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一轮复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5
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及属性矛盾就是;和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统一性的含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它体现着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1)同一以为前提,没有,就没有;(2)斗争性寓于之中,并为所制约,没有,就没有。
(3)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事物。
5、矛盾具有性和性。
矛盾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要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相互联结,一方面,,另一方面,。
(2)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下,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
第二,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第三,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主要矛盾是。
次要矛盾是。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关系:和。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坚持的矛盾分析法,坚持和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指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是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①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②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
1、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毛泽东同志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先来决定的。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3、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70【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74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p101-----10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内容】:( p71---72)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必修4 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复习内容展示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及属性(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2)基本属性:性和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斗争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相互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的属性体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双方共处于一个中②矛盾双方相互,即相互、相互,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对立双方相互的倾向和趋势特点的,的的,的联系①同一以和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②性寓于性之中,并为性所制约,没有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③矛盾双方既又,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与方法论(1)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又相互。
(2)方法论:①要坚持的观点,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
②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在统一中把握。
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性矛盾的性区别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特征同类事物的性每一个事物的性方法论要矛盾,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矛盾联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
一方面,性寓于性之中,并通过性表现出来,没有性就没有性;另一方面,性离不开性,不包含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3)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哲学基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课件www.5y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3、矛盾的特殊性的原理:(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70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73--74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P101-----10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内容】: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第二: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导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二、预习内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2)矛盾的和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
(4)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之中,并为所制约。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即有矛盾,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和、和的关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二、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利用教材P67漫画:“你敢吗?”学生思考并讨论探究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67—68老子的一段论述,并讨论:(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探究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69相关链接,并讨论思考: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存在怎样的关系?探究活动四:根据教材P69中间方框中的例子,讨论思考:(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探究活动五:根据教材P70中的例子,讨论思考:(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探究活动六:学生阅读教材P71关于莱布尼茨的故事,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三、当堂检测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2.《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是事物内部双方的对立和斗争关系。
( ×)2.矛盾斗争性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 ×)3.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 ×)4.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5.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6.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 √)1.下边漫画表达的哲理是( )A.量变的结果必然是质变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D.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答案 B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
〞这蕴涵的哲理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答案 C3.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开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答案 B4.管理学中有个“手表定理〞,其内容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这一定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敢于成认矛盾,不掩盖矛盾B.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C.要用开展的眼光看问题D.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抓重点答案 D5.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刘彭芝曾这样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过关:1.矛盾(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言之,矛盾就是______________。
(2)基本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矛盾的特殊性①表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矛盾特殊性的两种具体情况:(1)主次矛盾①区别:A、地位不同:主要矛盾处于_______________,次要矛盾处于_______________。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导学案【复习目标】1、矛盾含义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4、矛盾普特关系原理及方法论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及方法论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预习案】一、矛盾的含义(一)含义:反映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二)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和 (矛盾的统一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属性、趋势。
(1)矛盾双方,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双方中。
(2)矛盾双方,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可以。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的倾向和趋势。
Ps:哲学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联系:①同一以为前提,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
Ps: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②之中,并为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普遍性:(纵向)、(横向)Ps:承认矛盾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指及其各有其特点。
1、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的不同矛盾(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主次方面)3、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各有其特点方法论:坚持、。
(P7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相互区别①普遍性:即共性(一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②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
2、相互联结①普遍性特殊性的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没有就没有普遍性;②离不开普通性。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017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习目标】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矛盾的特殊性。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自学填空】1.矛盾是反映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
同一性以为前提,斗争性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
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
4.矛盾具有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过程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同一矛盾中的也各有其特殊性。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
一方面,普遍性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也普遍性。
由于,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特殊性的东西也会在另一场合转化为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课堂训练】单项选择题:1.近年来网吧呈现高速发展之势,网吧高速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
喜的是网吧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开放社会的一个象征;忧的是一些网吧无序发展,唯利是图,衍生社会公害。
网吧发展的一喜一忧表明A.矛盾是不存在的B.矛盾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C.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采访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018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习目标】1.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3.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自学填空】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在下。
2.在事物内部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地位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又,并在一定的条件下。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的认识方法。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的两点论,而不是;重点论是看到的重点,而不是。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的指导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关键。
【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好钢要使在刀刃上”等生动形象的说法指的是A.要实事求是的承认矛盾B.要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C.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D.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2.中日关系主流是好的,各个领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同时也应看到,两国间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这一看法A.坚持了量变质变的原则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3.“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B.解决问题要着重抓主要矛盾C.解决问题要首先抓矛盾的主要方面D.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4.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保持良好的势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等。
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主要是①看问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就业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我国古代名医华佗医术高超,对病状相似的病人,能诊断出病因各异,所以“治之宜殊”。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目标: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2、对立统一原理3、矛盾的普遍性4、矛盾的特殊性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7、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8、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9、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复习重点、难点:1、对立统一原理2、矛盾的特殊性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基础知识复习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关系:斗争性和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有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各有其特点。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普遍性和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坚持共性和个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关系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关系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
(3)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4)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对立统一;相互联结;相互对立;同一性;时时;侧面;相互转化;特殊性;灵魂;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案【预习学案】一、考点展示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二、主干知识整合与巩固(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含义(2)基本属性①同一性②斗争性③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表现)②重要性(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②表现(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①相互联结a.b.②相互转化③方法论意义(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关系①区别②联系(2)矛盾主次方面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原理依据②含义及关系2.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2)原因(重要性)三、体系构建【探究学案】一、重、难点突破1.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2.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二、合作探究XX年1月12日,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继批准深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之后,发展改革委决定扩大试点范围,“原则同意”大连、青岛等16个城市申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方案,支持这些城市开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这位负责人表示,上述举措旨在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形成若干区域创新发展增长极,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新时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三、有效训练(一)选择题1. XX年1月10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召开的XX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核算视频会议上分析了当前全国污染减排形势。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1)(2)(3)(4)(5)(6)(7)◇分析(1)(2)(3)(4)2(1)(2)(3)(4)(5)3(1)(2)(3)(4)二、【重点、难点】:1、茅盾的概念;2、茅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茅盾与茅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整体感知】:通过学习,同学们将明确矛盾即对立统一观点、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与之相应的方法论,从而学会全面的、辩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方法点津】:(1)可联系当地发展经济的实例,分析如何体现所学原理。
(2)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事例,运用本课原理分析说明。
五、【课文导语】: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2)1(1)A(2)(2)(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依存的关系在教材漫画中体现出来,分析见前述(略)。
◇课堂练习: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指: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概述本学案主要围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展开复习。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一种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多样性。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2. 辩证法的根本命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
•矛盾是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和解决的。
•发展的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法的特点和基本观点•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学说。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是关于认识问题的学说。
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各个矛盾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最基本的方面。
•对立统一包含对立的两个方面,又包含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3. 矛盾的质量互变规律•矛盾的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中,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对方的质量。
•矛盾的质量互变是事物质量变化的基本形式。
4. 矛盾的普遍性规律•矛盾普遍性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外部矛盾。
•矛盾普遍性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学习要点总结•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对于正确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学说,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多样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可以通过对立统一和矛盾的质量互变规律来理解。
•矛盾的普遍性规律指出矛盾可以转化为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五、学习计划第一阶段: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命题(时间:1天)•阅读相关教材或资料,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命题。
•注意理解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内在的多样性。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20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20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考点解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学科王(1)矛盾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又的两个方面。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注1:①“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注2: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讲的矛盾不同:第一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阶级矛盾,其实是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
第二种情形:人们语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这是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
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如“谦受益,满招损”。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或中美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表现:矛盾存在于中(事事有矛盾);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原理及方法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矛盾。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地看问题(全面的观点,或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一点论)。
注:①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构成矛盾的双方。
②矛盾不仅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是事物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灭矛盾,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矛盾,通过改变矛盾的条件来改变矛盾的状态甚至解决矛盾。
③两点论的“两点”不能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就”与“不足”。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解决矛盾不是说消灭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具体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第九课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复习案命题人: 徐海霞审核人: 李涛使用时间:11.21 班级学号姓名面批:二次批改时间:【高考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课前预习案】(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⑴区别:①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它有两方面含义:矛盾的斗争性:②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⑵联系:①同一性②斗争性【小结】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注意: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哲学上的“斗争性”不等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⑴原理:⑵方法论:注意:①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②事事有矛盾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2、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原理内容〗⑴矛盾特殊性的含义:⑵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方法论】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的关系。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另一方面⑵相互转化: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⑴原理:⑵方法论:(3)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应用:“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搞试点”。
“马克思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预习检测(A层)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从这句古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事物是对立统一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④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2、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有(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事物的变化发展杂乱无章,毫无秩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下列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B.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D.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凝固不变的4、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绝吃苹果、桔子、香蕉,并且喊:“我要吃水果。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转化C.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5、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
这表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C.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6、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错误在于(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课内探究案】自主探究一、判断并分析:1、矛盾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4、任何事物都有两点,即优点和缺点。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一切社会矛盾。
()6、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一般中包含个别。
()7、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合作探究一、下列观点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高下相倾、难易相成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3、和实生物,同则不继4、对症下药,因材施教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7、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二、(2012福建文综)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
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文综之家http://w ww.sdw zzj.c n 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人们对义利观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主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
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二福建某著名民营企业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礼义兼顾,诚信不欺,重视节能减排,依法纳税,积极捐助慈善事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材科三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一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现了矛盾观点? ( 12分)当堂训练:(B层)1、(2012浙江文综)28.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②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③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④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2012江苏单科).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2011·广东文综)观察右图(改编自陈耶门《沉默集》),请你从矛盾同一性的寓意出发选择漫画标题,最贴切的是( )A.目标:奋斗的方向B.信念:勇者的利器C.障碍:跨越的支点D.天才:勤奋的结晶4、(2011·天津文综)“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如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2011·安徽文综)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
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1·江苏单科)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
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课后拓展案】B层(2011·江苏)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
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包容性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个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6分)第9课第1框参考答案预习检测:BBDDA A当堂训练:AACBA B【课内探究案】:①对义利关系的探索,推动了人们对义利观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对义利关系的认识既看到二者的不文综之家http://www.sdw zzj.c n同,又看到二者的统一,体砚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全面地看问题。
③不同历史时代的义利观各有其特点,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后拓展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世界各国的发展即是不平衡的,有自身特色和历史传统,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世界各国在差异和包容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
第9课第2框参考答案预习检测:BACCC【课内探究案】:1、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②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2)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各种因素。
当堂训练:ACCD【课后拓展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