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采血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7.37 KB
- 文档页数:1
采血护士工作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有幸能够在医疗行业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在这个职业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是我对采血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沟通与关怀采血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和关怀尤为重要。
在接触患者之前,我会先向他们致以微笑,并平静地与他们交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关爱。
我会向患者解释整个采血过程,并告诉他们可能会感受到的不适,以减轻他们的紧张和担忧,让他们感到安心。
二、安全与准确采血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与准确。
在进行每一次采血之前,我会仔细检查采血设备的消毒情况,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在采血过程中,我会确保针头的插入深度和角度是正确的,以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或不必要的伤害。
三、尊重与隐私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深知每个患者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隐私的保护。
在采血前,我会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隐私问题或身体不适,以便我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
在采血过程中,我会尽量将患者的脸部向外转,以保护他们的隐私。
我会确保在采血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以使他们更加放松和舒适。
四、应变与处理在采血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比如患者突然晕倒或出现剧烈的疼痛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比如协助患者平卧或提供适当的止痛药物。
同时,我还会及时向医生或上级汇报情况,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照顾。
五、持续学习与提升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知道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完成基本的采血工作,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不断了解最新的采血技术和安全标准。
我也善于从工作中总结经验,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失误和教训,并努力改进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工作效率。
六、合作与团队精神在医疗团队中,合作和团队精神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积极与其他医务人员合作,与他们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协调。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护理体会作者:韩海玲冯月清韩海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89-01 【关键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新生儿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是儿科难度最大的护理操作技术,跟据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导。
将''1/4定位法''与传统的''触摸法''相结合行桡动脉穿刺点定位,再用2.5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1ml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对定位点进行穿刺,穿刺成功率高,只行一人操作。
本人2009-01-2010-12共经桡动脉采血150例,成功142例,成功率94.6%。
现报告如下:1方法1.1 用物准备1ml一次性注射器2.5ml一次性注射器碘伏消毒棉签肝素一支橡皮塞一个1.2 注射器准备取2.5ml 注射器一副,将注射器乳头与1ml注射器针头拧紧,抽取肝素0.5ml ,来回抽动注射器活塞使内壁均匀附着肝素,针尖向上排尽空气,余液全部弃去,套上护帽备用。
1.3 操作方法操作者以''1/4定位法''进行肉眼定位,在患儿手腕掌面纵向先找到中点,再找此中点的桡测(大拇指侧)的中点,即手腕掌面的1/4与3/4的交界处。
再以触摸法在此交界线上予第一腕横纹与第二腕横纹之间进行触摸,确定搏动明显处做个标志(笔者用轻轻的指甲痕)。
穿刺前常规消毒,操作者手握患儿手掌,手腕略背伸,绷紧皮肤,沿着标志以10-30度快速进针,轻轻回抽注射器,马上见回血,说明以刺入动脉;假如不见回血,将注射器边轻轻的回抽边缓慢的向后退,见有回血立即轻稳固定此位置,继续采血。
采血0.5ml左右,以干棉球压迫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5分钟。
将针尖垂直向上插入无菌棉签内,排尽针筒内的小气泡,迅速将针尖斜面全部刺入橡皮塞,以隔绝空气,轻轻转动注射器以防血液凝固。
护理抽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护理抽血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 前言抽血是医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护理抽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和观察,我深刻体会到了抽血的重要性和技巧。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2. 护理抽血的重要性护理抽血对于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操作。
通过抽血能够检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血型等,这些检查结果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同时,抽血也能够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比如监测药物浓度、观察病情变化等。
因此,护理抽血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3. 护理抽血的技巧在实践抽血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护理抽血的技巧。
首先,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非常重要。
要在患者的手臂、背侧手腕和手背上选择适合的静脉,使之突出明显且易于操作。
其次,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洗手、穿戴好手套和口罩等。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握针姿势和恰当的用力,以免伤及患者的神经或血管。
最后,术后要及时止血和做好伤口的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护理抽血的沟通与关心除了技术上的操作,我还学到了护理抽血过程中的沟通与关心非常重要。
在抽血前,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他们抽血的目的、操作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以减轻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感。
在抽血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疑虑,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在抽血结束后,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安抚,以促进他们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5. 护理抽血的风险和安全在护理抽血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安全和减少风险。
首先,我们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整洁和卫生。
同时,要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风险,比如及时更换手套和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其次,要注意合理使用检验设备和试剂,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和误诊。
最后,要注意抽血后的观察和处理,包括及时止血、导引患者正确用药和注意休息等。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深知动脉采血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我院检验科举办的动脉采血技术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动脉采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培训的一些感想。
首先,动脉采血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操作技能。
在临床工作中,动脉采血主要用于血气分析,对于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参数以及纠正电解质失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动脉采血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掌握正确的动脉采血技术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培训过程中,郑晶护士长详细讲解了动脉采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她强调,动脉采血的关键在于准确识别动脉位置、熟练掌握穿刺技巧以及严格把握采血时机。
通过郑护士长的指导,我深刻认识到,动脉采血并非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次,培训过程中,郑护士长组织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每两人一组,互相触摸桡、尺动脉并做Allen试验,使我们更加熟悉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管搏动。
在操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动脉采血的难度和技巧。
与静脉采血相比,动脉血管位置深,采集难度较大,且动脉常与静脉伴行,容易误穿至静脉,影响检验结果。
因此,在操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采血成功。
此外,培训会还邀请了河北省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授课。
专家们结合临床案例,详细讲解了动脉采血在重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动脉采血在重症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动脉采血部位。
总之,此次动脉采血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动脉采血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
2. 动脉采血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采血成功。
3. 动脉采血在重症患者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 动脉采血培训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老年肺结核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4-12-26T09:11:59.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3期供稿作者:曾小华[导读] 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阻塞性肺病发病时往往情况危急,患者心理恐惧感强烈,我们要充分安抚患者情绪,使其避免躁动,配合操作。
曾小华(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苏州 215101)【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进针角度对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来对76位老年结核病合并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150次桡动脉采血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90°和45°进针,而观察组采用<45°进针法。
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桡动脉采血使用<45°角度进针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桡动脉采血不同角度老年人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280-01 随着疾病的发展,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阻塞性肺病的情况增多,为了了解患者是否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血液酸碱平衡情况,必须对患者进行多次动脉采血。
动脉采血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着对病患的疾病的治疗,也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同的意义。
由于传染科的特殊性,隔离的要求,这对我们护理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将我科桡动脉采血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来对76位老年结核病合并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150次桡动脉采血。
其中男性106例,女性44例,年龄60~88岁。
穿刺均由工作5年以上责任护士进行。
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上肢易于摆放体位,不暴露患者隐私,便于操作,合并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150次桡动脉采血。
其中男性106例,女性44例,年龄60~88岁。
穿刺均由工作5年以上责任护士进行。
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上肢易于摆放体位,不暴露患者隐私,便于操作,患者愿意配合。
采血护士工作心得体会护士工作心得体会感言引言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在这个职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并深刻体会到了护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在采血护士岗位上的心得体会,并给予作为护士的一些感言。
采血护士工作心得体会1. 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采血护士,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我深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更新知识,并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在采血方面的技术。
2. 与患者的沟通与关怀一个良好的医护关系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采血护士的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与患者的沟通与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每位患者都需要被尊重和理解,他们往往对采血过程感到紧张和恐惧,所以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并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
3. 高度的责任心与抗压能力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要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面对大量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时,我们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决策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时刻保持专注和细心,避免出现错误,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医疗机构中,良好的团队合作对于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积极与其他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完成日常的工作任务。
我们相互支持、鼓励和协作,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士工作心得体会感言无论是采血护士还是其他护士岗位,我们都在为病人的健康和幸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对护士工作的心得和感言:•护士是非常伟大的职业,我们为病人倾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为他们的康复和治疗做出努力。
•我们见证了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我们见证了疾病的痛苦和康复的喜悦。
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珍惜每一位病人的健康。
•护士的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我们时刻关注着病人的需求,并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挠动脉采血的护理体会孙芳【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2012(044)004【总页数】1页(P312)【关键词】挠动脉;采血;护理【作者】孙芳【作者单位】胶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山东胶州26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2011年1~12月为240名患儿挠动脉抽血,其中1小时~1天者80名,2~5天者150名,成人10名。
准备用物:一次性无菌注射器5mL,安尔碘,无菌棉签,头皮针,胶带,污物盘,试管。
操作方法:将5mL注射器针头取下,接上头皮针。
用食指、中指触摸挠动脉的搏动点,并体会挠动脉的走向、波动感、位置的深浅和动脉的粗细,新生儿挠动脉解剖定位为第二条腕横纹线上挠侧到尺侧线段的1/4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2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接头皮针与皮肤呈45度刺入,针头斜面朝上。
见回血后即可固定,抽取所需血量,拔除针头,拔除针头后迅速用棉球按压穿刺点5分钟,用胶布固定,整理用物。
穿刺前,护士应将挠动脉采血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新生儿家属,取得配合。
应严格无菌操作,局部必须严格消毒。
首次穿刺失败需重新穿刺时,应更换针头,重新消毒。
因动脉压力较高,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新生儿拔针后,应延长局部压迫时间到10分钟。
挠动脉采血点部位表浅,便于触及与固定,不易出现穿刺失败,因此较少发生淤血及血肿,容易掌握,并且穿刺点易于裸露,一个人便于完成操作。
挠动脉的附近没有重要的神经与血管,穿刺过程相对安全性高,穿刺过程简单,用时短,患儿痛苦小。
成人特别是手术时需抽动脉血分析时,因腿部有敷料覆盖,不便于抽取股动脉,抽取挠动脉简便、快捷,为抢救和治疗争取了时间。
同时,提高了护理效率。
因此,挠动脉采血法值得推广应用。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大鱼际最高点与腕横纹垂直处为穿刺点呈斜角进针。
结果: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3%,避免了采血量不足,降低了穿刺并发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效果明显。
【关键词】桡动脉穿刺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44-0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来判断患儿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了解新生儿的呼吸功能,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1] 但因桡动脉血管解剖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特点,增加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和穿刺时病人的痛苦。
临床上常选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做血液气体分析。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与体会,本人认为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与以下几点要素有关:1 穿刺方法用左手大拇指压在患儿手心,其余四指托住患儿的手背,使患儿手腕仰伸30-45°,选择大鱼际最高点与腕横纹垂直处为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后右手持针进针,根据手部粗细呈15-30°斜角进针为宜,进针后与桡动脉平行[2]。
采足血量后迅速拔针。
拔针后立即用消毒干棉球加压止血5-10分钟。
防止因动脉血压过大,引起出血或渗血。
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多次穿刺,以免形成血肿。
2 穿刺后护理危重患儿机体抵抗力低,频繁穿刺易造成感染,所以采血过程一定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制度。
在操作时要精力集中,力求轻柔,准确找到穿刺点,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引起局部淤血。
操作完毕,整理用物及患儿衣物。
3 良好的心理素质桡动脉穿刺的重点就是护理人员业务操作水平,熟练的穿刺技术可以减少再度穿刺的机率。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最理想穿刺状态,提高一次性穿刺率。
4 光线适当调节病室的光线,白天、晴亮天在向阳处进行穿刺,晚上或阴雨天气需打开日光灯。
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护理体会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
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很重要的意义[1]。
临床上常选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做血液气体分析。
但由于桡动脉较细,穿刺难度明显增加,穿刺一次成功率低。
鉴此,如何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就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谈一下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护理体会。
标签:桡动脉穿刺血气分析护理一、用物准备治疗盘、安尔碘、棉签、血气针、橡胶塞、无菌手套。
二、操作要点患者体位、选择穿刺血管、选择穿刺点、穿刺方法、护理。
1.选择体位。
笔者经长期临床观察及本次研究,推论如下:常规方法穿刺时,患者手臂自然平放,因操作者左手示指需触摸桡动脉搏动,无法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使穿刺部位皮肤松弛,进针时患者明显感到穿刺部位疼痛,有的患者因无法耐受,甚至拒绝穿刺;因不能很好地固定桡动脉,穿刺时桡动脉易滑动,至使反复穿刺或容易穿刺失败;当操作者左手示指腹面平放在桡动脉上,由于感受的搏动面积大,所选择的穿刺点范围相应增大,不易找到最佳穿刺点,这也是造成反复穿刺和失败的原因。
如果我们将患者手臂伸直,抬高,略向外展;手指掌面向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血管亦相应拉直固定,行穿刺时不易滚动,此时桡动脉也更接近体表,易把握进针深度。
用左手示指指尖触摸欲穿刺的桡动脉搏动,尽量减少操作者感受博动的面积,穿刺范围缩小,易找到最佳穿刺点,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
2.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段。
虽然有时腕横纹附近桡动脉搏动也很明显,但通常选择距腕横纹2cm近端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目标点,这是由于越是动脉的远端血管越细,而且有可能不是动脉的主支。
动脉的搏动牵动着皮下组织和皮肤,因此常常比较弥散,术者必须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反复触探,最后将穿刺目标落实为一个很小的点,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成功穿刺的基础。
242• 临床护理 •降低了疾病病死率,有效控制咯血情况。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咯血时如果不能及时的吐出,很有可能发生呛咳、窒息等情况,护理人员在患者咯血时,从旁进行协助,叮嘱患者自然的呼吸,不能屏气,在情况紧急时借助相应设备促进咯血和分泌物排出,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的不适。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都注重询问患者的感受,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对患者表示支持和鼓励,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急性大咯血患者需要接受专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文中就我院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席秀娟,赵娜,贾彤.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肺结核并发急性大咯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37-38. [2] 刘伟.肺结核大咯血的诱发因素、先兆观察及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111-113+133.[3] 居洁勤,吴安乐,徐佩珍,徐晓娟.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护理干预[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8):1103-1105.[4] 章娟,肖刚,兰军,刘志刚.整体护理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10):801-803.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技术的临床护理体会邢艳(辽宁省铁岭市妇婴医院,辽宁铁岭 1120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技术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桡动脉采血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中,新生儿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随后经随机数字表方法将70例新生儿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不进行护理,35例观察组在采血前后进行相应的护理。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一次成功采血率和血肿或者局部瘀斑发生率分别为91.43%和5.71%,对照组新生儿一次成功采血率和血肿或者局部瘀斑发生率分别为71.43%和25.71%,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后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
总结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于总结桡动脉采血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体会。
方法:本次选择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儿来自2021年1月~2021年6月间于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患儿。
经过研究将其细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两组患儿在桡动脉采血使用不同护理方法上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的患儿进行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患儿使用针对性的护理,发现使用针对性护理组的患儿患儿家属满意度更高,患儿疼痛感较轻,P<0.05,可进行研究。
结论: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小儿在桡动脉采血可以减轻患儿疼痛,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桡动脉采血;儿科护理操作;体会;桡动脉采血,是指患儿因为疾病需要对体内的血液情况进行检测来确定患儿的病情,而采血的部位通常会选择桡动脉,主要是因为这个位置的脂肪相对较少,且血管位置浅,形成血肿的概率低,而且患儿年龄小,配合度差,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采血的进度。
为了尽可能缓解患儿因为采血导致的并发症,减轻患儿的疼痛感,所以针对性的护理不可缺少【1】。
具体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有80例患儿,均是来自2021年1月~2021年6月间于本院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患儿。
80例患儿月龄在6岁至9岁之间,且平均年龄为7.5岁,其中包含女宝45例,剩余为男宝。
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间所有到我院进行桡动脉采血患儿的月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对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可开展本研究。
1.2方法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的桡动脉采血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如下:①准备好采血所需的用品棉球,注射器,无菌棉签等【2】。
②根据患儿的年龄段对患儿进行不同情况的安抚,保证患儿在尽可能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采血,之后根据患儿的个人意愿,选择舒适的姿势,坐位,卧位或者平躺。
将患儿的上肢伸展开来,尽可能的暴露需要采血的整个前臂,保证患儿的手掌朝上,负责采血的护士伸出一只手并拢食指和中指,在患儿前壁的桡动脉位置进行触摸,寻找到有明显的动脉搏动后,选择穿刺点并进行消毒,护理人员轻轻的握住患儿需要采血的手掌,略微弯曲,保证穿刺处的皮肤保持紧绷的状态,使用头皮针,自患儿的桡动脉方向刺入,保持缓慢、平稳,尽可能的减少患儿的疼痛感。
采血护士工作心得体会采血护士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的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有幸成为一名采血护士,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采血工作中所学到的心得和感悟。
一、关注细节在进行采血过程中,细节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在面对焦虑或害怕的患者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疑虑,并用温暖的语言安抚他们的情绪。
其次,我们需要仔细检查采血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并符合卫生要求。
此外,在采集血液时,我们要以仔细、准确和熟练的姿势进行操作,以确保采集到质量良好的血样。
二、持续学习和提高技能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们不能停止学习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医学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时刻了解最新的采血方法和操作规范。
仅仅掌握基本的采血技巧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如对风险患者进行特殊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等。
除了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和与同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三、注重团队合作在医疗团队中,采血护士往往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紧密合作。
良好的团队合作是保证工作高效完成的关键因素。
与医生和其他护士密切沟通协调,能够减少误解和纠纷,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分享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以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
四、保持专业态度作为一名采血护士,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专业的态度。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遵守职业操守和伦理准则,维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我们要以真诚、友善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并保持职业形象的整洁和仪表的端庄。
此外,我们还应该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风险。
五、积极面对挑战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采血护士要学会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面对复杂案例或急诊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果断,并与团队紧密配合,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持续学习和提高技能也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方式,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
桡动脉采血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6-04T10:14:29.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文仙[导读] 桡动脉由于位置较浅易于触及,无静脉与之毗邻,可避免误入经脉,因而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文仙(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呼吸内科 723100)
【关键词】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桡动脉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58-02 动脉采血是我们呼吸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操作技能,快速且成功采取动脉血,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更能为抢救病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自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实际动脉采血工作中,我选择桡动脉采血部位,成功率较高,现将桡动脉采血的体会总结如下:
1、桡动脉的解刨结构
桡动脉由于位置较浅易于触及,无静脉与之毗邻,可避免误入经脉,因而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
2、采血前的准备
2.1 用物准备安尔碘 2ml无菌注射器一次性5.5#无菌针头肝素钠橡胶塞一次性治疗巾(或动脉采血针) 2.2 解释工作穿刺前向患者解释采动脉血的意义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并告知患者有轻微疼痛,但能忍受。
请患者不要紧张。
2.3 采血时注射器的准备用注射器连接5.5#针头,抽0.2ml肝素钠反复抽吸使肝素钠充分粘附针头和注射器针管内壁,然后针头向上将肝素钠缓慢排出,同时排出针管内的气体。
3、采血方法
采用7号针头2 ml 或5 ml 玻璃注射器,患者根据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将上臂伸直略外展,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用食指中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点,体会桡动脉搏动位置的深浅和桡动脉的粗细,用指甲盖轻轻做一记号,然后直接从记号出15°—30°进针,见回血后固定针头,血抽至2ml后拔针,立即插入橡皮塞内送检。
局部用无菌棉签按压5—10分钟。
4、注意事项
采血中首先要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操作者平日加强技术训练争取一次成功,减轻患者痛苦。
采血摸准动脉最强点,采血后立即插入橡胶塞避免进入空气。
5、体会
桡动脉表浅易暴露,易按压。
几乎没有穿刺损伤经脉或神经的并发症。
因危重患者身体连接多种管路,监护仪器多给护士采血带来不变。
相反桡动脉易暴露穿刺部位利于护士操作和按压,减少血肿发生。
但针头进入桡动脉后常引起血管收缩,不能马上见回血需稍停留方能见回血。
建议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爱琳.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J].现代护理,2006,1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