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案9意志
- 格式:ppt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2
1. 知识目标:- 了解意志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
- 掌握意志品质的分类和具体表现。
- 理解意志的调节与控制机制。
2.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自身和他人的意志行为。
- 提高自我意志管理能力,增强自我控制力。
- 学会制定和执行个人目标,提高执行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意志力的尊重和认可。
- 激发学生对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意志的概念与特点2. 意志品质的分类与表现3. 意志的调节与控制4. 意志力训练方法5. 案例分析三、教学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1. 讲授法:系统讲解意志的相关理论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意志品质、调节与控制等方面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意志理论。
4. 互动法:通过问答、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意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意志的概念、特点、分类和表现。
3.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讨论意志品质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进行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讲授:讲解意志的调节与控制机制,以及意志力训练方法。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意志力训练,如限时完成任务、克服困难等。
4. 总结与反思:分享训练心得,总结意志力提升的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3. 意志力训练效果:通过训练前后对比,评估学生的意志力提升情况。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心理学》或《心理学导论》等相关教材。
2. 案例库:收集整理与意志相关的典型案例。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九章意志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以及意志的品质教学重点:知、情、意的关系,意志行动的特征,动机冲突教学难点:动机冲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1详细内容:人的心理是在理论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互相作用中发生的。
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
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三个内容:一、意志的概述二、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三、意志的品质和压力的应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组织、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可以自觉地确定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
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些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到达自觉意识的程度。
尽管它的动作可能非常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而人类的活动那么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案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考虑的、有方案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的前进的特征。
〞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识附属于这个目的。
〞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
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
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
假设说,感觉〔以及认识活动〕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
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展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要点意志过程1.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这一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行动的特征:具有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3.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关系:(1)意志过程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
(2)意志过程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
4.意志过程与情绪和情感过程的关系(1)情绪和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人的理智。
5.意志行动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6.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冲突(2)目的确立(3)方法选择(4)计划制定7.动机冲突的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8.执行决定阶段:(1)根据既定方案积极组织行动,实现预定目的(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9.挫折是指个体的动机、愿望、需要和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阻碍的情境和相应的反应。
10.挫折三要素: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11.挫折产生的原因(1)客观原因①自然环境因素。
②社会环境因素。
③个体生理因素。
主观原因①动机强度②自我期望值③个人抱负水平④个人容忍力12.影响挫折反应的因素(1)对诱发挫折事件的认知(2)个人的挫折经历(3)个人的抱负水平(4)个体的自信心(5)个体的性格和气质上的差异13.意志品质:(1)自觉性(相反的品质: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果断性(相反的品质: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3)自制性(相反的品质:任性和怯懦)(4)坚韧性(相反的品质:动摇性和顽固性)14.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性教育,培养道德情感;(2)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养成良好的习惯;(4)榜样的作用;15.如何选择榜样?(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形象鲜明。
(2)榜样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
(3)榜样的示范对学习者来说要具有可行性。
(4)榜样的示范行为要有可信任性,即相信榜样作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身的要求,而不是有另外的目的。
意志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意志心理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意志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有效方法。
3. 帮助学生认识到意志力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毅力和决心,以应对困难和挑战。
5.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对意志心理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意志力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意志力的理解和经验。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意志心理学的概念和定义,解释意志力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 解释意志力的三个关键要素:自我控制、毅力和决心。
3. 分析意志力的发展过程,包括意志力的培养和提高方法。
讨论与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意志力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2.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意志力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实践(20分钟):1. 意志力锻炼: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意志力锻炼活动,例如:坚持完成一项任务、克服困难、控制冲动等。
2. 自我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他们在意志力锻炼中的体验和收获。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培养意志力的重要性。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意志心理学的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 图片、视频或实例展示材料。
2. 分组讨论活动指导。
3. 意志力案例分析材料。
4. 意志力锻炼活动指导。
5. 学生自我反思表格。
评估方法:1. 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度和质量。
2. 意志力锻炼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表现。
3. 学生的自我反思表格。
拓展活动:1. 邀请心理学专家或意志心理学研究者进行讲座或座谈会。
2. 组织学生参加意志力培训课程或工作坊。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意志力锻炼方法,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初中意志教案1. 让学生理解意志的概念,认识到意志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意志力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运用意志力去克服困难,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意志的定义与作用2. 锻炼意志的方法3. 意志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意志的力量。
2. 新课导入:介绍意志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意志力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教学互动:讨论锻炼意志的方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意志力在克服困难、实现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意志力,提高自身素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意志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意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意志的定义、作用以及锻炼方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方面。
3. 课后实践:关注学生在课后运用意志力的情况,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关于意志力的故事。
2. 成功人士案例:有关成功人士依靠意志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故事。
3. 课后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些锻炼意志力的方法和建议。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运用意志力。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关注学生在课后实践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
5. 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志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