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五章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58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基础》1-13章单元自测标题:管理学基础自测题解析引言:《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的重要课程。
我们将从1-13章单元自测开始,对每个章节的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果。
第一章:管理学基础概述1.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类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如何?管理学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量化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阶段的发展。
3.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管理者和管理过程等。
第二章:管理者的角色与能力1. 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管理者的角色包括领导者、决策者、人际协调者、资源分配者等。
2. 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管理者需要具备技术能力、人际能力和概念能力等。
第三章:组织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什么是组织?组织是一种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经过一系列活动达到特定目标的社会系统。
2. 组织可以按照哪些方式分类?组织可以按照所有制形式、经济性质、企业规模等方式进行分类。
第四章:组织的结构与设计1. 组织结构的类型有哪些?组织结构的类型包括职能性、事业性、矩阵性、虚拟性等。
2. 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组织设计的原则包括工作分工、协调一致、垂直层次、职权与责任等。
第五章:组织文化1. 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组共享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组织氛围和风格。
2. 组织文化的作用是什么?组织文化可以提高组织成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领导与领导力1。
什么是领导?领导是指在组织中通过影响、指导和激励他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 领导力的类型有哪些?领导力的类型包括权力领导、道德领导、情感领导和智能领导等。
第七章:决策与决策模型1. 什么是决策?决策是指在多个选项中选择一种行动方案,并为其承担风险和后果的过程。
2. 常见的决策模型有哪些?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理性经济人模型、满足模型和限制模型等。
第五章计划第一节计划的含义、性质与地位一、计划的含义计划在汉语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而作为职能意义上的计划,它却是一个动词。
因此计划的含义就是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亦称计划工作。
正如哈罗德•孔茨所说:“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对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
”在组织的管理中,要为组织做出一份完整的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做什么, 即给出符合组织目的和宗旨的组织不同层次的目标。
2.明确为什么做,具体给出实施计划的原因。
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计划?计划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它是通过对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组织资源进行分析,明确机遇和挑战,弄清楚自身的适应性而提出的。
3.明确谁来实施计划。
计划作为一个蓝图,它的美好不在于欣赏,而在于实现。
计划的实施离不开人的行为,因此计划必须明确由哪些部门、哪些单位、哪些人来完成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
4.明确在什么地点实施计划。
任何计划都离不开时空的约束,计划一方面必须要有实施的地点,另一方面也存在优选实施地点的问题,因此计划必须明确优选后的实施地点。
如我国改革开放战略计划的实施,首先选择了具有良好条件的沿海城市进行,然后逐渐向内地扩展。
同时,在组织活动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个部门和人员、各个职能、各项任务、各类资源在空间上的衔接和分布的问题。
5.明确实施计划的时间表。
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必须明确指出各项行动的时间要求,而这种时间安排必须和组织内外部状况相适应。
如学校招生计划必须与全国学期、假期相适应,部队的训练计划必须考虑到季节天气时段,医院防疫计划必须与疫情发生周期相适应,服装企业的生产计划,必须和市场产品销售的淡旺季相适应,部队战术战役的实施在时间阶段上必须符合战略要求,并与之相衔接。
6.明确计划实施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即如何做。
计划实施可以有多条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和方法。
选择好实施计划的方法和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有效实施计划的保证。
第五章组织基础
子贱当官
【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
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几乎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下级官员们也办事认真,能积极主动处理许多事情,不怎么让子贱操心,子贱也很信任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各方面工作都开展得很好。
这使得该地之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事必躬亲,任劳任怨,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下级官员不帮忙还对他很不满。
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
【分析】管理者过分集权会限制下属单位及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久而久之,会造成员工的惰性,同时一些日常不重要的事务会耗费管理者大量精力,从而影响其对组织的战略思考。
适当的分权的有利于激发下属员工的工作热情;使高层管理人员有时间集中精力研究本组织的基本目标与总体战略;优点也有利于快速的决策和行动;使决策更符合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国开作业《管理学基础》管理实训:第五章调查某企业组织的战略体系情况参考(含答案)662.战略研究包括战略研究和战略性研究两个方面。
战略研究是针对未来环境的变化研究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战略和战略规划。
目前企业战略研究的这部分较多与经营目标、经营计划、经营措施混同了。
战略性研究是在战略研究的指导下,针对变化的某个方面、某个层次、某个局部,研究指导应对的政策和策略。
讲“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即是讲政策和策略是否正确,决定了党的纲领和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它们具有战略性。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研究政策和策略的机构,常常是某方面工作出现失误或不适应变化了,在总经理工作会上提出某项政策。
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缺少内在的主动权,常常会制约外在竞争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提出的政策和策略之间易产生抵触。
企业的政策和策略研究作为战略性研究必须纳入战略发展部组织,各经营部门参与。
2.战略情报不同于企业经营信息管理。
战略情报的范围不限于市场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和其他环境。
针对不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企业发展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针对竞争搏弈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作用。
战略情报不仅是调查正在发生的变化,还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新变化,因此战略情报的职能不仅是收集信息、调查情况,还包括更多的研究方面。
市场信息常常只是战略情报的一个参考。
战略情报中包括了预见调查和预测调查,也包括了不同调查方法的设计研究。
3.战略组织是经由过程组织方方面面的关系和资源,包括可控和不可控的企业内外的各种力量和要素,协同进行战略工程,以发明或取得新的机会。
目前中国企业战略组织功能较弱,除了在一些大的公关宣传活动或者近年来的反倾销活动中有一些,大多带经营性的,因为短少前提,较少开展战略组织活动。
但从国际上的大的并购活动或抢占大的商机时,都能够看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或战略组织活动非常多,甚至持续数年,按照复杂的详尽计划实施。
中国若呈现真正的大集团参与大的国际角逐时,这种战略组织协同会呈现。
第五章战略管理学习目标学完本章内容,你应该能够:给战略下定义描述战略的特征知道战略的五个构成要素描述战略管理过程的六个阶段及其任务界定各种类型的总体战略、竞争战略解释各种类型战略的特征及实施方法关键术语战略战略管理经营理念核心能力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战略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市场态势逐步向多样化的买方市场转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市场竞争进人超强时代的今天,不论组织规模大小,也不论组织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必须重视战略管理,因为它指明了组织来来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组织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本章在介绍战略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战略类型,选择战略的方法等内容。
第一节战略概述一、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一)战略的含义“战略”一词原本是一个军事领域的概念,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科学和艺术。
著名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研究军事战略的伟大著作,书中阐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思想不仅是获取军事胜利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而且早已成为企业战略决策和竞争制胜的优秀管理思想。
将“战略”一词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是基于市场如同战场、企业如同兵团、企业之间也有非常激烈的竞争的认识。
今天,战略管理已超出工商领域,像医院、学校、研究机构等非营利组织也都制定并实施发展战略。
关于什么是战略,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战略就是组织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有的学者认为,战略就是决定组织所从事业务的范围以及在某个具体的业务领域如何获得竞争优势;还有学者认为,战略就是协调和配置组织各种资源和市场活动来创造价值的方式。
归纳各种观点,我们认为,战略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这些谋划是为了使组织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而由组织最高管理层绘制的一张蓝图。
第五章:组织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2.组织职能就是在管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管理职务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组织设计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4.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明确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5.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工。
6.组织的活动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两种结构形式。
7.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决策的层级化,即确定了由上到下的指挥链以及每一级的权责关系。
8.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的结果是组织的部门化,即确定了每一部门的基本职能,每一位主管的控制幅度,部门划分的标准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9.组织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的组织结构设计;二是动态的组织结构设计。
10.组织设计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在职务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的管理部门设计和纵向的管理层次设计。
11.组织结构设计是组织设计的基础性工作,既是对组织整体目标的分解,也是对组织框架的整体安排。
包括职能设计、部门设计和层级设计。
12.职能设计是对组织完成目标所需要的职能、职务的整体安排。
13.组织的部门设计是指按照职能的相似性、活动的关联性、联系的紧密性将各个职位整合为部门的过程。
14.层级设计是对部门之间关系的安排,既包括部门之间的纵向层级,又包括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
15.层级设计首先要确定适当地管理幅度,据此划分出纵向的管理层次,保证组织结构安排的精干高效。
16.组织运行制度设计是指为了保证组织的高效运行而进行的制度和人员方面的安排,包括沟通系统设计、管理规范设计和激励设计。
17.管理规范设计是指建立组织的规章制度,保证组织的各个层级、部门和岗位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配合和活动。
18.激励设计是指组织为了调动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而进行的制度性安排,包括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
第五章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决策所涉及的问题一般与()。
A.将来有关B.过去有关C.现在有关D.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关2.现代组织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
A.信息的准确及时B.是否作了充分的调查C.决策的正确与否D.组织内部的管理质量3.()旨在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活动的高度协调和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
A.战略决策B.管理决策C.业务决策D.确定性决策4. 合理决策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不包括()。
A.目标合理B.可靠的信息情报C.有限合理、经济性D.决策结果满足预定目标的要求5. 战略决策主要是谋求()。
A.组织目标的实现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6.决策方案的后果有多种,每种都有客观概率,这属于()。
A.不确定型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战术决策 D.风险型决策7.决策的定量方法是()。
A.依靠人们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决策的方法B.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决策的方法C.确定型、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的方法D.一系列科学的处理过程8.决策树的构成要素是()。
A.概率枝、方案枝、决策点、状态结点B.方案、概率、期望值、自然状态C.决策点、方案枝、概率枝、自然状态D.方案、决策点、概率、状态结点9.对某种自然状态概率为“1”的决策是()。
A.风险型B.确定型C.程序化D.非程序化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 000元,每台售价12 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14台B.12.5台C. 7.3台 D.80台11.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确定目标B.发现问题C.搜集信息D.调查研究、分析情报资料、找出问题12. 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
A.风险的大小B.可控程度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13.管理决策主要应由()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