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大教堂 建筑名作赏析 选修课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613.00 KB
- 文档页数:5
☆比萨大教堂☆―中国科大.李弦,2011.7,摘抄自《世界文明史》,重排于2013.4。
比萨大教堂是罗马式教堂的代表性建筑,是11世纪建造在意大利比萨的大教堂。
1062年,罗马人和阿拉伯人开战,最终罗马人打败了阿拉伯人,攻占了巴勒摩。
比萨教堂就是为了纪念这件事而建造的。
教堂规模非常大,除了主教堂,它还包括钟塔和洗礼堂。
这些建筑是彼此独立的。
主教堂从1063年开始建造,到1092年才完成。
它是一个拉丁十字式的建筑,也被称为巴西利卡。
主教堂全长95米,有四排柱子,侧廊使用了十字拱。
它的正立面有32米高,有四层空券廊作装饰,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建筑。
主教堂的整个外表用一排一排的连拱和菱形多彩大理石板嵌成,外观给人一种神圣华丽的感觉,体现了中世纪意大利教堂建筑的风格。
洗礼堂比斜塔建筑的时间要早,于1153年建造,但是建成的时间较晚,时间为1278年。
它也是一个圆形建筑,直径35米多一点,距离主教堂前大约60米,总高度有54米。
当时,洗礼堂的顶部为锥形,但后来经过改修,顶部加了一些哥特式的风格,变成了圆形,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1174年开始修建,直到1350年才完工的比萨斜塔实际上是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楼,外观呈圆柱形,共有8层。
54.5米高的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2米多,从下而上,共有213个拱形券门,底层有15根圆柱,中间6层各31根圆柱,顶层则有12根圆柱。
斜塔全部用大理石建成,总重1.42万吨。
造形古拙而又秀巧,称得上罗马式建筑的典范。
顶层为钟塔,塔有294级螺旋状楼梯,站在塔顶眺望,比萨城全景就可以尽收眼底。
比萨斜塔自完工以来,每年以1至2毫米的速度倾斜。
1972年10月的一次地震,更是对这座古塔的一次冲击,幸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坍的状态,使比萨斜塔更加出名。
到1992年时,整个塔的倾斜度已达5.5度,塔顶中心点向南倾斜4.9米,塔顶南侧比北侧高出2.5米。
关于斜塔,曾经发生过一个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事。
《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比萨大教堂建筑赏析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的宅邸,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而比萨大教堂无疑是罗马-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
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1063年比萨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这个具有所谓罗马-比萨风格(Romanesque - Pisa Style)的比萨大教堂(Duomo- the Cathedral)。
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诺(Bonanno Pisano)主持设计,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群,这也是意大利仿罗马建筑之典型。
正如照片上所看到的:在这组建筑群中,洗礼堂位于主教堂前面,与教堂在同一中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角,这两个圆形建筑在空间上的大小、矮高、远近搭配得当,显得与主教堂非常和谐。
教堂的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庄重和谐;始建于1153年的洗礼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建筑,其大理石外墙墙面的装饰华美、一圈精致的尖拱券环绕着红色的中央大圆穹顶,再被周围的绿地所映衬,真是美不胜收;比萨斜塔更是广场上的宠儿,实事求是地说,到这里的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斜塔来的。
比萨城的著名斜塔实际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是大教堂、钟楼、洗礼堂和墓地所组成的宏伟的整体的一部分。
比萨大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象征着基督宗教信仰,总长95米,纵向四比萨大教堂全貌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
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
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
教堂外墙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
教堂的正面正面和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雕像非常精美。
比萨大教堂也同其他著名的罗马式教堂一样,大量地使用雕刻装饰,特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
圣沙佩勒教堂赏析
圣礼拜堂是为路易九世国王“圣路易”而建造的,用来保存这位国王1239年从威尼斯购得的荆棘冠残片,而这块残片又是更早时候从君士坦丁堡带到威尼斯的。
圣礼拜堂启用于1248年,下堂充作全部结构的高大基座,上方巨型大窗户顶上有三角墙尖顶。
高耸的斜顶由狭长而又精致的大理石围栏作点缀。
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的顶端金碧辉煌,是一个高75米的颀长的饰以透雕的尖塔状结构。
整座建筑色调和谐,其结构的各个要素虽不一致,但却成为精妙的饰物、花边。
圣礼拜堂以彩色玻璃窗著名,楼上礼拜堂的16扇彩色玻璃窗上,绘有1000个以上新约与旧约的宗教故事,包括了圣物移送、耶稣最后晚餐、出埃及记等。
期末考试论文课程名称:世界宗教旅游圣地鉴赏班级:2013级英语教育(1)班学期:2014~2015下学号:201316010142姓名:张奕奕2015年6月梵蒂冈圣彼得堡大教堂的宗教艺术赏析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它是意大利政治经济和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名城,是古罗马帝国灿烂文明的发祥地,地处意大利中西部,因其历史悠久而被尊称为“永恒之城”,具有丰厚的宗教文化传统,它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拥有七百多座教堂与修道院。
而圣彼得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的天主教堂,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
它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60000人,建成于1626年,耗时120年。
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彼得是耶稣的12个门徒中的第一个,耶稣去了天堂后把金钥匙交给了他,彼得成为了基督教的首领,他来到罗马传教。
后来罗马的皇帝为了嫁祸基督教而放火烧了罗马城,然后归罪于基督教并处死了彼得。
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为纪念彼得而修建的。
教堂门前的右边竖立着另一座高大精美的雕像,据说那是耶稣的另一得意门徒保罗,耶稣在世时他总是与彼得一起跟随耶稣的左右。
圣彼得教堂之所以举世闻名,除了宗教方面的重要原因外,还在于它外在建筑结构的精美壮观,内在宗教内涵的丰富悠深,雕塑、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精湛。
对于教徒,这里是神圣的教堂;对于宗教,这里展现着历史的画卷;对于参观者,这里是鉴赏各种艺术品的殿堂。
圣彼得教堂大殿入口处共有五扇大门,从左至右分别被称为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门、死门。
每扇大门上都刻有数量不等的浮雕画,每幅画中都有圣经里的人物或与人物有关的故事。
圣门平时关闭,每逢25年的圣年子夜由教宗率教会人员打开。
上次打开圣门的时间是2000年。
圣彼得堡大教堂是一座呈长形的大教堂,整体结构体现出一个十字架结构,造型神圣而传统,彰显着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其代表性的结构是圆形的穹顶以及希腊式的石柱和平的过梁完美的相结合。
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建筑奇迹的象征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奇迹之一。
它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位于意大利比萨市的主教座堂广场上。
这座建筑如今不仅是比萨市的地标,更是象征着意大利的文化和历史。
以下将从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
比萨斜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
建造计划开始于1173年,最初的意图是作为一座崭新的钟楼,属于比萨大教堂的一部分。
然而,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地基不稳定,导致塔身向一侧倾斜。
这一倾斜的特点随着建造的不断延续而逐渐加重,最终成为比萨斜塔的标志性特征。
比萨斜塔的建筑风格为罗马式,外观以白色的大理石为主,并使用了数十万块石块构建而成。
塔身直立八层,高约55.9米。
每层都有多个拱门、窗户和雕塑作品,展示了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
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约为4度,相当于大约5米的偏斜。
这种奇特的建筑结构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倾斜建筑之一。
比萨斜塔的象征意义深远。
首先,它是意大利文化艺术的重要象征。
比萨斜塔体现了意大利罗马式建筑的高超工艺和典雅风格,成为了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之一。
其次,比萨斜塔也代表了意大利的历史和传统。
建造于中世纪的比萨斜塔见证了意大利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承载了无数历史瞬间的记忆。
最后,比萨斜塔塔尖的钟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珍爱历史。
对于游客来说,比萨斜塔成为了必访之地。
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人们在此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的魅力,一方面欣赏着比萨斜塔的建筑奇观,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意大利的文化底蕴。
不仅如此,许多游客还会尝试攀登比萨斜塔,亲身体验塔身倾斜的特殊感觉。
为了保护和保存比萨斜塔,意大利政府曾进行了多次修复和加固工程。
在20世纪后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修复中,建筑专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减轻比萨斜塔倾斜的进一步加重,并确保了其结构的稳定。
这些努力使得比萨斜塔得以延续其奇迹般的存在,并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到这一宝藏。
综上所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一座世界级的建筑奇迹,不仅因其独特的倾斜特点而著名,更因其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而备受人们关注。
艺术鉴赏课程论文文艺复兴时期最恢弘的建筑纪念碑圣彼得大教堂第一次在课上看到圣彼得大教堂的图片和听了老师的相关介绍,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无论是它的建筑工艺、雕塑壁画、还是艺术风格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圣彼得大教堂(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Peter Apostle)为梵蒂冈的教廷教堂,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郊的梵蒂冈。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1]。
彼得是耶稣12门徒中的大弟子,是个贫苦的犹太渔民,公元1世纪40年代、60年代两度到罗马传教。
彼得是耶稣的最早门徒,跟随耶稣最久,是耶稣最得力的左右手。
在叛徒犹大出卖了耶稣,耶稣被捕的时候,圣彼得出于一时的胆怯,矢口否认他认识耶稣。
这次的胆怯行为给他的一生蒙上了巨大阴影,他一辈子都因此不能原谅自己。
耶稣死后,他把整个生命都倾注在耶稣留下的事业中,终于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传教士。
圣彼得去世后,长眠在梵蒂冈。
君士坦丁大帝是个基督徒,他为圣彼得墓地周围建了一座教堂,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后该教堂逐渐坍圮。
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
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为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风格建筑。
圣彼得大教堂,无论是建筑工艺、雕塑壁画、还是艺术风格,都凝聚着文艺复兴巨匠们的卓越才华,是他们集体智慧的卓越结晶。
圣彼得大教堂也是他们最为杰出的代表作。
一座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他们是建筑雕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拉斐尔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来了,贝尔尼尼也来了。
比萨教堂的名词解释比萨教堂(Pisa Cathedral)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比萨市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杰作。
它位于比萨市中心的圣约翰广场(Piazza dei Miracoli),与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和锡耶纳的主教座堂一起,被誉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主教座堂之一。
比萨教堂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饰而闻名,吸引着数百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建筑风格及外观比萨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建筑师用大理石砌成,外观豪华壮丽。
整个教堂的设计充满了精雕细琢的装饰,反映出中世纪的建筑艺术与技术水平。
教堂的立面分为两层,上层的拱形窗户和雕塑装饰突出了它的崇高和宏伟。
这座教堂的钟楼高达56米,是比萨市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内部装饰一进入比萨教堂,人们会被它的内部装饰所震撼。
教堂内部布满了彩色玻璃窗,形成了一个幽暗而神秘的光线效果。
这些彩色玻璃窗描绘了宗教历史和圣经故事的场景,给人以一种宗教情感的共鸣。
教堂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穹顶,被绘制着耶稣和圣徒的壁画,散发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比萨教堂的代表艺术品比萨教堂内还收藏有一些世界闻名的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德雷亚·皮萨诺的著名雕塑《洗礼盖主》,它是一组十分逼真的雕像,描绘了圣若翰施洗者为耶稣施洗的场景。
这组雕塑以其细致的雕刻和传神的表现受到广泛的赞誉,被认为是比萨教堂最重要的艺术珍品之一。
另一处引人注目的艺术品是位于教堂侧面的大理石全景浮雕墙,展示了比萨的历史与文化。
这个纪念墙呈现了比萨的地标性建筑,如比萨塔和比萨大学,并描绘了一系列历史事件,包括城市的创立和重大战役。
这个全景浮雕墙以其细节丰富和艺术价值被认为是比萨教堂的最重要的装饰之一。
比萨教堂的意义与历史比萨教堂作为意大利最重要的主教座堂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它建于1064年,是作为比萨主教座堂的所在地而兴建的。
教堂所在的圣约翰广场还包括比萨斜塔和比萨大学,三者共同构成了比萨市的宗教、文化和教育中心。
比萨斜塔的建筑特点与风格比萨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位于意大利比萨市,是一座广为人知的建筑奇迹。
它虽然以其倾斜的外观而闻名于世,但其建筑特点和风格同样值得关注。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来探讨比萨斜塔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一、深度探究1. 倾斜的外观比萨斜塔的最显著特点是其明显的倾斜外观。
该倾斜是由于建筑时的设计和地基沉降不均匀所致。
这种倾斜为比萨斜塔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2. 罗曼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的建筑风格属于罗曼式,这是一种中世纪欧洲流行的建筑风格。
罗曼式建筑注重坚固和宏伟,以采用圆形拱门、厚实的墙壁和石制装饰为特征,这些特点在比萨斜塔中都得到了体现。
3. 石制结构比萨斜塔的主体结构采用石制材料,包括大理石和石灰石。
这种材料不仅赋予了比萨斜塔坚固性和耐久性,还增添了其建筑美感。
4. 典雅的外观装饰尽管比萨斜塔的外观相对简洁,但其仍然展现了一些典雅的装饰元素。
比萨斜塔的门窗上有精美的石雕花纹,展示了中世纪艺术的精髓。
二、广度探讨1. 意大利建筑的典范作为意大利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比萨斜塔代表了意大利建筑的典范。
其倾斜的外观成为意大利建筑风格的标志之一。
2. 地基沉降与工程奇迹比萨斜塔之所以倾斜,是因为在建造过程中地基沉降不均匀。
然而,这一倾斜问题也使得比萨斜塔成为了一个工程奇迹。
通过多次修复和加固,比萨斜塔得以保存至今,并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3. 世界文化遗产比萨斜塔于1987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这证明了其在建筑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比萨斜塔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努力的象征。
4. 影响力和吸引力比萨斜塔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建筑奇迹,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它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在建筑领域,还延伸到了文化、艺术和旅游等领域。
结论:比萨斜塔作为一座建筑奇迹,其建筑特点和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倾斜外观和罗曼式建筑风格使其成为意大利建筑的代表之一。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建筑艺术赏析》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比萨大教堂的建筑群主体包括以下哪几部分?()A.主教堂B.钟塔C.礼拜堂D.洗礼堂2.以下关于北京四合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四合院的大门基本开在东南角B.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不便于“扩张”C.垂花门是分隔内院与外院、内宅与外宅的一道分界门D.四合院内全部房屋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安排使用3.北京是以下哪些朝代的宫廷?()A、宋B、元C、明D、清4.两河流域中的“两河”指的是()。
A、大扎卜河B、底格里斯河C、幼发拉底河D、迪亚拉河5.欧洲园林在外在形式上更注重();而中国园林的风格多为()。
A、几何式B、巴洛克式C、自然式D、古典式6.古罗马柱式在古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立克柱式和组合柱式。
()A、错误B、正确7.“流水别墅”是法国的著名现代建筑。
()A.错误B.正确8.原意是“畸形的珍珠”,被古典主义者用来称呼所谓代表奇异古怪、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的是()A.哥特式B.巴洛克式C.洛可可式9.中国的古典建筑属于木结构系统。
()A.正确B.错误10.颐和园的前身是()A.御花园B.静宜园C.清漪园11.被称为女性柱,以纤细秀美、比例轻快等为特点的柱式是()A.多立克柱式B.爱奥尼柱式C.科林斯柱式12.被称为“金色大教堂”的是()A.圣玛利亚大教堂B.圣马可大教堂C.圣莫特教堂D.圣彼得大教堂13.古罗马柱式在古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立克柱式和组合柱式。
()A.错误B.正确14.按结构和造型分,西安慈恩寺塔属于哪一类?()A.单层塔B.密檐塔C.金刚宝座塔D.楼阁式塔15.拜占庭建筑最高成就的集大成者是米兰大教堂。
()A.正确B.错误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故宫外朝“三大殿”的东西两翼为()A.钦安殿B.交泰殿C.文华殿D.武英殿2.德尔斐在古希腊时期主要供奉的是()A.宙斯B.太阳神阿波罗C.雅典娜D.维纳斯3.悉尼歌剧院分为歌剧厅、演艺厅、音乐厅。
比萨城——不倒的信念,不倒的斜塔如果一座城,它的名同它的美食一并名扬天下,那么,这样的地方你真的能舍得错过吗?这里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所在地,这里也有绝对美味的披萨,这里,就是比萨城。
比萨人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在比萨广场建造了比萨大教堂、洗礼堂和钟塔建筑群,三座建筑物连成一线,以完整的侧面朝向城市,它们形体各异,对比强烈、变化丰富。
但它们构图手法一致,采用空券廊装饰,风格统一,又被城墙和公墓联系起来,形成和谐的整体。
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和深红色大理石,衬着碧绿草地,色彩十分明快。
空券廊造成的强烈的光影和虚实对比,使建筑物显得爽朗。
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是意大利仿古罗马建筑的典型。
它们既不追求神秘的宗教气氛,也不追求威严的震慑力,做为城市战胜强敌的历史纪念物,它们是端正、和谐、宁静的。
在这组建筑群中,洗礼堂位于主教堂前面,与教堂在同一中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角,这两个圆形建筑在空间上的大小、矮高、远近搭配得当,显得与主教堂非常和谐。
洗礼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建筑,其大理石外墙墙面的装饰华美、一圈精致的尖拱券环绕着红色的中央大圆穹顶,再被周围的绿地所映衬,真是美不胜收。
比萨斜塔更是广场上的宠儿,它只是比萨大教堂的一个钟楼,因其特殊的外形、历史上与伽利略的关系而名声大噪。
并且历经多年,塔斜而不倒,被公认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些宗教建筑都对意大利十一至十四世纪间的教堂建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传说一五九零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过去人们曾一度认为钟楼是故意被设计成倾斜的,但是现在人们清楚地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一一七三年八月九日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八层,高五十四点八米,它独特的白色闪光的中世纪风格建筑物,即使后来没有倾斜,也将会是欧洲最值得注意的钟楼之一。
中西方古代建筑艺术欣赏关键字:中国;西方;古代建筑;艺术赏析引言:当初之所以选建筑艺术欣赏课,就是想了解一下建筑。
建筑是怎样设计建造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以及建筑的艺术,建筑的美。
怎样设计一个建筑才能和自然协调,能充分利用自然,并且还要住的舒适,合理的利用了空间和环境。
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我家准备建一个房子,所以我想好好了解一下建筑,然后为自己的家设计一个理想舒适好看的房子。
人类因为有了房屋,才有了安身之所,能不怕风吹日晒。
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建筑。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建筑的设计理念,从以前的避风遮雨的安身之所,到房屋的舒适漂亮,到权位的象征,后来还代表着宗教的信仰等等不同的深味含义。
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不同。
同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艺术同样相异。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历史。
内容博大精深。
在建筑上同样也是内容丰富。
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受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从周礼、仪礼、礼记,以周礼为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等三纲五常到孔子儒家思想,老子道家理想等的礼制思想到数字的影响:天圆地方,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二十八星宿,九的倍数等,就例如天坛的设计就是受了数字的影响。
建筑最主要的,也是现代建筑很重要的,就是受风水的影响。
一般人在建房屋的时候必定都会先看风水。
主要是遵循周易的后天八卦方位图来的。
古代建筑的房屋,根据环境的不同建筑的屋顶的形式也不同。
屋顶主要有悬山、硬山出山、卷棚顶、攒顶、十字脊、歇山顶、庑殿。
不同的屋顶也有不同的作用。
在古代,等级制度非常森严。
不同的屋顶形式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等级。
皇宫有黄色琉璃瓦,民间只能用灰瓦。
建筑的大小和重要性不同,屋脊的正脊、斜脊装饰形式、配件的等级也不同。
屋脊的装饰,在正脊两端有吻兽就是哺鸡吻、鱼龙吻、哺龙吻、龙吻(也叫鸱吻)。
正脊中间是用半圆的瓦做成花饰(漏空)圆孔等(一般民间较大的建筑)。
斜脊装饰是翘角处人、兽饰,狮子:坐、勾头、走等姿势。
比萨大教堂的艺术魅力(上)(意游未尽95)1富丽堂皇主圣堂比萨大教堂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
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侧廊用十字拱,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
步入大教堂,前方是主圣堂,二旁是对称的拱廊,全部是精美的科林斯廊柱,拱廊后是一座座小祭堂和巨幅宗教油画等,教堂内给人的整体观感是富丽堂皇,精致典雅,充满神圣感。
主堂和耳堂十字口处有一座雕刻精美的讲堂,令人叹为观止。
耳堂北侧有精美的小圣堂,正在装修,主圣堂背景是圆拱,上下布满了宗教题材的壁画,圣堂前有多座雕像,风格多样,中堂和耳堂交接处有圆形天顶画。
教堂内到处是小圣坛,雕艺精湛,墙上到处是名家油画,由科林斯立柱组成的拱廊精美绝伦,熠熠生辉,在教堂入口大门上的铜浮雕更是精湛,被称为是意大利罗马风格雕塑的代表作。
所有这些都让比萨大教堂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照片很多,分2集展示。
2精致典雅主圣堂3充满神圣感4雕刻精美的讲堂5讲堂上方雕刻令人叹为观止6讲堂下石狮7讲堂8耳堂北侧9耳堂北侧正在装修10耳堂北侧精美小圣堂11主圣堂背景宗教题材的壁画12主圣堂背景圆拱壁画13圣堂前右侧雕像14中堂和耳堂交接处天顶画15中堂二侧科林斯立柱组成的拱廊16熠熠生辉的拱廊17拱廊一角18中堂天棚19耳堂南侧小圣堂20讲堂旁边21精雕细刻小圣坛22精雕细刻小圣坛23精雕细刻小圣坛24精雕细刻小圣坛25精雕细刻小圣坛26雕像。
《建筑名作赏析》课程论文
比萨大教堂建筑赏析
界之上的神圣空间,是神在人间的宅邸,
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
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而比萨大教堂
无疑是罗马-比萨艺术的最高杰作。
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
1063年比萨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
建筑这个具有所谓罗马-比萨风格
(Romanesque - Pisa Style)的比萨大教堂
(Duomo- the Cathedral)。
由雕塑家布斯
凯托·皮萨诺(Bonanno Pisano)主持设
计,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
塔,构成一组建筑群,这也是意大利仿罗
马建筑之典型。
正如照片上所看到的:在这组建筑群中,洗礼堂位于主教堂前面,与教堂在同一中轴线上,钟塔在教堂的东南角,这两个圆形建筑在空间上的大小、矮高、远近搭配得当,显得与主教堂非常和谐。
教堂的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庄重和谐;始建于1153年的洗礼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建筑,其大理石外墙墙面的装饰华美、一圈精致的尖拱券环绕着红色的中央大圆穹顶,再被周围的绿地所映衬,真是美不胜收;比萨斜塔更是广场上的宠儿,实事求是地说,到这里的大部分游客都是冲着斜塔来的。
比萨城的著名斜塔实际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是大教堂、钟楼、洗礼堂和墓地所组成的宏伟的整体的一部分。
比萨大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象征着基督宗教信仰,总长95米,纵向四
比萨大教堂全貌
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
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
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
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
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
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
三角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
教堂外墙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
视觉效果。
教堂的正面正面和入口处大门上的罗马风格的雕像非常精美。
比萨大教堂也同其他著名的罗马式教堂一样,大量地使用雕刻装饰,特别是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
其雕刻题材相当广泛,有民间寓言和具有讽刺性的题材等,且多采用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非写实性手法。
这种形象性的感染胜过文字的表达力量,也是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方式。
特别是现在成为入口的波南诺·皮萨诺建造的门被称为是意大利罗马风格雕塑的代表作。
纵深100米的内部用白、黑的条文图案装饰,壮观而明朗,显出东方文化的痕迹,不禁让人想起比萨作为海港的历史。
一般的教堂,平面仍呈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成了明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
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
近正方形。
所谓“巴西里卡”,即是中央为一长方形中堂,两
侧有较低一点的侧间,在中堂的后部,有一拱门(拱券结构是
古罗马时的建筑创造),那里设置一个高出于前面的台座,作
为祭坛。
比萨教堂略为例外,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央通
廊上面是用木屋架,然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层叠券廊,罗马
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比萨大教堂属于罗马式教堂。
罗马式教堂建筑模仿了古罗
马凯旋门、城堡及城墙等建筑式样,采用了古罗马式的拱券结构,罗马式建筑并不是古罗马建筑的完全再现,除去使用了许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材料之外,它们只是广泛采用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它一般是在门窗和拱廊上采用半圆形拱顶,并以一种拱状穹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的支撑。
而这些拱顶强有力的外延感往往又被厚实的窗间壁和墙所抑制,厚实的石墙是当时严重的封建割据和频繁的内外比萨大教堂 尖肋拱
战争的时代特点在建筑上的反映.随着罗马式建筑的发展,中厅愈来愈高,为减少和平衡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横椎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式的平面,后来创造出了哥特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比萨大教堂具有厚实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形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上部以圆弧形拱环为装饰、堂内形成交叉的拱顶结构,以及层叠相重的连拱柱廊等,因其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券、表现出饱满的力度和敦实的框架,而给人一种厚重、均衡、平稳之感。
教堂内部光线暗淡,故易造成一种神秘、幽暗的气氛。
另一个创新是钟楼组合到教堂建筑中,钟楼在教堂一侧,有时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
从这时起在西方无论是市镇还是乡村,钟塔都是当地最显著的建筑。
钟塔的建立在现实意义上是为了召唤信徒
礼拜,但是在战争频繁时期也常兼作瞭望塔用,当悠悠的钟声
从高高的塔顶上传出时,人们又何尝不觉得这是神在召唤。
当然,比萨大教堂最为世人熟知的要数著名的比萨斜塔,
但比萨大教堂作为意大利著名的宗教文化遗产以及意大利罗
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对意大利11~14世纪间的教堂建
筑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
比萨大教堂 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