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豚鼠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及PA2、PD2测定的实验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7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离体肠平滑肌器官的实验条件;2. 观察药物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3. 学习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方法;4. 熟悉氯化钡的作用与受体关系。
二、实验原理离体肠管实验是通过将动物肠道取出,在体外条件下研究肠道平滑肌的生理和药理特性。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肠管的收缩和舒张变化,分析药物对肠平滑肌的影响,从而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或豚鼠;2. 离体肠管:空肠、回肠;3.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显微镜、恒温箱、生理盐水、药物、氯化钡、生理盐溶液;4. 实验试剂:0.9%氯化钠溶液、药物溶液、氯化钡溶液。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处死与解剖(1)将实验动物(家兔或豚鼠)用空气栓塞法处死;(2)打开腹部,暴露出空肠和回肠;(3)剪取空肠和回肠各一段,长度约5cm。
2. 离体肠管的制备(1)将离体肠管置于含有0.9%氯化钠溶液的保温箱中;(2)用镊子轻轻去除肠系膜和脂肪,保留肠壁;(3)将肠管两端用线扎紧,形成一段管道。
3. 离体肠管实验装置的搭建(1)将制备好的离体肠管插入充满生理盐水的管道中;(2)将管道两端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药物溶液连接;(3)将实验装置置于恒温箱中,调节温度至37℃。
4.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观察(1)观察肠管的自然收缩和舒张现象;(2)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观察肠管的收缩和舒张变化;(3)记录肠管在不同药物作用下的收缩幅度、舒张幅度、收缩频率等数据。
5. 药物相互作用实验(1)将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分别加入生理盐水和肠管中;(2)观察肠管的收缩和舒张变化,分析药物相互作用;(3)记录肠管在不同药物相互作用下的收缩幅度、舒张幅度、收缩频率等数据。
6. 氯化钡的作用与受体关系实验(1)在肠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肠管的收缩和舒张变化;(2)记录肠管在氯化钡作用下的收缩幅度、舒张幅度、收缩频率等数据;(3)分析氯化钡与受体的关系。
7.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1)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2)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课程名称:药理学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______丁玲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常数(pD2)和拮抗剂对组胺拮抗参数(pA2)的测定_实验类型:_验证型同组学生姓名:葛倩倩、张敏哲【实验目的】利用离体豚鼠回肠制备,观察组胺对受体亲和力及拮抗剂对组胺竞争性拮抗作用,并了解pD2和pA2值的测定方法及意义。
【实验原理】1、组胺作用于豚鼠的回肠H1受体,引起肠肌收缩2、根据不同浓度的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求出pD2值3、加入拮抗剂,若提高组胺浓度,仍能达到先前的收缩高度,表明拮抗剂对组胺有竞争性拮抗4、在加入一定浓度的拮抗剂后,组胺浓度提高1倍就能产生原浓度的效应,而拮抗剂这个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即为pA2值5、本实验采用苯海拉明作为拮抗剂。
pD2是激动剂与受体亲和力的定量参数,称为亲和力指数。
pA2是竞争性拮抗剂作用强度的参数【实验材料】豚鼠、离体器官恒温浴槽、张力换能器、Med Lab记录仪、剪刀等小型手术器械磷酸组胺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盐酸苯海拉明溶液[3×10-7mol/L、3×10-6mol/L、3×10-5mol/L、3×10-3mol/L]【实验内容】1、取一段备用回肠,两端用缝针穿线,一端系在通气钩上,放入浴槽(台氏液30ml),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通过记录仪描记肠段收缩;2、让回肠在浴槽内稳定10分钟,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药液,观察并记录(约2分钟),当肠段收缩达顶点,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30ml;3、待基线回到用药前水平,记录一段基线,在浴槽内加入下一个药液,开始记录,收缩曲线至顶点开始回落时,停止记录,冲洗2遍,再加台氏液20ml;4、如上依次加入不同量的磷酸组胺溶液:3×10-6mol/L 0.1ml,3×10-5mol/L0.1ml 、0.25及0.5ml,3×10-4mol/L 0.1、0.25及0.5ml,使浴槽中磷酸组胺的最终浓度为10-8mol/L、10-7mol/L、2.5×10-7mol/L、5×10-7mol/L、10-6mol/L、2.5×10-6mol/L,5×10-6mol/L,描记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5、如步骤4,每次加药均先在浴槽中加入3×10-5mol/L盐酸苯海拉明溶液0.1ml,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然后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磷酸组胺溶液,描记当溶液中有10-7mol/L苯海拉明共存时不同浓度磷酸组胺所致的肠段收缩曲线;6、再依次试验盐酸苯海拉明终浓度为10-6mol/L和10-5 mol/L时,对磷酸组胺的拮抗作用;7、描记完毕,测量每次加入磷酸组胺后的收缩曲线高度,将加盐酸苯海拉明前,磷酸组胺引起的肠段收缩极限高度作为100%(Emax),计算不同组胺引起肠段收缩高度相当于极限高度的百分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离体豚鼠回肠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不同药物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的影响。
3. 掌握绘制量效曲线、分析量效关系、认识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等概念。
二、实验原理豚鼠离体回肠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在体外模拟豚鼠回肠平滑肌生理状态,观察不同药物对回肠平滑肌张力的影响,从而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
实验过程中,豚鼠回肠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豚鼠离体回肠、生理盐水、乙酰胆碱、阿托品、组胺、扑尔敏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浴槽、肌力换能器、显微镜、培养皿、微量注射器、缝衣针、缝线、洗瓶、RM6240多媒体化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等。
四、实验方法1. 豚鼠离体回肠标本的制备:取豚鼠离体回肠约2cm,对角结扎,一端固定在浴槽的通气钩上,另一端垂直连接于肌力换能器的感应片上,调节基础张力约为0.5g。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以下几组:(1)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2)乙酰胆碱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3)阿托品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品;(4)组胺组:加入不同浓度的组胺;(5)扑尔敏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扑尔敏。
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不同药物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的变化,绘制量效曲线。
4.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量效关系。
五、实验结果1. 生理盐水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基本稳定,无显著变化。
2. 乙酰胆碱组:随着乙酰胆碱浓度的增加,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
3. 阿托品组:随着阿托品浓度的增加,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减弱,呈剂量依赖性。
4. 组胺组:随着组胺浓度的增加,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
5. 扑尔敏组:随着扑尔敏浓度的增加,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减弱,呈剂量依赖性。
六、实验结论1. 乙酰胆碱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阿托品与⼄酰胆碱对豚⿏离体肠平滑肌的作⽤阿托品与⼄酰胆碱对豚⿏离体肠平滑肌的作⽤及PA2、PD2测定年级:2006年药学专业学⽣:苏鹤桂学号:2006038068【实验⽬的】通过离体器官实验,观察药物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和竞争性拮抗作⽤,加深理解受体的亲和⼒、内在活性概念以及受体动⼒学参数K D、pD2、Emax及pA2的计算和意义。
【实验意义】1 建⽴⽅法研究药物拮抗作⽤2 观察药物的拮抗性作⽤【实验原理】M胆碱受体激动药卡巴胆碱能剂量依赖性地激动肠管平滑肌上的M胆碱胆碱受体,产⽣平滑肌收缩效应,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可竞争性拮抗卡巴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
通过累积剂量效应曲线,以及曲线直线化⽅法,可求得受体动⼒学常⽤参数。
实验材料⼄酰胆碱(mol/L):10-6、10-5、10-4、10-3、10-2阿托品(mol/L):3 10-7台⽒液配制1000ml台⽒液含:NaCl 8.0g、10% KCl 2.0ml(0.2g)、10% MgSO4.7H2O 2.6ml(0.26g)、5% NaH2PO4 .2 H2O 1.3ml(0.065g)、NaHCO3 1.0g、1M CaCL2 1.8ml(0.2g)、葡萄糖 1.0g。
离体器官浴池及恒温装置、PowerLab系统、混合⽓体(95%O2+5%CO2)、负荷500 mg、加液器、培养⽫、缝针、线、眼科镊⼦、剪⼑。
【实验步骤】1.离体肠肌的制备猛击豚⿏头部⾄昏,⽴即剖开腹腔,⾃幽门下5cm剪取空肠和回肠上段,迅速置于台⽒液液中。
⼩⼼剪去肠系膜,⽤吸管吸取台⽒液液缓慢冲洗肠内容物;将空肠段分割成2 cm的⼩段备⽤,然后⽤缝针在肠段两端各穿⼀根线,作为固定肠肌之⽤。
2.实验装置将制成的标本⼀端固定于通⽓钩上,另⼀端连接于肌⼒换能器并接⼊PowerLab系统的桥式放⼤器上,浴池内放20ml 台⽒液液,加500mg负荷,恒温37±1?C,浴池内持续通⼊95%O2与5%CO2的混合⽓体。
实验13 药物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目的观察acetylcholine、histamine和BaCl2 等药物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的作用,以atropine及chlorpheniramine两药为工具,初步分析上述三药作用原理。
材料豚鼠;小剪刀,小镊子,培养皿,麦氏浴槽,胶管,通气钩,气泵,棉线,木槌;气泵,张力换能器,超级恒温器,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台氏溶液,acetylcholine chloride溶液(1:10万),0.1% atropine sulfate溶液,histamine phosphate溶液(1:10万)(临用时新鲜配制)、chlorpheniramine溶液(1:100万)、1%BaCl2 溶液。
方法和步骤1.离体肠管描记装置的准备(见图10-13-1)。
(1)麦氏浴槽中充以台氏液至固定水平面,调节超级恒温器的温度至37℃,保证麦氏浴槽内37℃±0.5℃恒温。
(2)胶管的一端接气泵出口,胶管的另一端连接通气钩。
2.PcLab参数设置:(1)按图10-13-1连接装置。
将张力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第二通道(亦可选择其它通道),选择直流耦合方式(DC)。
(2)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参数设置:采样间隔2ms;连续记录显示模式,压缩比100:1,第二通道放大倍数200~500、高频滤波选择“无”。
3.取豚鼠一只,用木槌击其头部处死,立即剖开腹腔,找到回盲部,然后,在离回盲部1cm处剪断,取出回肠约10cm左右一段,置于盛有充以空气的台氏液培养皿中,沿肠壁除去肠系膜,然后将回肠剪成数小段(每小段1-1.5cm),用5ml注射器吸取台氏液将肠内容物冲洗干净,换以新鲜台氏液备用。
注意操作时勿牵拉肠段以免影响收缩功能。
4.取一小段肠管置于盛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在其两端对角壁处,分别用缝针穿线,并打结。
注意保持肠管通畅,勿使其封闭。
肠管一端连线系于通气钩钩上,然后放入37℃麦氏浴槽中。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报告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观察药物对肠管收缩和舒张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原理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本实验通过观察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了解药物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选取健康成年动物的离体肠管,置于适宜的人工环境中,保持恒温并持续通入氧气。
2.对照组实验:记录离体肠管的自然收缩和舒张活动,作为对照组数据。
3.药物处理:将离体肠管分为若干组,每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观察并记录药物对肠管收缩和舒张的影响。
4.数据记录:使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肠管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分析药物对肠管的作用。
5.数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分析药物浓度与肠管收缩和舒张之间的关系,绘制量效曲线。
6.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四、实验结果1.对照组数据:离体肠管在自然状态下呈现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收缩幅度和频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药物处理数据: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表现出差异性。
部分药物在较低浓度下即可引起肠管的明显收缩或舒张,而部分药物则需要较高浓度才能产生显著作用。
通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的肠管活动数据如下表所示:幅度为纵坐标,绘制量效曲线图。
通过量效曲线可以观察到药物对肠管的作用趋势和强度。
4.实验结论: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发现药物A、B、C在不同浓度下均能对肠管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影响。
其中,药物A主要表现为收缩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药物B主要表现为舒张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舒张幅度逐渐增大;药物C则在不同浓度下均表现出一定的舒张作用,但作用强度相对较弱。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推断药物A、B、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平滑肌的离子通道或受体有关。
本实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中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实验15 药物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实验日期:3月8日时间:温度:组员:受试对象:豚鼠性别:离体器官:回肠【目的】了解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局部炎症介质组胺(histamine)对肠道平滑肌M胆碱受体和H1受体的激动作用,以及它们的受体拮抗剂阿托品(atropine)和扑尔敏(chlorpheniramine)的阻断作用。
【原理】消化道平滑肌与骨骼肌、心肌一样,具有肌肉组织共有的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但消化道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富有伸展性,具有紧张性、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点。
给予离体肠肌以接近于在体情况的适宜环境,消化道平滑肌仍可保持良好的生理特性。
胃肠道、膀胱等平滑肌以胆碱能神经占优势,小剂量或低浓度的ACh即能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相似的作用,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Atropine与胆碱受体结合而本身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胆碱作用,却能阻断胆碱能递质或拟胆碱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从而产生抗胆碱作用。
Histamine对多种动物的胃肠道和气道平滑肌H1受体有兴奋作用,豚鼠尤其敏感。
Chlorpheniramine为H1受体拮抗剂,能阻断histamine与H1受体的结合,从而产生抗histamine作用。
【材料】豚鼠;麦氏浴槽,超级恒温器,张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台氏溶液,10-2g/L acetylcholine chloride溶液,1g/L atropine sulfate溶液,10-2 g/L histamine phosphate 溶液、10-3 g/L chlorpheniramine溶液、10g/L BaCl2 溶液。
【方法】1.实验装置准备和仪器参数设置(1)离体肠管描记装置的准备见图7-15-1,麦氏浴槽中加固定量的台氏液,调节超级恒温器的温度,使麦氏浴槽内温度稳定在37±0.5℃。
药物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消化道平滑肌除具有肌肉的共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以外,尚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其特点是收缩缓慢而不规则)、伸展性较大、具有紧张性收缩以及对化学刺激、温度改变和牵张刺激敏感等特性。
本实验采用离体小肠平滑肌灌流的方法,观察acetylcholine (乙酰胆碱),histamine (组胺)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的作用,以atropine (阿托品)、chlorpheniramine (氯苯那敏、扑尔敏)为工具药,初步分析以上二药的作用原理。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豚鼠,改良式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传感器(量程为10克)、铁支架、微调固定器、温度计、1ml注射器、腰穿长针头、烧杯、台氏溶液、10-2 g/L乙酰胆碱、1 g/L硫酸阿托品、10-2 g/L组胺磷酸盐, 10-3 g/L扑尔敏溶液等。
1.2 方法1.2.1 改良式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的准备在改良式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图9.3-1)中事先向中心管内加台氏液10ml。
开启恒温槽,使其温度保持于37℃。
灌流槽内通以5%CO2和95%O2,使逸出的气泡细小而均匀。
图9.3-1 改良式离体组织灌流装置1.2.2 制备标本将豚鼠执于手中倒悬,用木槌猛击后脑部,使其昏迷,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以此处为起点取长20~30cm的肠管。
用台氏液冲洗肠段内容物,置于低温(4~6℃)的台氏液内。
实验时剪取一段长约2cm的肠段,用细丝线于其两端各扎一结,一端系于固定钩上,另一端与张力传感器相连。
适当调节传感器高度,使其与标本之间松紧度合适。
并且注意连线垂直,不得与浴槽的管壁接触,以避免磨擦。
1.2.3 连接实验装置将张力传感器的输入插头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信号放大器输入通道相连,并设置好放大器、采样和刺激器参数。
1.2.4 实验观察(1)待离体回肠稳定20~30 min后,记录一段正常收缩曲线,依次向麦氏浴槽内加下列药物。
药物对豚鼠离体回肠的作用讨论:1,从受体学说角度,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1)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有,兴奋性较骨骼肌低,不规则的节律性、紧张性、伸展性,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即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电刺激等不敏感。
当施加1g的力时牵张刺激使平滑肌反射性收缩。
2)豚鼠消化道平滑肌上有H1受体,是组织胺受体的一种。
组织胺是组织胺受体H1的激动剂,与细胞上的组织胺受体结合可以引起平滑肌收缩。
因此加入0.2ml磷酸组织胺后豚鼠消化道平滑肌强烈收缩,描计曲线上升。
拮抗剂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H1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对组织胺具有竞争性拮抗作用,可以竞争性地拮抗组织胺对豚鼠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使消化道平滑肌松弛,曲线下降到正常状况。
(2)肠肌稳定后,再加入0.2ml的磷酸组织胺,则消化道平滑肌收缩作用小于“(1)”中加入组织胺的结果。
这可能是因为在“(1)”中细胞内的储备受体已经被苯海拉明占领,再次加入组织胺后组织胺结合的受体数量很少,故收缩作用远不如第一次强。
也可能是再次加入激动剂后消化道平滑肌的反应性降低所致。
(3)胆碱能受体广泛分布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分为M受体和N受体。
豚鼠消化道平滑肌上存在M受体,M受体激活后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反应,包括平滑肌收缩。
加入0.2ml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一种完全拟胆碱药,作用于M受体产生M样作用,兴奋平滑肌,使回肠肌收缩,描笔曲线呈现上升。
给阿托品后,阿托品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拮抗乙酰胆碱或胆碱受体激动药对M 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
阿托品与M胆碱受体结合,因内在活性很小,一般不产生激动作用,却能阻断乙酰胆碱或胆碱受体激动药与受体结合,结果拮抗了它们的作用。
对内脏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因此给阿托品后曲线下降到正常状况。
(4)肠肌稳定后,再加入0.2ml的乙酰胆碱,消化道平滑肌收缩作用小于“(3)”中加入乙酰胆碱的结果。
这可能是因为在“(3)”中细胞内储备的M受体已经被阿托品占领,再次加入乙酰胆碱可以结合的M受体数量减少,故收缩作用远不如第一次强。
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采用离体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松弛实验,观察了不同药物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乙酰胆碱能够显著引起肠肌收缩,而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则能够引起肠肌松弛。
这些发现对于深入了解肠道平滑肌调节机制以及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肠道平滑肌的调节对于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不同药物通过作用于肠道平滑肌,能够引起肠道收缩或松弛,进而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排泄功能。
因此,研究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对于深入了解肠道平滑肌调节机制以及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离体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松弛实验,研究不同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效果。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从实验室小鼠中取得离体肠道,并且移除粘膜层。
2.药物制备:制备乙酰胆碱、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不同浓度溶液。
3. 实验装置:将离体肠道悬挂在器皿中,并用两根丝线固定。
悬挂在器皿中的肠道长度为5cm左右。
4.实验组设置:-阳性对照组:将肠道放在含有乙酰胆碱的溶液中,观察肠道的收缩情况。
-阴性对照组:将肠道放在普通生理盐水中,观察肠道的基础状态。
-实验组:将肠道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溶液中,观察肠道的松弛情况。
5.实验记录:记录每组药物作用后的肠道收缩或松弛情况。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中,乙酰胆碱能够显著引起肠道的收缩,使肠道呈现强烈的蠕动状态。
阴性对照组中,肠道保持基础状态,没有明显的收缩或松弛现象。
实验组中,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都能够引起肠道的松弛,使肠道呈现较为松弛的状态。
并且药物的作用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浓度越高,药物的作用越明显。
讨论:本实验通过离体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松弛实验,研究了乙酰胆碱、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对离体肠肌的作用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乙酰胆碱能够引起肠道的强烈收缩,而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能够引起肠道的松弛。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乙酰胆碱能够通过激活肠道的胆碱能受体,促进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而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则能够通过激活肠道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减少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肠道的松弛。
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作者:高越颖,刘蕾,史劲松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3期摘要:在目前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一些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比例不断增加,导致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课时数大量减少。
将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制作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以方便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强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此外,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制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也有利于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
这种虚实互补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正成为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的实验为例,探讨仿真教学的实验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药理学;虚拟仿真;M受体药物;离体肠管平滑肌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274-02虚拟仿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其数字化、绿色化、操作性强的特征,给予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有力的补充,正成为现代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
选择经典的离体肠管灌流装置,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场景中掌握M受体及其拮抗剂对离体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在虚拟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置身于逼真的虚拟实验场景能更加直观地了解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的基本操作过程、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对药理学实验中的常用仪器也能有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进入药理学实验室之前,先在虚拟实验室里了解哺乳动物离体组织灌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能够对实验全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对实验过程的重点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把握关键,减少错误,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提升。
因此,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可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
一、虚拟实验场景及实现的主要功能1.整体场景。
以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作用的实验为例,需要构建较真实的药理学实验室,展示药理学实验室的整体场景,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台、多媒体配置、常见的药理学仪器及试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