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府与政治2 美国政府与政治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28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比较与分析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它关系到国家的方向、形式和效果。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千差万别,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它们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各有特点。
本文将从政治体制的三个方面——政治结构、政治过程和政治价值,比较分析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
一、政治结构政治结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权力分配和制度组织的总称。
在政治结构上,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体制。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权力由全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共和制,权力分散、权力分立、三权鼎立;英国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制衡;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是议会制,议会成员由选举产生,暨立法、监督和决策职能。
这些不同的政治结构各自有其优缺点。
社会主义制度下,全民代表大会的权力较大,有利于中央政府的权力集中;共和制下,权力更为分散,有利于避免权力集中;君主立宪制下,王权的制约机制形成了稳定有效的政治环境;议会制下,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构,有利于形成广泛的民主参与。
二、政治过程政治过程指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制度的执行以及政治决策的形成和实施的过程。
在政治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决策形式、制度运作和民主实践各有差异。
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决策形式以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为主导,民主实践以宣传教育为主线;美国的政治过程中,民主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选举制度和公投制度均具有重要影响;英国的政治过程中,议会参与度高,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紧密,决策主要由政府决定;俄罗斯的政治过程中,议会代表人民意愿,成为国家政治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不同国家的政治过程各有长处和短处。
中国政治过程的重点是对民众进行宣传,扶持民间的自发力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美国的政治过程反映了民主的理念,以民意为导向,促进了各社会群体的平等参与;英国政治过程中,议会有重要的代表民意作用,但政府的运作效率较高,政府与议会的紧密联系使政策执行效果较好;俄罗斯政治过程中,议会作为国家政治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民意的声音,但议会的运行效率相对较低,政治决策可能受到阻碍。
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国与美国地处世界的两大洲,虽隔海相望,但走的不是相同的道路。
中美之间的政治制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国体与政体的比较中国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由于内战原因未能统一,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回归后也适应“一国两制”,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政体又有相对独立性. 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反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美国,一个年轻的国家,其历史充其量不到三百年,其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于1789年宣誓就职,作为英国的殖民军官和奴隶主,成了美国的总统,建立的还只是奴隶制国家,这一奴隶制国家在疯狂屠杀印第安人后差不多将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减少到濒危动物并关到保护区去了,或许这就是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感恩吧。
美国从奴隶制国家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得益于原宗主“日不落”帝国——英国,但少走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封建社会,却在继承了英国的强盗本性,通过贩卖黑奴、参与鸦片战争、发动侵略战争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直到帝国主义道路上了。
泉州师范学院学年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政治制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 9级 1 班学生姓名孙振坤学号090107024指导教师古小军职称讲师完成日期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绪论 (3)1、政治与政治体制 (3)1.1政治的含义 (3)1.2政治体制的含义 (3)2、不同时期常见的政治体制 (4)3、中西方政治体制的发展之路分析 (4)4、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分析 (5)5、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比较 (6)5.1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6)5.2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法国总统共和制 (6)5.3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7)5.4比较美国的共和制与法国的共和制 (7)6、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8)7、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8、结束语 (10)谢辞 (10)参考文献中西方政治体制比较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090107024 孙振坤指导老师古小军讲师摘要:为了研究中国的政治体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治体制发展之路、中西方政体差异,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了解中国政治结构及背景框架。
关键词:政体政体发展政体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绪论一个国家采取何种政体,与社会各阶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关,也同时受到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的制约。
在当代世界,随着各国竞争压力的增大,一些国家开始对政治体制进行比较研究,以完善和坚持本国的政治体制,为国家政治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人类社会选择政治制度的经验表明,如果对不同政治制度比较越充分,越全面,选择一个合理性的社会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不同制度的比较越少,越欠缺,那么,选择一个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小。
1、政治与政治体制1.1政治的含义政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政治的具体外延形态为政治行为、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
美国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
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国家结构形式1776-1787年的美国为邦联制国家。
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改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
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如征税,举债,铸币,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
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
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
联邦中央和地方的具体权限,200 年来不断有所变化。
选举制度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
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
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
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 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
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
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
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
中美政府行政职能范围的比较分析以经济发展程度而论,美国属于后工业国家,而中国正处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进程中,因而对于社会、市场与市场主体的调控与导向,两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对同一领域的政府职能而言也体现在履行方式和程度上。
然而,探求上述差异的根源并不能以“体制”差异一语概之,何况这种差异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所发展,研究者应以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差异,而不是给出笼统的答案。
标签:界限;履行方式;发展1 政府行政职能的一般内容政府行政职能范围实际上是行政权力与社会、市场及企业的一道界限,其行使的范围与力度既是一个国家能力的表现,也是对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一种反映,即行政职能范围不能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能超越经济、文化的内容无限度的扩张。
概括而言,政府行政职能范围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与社会职能四个部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主要扮演了五种角色,即公共物品的供给者、宏观经济的调可制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 中美政府行政职能范围之比较分析(1)在政治职能上,中美两国主要有两个大的区别,一是政府行政权力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二是防御国外侵略上两国有不同的方式和内容。
①美国总统的每一项宪法权力在实践中都超越了制宪者意图的范围,但是这丝毫不违背美国唯一的一部宪法。
在起草宪法时,对行政权的担心普遍存在,制宪者们担心过于强大的行政部门会威胁到美国人来之不易的自由、平等和自治。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家政治经济生活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美国总统逐渐获得了大众领导权,即某种程度上与国会相抗衡的权力。
这种情况起源于罗斯福在任期间,国会对其提出的几乎每一项新政迅速表决通过,使人产生了一种普遍的印象:总统单方面决定了国家政策。
另一方面,属于总统的行政权的确又受到了立法和司法机关的牵制,例如总统制定条约和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需得到参议院的批准,国会也有权弹劾总统,将其撤职。
第一部分两党制,三权分立,资产阶级民主专政,美国的体制是当今比较优越的体制之一,首先他非常好的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然后成功的避免了出现独裁者,特别是初期的议会主导制,保持了政权稳定。
但是,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体制,美国的宪法也不例外。
首先美国宪法所标榜的民主,是资本主义民主,而不是全民民主。
在这一点上,初期联邦政府屠杀印第安人,以及之后的歧视黑人等种种情况都深刻的揭露出了这一弊端。
也就是说,美国的所谓的民主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白人的民主,自由。
另一方面,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无论他的宪政如何宣扬民主平等,终究摆脱不了其资本主义的本质——金钱至上。
这里就拿美国人引以为傲的选举制度来说吧,这种选举制度,看似公正合理,全民都有参与的机会,但是,我们应该看见在选举背后的那些推手。
作为一种带有宣传性质并且十分烧钱的大选活动,必然少不了传媒和各种财团的力量,因此,候选人为了扩大影响力,必然会对传媒大亨和财团有所求,而作为资本家的传媒大亨和财团是绝不可能无偿的掏出自己的腰包的,在选举成功后,总统必然要回报这些资本家。
因此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最终还是以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主。
还有就是,美国选举中的选票通吃现象(即在一个州获胜后,全州的选票都归他所有)。
这种制度,显然不能放映全体人民的利益,举个例子:戈尔与布什竞选时,虽然戈尔在总体选票的数量上超过布什,但是由于选票通吃,最终还是输给了布什。
在两党制方面,这一政党制度,表面上给人一种轮流执政,公平公正的感觉,其实在本质上,在他们各自的执政时期也是带有一定的独裁性质的。
他们在执政期间必须极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要不然等到他们下台的时候将失去支持的力量。
还有就是两党制带来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尤其是当两个党派的人员分别把持不同的政府部门的时候,由于各自的利益将导致分歧,并且引发相互攻击。
加上议员是选举出来的,为了获取大财团的支持,他们在职期间必然会为了大财团的利益去损害他人的利益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利益。
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简略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一、国体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政体中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由他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美国是总统制度,由选举人选举,总统只对宪法与选民负责。
三、政党制度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健全与完善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
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也不是反对党,它们是参政党。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美国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长期轮流执政。
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即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的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
1、优点两党制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会使政治生活较为活跃,民主程度高,政策制定更是考虑到了各个阶层的利益,因此决策相对完备,并且彼此能相互监督,使政府清廉度提高。
两党制的两个党互相制约、监督,形成了对权力的一种制约机制,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具有进步意义。
一党制则是政局较为稳定,政策的延续性比较强,出台的周期也比较短,运作上被形象的称为“推土机”模式。
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缺点两党制某种意义上来说两党是对立的,容易互相攻击,竞选时花销也比较大,政策制定的周期由于过程复杂所以周期会相对长,并且连续性不强,在应对突发急事件不如一党制快捷。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之比较[摘要]无可否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都是当今比较有优秀的政治形式。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短短的6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带领着中国从落后到发展,带领着中国人民从贫穷到小康,足以见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中国的政治环境相适应的,而建国仅仅200多年的美国,在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形式下,让我们惊叹给它美国带来的威力,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它都让美国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榜样。
[关键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比较[正文]任何国家成熟的政治制度尽管带有人为设计的成分,但它必定与该国的传统和特定情境特征相吻合的,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也不例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历史政治道路的探索结果,是中国革命时期政治实践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大国治理的制度化成果。
而美国的三权分立是美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政治结果,也是西方分权与制衡的法理逻辑在美国本土上的政治化。
无论是哪种政治制度,都是由一定得历史条件所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发展,最终使它所属国家繁荣强大。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家说过,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政治形式。
好的政治形式首先取决于它与该国家特征的匹配程度。
中国之所以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是由中国共产党立国的基础及其价值取向决定的。
我们党关于人民的思想,赋予新政权以新的属性和新的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是某一集团政治胜利的结果,也不是某一阶层获取政权的结果,而是人民胜利的结果,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政治成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新中国是人民的国家,决定其国家形态的最终力量是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将国家和人民相联、将国家从个人和集团统治中解放出来并将其归还人民的政治组织,是第一次在其政治宣言中将人民的权利置于首要位置并作为其价值追求的政治组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美国政府与政治美国政府与政治院系:学号:姓名:论美国议会制度坐落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东方的卡斯托尔山上的国会大厦。
像一幅宏伟的画卷,画面上名人荟萃,各种细节也是复杂醒目,粗粗一看,或仅从一个角度的观察,是难以尽悉个中奥妙或理解其价值的。
它的复杂的形式和多样化的结构,令人眼花缭乱,以致看不清决定这些形式和结构的体制。
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其宪法规定国会行使立法权,以总统为首的政府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这也就决定了美国国会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美国国会的建立的历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宣布美洲各殖民地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建国之初,中央政府结构松散,权力有限。
严格地说,当时的松散邦联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只是一种“友好联盟”,加入邦联的各州保持相当大的主权、独立和自由。
在财政和经济方面,邦联缺少一个统一的控制和调节贸易的机构,造成了邦联政府的财政困难和社会动荡。
1787年北美联邦召开制宪大会,确立了三权分力的政体。
国会体制作为三权中的一权同时确立。
细细品读美国历史,我们发现,国会在美国建国200余年来已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国会的兴衰也可以被划分为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国会从弱到强不断挣扎生存和初步得以完善(1789-1861年)1789年4月,第一届国会召开,美国新的国会体制开始运行。
然而,制宪会议并没有给美国人民带来一个内部机制完备的新国会。
许多具体制度需要新国会予以建立,一些已确定的制度也需要进一步补充和调整。
从1789-1809年,国会共换届10次,而这10届国会议员从宪法规定的国会体制出发,借鉴英国议会和美国各州议会的经验,根据国会议事需要和政治需要,逐步建立起国会的议事程序,使宪法规定的国会体制在短短的20年期间从纸面上的文字变成了可以运行的具体机制。
第二阶段:国会发展壮大进入主宰美国政治的全盛时期(1861-1900年)从内战结束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痛苦转型。
中国与美国市政体制的区别Word版中国和美国拥有不同的市政体制,这些体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所不同。
虽然两个国家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本文中,将介绍中国和美国市政体制的区别。
1. 政治体制中国的市政体制是集中式的,所有的权力都属于中央政府。
市政府的主管部门是人民政府,其权力也受到国家领导层的控制。
市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执行中央政府的指示和政策,同时承担着城市管理和日常公共服务的责任。
美国的市政体制则显得更加分散,各级政府都有一定的自治权。
市政府与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同样重要,其主要职责是保证本地区的市民享有生活所需服务和保障,同样也承担着实施地方政策的责任。
2. 社会文化中国和美国在社会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和西方文化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在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比较浓厚,公共利益也被视为次要的。
在中国市政体制中,利益驱动比较普遍,很多决策层面都受到了财政资源的限制。
相比之下,美国市政体制更加关注市民的利益。
在美国社会,公民的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同等重要。
市政府应该是市民的代表,而不是利益集团的代表。
因此,美国的市政体制更容易保护市民的利益,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提供。
3. 服务水平中国的市政服务水平与美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因为中国市政服务的投入和质量都相对较低。
市政服务的主要投入来自于财政支出和税收的收入。
不过,在中国,市政服务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地方经济发展情况。
相比之下,美国实现了大规模的地方自治,市政服务的投资和质量也更高。
美国市政服务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许多重要的公共服务都是由市政府提供的,市政府与市民之间有着更加平等的合作,市民也更加有主动性。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市政体制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中国的体制是中央集权式的,注重利益驱动,而美国市政体制注重市民利益,更具有自治和政治独立性。
同时,在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方面,美国市政体制也比中国市政体制更加发达和高效。
《比较政治制度》参考书目基础书目1.徐红:《比较政治制度》,同济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唐晓、王为、王春英:《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9月版。
3.田为民、张桂琳:《外国政治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4.佐腾功:《比较政治制度》,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5.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教版。
拓展书目1.[美]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变革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华夏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美]霍华德•维亚尔达主编:《非西方发展理论—地区模式与全球趋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贝娅特科勒—科赫等:《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第3版。
5.徐湘林等主编:《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变革》,中信出版社,2003年8月版。
6.刘军宁等编:《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1996年10月版。
7.[英]戴维•赫尔德,燕继荣等译:《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8.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修订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0.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1.齐乃宽:《日本政治制度》,上海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12.宗德海默尔:《联邦德国政府与政治》,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3.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胡康大:《英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5.洪波:《法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6.杨祖功等:《西方政治制度比较》,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国际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目基础书目1.庄起善主编:《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