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房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45.27 KB
- 文档页数:16
制冷机房布置注意事项制冷机房布置是与设备稳定运行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机房布置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机房环境安全稳定。
在进行制冷机房布置时,需要注意一系列细节。
下面将从布置位置、空间设计、设备选型、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制冷机房布置的注意事项。
一、布置位置的选择在选择制冷机房的布置位置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机房距离主要用冷设备的距离:机房应尽量靠近主要冷设备,减少制冷管线的长度,降低能量损耗。
2. 机房离电源的距离:机房应尽量靠近电源,避免因输电距离过远而产生能量损耗。
3. 机房的自然环境:应尽量不选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区域,如易受洪水侵袭的低洼地带等。
4. 机房的供排风系统:机房应能够方便地接入供排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和散热条件。
二、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制冷机房的布置时,需要考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房的结构:机房结构应能够容纳所有制冷设备,并且便于维护和操作。
2. 排水系统:机房内部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水浸现象。
3. 通风系统:机房内应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空间利用率:应根据机房内设备的数量和大小,合理利用空间,确保设备布置紧凑,便于维护和操作。
三、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在进行制冷机房的布置时,设备选型至关重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设备的功率和制冷能力: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和制冷能力的设备,避免过度或者不足造成的能源浪费或者运行不顺畅。
2. 设备的品牌和质量:应选择知名品牌的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3. 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的难易程度,以避免日后维护成本过高。
四、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机房安全防护是制冷机房布置的重要内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防火措施:机房应设置合理的防火设施,包括灭火器、自动灭火系统等,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火势。
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及要求制冷机房是指用于存放和运行制冷设备的特定空间,其设计原则和要求是确保机房内温度稳定、设备运行安全、能耗低、维护方便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制冷机房的设计原则及要求。
一、温度稳定性制冷机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因此温度稳定性是其设计的首要原则。
机房内的温度波动应尽可能小,通常要求在±1℃范围内。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设计时应合理选择制冷设备的容量和数量,确保能够满足机房的制冷负荷,并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减少热量的传递。
二、设备运行安全制冷机房内的设备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振动和热量。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设备布局合理:各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间距,方便维护和散热,同时要考虑设备的工作空间和通风要求。
2. 噪音控制: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3. 振动控制:合理安装设备,采取减震措施,减少振动对设备和机房结构的影响。
4. 热量排放:设备排热通常需要通过冷却塔、风机等方式进行,应确保排热系统的设计合理,能有效排除热量,防止设备过热。
三、能耗低制冷机房是一个高能耗的场所,为了降低能耗,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 设备选型:选择能效比较高的制冷设备,如高效压缩机、换热器等。
2. 设备布局:合理布置设备,减少管道长度,减小能量损失。
3. 绝热材料:采用高效绝热材料,减少热量传递。
4. 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根据需求自动调节设备的运行,提高能效。
四、维护方便制冷机房的维护对于设备的长期运行至关重要,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 通道宽度:确保通道宽度足够,方便人员进出和设备维护。
2. 设备高度:根据设备的维护要求,合理设置设备的高度,方便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
3. 管道布局:合理布置管道,确保管道易于维修和更换。
4. 防护措施:安装防护设施,如防腐涂层、防爆装置等,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
关于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3篇空调制冷机房课程设计篇1《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北京某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房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姓名:陈兰东学号:__106指导教师:刘焕胜2015 年12月15日1原始条件1.1工况本工程为北京某建筑空气调节系统制冷机房设计,空调建筑所需冷量为1200KW,冷冻水供水温度7℃,回水温度12℃。
1.2原始资料北京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为33.5℃,空调室外湿球温度为26.4℃。
2方案设计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旅馆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3负荷计算3.1制冷机房负荷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74KW时,A=0.15~0.20;当空调制冷量为174~1744KW时,A=0.10~0.15;当空调制冷量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
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10%。
= (1+10%)=1200×(1+10%)=1320kW4设备选择4.1制冷机组4.1.1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考虑到机场对卫生及安全的要求较高,宜选用R22为制冷剂,R22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如下表4-1所示:R22适用范围表4-14.1.2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
机房制冷方案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机房作为企业和组织存储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地点,其正常运行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然而,机房内的高密度设备和长时间运行往往会引起大量的热量积聚,容易导致设备过热,从而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因此,机房制冷方案成为机房设计中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一、机房制冷需求分析在制定机房制冷方案前,首先需要进行机房制冷需求分析。
该分析旨在确定机房的热量负荷,根据机房设备的功耗和数量、机房的面积和布局以及周围环境的气温和湿度等因素,来估算机房的制冷需求。
只有清楚了解机房的实际需求,才能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和控制方案。
二、机房制冷技术方案1. 空调制冷技术空调制冷技术是常见的机房制冷技术之一。
通过安装空调设备,将机房内的热量排放到室外,从而降低机房内的温度。
空调制冷技术具有成熟稳定、调节范围广、操作简单等优点。
根据机房的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中央空调系统或分体空调系统,以满足机房内的制冷需求。
2. 水冷制冷技术水冷制冷技术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机房制冷技术。
通过水冷设备循环流动,将机房内的热量带走,然后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排放出去。
水冷制冷技术具有较高的制冷效果和能效比,适用于高密度设备的机房制冷。
同时,水冷制冷技术也要求机房内有足够的水源供应和排水系统。
3. 直接空气制冷技术直接空气制冷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机房制冷技术。
通过利用直接空气循环,将机房内的热量带走,降低机房温度。
该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易于维护等特点,适用于中小型机房的制冷需求。
直接空气制冷技术通常需要配备风机和空气净化设备,以保证制冷效果和空气质量。
三、机房制冷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机房制冷设备对于机房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根据机房的需求和制冷技术方案,可以选择适合的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制冷能力:根据机房的热量负荷和制冷需求,确定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
制冷能力的选择要满足机房的需求,同时避免过大或过小。
2. 能效比:制冷设备的能效比是衡量其能效性能的重要指标。
高效制冷机房设计要点
高效制冷机房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确定合适的机房布局:机房布局应考虑到冷气流动的路径,避免冷气的漏风和短路现象。
布局时应尽量使冷气流经整个机房,且避免热气蔓延。
2. 选择适用的制冷设备:根据机房的规模和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制冷设备,如空调机组、精密空调等。
要根据机房的散热量来选择制冷设备的功率和数量。
3. 优化冷气流动:机房内的冷气流动应避免阻碍物和过分弯曲,以保证冷气的流通畅通。
当机房内有较高热量集中的设备时,可以使用风道、隔墙等措施将其与其他设备或机柜隔离开来。
4. 合理设置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机房制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配备排热风机、排烟风机等设备,以加快热量的排除。
5. 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在机房内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设备,能够监测和调节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其在适宜的范围内。
6. 散热设备的合理配置:机房内的设备和机柜的散热设备应合理布置,避免散热设备之间的彼此影响。
可以采用散热片、风扇等散热设备,以提高散热效果。
7. 合理利用外部环境: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合理利用外
部环境资源,如夜间低温、自然通风等,减少机房制冷负荷。
总之,高效制冷机房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机房的布局、制冷设备的选择、冷气流动和通风系统的优化、环境温湿度的控制等方面,以提高机房的制冷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一、制冷设备的选择制冷设备是制冷机房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直接影响着制冷效果和能耗。
在选择制冷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制冷剂的制冷量和制冷系数来评价。
2. 制冷设备的能耗:能耗是制冷设备运行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选择能效比较高的制冷设备,以降低能耗。
3. 制冷设备的稳定性:制冷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机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选择具有高稳定性的制冷设备。
4. 制冷设备的维护成本:制冷设备的维护成本也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需要选择维护成本较低的制冷设备。
二、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1. 制冷设备的摆放位置:制冷设备应当摆放在机房的中央位置,以便实现对整个机房的均匀制冷。
2. 冷却系统的通风口设置:制冷机房应当设置合理的通风口,以便实现对制冷设备排出的热气的有效排放。
3. 温度监测系统的设置:制冷机房应当配备温度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机房的温度,并对制冷设备进行合理的调节。
4. 温度分区设置:如果制冷机房比较大,可以考虑对机房进行温度分区设置,以便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精细化控温。
通过合理选择制冷设备和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效果,降低能耗,并且提升机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关乎整个制冷系统的效能和工作稳定性,对于各种行业的制冷需求来说,这两个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制冷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制冷效率和能耗情况。
现今市场上的制冷设备种类繁多,包括空调、冷水机组、制冷蓄冷罐等。
选购制冷设备需要综合考虑所在环境的特点、工作需求、以及设备本身的品质和维护情况。
首先,要根据制冷机房的实际情况及制冷负荷来选择制冷设备。
如果机房规模较大,需要考虑选用冷水机组。
而对于一些小型机房,空调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此外,需选择品质好、能耗低的设备,以降低使用成本,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和寿命。
空调机房、制冷机房创奖做法一、空调机组安装:1、落地式空调机组混凝土基础的高度不小于 250mm;基础的长度及宽度应按照设备外形尺寸两侧各加 100mm;2、供回水管及风管安装应进行综合布置,排布整齐有序,支架设置合理,阀门附件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充分考虑安装空间和维护检修通道;3、橡胶减震器(垫)安放位置正确,安装平整,安装减震器(垫)时应预留装饰层厚度(在减震垫下方设置与装饰层厚度一致的钢板),避免装修做法覆盖减震器(垫);4、基础四周设置φ100mm 半圆弧形排水沟通向主排水沟,排水沟至设备基础边间距一致,排水沟应有5‰的坡度,坡向主沟,沟内不得有积水;5、冷凝水管存水弯水封高度满足设备静压要求;冷凝水管不得直接接入密闭排水系统;6、风管与设备连接处采用保温软接,长度为 200mm。
软接松紧适度,无扭曲及变形,两侧法兰平行;7、风箱门关闭应平整严密。
8、帆布软接头长度宜为 200mm,软接头两端形状大小一致,两侧法兰应平行,安装完成后留有一定伸缩量,无扭曲和变形。
二、风管安装1、风管支架应用 BIM 深化排布,支架优先使用成品支架,直径>2000,边长大于 2500 的按设计要求设置,悬吊水平主、干管直线长度超过 20 米时应设置防晃支架,每个系统防晃支架不少于 1 个,支、吊架位置、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通风管道吊杆距风管外表面(含保温)30mm;2、共板法兰风管连接时,当风管长边尺寸≤1000mm 时,用弹簧夹固定;风管边长大于1000mm,用顶丝卡固定;风管与设备连接一律采用顶丝卡,交叉设置弹簧夹、顶丝卡,间距符合规范要求。
弹簧夹厚度 1.0~1.2;顶丝卡厚度 3.0mm;3、风管法兰的垫片材质应符合系统功能的要求,厚度不应小于3mm,垫片不凸入管内,亦不凸出法兰外,垫片接缝不得直缝对接连接;法兰角缝处需打密封胶,排烟管道使用耐火密封胶,送风使用无毒密封胶,密封胶应打在风管的正压侧;4、不锈钢板、铝板风管与碳素钢支吊架的接触处,垫5mm 橡胶板防电化学腐蚀;保温风管与支吊架间应加设防腐垫木,垫木厚度同保温层厚度;5、风管穿越沉降缝处采用软连接,软管长度为伸缩缝的宽度加100mm;6、风管穿防火、防爆的墙体或楼板时(两侧2米范围内保温材料应使用 A 级保温材料,如岩棉、玻璃棉),应设预埋套管或防护套管,其钢板厚度不应小于 1.6mm,风管与防护套管之间应用不燃且对人体无危害的柔性材料封堵;三、风阀安装1、风阀的操作装置应就近设置且便于操作,有明显的指向标识;牵引钢丝敷设配管顺直;操作装置灵活、可靠;2、直径或长边尺寸大于等于 630mm 时,应设置独立支、吊架;3、吊杆应垂直,吊杆设置上下螺母且下方应加双螺母固定,螺杆外露丝扣宜为 2~3 扣;4、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 200mm;5、安装防火阀时熔断器应在阀门入气口一侧,即迎气流方向。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冷库用制冷机房设计二、原始数据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冷库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12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3℃/35.3℃。
4.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氟利昂(R22)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目录 (1)二、制冷压缩机型号与数量选择 (2)三、冷凝器的选择及冷却水系统计算 (7)四、蒸发器的选择与计算: (12)五、辅助设备选型 (12)六、管径的计算 (14)七、所选设备汇总表 (16)一、基本资料制冷系统主要为冷库提供冷量,冷库冷负荷1400KW 。
1.制冷剂为:氨(R717)。
2.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3℃,35.3℃3.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二、制冷压缩机型号与数量选择 1.确定制冷系统型式考虑到目前对臭氧层的保护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等环境方面,以及氨的单位容积制冷能力大、制冷效率高,且价廉等优点,选用R717作为制冷剂。
冷凝器采用卧式壳管冷凝器,冷却剂及载冷剂选用水,蒸发器选用氨卧式壳管蒸发器。
2.确定制冷机房的总制冷量制冷机房的总制冷量应该包括用户实际所需的制冷量以及制冷机组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应考虑有15%-20%的冷损失,则总制冷量为:1610kW 140015%)(1A)Q (10=⨯+=+=φ 式中ɸ0: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 Q :用户实际所需的制冷量A :冷损失,本设计取15%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⑴冷凝温度t k 的确定冷凝温度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物质状态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