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0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基本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蓝蓝的威尼斯》,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威尼斯的了解和感受。
2.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威尼斯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
四、合作探究(15分钟)1. 教师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威尼斯的景色、建筑、文化等特点。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讨论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巩固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威尼斯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的认识和感受。
六、案例分析:威尼斯的水道与贡多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威尼斯独特的水道系统和贡多拉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特色交通工具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威尼斯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初二语文上册20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苏教版蓝蓝的威尼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的漂亮风光和文化艺术。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观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江山漂亮多娇,培养学生热爱世界、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学法】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合作探究、模拟写作相结合的课堂形式。
【课时】1课时【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认识威尼斯:相伴许志安的《威尼斯》的歌,观赏两张图片,分别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和“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的图片。
对威尼斯产生初步认识,引入课题。
2.作者链接马信德,中国体育记者、作家,中国江苏人。
1982年7月出版《走向世界——中国女子排球队的故事》,1958出版的《党救活了他》,1985年7月出版《体育新闻学ABC》。
《蓝蓝的威尼斯》(1978年12月3日《光明日报》)是他比较有阻碍的作品,此作品选入了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课本(节选)。
【合作·探究·展现】一、出示学习目标:(1)感受威尼斯的风光和文化艺术。
(2)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
(3)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
二、感受威尼斯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找出作者的游踪。
(2)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
2.教师概括介绍威尼斯:既有世上独一无二的温柔,又不乏历史上地中海最强的高雅风景,东西方的桥梁。
这座建于公元5世纪的世界闻名都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座落在威尼斯湖约118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
150多条运河和400座桥梁纵横交错,把这些岛屿联成一个都市整体。
威尼斯无可比拟的专门外貌和丰富的艺术宝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行都市。
威尼斯的美离不开蓝蓝的水和摇动的小船,更离不开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物。
站在圣马可广场向四周眺望,纵横的街道在那个地点化身成曲折的运河;在一般都市街上通行无阻的车辆,在那个地点变成了小船。
《蓝蓝的威尼斯》备课内容执教人备课【课题】《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运用比喻修辞格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3.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了解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重点难点】1.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文色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分课时备课)第一课时时间:年月日课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觉欣赏:多媒体课件展示威尼斯动人的画面。
2、激情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异域风光来自何处吗?(齐答: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令人憧憬,充满魅力的城市,去过一次的人还想再去几次,没有去过的人则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马信德一起去威尼斯看看吧。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1.走近威尼斯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它位于威纳托省,四周环海,面积只有6.9平方公里。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
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它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公朵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
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
威尼斯画派作为后起之秀,在欧洲艺术中享有盛名,影响很大。
代表人物如: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等。
威尼斯在歌剧艺术上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威尔第创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剧就是在这里首演并获得成功的。
1932年,威尼斯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
其经济以旅游和服装为基础,料器和花边是它的传统行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威尼斯的直观感知。
(3)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意大利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阅读与理解。
2.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学习。
3. 威尼斯环境保护的问题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1)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理解。
(2)对威尼斯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文本。
2. 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资料。
4. 威尼斯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威尼斯的特点和魅力。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 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
(2)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学习:(1)教师介绍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学生听讲,做笔记。
5. 威尼斯环境保护问题讨论:(1)教师提出威尼斯环境保护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的美。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威尼斯蓝蓝的韵味,学会感受景物的内在特征。
教学重难点1、感受景物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2、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和优美语言的欣赏。
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主席在他的《沁园春、雪》一文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本单元编者带领我们游览了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以及水清境幽的小石潭,积水空明的黄州承天寺,那一山一水,一潭一溪,莫不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把目光伸得更远一点,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会是什么样子呢?板书课题: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二、出示目标:(一)学习作者移写”步换景的“动点描法。
(二)学习文章多用比喻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带问题初读课文:(1)找出生字词(2)找出你喜欢的段落(3)划出表现作者行踪的词或句子。
学生读课文,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四、讲读课文(一)、学习生字词:给下列字注音:舷窗(xián)眺望(tiào)魅力(mèi) 瑰宝(guī)鳞次栉比(zhì) 摇橹(lǔ) 鼎盛(dǐng) 荒芜(wú)祈祷(qí dǎo) 器皿(mǐn)(二)、找出表示行踪的词或句子学生讨论找出这些句子,先小组交流然生班级交流。
“一到罗马”“我们登上汽艇”“泛舟在大运河上”“穿过一座座桥梁”“到威尼斯市体育馆去看球赛”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是否随意写来?作者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学生讨论回答。
作者抓住“蓝蓝的”的特征写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呢?学生回答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蓝蓝的”特征。
学生说第一、二两段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还有的学生说第五六两段也可看出这一点,老师接着问:文章五六两段落主要写圣马克广场的来历、建筑、特产、游客等,似乎与蓝没有多大关系,你如何理解?学生讨论回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行踪,掌握移步换景的手法。
2、探究威尼斯的瑰丽与奇特,并归纳出作者的写法。
3、感悟作者蕴含在文中浓郁的情思。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辅助: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课题、作者。
课前互动:“话旅游”。
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曾旅游过的地方,并谈谈感受。
一、导入投影《辞海》有关威尼斯的介绍,激发学生品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蓝蓝的威尼斯》。
威尼斯是欧洲国家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辞海》里是怎么介绍它的。
投影:世界著名水城和旅游中心。
在意大利东北部。
人口34.3万(1982年)。
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一百十八个小岛上,有一处。
现在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威尼斯这座城市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划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小结:奇在地理面貌(一系列的数字)——“百岛城”、“桥城”奇在“开门见水”奇在交通工具——“公朵拉”资料辅读:“公朵拉”——希腊语,是“轻便之舟”的意思。
因为它内饰豪华、乘坐舒适,所以有“水上奔驰”、“水上法拉利”之称。
整条船都漆成黑色。
板书:奇四、威尼斯之美师:威尼斯不仅是独特的,也是瑰丽的。
作为亚得里亚海滨一串璀璨的明珠而闻名于海内外,那么它那令人心颤的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把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并按照老师给的示例在旁边作作批注。
投影:例:威尼斯美在梦幻般的蓝蓝的水。
威尼斯美在(修饰语)的(中心语)引导学生读出美文的味道在语速、重音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秋色美、夜景美”等多形式地把朗读铺开(个别读、指导后再读、全班读等)板书:美五、写法探究师:我们同学都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一副表现美的好嗓音。
这让老师不禁也为你们叫好,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威尼斯的魅力与奇特的。
我们用一些术语来进行归纳。
蓝蓝的威尼斯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蓝蓝的威尼斯》教案教学目标:1、领略威尼斯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美。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切新鲜的比喻。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优美的语言和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课题中“蓝蓝”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激发读趣,感受美1、在不读课文的情况下,多媒体播放威尼斯风光片。
要求:(1) 将威尼斯的风光用语言描绘出来。
(2) 将观看威尼斯风光的感受用语言描绘出来。
2、听关于课文的配乐朗读(如《蓝色多瑙河》)。
要求:(1) 将作者描绘威尼斯瑰丽风光的语句找出来。
(2) 将作者写游览感受的句子找出来。
3、将自己的描绘与作者的描绘比较,将自己的观看感受与作者的游览感受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
4、小结:同学们的描述多用口语,直白简洁,而“蓝蓝的威尼斯”是个独特的风光瑰丽的城市,要把它如实地描绘出来,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写出美的精致。
作者紧扣“独特”、“瑰丽”的特征,通过联想,运用贴切而新鲜的比喻,使威尼斯的风光好似一幅幅无法抹去的图画,永远定格在读者的脑海。
二、想象美景,积累美1、美的形象与画面需要美的语言来表现。
课文中,你发现哪些美的词语、句子、修辞、写作手法等为作者展现美做出了贡献?请找出来做成分类积累卡。
分类积累卡示例:动词美:眺望耸立点缀连缀泛舟穿梭饱览逗乐形容词美:蔚蓝瑰丽精细鼎盛和谐成语美:鳞次栉比别具一格绚丽多姿比喻句美: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她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城市,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互相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深秋的威尼斯。
游客如云,。
穿梭般来往的船艇,。
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威尼斯的了解。
(2)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意大利文化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威尼斯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中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蓝蓝的威尼斯》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的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搜集和整理关于威尼斯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和地理方面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威尼斯的图片或者视频,引起学生对威尼斯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所了解的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蓝蓝的威尼斯》。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内外资料,深入了解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作者漫游路线为经,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纬,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略威尼斯的绮丽风光,体会文章歌颂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难点】
1.文章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水城,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串明珠。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威尼斯的图片,如:李亚度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等,让学生一睹威尼斯的风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威尼斯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威尼斯的面貌和历史。
第二部分(4—6),介绍威尼斯是一个“奇特的城市”,展现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第三部分(7),赞颂威尼斯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精读探究
第4段写威尼斯是一个水城,作者是怎样写的?试简要分析。
明确:
第1句是中心句,运用“不是……而是……”的对比并列句式,强调“开门见水。
”
第2句是采用比较法,突出威尼斯“独特的瑰丽的形象”。
第3—9句是具体说明独特在何处,瑰丽在何处。
第3句突出了大运河中的繁忙景象。
第4、5句写观赏两岸风光和建筑艺术。
第6句是介绍威尼斯运河上的桥梁,突出介绍威尼斯最美的桥——大理石建成的“李亚度桥”。
第7—9句介绍水上交通工具,重点突出介绍“公朵拉”小游船。
由此
可见,威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交通工具,
“瑰丽”之处在于泛舟,大运河欣赏到的古典建筑艺术和两岸风光,表现了“水都之美”。
五、品味语言
美的事物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课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
请你摘抄这些比喻句,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绚丽多彩,多用比喻。
如:
1.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
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蓝色的世界。
作者把威尼斯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的建筑则是“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
这个新鲜贴切的比喻,不仅紧扣了题目,描绘出威尼斯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有着深邃的意境,使平凡的事物变得瑰丽美妙起来,使游客产生了急欲去观赏个究竟的冲动。
2.118个岛屿,177条大小河道相互沟通,由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入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这里运用了两个生动贴切的比喻。
前一个比喻写水都的白天之美,后一个比喻写水都的夜晚之美。
这两个比喻的共同特点是“闪闪发光”,给人光彩夺目、如诗如画的感觉。
灯光、明月、碧水、大海、珍珠、瑰宝……这是多么绚烂的世界,迷人的“人间奇景”啊。
3.深秋的威尼斯,绚丽多姿,游客如云,广场上千百只灰鸽争相啄食,供人拍照、逗乐,穿梭般来往的船艇,迎着飞翔的海鸥,构成一幅美丽、和谐、幸福的画卷。
这段文字是圣马可广场的秋景。
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营造了一种和谐、幸福的气氛,给人陶醉的感觉。
文中三个比喻也恰如其分,特别是“画卷”,这一比喻带有综合美,富有诗情画意。
六、探究
课文题目特别吸引人,不说“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奇特的威尼斯”等,而说“蓝蓝的威尼斯”,你认为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以“蓝蓝的威尼斯”为题,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色彩,而且写出了作者俯视威尼斯的总体印象。
蓝色不仅突出了威尼斯的环境特征,而且它是和平、宁静、友谊的象征。
如果将题目改成“水上威尼斯”、“水城威尼斯”就显得太一般,没有一点新鲜感;如果改为“奇特的威尼斯”,又不能突出威尼斯的特征,
“奇特”在哪里,显示不出来,与文章的内容也不甚吻合。
七、小结
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八、布置作业
1、《同步导学》基础训练1;
2、《同步导学》预习1;
3、《同步导学》学习2;
4、《同步导学》学习5。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