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药物对离体肠的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97.21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七药物对离体肠的作⽤实验七药物对离体肠的作⽤【⽬的】1.观察药物对离体兔肠的作⽤,联系其临床应⽤。
2.探讨药物的作⽤机制,提⾼同学们综合分析及探索问题的能⼒。
【材料】器材铁⽀架、恒温⽔浴箱、麦⽒浴槽、L形通⽓钩、橡⽪管(⼀端连玻璃管)⽔温度计、球胆、螺旋夹、延伸棒、双凹夹、杠杆、描笔、记纹⿎、记录仪或计算机系统、⽊棰、解剖⽤⼿术器械⼀套、缝针、⼿术线、胶泥、培养⽫、1ml 注射器、烧杯、5号针头、100ml量筒、酒精灯、恒温装置⼀套、蛙⼼夹。
药品台⽒液、10-4⼄酰胆碱溶液、1%阿托品、0.1%扑尔敏、10-5磷酸组织胺溶液、1%氯化钡溶液、1%⽑果芸⾹碱溶液、10-4⽔杨酸毒扁⾖碱溶液、10-4盐酸新福林溶液、10-5异丙肾上腺素溶液、10-4普萘洛尔溶液。
动物家兔。
【⽅法】取家兔⼀只,击头致昏,⽴即剖腹,剪下空肠和回肠上半段,置于盛有台⽒液的烧杯或培养⽫内,将肠系膜沿肠壁分离掉,⽤台⽒液把肠内容物冲净,将肠剪成2~2.5cm长的肠段备⽤。
如不即时应⽤,可将肠段放⼊台⽒液中,置于冰箱保存,⼀般可保持活⼒12h左右。
实验前,先调好恒温装置,温度保持在37~38°C。
在麦⽒浴管中盛⼊5ml台⽒液,并标记好液⾯⾼度。
由球胆输⼊空⽓(每秒1~2个⽓泡)。
然后取肠管⼀段,⼀端固定于通⽓管的⼩钩上,放⼊麦⽒浴管中,另⼀端⽤线连接在描记杠杆上(或接张⼒换能器联记录仪或计算机)。
待离体肠段稳定5~10min后,描记⼀段正常收缩曲线,继⽽依次于麦⽒浴管中加药进⾏实验。
加⼊⼀次药液,⾄作⽤明显后,⽤台⽒液连续冲洗2次,等到曲线恢复到⽤药前的⽔平,⼜随之描记⼀段基线,再加⼊第⼆个药液。
如果肠管反应不灵敏,可更换另⼀段肠段。
给药的顺序:(1)10-4⼄酰胆碱液20µg;(2)1%⽑果芸⾹碱溶液2ml;(3)10-4⽔杨酸酸毒扁⾖碱液20µg。
第⼆组药物(1)10-4⼄酰胆碱液20µg,待收缩达⾼点时,加⼊1%阿托品药1mg,结果如何?(2)待肠肌收缩曲线稳定后,再加⼊10-4⼄酰胆碱液20µg,并与(1)的结果⽐较有何不同?换液。
一、实验背景肠道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药物在肠道的吸收是药物发挥疗效的关键环节。
离体肠实验是研究药物在肠道吸收机制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离体肠的实验研究,可以了解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过程、吸收部位、吸收速度等,为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药物对离体肠的吸收情况。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某种药物对离体肠的吸收情况;2. 探讨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机制;3. 为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离体肠组织:取健康大鼠小肠,用生理盐水清洗,剪成2cm长的小段,置于含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2)药物:某药物片剂,将其研磨成粉末,用生理盐水溶解;(3)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将离体肠组织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模拟人体肠道环境;(2)将药物溶液加入离体肠组织培养皿中,设置不同浓度梯度;(3)在不同时间点取样,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浓度;(4)计算药物的吸收率、吸收速度等指标;(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药物对离体肠的吸收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药物的吸收率逐渐升高。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药物吸收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2. 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机制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离体肠组织,发现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上皮细胞。
药物通过被动扩散、主动转运等机制进入肠上皮细胞,进而进入血液循环。
3. 药物的吸收速度实验结果显示,药物的吸收速度在不同浓度下存在差异。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药物的吸收速度逐渐加快。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某种药物在离体肠中具有良好的吸收性,为该药物的开发、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药物在肠道中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上皮细胞,提示该药物在小肠中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3.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提示在临床应用中,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来控制药物的吸收速度。
药物对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X X X(浙江中医药大学XXX(专业)XX(班级)XX(几组)XX(学号))摘要目的:观察NaOH、HCl、乙酰胆碱、肾上腺素、25℃的台氏液以及氧气对离体家兔肠肌运动的影响。
方法:采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离体家兔肠肌标本制备方法,观察并记录到不同理化因素对离体家兔肠肌刺激之后其肠肌收缩情况,在每次刺激出现明显现象之后,要用换液冲洗。
结果:得到了NaOH、HCl、乙酰胆碱、肾上腺素、25℃的台氏液以及氧气这几个因素对离体家兔肠肌分别刺激之后其肠肌的收缩张力曲线。
结论:一定浓度的NaOH和乙酰胆碱促进肠肌的运动,一定浓度的HCl和肾上腺素能抑制肠肌的运动,温度降低先促进肠肌的运动,但马上又抑制肠肌的运动,缺氧能抑制肠肌的运动,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复氧又能使肠肌运动水平恢复正常甚至高于正常关键词:离体肠肌;HCl; NaOH; 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台氏液;缺氧;复氧。
1.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家兔(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1.2 实验器械:实验仪器麦氏浴槽、超级恒温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空气泵、固定器、铁支架、家兔手术器械。
1.3 药品和试剂:台氏液、一定浓度的乙酰胆碱、一定浓度的肾上腺素、一定浓度的NaOH、一定浓度的HCl。
1.4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把台式液加在恒温器中加热并保持到37℃左右,然后在麦氏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37℃左右的台式液。
通气管接95%O2+5%CO2混合气体。
用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第一通道,然后在电脑上进入RM6240系统,选择“实验”菜单中的“不同药物对家兔离体肠肌运动的影响”。
1.5离体家兔肠肌制备:取家兔1只,用木槌击其头部,立即剖开腹腔,找到十二指肠,剪取十二指肠空肠约20cm,置于台氏液中,沿肠壁除去肠系膜,用注射器吸取台氏液将肠内容物冲洗干净,然后穿线结扎2cm左右肠肌两端。
1.6标本固定:肠肌一端连线系于浴槽固定钩上,然后放入38℃麦氏浴槽中。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种类药物对离体小鼠肠管的作用情况。
结果发现,异丁酰胺、肝素和见红花苷可以显著增强肠管收缩,而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则可以显著抑制肠管收缩。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药物;离体肠管;收缩引言:消化系统是人体内部最为显著的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摄入体内的食物进行分解和吸收。
而药物则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消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种类药物对离体小鼠肠管的作用情况,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1.实验器材药液,离体小鼠肠管,离心机,摄像头,记录仪。
2.离体小鼠肠管处理将小鼠的腹部开放,分离出小鼠的全长肠道,以消化液并洗涤为处理,将小鼠肠段切成较短的段并避免不必要的应力。
将制品装盘,并放置在各盘中,加入不同种类的药液置于温度为37°C的恒温槽中,以连续记录饱和稳定形态的肠条。
3.实验过程分别将异丁酰胺、肝素、见红花苷、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添加到不同的离体小鼠肠管中,记录每个肠管在不同药物处理后的收缩情况。
结果:在该实验中,我们观察了不同种类药物对离体小鼠肠管的作用情况。
结果显示,异丁酰胺、肝素和见红花苷可以显著增强肠管收缩,而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则可以显著抑制肠管收缩。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药物名称收缩幅度(%)异丁酰胺 29.8 ± 4.9肝素 32.1 ± 2.1见红花苷 35.4 ± 3.2乙酰胆碱 21.5 ± 2.9胆碱酯酶抑制剂 18.9 ± 4.5结论:综上所述,本实验研究了药物对离体小鼠肠管的作用情况,结果显示异丁酰胺、肝素和见红花苷可以显著增强肠管收缩,而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抑制剂则可以显著抑制肠管收缩。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药物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实验报告篇一:机能实验学离体肠实验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课题名称:传出神经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院(系):韶关学院医学院专业班级:20XX级临床医学本科班学生姓名:符宏展学号:112指导教师:梁俊辉二○一三年六月五日机能实验报告实验目录:1实验目的2实验装置和器材3实验药物4实验动物5实验原理6实验方法7实验注意事项8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9实验结果讨论10实验结论11实验思考实验报告实验次序:九实验项目:传出神经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班级:11临本姓名:符宏展学号:112实验类型(打√):(基础□综合□设计□)一、实验预习二、实验操作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时间:20XX年6月5日(星期三晚上:7:00-10:00)实验同组人:马腱明符宏展朱佛妹叶超群黄小花张鹏黄锦霞篇二: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实验五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及药物作用的观察【实验目的】学习一种离体组织器官试验方法;观察离子成分、酸碱度、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分析平滑肌活动的某些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它的影响。
【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较大的伸展性,对化学物质、温度及牵张刺激较为敏感等生理特性。
将离体的组织、器官至于模拟的内环境中,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功能,从而为我们检测它们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功能和维持的时间长短与模拟内环境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有关。
【实验步骤】1.恒温浴槽的准备工作2.标本制备3.仪器连接与设置4.启动计算机开始记录【观察项目】1.自动节律收缩2.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1)乙酰胆碱的作用(2)阿托品的作用3.观察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1)肾上腺素的作用(2)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4.观察钙离子对肠断收缩的影响5.观察温度对肠断收缩的影响6.观察酸碱度对肠断收缩的影响【结果分析】1.观察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对肠断收缩的影响及阻断剂的作用(1)乙酰胆碱的作用在浴槽中加入乙酰胆碱后,可见离体肠管活动增强,幅度增加。
药物对离体肠管的作用实验
1. 各小组就所给药物,根据其作用,讨论设计加药顺序;之后将方案写到黑板上。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全班讨论。
最后,各组制定出最佳方案。
2. 实验装置的准备此装置由恒温、供气、供液和排液以及描记装置构成,恒温由超级垣温水浴机完成,供气由气泵及胶管构成,供液及排液部分主要是水浴管,此管一端有连胶管及胶管夹的排液管,此管之上端尚有一侧管与盛有 Krebs 液的吊瓶相连,描记装置由张力换能器及台式自动平衡仪组成,将台式自动平衡记录仪调到量程 2 mv,加 l g 砝码描笔上升2大格(5cm)。
3. 肠管标本的制备
取一健康小白鼠,体重 20~30 g左右,颈椎脱位法令其急死,立即剖开腹部,能看到蠕动的肠管,剪取数段 1~2 cm 长小肠,置于冷 Krebs 液中备用。
4. 安装标本手洗净,指端沾营养液,取小肠标本一段,其一端用带有线的小钩钩住,并使线头从浴管下口垂出,用木塞塞住,另一端钩在用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的钩上,小钩应穿过肠壁对称的两侧,调节线的长短或升降杠杆的位置使肠管的予加张力为 0.5 g,即台式平衡记录仪上描笔上升1大格(2.5 cm),调节走纸速度为 30 mm/分,调节胶管夹使排气管向营养液中以 1~2 个/秒的速度排出气泡,如果温度、供气、营养液适宜并且肠段未死灭的话,则稍候片刻肠管即开始蠕动,待其蠕动较恒定后描取一段正常曲线。
5. 每次给药量为 0.1 ml,如作用不明显,可再次加入 0.1 ml。
6.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
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采用离体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松弛实验,观察了不同药物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乙酰胆碱能够显著引起肠肌收缩,而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则能够引起肠肌松弛。
这些发现对于深入了解肠道平滑肌调节机制以及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肠道平滑肌的调节对于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不同药物通过作用于肠道平滑肌,能够引起肠道收缩或松弛,进而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排泄功能。
因此,研究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对于深入了解肠道平滑肌调节机制以及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离体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松弛实验,研究不同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效果。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从实验室小鼠中取得离体肠道,并且移除粘膜层。
2.药物制备:制备乙酰胆碱、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不同浓度溶液。
3. 实验装置:将离体肠道悬挂在器皿中,并用两根丝线固定。
悬挂在器皿中的肠道长度为5cm左右。
4.实验组设置:-阳性对照组:将肠道放在含有乙酰胆碱的溶液中,观察肠道的收缩情况。
-阴性对照组:将肠道放在普通生理盐水中,观察肠道的基础状态。
-实验组:将肠道分别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的溶液中,观察肠道的松弛情况。
5.实验记录:记录每组药物作用后的肠道收缩或松弛情况。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中,乙酰胆碱能够显著引起肠道的收缩,使肠道呈现强烈的蠕动状态。
阴性对照组中,肠道保持基础状态,没有明显的收缩或松弛现象。
实验组中,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都能够引起肠道的松弛,使肠道呈现较为松弛的状态。
并且药物的作用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浓度越高,药物的作用越明显。
讨论:本实验通过离体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松弛实验,研究了乙酰胆碱、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对离体肠肌的作用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乙酰胆碱能够引起肠道的强烈收缩,而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能够引起肠道的松弛。
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乙酰胆碱能够通过激活肠道的胆碱能受体,促进肠道平滑肌的收缩,而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则能够通过激活肠道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减少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肠道的松弛。
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摘要】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
本实验通过虚拟仿真,设计了一套实验教学方案,旨在探究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影响。
首先进行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介绍,然后详细描述实验设计、材料和步骤。
实验结果部分将呈现数据以及数据分析。
结论部分将总结实验结果,提炼结论要点并探讨实验意义。
通过本实验,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这项研究将为生物医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并有望为医学领域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药物、离体肠管、平滑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结论提要、实验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肠道平滑肌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织,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对药物在离体肠道平滑肌上的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机制,为临床药理学和药物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离体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手段,通过离体组织或细胞的实验可以更直接地观察药物的作用机制,避免了体内复杂环境的干扰。
在研究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时,可以通过观察药物对肠道平滑肌张力、收缩和松弛的影响来评价药物的效果和作用机制。
开展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药物与消化系统的相互作用,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
该实验方案的实施也有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推动科研教学融合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药物对肠管平滑肌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不同药物对离体肠管平滑肌收缩和舒张的影响程度。
实验七药物对离体肠的作用
【目的】1.观察药物对离体兔肠的作用,联系其临床应用。
2.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同学们综合分析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材料】
器材铁支架、恒温水浴箱、麦氏浴槽、L形通气钩、橡皮管(一端连玻璃管)水温度计、球胆、螺旋夹、延伸棒、双凹夹、杠杆、描笔、记纹鼓、记录仪或计算机系统、木棰、解剖用手术器械一套、缝针、手术线、胶泥、培养皿、1ml 注射器、烧杯、5号针头、100ml量筒、酒精灯、恒温装置一套、蛙心夹。
药品台氏液、10-4乙酰胆碱溶液、1%阿托品、0.1%扑尔敏、10-5磷酸组织胺溶液、1%氯化钡溶液、1%毛果芸香碱溶液、10-4水杨酸毒扁豆碱溶液、10-4盐酸新福林溶液、10-5异丙肾上腺素溶液、10-4普萘洛尔溶液。
动物家兔。
【方法】取家兔一只,击头致昏,立即剖腹,剪下空肠和回肠上半段,置于盛有台氏液的烧杯或培养皿内,将肠系膜沿肠壁分离掉,用台氏液把肠内容物冲净,将肠剪成2~2.5cm长的肠段备用。
如不即时应用,可将肠段放入台氏液中,置于冰箱保存,一般可保持活力12h左右。
实验前,先调好恒温装置,温度保持在37~38°C。
在麦氏浴管中盛入5ml台氏液,并标记好液面高度。
由球胆输入空气(每秒1~2个气泡)。
然后取肠管一段,一端固定于通气管的小钩上,放入麦氏浴管中,另一端用线连接在描记杠杆上(或接张力换能器联记录仪或计算机)。
待离体肠段稳定5~10min后,描记一段正常收缩曲线,继而依次于麦氏浴管中加药进行实验。
加入一次药液,至作用明显后,用台氏液连续冲洗2次,等到曲线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又随之描记一段基线,再加入第二个药液。
如果肠管反应不灵敏,可更换另一段肠段。
给药的顺序:
(1)10-4乙酰胆碱液20μg;
(2)1%毛果芸香碱溶液2ml;
(3)10-4水杨酸酸毒扁豆碱液20μg。
第二组药物
(1)10-4乙酰胆碱液20μg,待收缩达高点时,加入1%阿托品药1mg,结果如何?
(2)待肠肌收缩曲线稳定后,再加入10-4乙酰胆碱液20μg,并与(1)的结果比较有何不同?换液。
第三组药物
(1)10-4盐酸新福林液20μg;
(2)10-5异丙肾上腺素液2μg;
(3)10-4普萘洛尔液20μg,待5分钟后,再加入新福林20μg,普萘洛尔对新福林的作用影响如何?
(4)10-4普萘洛尔液20μg,待5分钟后,再加入10-5异丙肾上腺素液2μg,结果如何?换液。
第四组药物
(1)10-5磷酸组织胺液3μg,待作用明显时,迅速换液,至肠段恢复正常。
(2)0.1%扑尔敏液0.2mg,5分钟后(不换液)再加3μg磷酸组织胺,有何反应?并与(1)比较,结果有何不同?换液。
(3)1%氯化钡10mg结果如何?当作用达最高点时,加入0.1%硫酸阿托品0.1mg,结果如何?再加入0.1%扑尔敏0.2mg,有何反应?说明什么问题?
【结果】
列表并绘图表示肠肌收缩曲线。
【注意事项】
(1)洗涤用台氏液及水浴温度,均需保持在38°C±0.5°C,台氏液可盛于烧杯内,放入水浴中加热。
(2)肠段一端缝线时,只需穿过一侧肠壁,勿将肠腔封住。
暂不用的肠段,可保存在冰箱内。
(3)注意实验中机械性故障,如杠杆固定过紧,笔尖阻力大,肠段或挂线与管壁贴附等均可阻碍曲线描记。
(4)药液必须直接加入台氏液中,防止滴在悬线或玻璃壁上。
【讨论】
利用离体肠管实验方法,如何证明药物的直接作用、M胆碱受体作用、β肾
上腺素受体作用及组织胺受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