请者应向患者讲清楚收集粪便标本前禁止服用的食物、药物(潜血检测化学法禁服铁剂及限定素食三天后留取标本)。 4.3 申请单的填写 检验项目申请时,必须注意:①临床医生:应完整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字迹必需清楚,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采集标本日期和时间、申请检查的实验项目、标本收到日期和时间及特殊说明如应用的药物等。②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检验申请单所需检验项目,做好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③检验人员:必须收到临床医生书面检验

大便操作流程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第四节粪便标本 的采集一、粪便常规及潜血标本的采集【护理目标】标本采集正确,符合检验目的,操作过程不污染环境,标本合格。【操作重点步骤】 1.核对医嘱与患者。 2.评估患者的大便情况。 3.告知患者/家属粪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4.嘱患者排便于清洁便器后,用棉签取蚕豆大(约5 g)的粪便放人清洁纸盒(水样便可盛于大口清洁容器)中送检。5.腹泻患者应取脓、血、黏液等异常部分。留取潜血试验标本,应嘱患者在检查前三天内禁食肉类、肝类、血类、叶绿类食物及含铁剂药物,以免出现假阳性,于第四天留取5 g粪便送检。【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标本留取方法准确。 3.标本送检及时。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粪便常规及潜血 标本采集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核对根据“标本采集原则”进行核对,并贴标签或电子条形码于采集容器上评估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进行的治疗 2、患者病情、抗生素使用及排便情况 3、患者心理状态 4、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5、患者的需求告知粪便标本采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准备物品:干燥清洁的大便收集容器、无菌棉签粪便标本采集 1、容器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检验项目等 2、患者排便于清洁便器后,用棉签取蚕豆大(约5g)粪便放入清洁纸盒(水样便可盛于大口清洁容器)中送检整理根据“标本采集原则”再查对,标本转送和记录1、腹泻患者应取脓、血、黏液等异常部分 2、留取潜血试验标本,应嘱患者在检查前三天内禁食肉类、肝类、血类、叶绿类食物及含铁剂药物,以免出现假阳性,于第四天留取5 g粪便送检 3、避免大小便混合而影响检验结果 1234567890ABCDEFGHIJKLMNabcdefghijklmn!@#$%^&&*()_+.一三五七九贰肆陆扒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测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尽早采集、根据可疑的病原体,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遵守无菌操作、正确保存和运送。容器应密封不易碎,标本不得污染容器的口和外壁。 1.血液标本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时可引起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时采集;持续性菌血症可随时采集;间歇性菌血症,应预测其体温上升期进行采血。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前采集2~3次;多部位采集,如两侧肘静脉或动、静脉同时采取;对于已使用抗生素而无法停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取。在感染局部的附近血管中采血,可提高阳性率。采血量成人一般5~10ml,婴幼儿1~2ml。 采集的血液标本注入培养瓶中先进行增菌培养,培养基和血液标本量的比例应>10:1,将血液中的各类杀(抑)菌物质充分稀释。需氧菌常用培养基有胰酪蛋白大豆胨肉汤和葡萄糖酚红肉汤等,常加入对氨基苯甲酸(PABA)50μg/ml中和磺胺类,青霉素酶2单位/ml破坏青霉素类,硫酸镁中和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及多粘菌素等抗生素。加入0.03~0.05%的聚茴香磺酸钠(sodium polyanethol sulfonate, SPS)可抑制血清中的抗菌物质,并对氨基糖苷类和多肽类抗生素有灭活效果。并加入Ⅹ、Ⅴ因子等生长因子。 培养瓶每天观察一次。如发现①培养瓶内液体浑浊;②血球层上面出现颗粒状的生长物,并且有自下而上的溶血;③有明显的凝块;④液体表面有菌膜,培养液清晰或浑浊等,表明有细菌生长。直接进行涂片染色初步报告。同时分别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普通培养和5%CO2 35℃培养。也可直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无细菌生长迹象的培养瓶孵育至第7d,接种血平板、巧克力(色)平板,分别进行普通培养和5%CO2环境35℃孵育24h。为了提高检出的速度,在培养的第2~3d时应移种一次。 有厌氧菌感染时,同时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厌氧培养基通常用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牛心脑浸液肉汤等;培养液中有刃天青,无氧时无色,有氧时呈红色。需氧瓶和厌氧瓶同时浑浊,或需氧瓶无生长而厌氧瓶液体浑浊,提示厌氧菌生长。分别接种血平板和厌氧血平板,置需氧和厌氧环境中,如果都只生长1种细菌,则为兼性厌氧菌;如果仅在厌氧环境中生长,可以直接报告“有厌氧菌检出”。 若长期应用抗细胞壁类抗生素,应考虑细菌L型存在,将血液接种高渗培养基中,分别进行需氧、厌氧和5%CO2环境培养。每周移种2~3次于高渗固体培养基上,观察有无细菌L型菌落生长。 2.呼吸道标本 正常上呼吸道有正常菌群。下呼吸道正常情况下无细菌或仅有少量细菌侵入

(推荐)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检验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贴好标识送检。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 2.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要选取粪便的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采取标本后及时送检,否则可因PH 及消化酶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3.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异物,易混淆实验结果。不应该从卫生纸或衣裤、纸尿裤等物品上留取标本,不能用棉签有棉絮端挑取标本。 4.做大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于检查前3d内禁食肉食、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检验的敏感度降低。 5.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褶皱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6.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

检。

7.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特殊检验项目留取标本时请预先联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微生物标本采集 送检及处理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及处理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使用抗生素前。 2、无菌采集应无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3、根据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 4、注意在不同病程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5、采集标本时要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二、标本的处理: 1、标本保存在4℃环境中,在2h之内送检。脑脊液则要在25 ℃保存,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2、标本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运送时更要由专人运送,严格按规定包装。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Ⅰ血液及骨髓标本: 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或败血症的基本方法。如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应视为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或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A、B群、肺炎链球菌等)、肠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奈瑟菌、伤

寒及副伤寒沙门菌和厌氧菌等。 1、采血时间及次数 2、抽血部位及抽血量 3、报告方式:培养5d无菌生长者报告“培养5d无菌生长”。 查见细菌报告菌名和药敏结果。 4、菌血症、败血症的诊断标准:1)两次培养均出现同一种细菌(可排除污染); 2)发病星期后血中抗体滴度上升。 Ⅱ脑脊液标本: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对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检出细菌提示有细菌性(急性化脓性、结核性等)脑膜炎。 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A、B群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涂片检查: (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例如:革兰阴性、凹面相对的球菌,可能是脑膜炎奈瑟菌;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长丝状等多形态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流感嗜血杆菌。 (2)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3)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据相关统计:微生物标本的检测误差来源:80%来源于分析前20%来源于分析中和分析后其它检验样本的检测误差来源:45%分析前10%分析中(仪器))45%分析后.检验标本采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前的误差来源所占比例的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在我们的大型医院都存在这个问题,而在我们医院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据。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 (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应在抗菌药物浓度最低时采集也即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 1、痰标本 (1)采集方法 ①清晨起床后用凉开水漱口多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量杂菌,用力咳出肺深部的脓痰,置于清洁干燥容器中或无菌管中送检。 ②痰量极少者可用45℃ 3%-10%的氯化钠溶液约25ml雾化。对于咯痰量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当其咯痰后用无菌棉棒采集标本。

粪便标本采集法

粪便标本采集法 【目的】 1、常规粪标本检查粪便的颜色、形状及有无脓血。 2、隐血粪标本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看见的微量血液。 3、寄生虫及虫卵粪标本检查寄生虫成虫、幼虫及虫卵并计数, 进行浓缩集卵、日本血吸虫毛蚴孵化等。 4、培养粪标本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 【操作前准备】 1、患者评估 (1)了解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合作能力。 (2)了解需做的检查项目,以明确收集粪便标本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2、患者准备使患者了解留取粪标本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能够 配合, 3、用物准备干净便盆,常规检查应备集便盒(内附棉签2支), 粪便培养应备培养皿,寄生虫检查应备寄生虫检便盆。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贴检验单副联于集便盒上。 2、核对患者姓名,做好解释。 3、告知患者正确的留取方法。 (1)常规粪标本采集:用棉签取较中央的粪便或脓血黏液部分少许于集便盒内。

(2)培养粪标本采集:解大便之前用消毒液冲洗肛门,用无菌棉签取粪便中央处置于培养皿中,盖好盖子。如患者无便意时可用 无菌棉签蘸取等渗盐水,由肛门插入6-7cm,轻轻转动棉签取 出粪便少许,插入培养试管中送检。 (3)寄生虫及虫卵标本采集:如查阿米巴原虫,便盆需要先加温,因阿米巴原虫在低温下失去活力难以找到,便后连同便盆立即 送检;查绦虫有时需多次收集粪便,查找绦虫头;查虫卵则需 取大便的黏液脓血部分;查蛲虫虫卵,需在患者清晨起床前用 特制的肛门拭子轻擦肛周皱褶处,放入置有温盐水的试管中立 即送检。 4、标本及时送检,做好记录,追踪记录检验结果。 【注意事项】 1、采集培养标本应取未接触便盆的大便,注意无菌操作,以免因 污染而影响培养效果。 2、若留取的标本时做隐血试验,则嘱患者在检查前三天禁食肉、 肝、肉类食物、含大量叶绿素的食物和含铁剂的药物。 3、如留取寄生虫或虫卵粪标本时,当服用驱虫剂或做血吸虫孵化 检查,需留取全部粪便送检。 【患者教育】向患者解释留取粪标本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评价】 1、标本采取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及时送检。 2、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有无污染。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血时机:提前向病人讲解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采集标本的时机,根据检验的不同要求,采血的时间也不同: 1)空腹抽血适宜作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验。禁食时间约12小时,时间过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 2)餐后2小时,上午8-9时抽血,可做血液内激素测定及餐后血糖测定。 3)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6-24小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 )达峰值;30-60小时乳酸脱氢酶(LDH)达峰值, 维持3-6d 。 4)血清淀粉酶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3~5天后下降,超过500U (Somogy 法)即有确诊价值。 5)留取血细菌培养标本时,应在病人体温达38.5度以上时抽取血标本,阳性率较高。 (2)采血部位 1)动脉采血:常用采血部位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等。由于动脉压力高,危险性较大,故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2)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可选择的表浅静脉多,要求护士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可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操作成功。 3)毛细血管采血:只需很小量标本,多在手指,足趾或足跟等部位采血,如全血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脂等检验,或婴幼儿。 (3)采血器材:a, 注射器, B ,真空采血器: (4)标本的类型:血标本有三类:即全血,血浆,血清。 1)全血:用抗凝剂。 2)血清:不用抗凝剂。常用于多种生化分析,如蛋白质,脂类,无机盐,酶,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3)血浆:有多种抗凝剂。用于红细胞积数,红细胞比容,血沉,血型鉴定,血红蛋白电泳,交叉配血等。 (5)操作重点 1)止血带的应用,一般止血带捆扎不要超过1分钟,时间过长,将影响结果。 2)当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切忌在有静脉穿刺针的肢体上采集血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的真实结果。 3)注射器采血后。应先取下针头后再沿试管壁将血液缓慢地注入试管中。 4)操作完毕按要求处理注射器等污染物品。 5)有抗凝剂的血标本要充分摇匀,防止凝血。 2.尿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 (1)导尿法:用导尿管导尿,取10—15毫升尿业盛于无菌容器中送 检。 中段尿采集法:是临床上采用最多的方法。女性病人以肥皂水或1:1000新洁尔灭或其它消毒液等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病人应翻转包皮冲洗,用1:1000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再用灭菌纱布擦干,让病人排尿,弃去前段尿,收集中段尿10-20毫升于无菌容器内,立即加盖送检。 尿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尿常规,妊娠实验等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尿液为宜,因为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故应向病人详细说明。急诊病人应随时留取标本。

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

病原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程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 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3.适量的标本 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 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 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 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

1.血培养指针征 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2.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患者,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必须同时或间隔短时间内采集2套以上血培养标本。成年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5ml;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少于病人总血容量的1%).在采取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取血培养。两个例外:细菌性心内膜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3.血标本采集的量是影响检出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检出率与采血量成比例增长,每增加1ml的血液,病原菌的检出率就会相应增加。儿童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采用一对(需氧瓶+厌氧瓶)组合,比采用二个需氧瓶的组合可检出更多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和厌氧菌。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的需要。 推荐从外周静脉采集血液标本,不推荐静脉留置导管,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 4.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采血之前,血培养瓶的橡皮塞需使用75%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按照“酒精、含碘消毒剂、酒精”的消毒步骤操作,并等待足够的消毒时间。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实验室,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 (二)痰培养标本采集,运送 1.痰培养指征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喉炎,会咽炎等都可采集鼻,鼻咽,口咽拭子标本

微生物标本采集大全

微生物标本采集大全 日期:2015-12-17 20:44:38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点击:21 次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4)近年研究表明,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5)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6)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 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10ml)。 (7)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8)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骨髓的采集

临床微生物标本和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采集培训试题

临床微生物标本和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采集培训试题一填空(15分,每空格1分) 1、采集血培养要从不同的部位获得__套血培养,一套血培养包括一个____ _和_____,“双侧双套”是指_______________。 2、从静脉取血不宜从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取血,除非怀疑_____;若从导 管取血,必需同时从__取血。 3、尿液标本尽量采集晨起第一次尿,且应在膀胱内停留__小时以上,所以夜间 最好_饮水。尿液培养标本宜立即送检,_小时内接种。 4、抽血培养时的皮肤消毒程序:首先____擦拭静脉穿刺部位30秒,再用__ 30秒或__60秒;最后用__脱碘并待干。 5、婴幼儿采血量不能超过全血量的()不能少于()ML. 6、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 (1)、采样时间:选择后与进行之前采样。 (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米(洁净手术室等除外)。 (3)、布点方法(洁净手术室除外) (3、1)、室内面积,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 (3、2)、室内面积,设两条对角线,于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 (4)、采样方法及培养时间:用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放置各采样点,打开后盖面朝__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5)、要求标准: (5、1)门诊手术室、美容科手术室、宫腔镜室、介入科、新生儿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5、2)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 7、物体表面细菌培养 (7、1)、采样时间:在后或有关时进行采样。

试题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

《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培训试卷科室姓名职业得分 一、单选题50分(每题5分) 1. 微生物实验室误差最大的影响因素为: ( ) A. 实验前误差 B. 实验误差 C 验后误差 D. 随机误差 2. 血培养必须在( )内送检 A. 30min B. 1h C. 2h D. 4h 3 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与( )成正比例的关系 A. 温度和时间 B. 采血量和采血时间 C. 采血量和采血套数 D. 采集方法和采血量 4. 某患者采血培养1套,培养结果为“表皮葡萄球菌”,判断这是污染菌还是致病菌,需要( ) A. 增加消毒次数 B. 增加采血量 C. 增加采血套数 D. 延长培养时间 5. 血培养瓶接种前和接种后,放置的最佳温度为( ) A. 0℃ B. 4℃ C. 室温(15~25℃) D. 35℃ 6.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最佳的送检标本为( ) A. 痰液 B.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 C. 咽拭子 D.唾液(口水) 7.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除了做痰培养以外,还应该做( ) A. 血培养 B. 咽拭子 C. 厌氧菌 D. 分泌物 8. 下列申请单中标本采集部位不确定,检验目的不明确,属于不合格申请单的是( ) A. 中段尿培养 B. 痰培养 C. 分泌物培养 D. 脑脊液培养 9. 中段尿标本最常见的影响因素是( ) A. 容易受污染 B. 喝水过量 C.喝水过少 D. 无影响 10. 下列尿液标本中适合做厌氧菌培养是( ) A. 清洁中段尿 B. 留置尿管导尿 C. 耻骨上膀胱穿刺 D. 24h尿 二、多选题25分(每题5分) 1. 下列标本类型中, ( )属于有价值的标本,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鼓励送检 A. 血液 B. 骨髓 C. 胸腹水 D.脑脊液 E. 关节液 2 常用的拭子标本不适合作为送检标本的原因有( ) A. 使用方便 B. 标本量太少 C. 容易干燥 D. 不易接种到培养基中 E. 木(竹)签中含有抑菌物质 3. 下列关于痰液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做法正确的有( ) A. 采样前应刷牙(不用牙膏)或用冷开水漱口,以避免口腔正常菌群污染 B. 采取晨痰第一口痰最佳,咳痰时应咳取深部痰液 C. 做结核分支杆菌检查时,痰液量应增加 D. 肺部感染患者中有25%~50%可能会有菌血症,因此应同时做血培养 4. 下列关于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做法正确的有( ) A.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 B.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应在下次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C. 应在患者寒战开始时,或发热初起时采集 D. 血培养标本应按“套”采集,采集套数为2~3套,不能采集单一瓶数 E.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采集后应快送检,如未能及时送检,应放置4℃冰箱保存 5.下列痰培养标本属于不合格标本,应予拒收的有( ) A. 24h内重复采集的痰样本 B. 唾液(口水) C. 咽拭子 D.. 痰液做厌氧菌培养 三、简答题25分 简述微生物样本采样基本原则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微生物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一、总则:用于培养的标本在收集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和及时送检,检测后标本应妥善保存。 二、临床标本的采集 (一)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 令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濑口,不要刷牙,立即从下部呼吸道咳出第一口痰,吐在无菌塑料痰盒中,及时送检。 (二)、尿液(中段尿) 护理人员协助采取中段尿约3ml入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三)、粪便:取有粘液、脓血部分的粪便置玻璃大便专用管中,如为稀水便,可直接收集于玻璃管中,及时送检。 (四)、眼、耳、鼻、喉拭子:将棉拭子沾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如沾取的太多,可在无菌生理盐水瓶壁上挤去多余的水份),然后采取可疑部位的分泌物,倒悬于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五)、脓液: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沾取脓液,要尽量多取一些,然后将棉拭置于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六)、: 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病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素前采血,如已使用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采血,应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当然在病人发热或寒颤时采集也可。 2、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2—3ml; 3、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后,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4、从抽血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同时要及时送检。 (七)、穿刺液:胸腹水、心包液、关节腔液、鞘膜积液: 严格无菌抽取后,注入含肝素抗凝的无菌试管中,轻轻颠倒试管10余次,使肝素与穿刺液混匀达到抗凝的目的,或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八)、胆汁:由专科医生以无菌方法取引流液10ml注入无菌试管。 (九)、脑脊液:以无菌方法取脑脊液3-5ml,置无菌试管内,常温保存送检,如只做培养可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十)、生殖器官标本:阴道、子宫颈及前列腺等分泌物应由医师采集,收集于无菌试管内送检。如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做培养检查时,采集的标本应床旁接种并及时放入孵箱培养。(十一)、烧伤标本:以无菌棉拭子直接采取多个部位创面的脓汁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 (十二)、支原体(解脲、人型)培养+药敏的标本采集 1、支原体对干、热抵抗力差,标本采集后应尽快接种支原体运送培养基送检。 2、男性:用细的无菌棉拭子沾取无菌盐水少许深入尿道口内2.5-3cm。 三、临床标本的保存 细菌室标本原则上要求及时送检、及时处理,不得保存。

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的定义:是指采取患者少许的血液、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痰、鼻分泌物)、呕吐物、体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和脱落细胞(食道、阴道)等样品,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作为判断患者有无异常存在的依据。 本章重点: ●掌握标本采集的原则 ●掌握痰标本、咽拭子标本、血标本、尿标本、粪标本的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的意义 ●明确诊断观察病情指导制定治疗措施 标本采集的原则 ●遵照医嘱 ●充分准备: ● 1)患者准备 2)用物准备 3)护士自身准备 ●严格查对:检查项目、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 ●正确采集:方法、时间、量、容器 ●及时送检 ●明确检验项目、检验目的及注意事项 ●标本的容器贴好标签,附上验单: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送检 目的、送检日期和时间等 ●每次采集血标本时应做到“三个一”:一患者、一化验单、一容器 ●一般培养标本的采集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各种标本的采集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 ★痰常规标本★痰培养标本★24小时痰标本 三种痰标本的区别 分类目的 痰常规标本痰液一般形状,涂片查细胞、细菌、虫卵等痰培养标本痰中的致病菌

24小时痰标本24小时痰液的量和性状 分类用物 痰常规标本普通容器,痰盒 痰培养标本无菌集痰器,漱口液 24小时痰标本500ml的广口玻璃瓶,内盛少量清水 分类采集方法 痰常规标本幻灯片 10 能自理的患者; 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 痰培养标本步骤基本同上。不同的是先用漱口液漱口,再用 清水漱口;无菌容器,无菌操作。 24小时痰标本从晨7时~次晨7时第一口痰结束。全部痰液留 在容器中送检。 能自理的患者: 1、晨起后用清水漱口 2、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 3、深吸气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 4、不可混入漱口液、唾液、鼻涕 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用吸痰法收集(集痰器) 痰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如查癌细胞,应立即送检或用95%乙醇或用10%甲醛固定后送检 2、不可将唾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痰液中 3、收集痰液宜在清晨,因此时痰量较多,痰内细菌也较多,提高阳性率。 二、咽拭子标本采集 目标:从咽部和扁桃体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协助诊断。 操作步骤及要点 操作前准备核对点燃酒精灯,指导患者张口发“啊”音,用长棉签蘸以敏捷、轻柔的动作擦拭两侧腭弓、咽扁桃体上的分泌物,取毕,将试管口及棉塞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后插入棉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正误, 不当标本可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 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延缓细菌耐药, 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此应正确采集各种细菌学标本。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皮肤消毒程序:a.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30s 以上。 b. 待皮肤干后, 再用1%-2.%碘酊作用 30s 或 10%碘伏作用 90s 以上,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向外画圈消毒,范围不应小于 3cm (直径 , 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c. 皮肤碘酒干后 (约 1min , 穿刺采集血液, 采血量成人 10-20ml ,婴幼儿 1-2ml 。儿童 3-5ml 。 d. 培养瓶消毒程序:70%酒精擦拭血培养橡皮塞,作用 60s ;用无菌棉签清除橡皮塞表面残余酒精。用注射器无菌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立即送检,切勿冷藏。一般情况下可把血培养瓶放 20-22℃。不放冰箱。 2、注意事项:a. 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 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b. 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c. 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 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 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 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d. 近年研究表明, 将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 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e. 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 0.5-1h , 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f. 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及布鲁氏病的病人,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除在发热期采血外,并要多次采血(24h3-4次和增加采血量(可增加 10ml 。 g 采血后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可置室温,而不能放置冰箱。 h 如临床表现很似败血症,而血培养多次阴性者,提示考虑厌氧菌和真菌感染的可能。 二、呼吸道痰标本

医院粪便标本采集法

粪便标本采集法 1、目的 通过粪便标本的检查结果帮助评估患者的排泄功能;协助明确诊断疾病。 2、适应证 ⑴常规标本:检查粪便的颜色、性状及有无脓血、寄生虫卵等。 ⑵潜血标本: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看见的微量血液。 ⑶寄生虫及虫卵标本:检查寄生虫的成虫、幼虫及虫卵并记数;进行浓缩集卵、钩蚴孵化、日本血吸虫蚴孵化等。 ⑷培养标本: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 3、评估 ⑴患者的病情、留取粪便标本的目的。 ⑵患者的意识状态、排便状况及自理能力。 ⑶患者合作、理解程度。 4、操作程序 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⑵洗手、戴口罩 ⑶准备用物 盛标本容器(标本盒、无菌试管、标本培养器),在容器外贴上标签(注明科别、床号、姓名)。竹(木)签、卧床患者准备便盆。 ⑷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①查对床号、呼唤患者姓名。 ②容器上贴好化验单编号,查对无误。 ③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合作。 ④卧床患者给便盆,如能入厕的患者,嘱其入厕。 ⑸标本采集 用竹签或木棍采集少量粪便(5g左右)放于标本盒内,如腹泻患者应取粪便中浓血或黏液部分,水样大便应盛于容器中。 ⑹整理、送检标本。 ①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 ②将标本送放指定地点或根据需要及时送检。

③清理并清洗便盆,并注意消毒隔离。 ⑺洗手。 5、注意事项 ⑴大便标本采集:应嘱病员排便于便盆中,取未接触便盆的大便,用无菌竹签或棉签尾端取异常大便少量(0.5~2g),置培养试管中或无菌盒中盖好,注意无菌操作,以免污染而影响培养结果,立即送检。 ⑵检查寄生虫卵标本采集:要采集不同部位带黏液或血的部分大便5~10g装入带盖容器中及时送检;病员服趋虫药后或做血吸虫孵化检查,应留取全部粪便。 ⑶潜血实验标本采集:嘱患者在检验前3天内禁食肉类、肝脏、动物血、含大量叶绿素等食物及含铁药物,以免出现假阳性反应,3天后按常规留取标本。 ⑷检查阿米巴原虫标本的容器,应先用热水加温,排便后连同便盆一块送检。便后立即送检。 ⑸检查蛲虫:嘱患者于睡前或清晨尚未起床前将取标本的透明胶带粘于肛门周围处。起床后取下并将粘贴着蛲虫的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 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检验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贴好标识送检。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 2.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要选取粪便的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采取标本后及时送检,否则可因PH及消化酶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3.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异物,易混淆实验结果。不应该从卫生纸或衣裤、纸尿裤等物品上留取标本,不能用棉签有棉絮端挑取标本。 4.做大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于检查前3d内禁食肉食、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检验的敏感度降低。 5.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褶皱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6.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检。 7.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特殊检验项目留取标本时请预先联系。

粪便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采集 正常粪便是由已消化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粪便标本的检验结果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协助诊断、治疗疾病。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其标本的留取方法也不同,且留取方法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粪便标本分四种:常规标本、细菌培养标本、隐血标本和寄生虫或虫卵标本。【目的】1、常规标本:用于检查粪便的性状、颜色、细胞等。 2、培养标本:用于检查粪便中的致病菌。 3、隐血标本:用于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察见的微量血液。 4、寄生虫或虫卵标本:用于检查粪便中的寄生虫、幼虫以及虫卵计数检查。【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1)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心理状况。(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留取标本的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点。2、患者准备:了解收集标本的目的和方法。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检验单、手套。根据检验目的的不同,另备:(1)常规标本:检便盒(内附棉签或检便匙),清洁便器。(2)培养标本:无菌培养瓶,无菌棉签,消毒便器。2014年度细分行业报告汇集制造行业报告互联网行业报告农林牧渔行业报告(3)隐血标本:检便盒(内附棉签或检便匙),清洁便器。(4)寄生虫或虫卵标本:检便盒(内附棉签或检便匙),透明胶带及载玻片(查找蛲虫),清洁便器。 a)5、环境准备:安静、安全、隐蔽。 【操作步骤】1、贴检验单:查对医嘱,贴检验单附联于检便盒(培养瓶)上,注明科别、病室、床号、姓名 2、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3、屏风遮挡,请患者排空膀胱 4、收集粪便标本▲常规标本(1)嘱患者排便于清洁便器内(2)用检便匙取中央部分或粘液脓血部分约5g,置于检便盒内送检▲培养标本(1)嘱患者排便于消毒便器内(2)用无菌棉签取中央部分粪便或粘液脓血部分2-5g 置于培养瓶内,塞紧瓶塞送检▲隐血标本按常规标本留取▲寄生虫或早卵标本(1)检查寄生虫卵嘱患者排便于便器内,用检便匙取不同部位带血或粘液粪便5-10g送检(2)检查蛲虫嘱患者睡觉前或清晨未起床前,将透明胶带贴在肛门周围处。取下并将已粘有虫卵的透明胶带面贴在载玻片上或将透明胶带对合,立即送检验室作显微镜检查(3)检查阿米巴原虫将便器加热至接近人体的体温。排便后标本连同便器立即送检 5、操作后处理(1)用物按常规消毒处理(2)洗手,记录 b)【注意事项】1、采集培养标本,如患者无便意时,用长无菌棉签蘸 0.9%氯化钠溶液,由肛门插入6-7cm,顺一个方向轻轻旋转后退出,将 棉签置于培养瓶内,盖紧瓶塞。 c)2、采集隐血标本时,嘱患者检查前三天禁食肉类、动物肝、血和含铁丰 富的药物、食物、绿叶蔬菜,三天后收集标本,以免造成假阳性。 3、采集寄生虫标本时,如患者服用过驱虫药或作血吸虫孵化检查,应该留取全部粪便。 4、检查阿米巴原虫,在采集标本前几天,不应给患者服用钡剂、油质或含金属的泻剂,以免金属制剂影响阿米巴原虫卵或胞囊的显露。 5、患者腹泻时的水样便应盛于容器中送检。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 目录 第一章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 第二章痰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6) 第三章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8) 第四章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9) 第五章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1) 第六章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3) 第七章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5) 第八章胆汁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6) 第九章胸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8) 第十章腹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9) 第十一章心包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0) 第十二章关节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2) 第十三章鞘膜积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3) 第十四章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4) 第十五章外眼部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27)

第一章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查项目 血液、骨髓液的细菌培养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或同时具备以下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 1 发热(≥38℃)或低温(≤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 4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109/L) 5 血小板减少 6 皮肤、粘膜出血 7 昏迷 8 多器官衰竭 9 血压降低 10 呼吸加快 几种特殊情况: 1 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2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应采取血培养。 骨髓培养与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是基本一致的,临床常规血液感染有指征时以抽取血培养为主。但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会远高于血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