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病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26.85 MB
- 文档页数:10
胸腰椎损伤的诊断及救治方案【摘要】胸椎脊柱呈弧形背弓,脊髓位于椎管内的前方,因此解剖结构特点使胸椎在遭受屈曲或垂直损伤时,易发生单节段或连续多节段压缩骨折或单节段爆裂骨折,伴有脊髓损伤。
胸腰段脊椎(T11~ L1)处于胸椎背弓与腰椎生理前突的交界处,为脊柱垂直压缩损伤的受力集中点,故爆裂骨折的发生率高,也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多发部位。
脊髓圆锥多位于L1下缘或L12之间,于T11-L1段脊髓圆锥与马尾混在。
L2~5段生理曲线为前突,是脊柱活动较多的部位。
马尾神经位于L2~S1段,在下腰部分散的漂浮于脑脊液中。
【关键词】胸腰椎损伤;诊断;救治方案1胸腰椎骨折分类①压缩性骨折:有压缩暴力所致,由于中柱保持完整,一般情况下为稳定性骨折。
除非后柱因牵张暴力而损伤,可能成为不稳定性骨折。
②爆裂性骨折:为前柱、中柱在压缩载荷作用所致,主要特征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和后方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锥体后缘骨折片常常发生在向后移位突入椎管导致神经损伤。
由于存在中柱损伤,根据Denis定义,爆裂性骨折应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③屈曲牵张骨折:为剪切力所致的后、中柱损伤或三柱损伤,多为安全带损伤。
损伤可累及韧带和椎间盘。
④骨折脱位:损伤机制复杂,稳定性差。
2胸腰椎损伤诊断2.1上胸椎骨折(T1~10)病人通常会有患处明显疼痛,可触及局部的肿胀和畸形。
一般脊髓损伤均为完全性,表现为双下肢的截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同时,还要注意有无胸部损伤的表现,查体并摄X线片除外肋骨骨折、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2.2下胸椎及腰椎的损伤(T11~L5)通常会有患处明显疼痛,可触及局部的肿胀和畸形。
一般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可为完全性也可为不完全性,或者也可以无神经损伤表现。
3.急诊检查①上胸椎骨折(T1~10):查体明确双下肢截瘫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情况,X线片可以发现胸椎的骨折或骨折脱位,而如果损伤发生在T5/6以上,肩胛骨的阻挡会影响对病变的观察,故需作CT或CT重建来明确骨折的部位,MRI可以了解脊髓损伤的程度。
浅析胸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症的0.25%~0.75%。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磁共振(MRI)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本病的诊断率有上升的趋势。
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一旦发病,脊髓压迫症状多呈进行性发展,致残率较高。
故诊断一经确立,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技术本身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1 病因1.1 脊柱损伤或慢性劳损本病大多是由于脊柱受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
创伤因素包括脊柱的扭转运动或搬重物等,据统计50%的胸椎间盘突出症与创伤关系密切。
1.2 胸椎退行性改变退变是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基础。
本病也可发生在较年轻的椎间盘退变不明显的患者,由于明显的外伤致椎间盘破裂、突出而发病。
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可能与该节段活动度大、间盘退变发生早有关。
2 分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取决于突出的节段和部位,分型有助于治疗术式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突出的部位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和硬膜内型。
中央型突出以脊髓损害症状为主,而外侧型突出多表现为根性症状,硬膜内型突出罕见。
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约占70%。
突出的节段最常见于T11、12(占26%);75%的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T8~12之间,即以下胸椎的发生率最高。
3 发病机制胸椎间盘突出症所至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产生机制可为血管因素、机械因素或两者兼而有之。
胸段脊髓(特别是T4~9节段)血供薄弱,代偿功能差,尤其是腹侧受压后易发生损伤产生症状。
4 临床表现4.1 发病年龄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40~60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为1.5∶1。
4.2 症状4.2.1 疼痛是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根据突出的类型和节段,疼痛可为腰痛、胸壁痛或一侧、两侧下肢痛。
咳嗽、打喷嚏或活动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状加重;休息后上述症状可减轻。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胸椎和腰椎发生的骨折,骨折部位主要位于椎体压缩区。
该类型的骨折往往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的,比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
本文将介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损伤过程和发病原因。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姿势、活动能力和疼痛感觉。
同时检查脊柱的稳定性和椎体畸形情况。
3.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级别、骨折类型和引起骨折的原因。
二、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和保持正确的体位。
患者需要在支撑性硬底椅子上坐立,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定期转动身体和进行适当的康复运动。
2. 外固定治疗:对于中度骨折,可以采用外固定的方法来稳定脊柱。
外固定装置通过针钩、螺钉等物理方式将骨折部位固定,保持椎体的稳定性。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局部无明显移位和神经功能损伤较轻的患者。
3. 内固定治疗:对于严重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
内固定手术是指通过手术将金属板、螺钉等材料固定在骨折部位,以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稳定性。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部位严重移位、神经功能损伤严重或患者需要快速恢复活动能力的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疼痛控制和康复治疗:1. 疼痛控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常常伴随剧痛,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物、非药物疗法(如冷热敷)和神经阻滞等方式进行疼痛控制。
2. 康复治疗:在疼痛缓解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来恢复脊柱的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功能训练等,旨在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增强肌力和改善姿势控制能力。
总结来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的程度和患者的状况而定,可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治疗或内固定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控制和康复治疗也是重要的环节。
虽然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过程可能较长且艰难,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积极的康复训练,患者的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胸椎疼痛诊断详述*导读:胸椎疼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疼痛位置:自肚脐水平高度垂直向上约15公分的胸椎位置,该处胸椎与胸椎之间有1节微微疼痛,是后背外靠皮肤部位,并且从背面看,略微偏右侧的位置;.慢性微痛,用手按压痛感微重胸椎侧位片可见椎体前缘唇样增生,正位片可见肋骨小头半脱位。
大多显示比较广泛的胸椎间隙变窄、软骨板硬化,椎体前侧或外侧缘唇样骨赘。
部分病例可见思莫氏结节阴影,胸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加深等改变。
胸椎疼痛的鉴别诊断:1、胸部隐痛:胸痛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一般是由胸部疾病引起,胸痛的严重程度与引起胸痛的原因不一定有确切的关系,如胸部带状疱疹可产生剧烈胸痛,而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有时并不很严重。
2、胸壁疼痛:胸壁疼痛(chestwallpain)又称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pain)特色●疼痛的地方只集中一点,病人能明确地指出来。
●疼痛时间不长,每次通常只维持一、两秒,有机会复发。
●病人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或转身时,胸口即刺痛,甚至剧痛。
●痛楚可能比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更强烈,但大多数于数天至两、三星期内好转。
●任何年龄皆会患上。
3、侧肋骨痛:专家不清楚什么塬因引起侧肋骨痛,一般认为和日常生活有关,如超过能力所及的运动、唿吸不当、脱水或饭后立即运动等。
4、肋间隙可有压痛:肋间隙可有压痛是肋间神经痛的临床表现。
肋间神经痛患者体检发现,胸椎棘突旁和肋间隙有明显压痛;典型的根性肋间神经痛患者,屈颈试验阳性;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常有感觉过敏或感觉减退等神经功能损害表现。
5、干胁痛:中医学所说的干胁痛是因肺痨等病变侵及胸膜,灼烁阴液,气血瘀滞,络脉不和。
以胸胁刺痛,干咳,胸膜摩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6、第2肋软骨痛:肋软骨炎起病缓慢。
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胃软骨膨隆、肿大、有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和压痛,局部无红、热改变。
多数病例仅侵犯单根肋软骨,亦有个别病例2个以上或双侧多个肋软骨。
中医调理胸椎病缓解胸部疼痛胸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常引发胸部疼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中医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总结出了一系列调理方法,有效缓解胸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胸椎病缓解胸部疼痛的方法与技巧。
一、中医对胸椎病的认识胸椎病是指胸椎相关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病变,引起胸部疼痛。
中医认为,胸椎病常与气血运行不畅、肝胆湿热、肾虚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调理胸椎病主要从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清热利湿、补肾益气等方面入手。
二、中医调理胸椎病的方法1. 经络疏通中医强调“经络为主”,通过疏通经络,可以改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物理疗法是常用的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推拿胸部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舒缓疼痛。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理气血运行,改善胸部疼痛。
拔罐则可以通过负压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胸部不适感。
2. 草药调理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胸椎病导致胸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过中医的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草药调理,可以改善气血运行状况,缓解疼痛。
常用的草药有当归、川芎、三七等,可以通过煎煮服用的方式,或者制成外敷膏剂,塗抹于胸部局部,起到舒缓疼痛的作用。
3. 食疗调理中医治疗强调“药食同源”,通过合理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对胸椎病患者来说,应注意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腐等。
同时,也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腻和高糖食物,以防加重胸部疼痛。
4. 适度运动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胸部疼痛。
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舒展身体,增加关节的灵活性,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的感觉。
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法,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引发新的伤害。
5. 心理调节胸椎病常伴随着疼痛和不适感,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心情舒畅、心理愉悦能够促进身体康复。
因此,中医调理胸椎病还需要重视心理调节。
骨科单纯性胸腰椎骨折(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症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未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一)分期治疗1.早期(1)腰背部垫枕,腰背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腰背部呈弓形挺起。
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柴胡、天花粉、当归尾、红花、穿山甲、酒浸大黄、酒浸桃仁等加味。
(3)对于椎管内梗阻明显的指征明确的,亦可考虑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等手术治疗方法。
2.中期(1)骨盆牵引、腰背肌功能锻炼。
在床上可持续平卧位,持续骨盆牵引,并且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四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双手及双足承重,全身弓形挺起如拱桥。
此练功方法难度较大,青壮年患者经过努力,在伤后5~6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辩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推荐方药:接骨紫金丹,续断、烫骨碎补、土鳖虫、煅自然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