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给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整合复习材料1~3章导论第一节政府一、一般意义政府政府: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
政府是表达社会意愿的机构。
是为公众服务的联合体。
(1)权威的广泛性。
政府所制定的规则,适用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2)成员的非自愿性。
(3)暴力的垄断性。
政府拥有合法的暴力。
(4)权力的合法性。
政府是臣民与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以使两者得以互相适应。
二、国家机构的政府国家行政机关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
非国家机构与国家机构的政府区别:首先,非国家机构的政府行使的是社会公共权力,而国家政府的机构行使的是特殊公共权力,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公共权力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首先要满足这些阶级或阶层的需要。
其次是暴力机关的设置和使用,如军队、警察、监狱等,这是非国家机构的政府所不具备的重要机关。
再次,在政府的本质特性上也有区别,非国家机构的政府多表现的是阶级性,社会性、公共性也具备但是次要的。
最后在政府的合法性上两者的基础也是不同的,前者的合法性是传统、氏族、功绩;后者的合法性基础有传统、功绩,但更重要的是选举,市民意的表达,这是前者所没有的。
第二节政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第一、政治与国家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问题。
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夺取国家权力和巩固国家权力。
第二、政治与阶级的关系在阶级社会,政治的主题是阶级或阶层,政治是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谋求自身的利益而展开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
第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第四、政治与管理的关系就政治的内容而言,可以说政治就是管理。
在阶级社会,正值具有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二、中外历史上的政治观三、中外近现代的政治观第三节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一章宪法宪法的概念:宪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和原则的总体。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领导(P36):政治领导就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即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被贯彻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从而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目标的实现。
2、思想领导(P37):思想领导即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使之自觉地为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就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以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就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组织领导(P38):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干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
4、小型职能(P81):小型职能就是政府最低限度的职能:一是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二是保护穷人。
5、中型职能(P81):随着政府能力的提高,政府可以将其职能范围在小型职能基础上扩大到中型职能上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解决外部效应;二是规范企业垄断;三是克服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四是提供社会保险。
6、积极职能(P81):积极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协调私人活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对市场经济中的私人行为进行调控,以促进市场发展;二是通过资产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7、中国国家权力的结构模式(P88):中国国家权力的结构模式是人民代表制,具体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家权力的结构(P88):是指在既定的国家机器内政治权力的配置关系。
国家权力结构主要有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
9、国家权力配置(P88):是指国家的政体结构,即对国家权力进行种类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予以承载。
10、权力分工(P89):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不同的国家机关所享有的职权范围即权力限度进行法律上的界定,以保证国家机关之间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政治法律制度。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材料1、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主要特征是全能主义、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
改革开放后,全能主义逐步消减,计划管理和中央集权正在向市场体制和集权分权相结合的体制转变。
2、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是由1927年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分裂,一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一些脱离共产党的人士共同组成新的党派——第三党转变而来。
3、50年代到60年代间,司法机关都遵守政策高于法律和大于法律、法律依附和从属于政策的原则。
4、一般的市和县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没有立法权。
5、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法律上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工作上的相互联系关系。
6、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元首,是一种集体的国家元首制度。
7、1982年宪法对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与1954年宪法的规定相比,有一定的缩小。
8、宪法规定,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不设民族自治机关,不行使民族自治权。
9、建国初期,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既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又是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产生中央政府。
二、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与政治在走向现代化的变革过程中,全能主义逐步消减,计划与集权体制正在转变,现代化的因素正在增加。
主要体现在(1)在社会自主权方面,共产党首先放松了对农村的控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有了支配自己劳动时间的自由。
(2)在党政关系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3)在立法体制上,1982年新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两级立法体制。
(4)在中央集权体制方面,高度集权的体制有所改善。
(5)在经济管理体制上,计划体制正在转型。
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6)在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控制也放松了许多。
2、“五四宪法”同时又是“共同纲领”的新发展。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题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1、什么是政府?政府就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1)政府是由少数人组成的机构,他们的行为受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的约束,形成一套制度化的行为;(2)政府是一个权力的组织体;(3)政府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大众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2、政府的特征是什么?(1)权威的广泛性。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制定有规则,在其成员中享有一定的权威,但缺少强制力。
而政府所制定的规则,适用于全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且具有强制力。
美国政府规定每一个美国人都要交纳所得税,没有人认为这项规定不适用于不赞成缴税的人,或那些缴不出税的人,或那些无视税法存在的人。
这说明政府的权力是被广泛承认的,享有最广泛的权威。
这种广泛的权威和被普遍承认的权力,用来制定有约束力的政策,发布强制性的命令。
不仅政府组织具有广泛的权威性,而且政府所制定的规则也享有广泛的权威性。
(2)成员的非自愿性。
大部分社会组织,其成员都是自愿加入的,比如信仰宗教,是人们自愿作出的选择。
然而,就一国国籍而言,大部分人一出生就自然地成为该国的公民,也就是说,在未作慎重的选择或采取有意识的行动之前,就得臣服于国家的法律。
政府治理之下的成员具有非自愿性,是和这个成员的国籍相联系的。
各国公民的国籍取得办法虽有不同,但有一点几乎是相同的,即长期居住并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们,他们的下一代从出生那天开始就自然具有该国的国籍。
这是无法选择的结果。
(3)暴力的垄断性。
每一个人类社会组织都必须处罚其成员违反规则的行为,政府也不例外。
政府与其他组织不同的是,政府拥有被法律授予的惩处权。
其他组织拥有一些处罚权,最严厉的手段是开除其会籍。
政府同样拥有这些惩戒权,但政府拥有其他组织所没有的惩戒权:一是将犯法者处以监禁;二是剥夺犯法者的生命。
一句话,就是唯独政府拥有暴力,而且这种暴力是合法的。
其他组织如黑社会组织、宗教组织等也可能拥有暴力,但这是非法的。
政府合法地拥有暴力,以暴力为后盾,以强制手段执行其规则。
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大纲第一章导论一般意义的政府政府是人与机构的集合体,它的意志具有强制力,它尊重风俗、习惯,提倡道德,指定并执行法律(纪律),以约束人类的行为。
国家机构的政府形式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政府一般都是指中央和地方全部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
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政府通常是指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中外近现代的政治观1、权力说。
统治的权力、管理的权力、控制的权力。
2、过程说。
认为政治是一个社会过程,是公共权力进行决策和执行的过程。
3、分配说。
政治是涉及为社会进行的价值物和权威性分配的那一部分社会交往。
4、管理说。
政治被理解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章宪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历史演进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体制从一开始就蕴藏着全能主义政治的因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府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
共同纲领1949年,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订并公布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本来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进行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但在国家还没有宪法的情况下,“共同纲领”实际上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规定,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表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生的人民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政权。
“共同纲领”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的条文,但它规定的一系列原则和政策,反映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是适应中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临时宪法。
这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临时宪法,对于巩固新生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四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五四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
在国家性质上,“五四宪法”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五四宪法”继续采纳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提法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上,“五四宪法”继承了“共同纲领”中关于公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5*4=20分)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只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相应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2、市民社会——是指在那些源于保护个人自由的思考以及反对政治专制的近代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源于对社会经济的弘扬以及对国家干预活动的应对的近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基础上而逐渐产生的相对于国家以外的实体社会。
3、政府职能社会化——即政府改变传统大包大揽的做法,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许多职能,通过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改由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等来办理,从而使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之间有一个合理定位。
4、总理负责制——指总理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有权对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出最后决定,并对这些决定以及他所领导的全部工作负有全面责任。
二、填空题(2*10=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2、党政关系、宪政关系3、有限政府与市民社会二元分立结构4、政府能力的高低5、人民主权原则、宪法和法律6、行政法律责任7、国家主席三、不定项选择题(1*5=5分)1、A B C D2、A B3、A4、A B C D5、A B C D四、简答题(10*4=40分)1、改革开放前中国政府的特点是什么?答:1、社会萎缩:对政府的依赖和对政府的无奈。
2、政府职能过度膨胀:权力范围无限性与社会的消极服从。
3、政府职能结构不合理:总量失度基础上的分量失衡。
4、公有制与部门所有制:政府部门的双重身份。
2、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答: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职能的社会化,理顺政府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政府自身在观念、组织、管理方式上的优化与完善,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简述中国政府权力关系?答:1、行政系统内部的行政权力关系。
2、行政系统外部的行政权力关系。
4、简述当代中国政府体制发展中的宪政结构?答:1、从初创到确立(展开)2、宪政结构遭到破坏(展开)3、宪政结构的重构与发展(展开)5、简述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的类别?答:1、办公机构,2、职能机构,3、直属机构。
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6大领导班子。
即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1是国家主席2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十六大,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党组不是党组织,只是党组织的派出工作机构,不具备党组织所具备的独立权利。
⏹党组的基本任务,主要负责实现党的方针、政策,团结非党干部和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党组织的工作。
党委和党组的区别(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地位与职权⏹全国人大*从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我国的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
*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82宪法之后,有权制定除基本法律之外的法律,还可以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
此外,也享有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
3.全国人大的“复合一院制”结构特点(1)一院双层结构和职权分工。
(2)人大代表产生方式多样化。
(3)代表团制度。
★(4)“两会”机制中国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缺位,由副主席递补;副主席缺位时,由全国人大补选;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时,补选;补选前,国家主席由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
1.国务院全体会议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等;讨论科目:重大的形势和政策问题。
2.国务院常务会议参加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讨论科目:具体的问题说官亦官说民亦民亦官亦民非官非民全国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机构国外的上议院或参议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法院系统上下级之间是业务指导关系,是一种监督关系,而不是直接的领导关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考试多选题1.行政机关有立法权吗?答:有【行政法规】2.在直接选举中,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入选名额几个?答:三分之一至一倍3.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是?答: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4.爱国统一战线通过什么体现?答:政协5.中国共产党,政协,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答: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四项基本原则?答: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8.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但是除外交和国防没有自主权。
9.村民委员会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对)10.中央和地方都设有常务委员会(X)原因:乡级无权设11.修改宪法需要什么条件。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才能修改。
简答题12.党委和党组。
答:党委,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委员会,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代表大会如提前或延期举行,它的任期相应地改变。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五年以上的党龄。
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
中央委员会委员出缺,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递补。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
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纲要S-ONE 第一章1.政府的特点:①从行为目标看,政府行为一般以公共利益为服务为目标,在阶级社会里,它以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服务目标;②从行为领域看,政府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领域;③从行为方式看,政府行为一般以强制手段(国家暴力)为后盾,具有凌驾于其他一切社会组织之上的权威性和强制力;④从组织体系看,政府机构具有整体性,它由执行不同职能的机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结成严密的系统,彼此之间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国家机构的政府与非国家机构政府的区别:首先,非国家机构的政府行使的是社会公共权力;而国家机构的政府行使的是特殊公共权力。
其次是暴力机关的设置和使用,如军队、警察、监狱等,这是国家机构的政府的突出特点,也是非国家机构的政府所不具备的重要机关。
再次,在政府的本质特性上也有区别,非国家机构的政府更多表现的是社会性、公共性,是为全社会服务的;而国家机关的政府更多的是阶级性(社会性、公共性也具备),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最后,是在政府的合法性上,两者的基础也是不同的,非国家机构的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是传统、氏族、功绩;国家机构的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也有传统、功绩,但更重要的是选举,是民意的表达,这是前者所没有的。
3.不同学者的政治观及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①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②政治的根源在经济.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权④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中外历史上的政治观:孔子,柏拉图,其他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道德政治观)董仲舒,托马斯.阿奎拉,黑格尔等把政治看成是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神学政治观)韩非子,马克斯.韦伯(德),马基雅维里,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把政治说成是“权术”、“统治术”、“策略”、“阴谋诡计”(权术政治观)孙中山,麦肯齐(英)把政治解释成管理活动(管理政治观)戴维.伊斯顿(美)政治是一种公共政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过程(权威性价值分配政治观)第二章1.宪法的特征:宪法的特点:①宪法是国家根本法①原则性和概括性②宪法是国家公民权利保证书②稳定性③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③至上性2. 宪法的演进五四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1954年宪法除了序言以外,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共4章106条。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复习提纲导论对于政府、政治、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观点有基本的了解,着重要掌握的概念是“国家机构政府”。
一、国家机构的政府是有阶级社会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党是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主要对象。
第一章在正确认识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要理解现行宪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特别要重视宪法规定中,公民要享有怎样的基本权利,要履行怎样的基本义务?二、宪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制原则4、民主集中制度原则三、公民的基本权利:1、平等权2、政治民主和自由权3、宗教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权5、受益权6、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四、公民的基本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第二章中国政党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当代中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的新态势下,党政关系改革也成为重要的政治变革内容。
重点要掌握的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样的问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请大家注意平时的积累。
1、中国政党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什么特点?答:中国政党形成了新型的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
这一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多党合作制;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多党合作制指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
2、当代中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的新态势下,党政关系改革也成为重要的政治变革内容。
内容是什么?答:作为一项制度,它包含着三方面内容。
第一,多党合作制以宪法为活动的根本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效力。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在宪法中得到承认。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都是中国的合法政党。
各民主党派可以按照自身的纲领、章程,独立地开展各种活动。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期末复习大纲《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 朱光磊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年9月第3版 48元一、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为讲义中每章小结中的内容,要求同学们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其相关概念和知识要点。
引论:政府过程:学说与方法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和特殊性问题[ 需熟练掌握知识点 ]1、 “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是“大政府”在不同的国家,截止目前,从广义上看,主要在三种不同的含义上使用政府概念: ☐国家机构的总体、总和,或者说等于人们常说的“当局”。
☐政府等于国家机构的总体与执政党之和。
☐ 在一些全民信教的国家,政府等于国家机构与宗教领袖集团之和。
2、 “政府过程”中的政府是“现实的政府”☐理想政府与现实政府的概念 ☐政府偏离的现象客观存在 ☐ 偏离与适度3、 “政府过程”中的“过程”是指政府的实际运作活动4、 “政府过程”实际上就是“政治过程”5、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特殊性:[ 需重点掌握知识点 ]1、政府过程思想和方法的萌芽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观点。
2、 “政府过程”概念的提出和政府过程学说的形成及发展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3、 政府过程理论的稳定发展和普及阶段代表人物和观点☐[ 需了解的知识点 ]1、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研究中的学习与发展2、 研究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意义第一章 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需熟练掌握知识点 ]1、 当代中国的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是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
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中枢中“党”、“政”、“军”、“法”四大方面。
中国的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就是这四大方面的展开及其相互关系。
2、中共中央委员会3、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位产生方式、原则代表团的职权、全国人大会议有四种会议形式、复合一院制的建立、主要的政治作用。
5、国务院[ 需重点掌握知识点]1、中央和地方政治权力结构的一体性。
中国各级地方的政治权力结构,实际上是中国政治中枢各个基本要素的放射的结果。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一、名词解释1.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集中体现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和集团的根本意义和利益的国家根本大法。
2.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在实际上或形式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机关体系中实质上或象征地居于首脑地位的部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就国家重大事务进行自由、民主、平等讨论协商的一种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
5.中央军委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军事决策机构”,它领导着全国的武装力量。
6.有限政府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严格限制和有效制约。
7.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其本质是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
8.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
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9.诉讼程序是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所遵循的活动准则,包括民事诉讼程序、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
10.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的上诉条件是:主体应是第一审案件的当事人,即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第一审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客体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或裁定;对判决提出上诉期限为15天,对裁定提出上诉期限为10天。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要点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和政府合法性的渊源。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人民民主共和政体。
2.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民主集中制是党内关系的最高原则。
3.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有常任制和非常任制两种。
4.组织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组织保证。
5.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步骤的立法。
6.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军队关系的传统和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
7.“党管干部(即国家工作人员),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
“党管干部”的核心在于管理主体的排他性,这个主体即中国共产党。
8.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核心是干部任免权。
9.我国干部管理的基本体制是学习苏联的干部管理制度,实行分部分级管理。
10.人民政协的性质,即人民政协是中共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人民政协不属于国家机关体系,它存在于国家权力体系中。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1.参加会议,行使人大的各项职权成为代表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与活动方式。
12.人民代表的权利:参加会议的权利、提案权、质询权、选举提名权、罢免权、批评建议权、表决权、言论免责权、人身特别保障权、其他权利。
13.新选举法有两点明显的原则性变化:一是将直接选举范围定在县级以下;二是将原来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
14.元首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的体现者。
在现代国家中,国家元首,即一国首脑,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
15.结合第81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的规定,国家主席基本上可以被认定为国家元首。
16.元首的特征:元首对外代表国家;元首居于国家机关的首脑地位;依照宪法行使元首权;享有礼仪上的最高待遇。
17.国家主席的职权:公布法律权、发布命令权、任免权、外交权、宣战权、荣典权。
18.立法程序的四个阶段: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律。
S e m i n a r o n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 P o l i t i c s o f C h i n a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2008年春,研究生31人Instructor: 宋迎法Email: p o l i p s y@s i n a.c o mW e b s i t e:h t t p://p o l i p s y.v i p.s i n a.c o m B B S:h t t p://c l u b.x i l u.c o m/s c u m tOffice: Room 2308, Office Building at Wenchang Campus Telephone: 83995021课程描述(Course Description)本课程综合运用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行政学(public administration)基本理论分析当代中国政治组织与政府机构及其运转过程和特点,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剖析中国政府与政治,从静态的制度设置和动态的现实运行双重视角观察中国政府与政治。
试图思考和回答“中国是如何治理的?”这一重大问题。
内容安排(Outline)第一讲绪论第二讲党中央第三讲全国人大第四讲国务院第五讲全国政协第六讲国家主席、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讲省级政府与政治(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第八讲地级政府与政治(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第九讲县级政府与政治(县、县级市、自治县)第十讲乡级政府与政治(乡、镇)考核要求(Requirement)最终成绩B:B= B1+ B2资料翻译B1(50分):在课程学习的前半段翻译To Serve and to Preserve: Improv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a Competitive World一书,每位同学翻译一定篇幅的英文资料,在第六次课之前将译文的电子文档发至老师的邮箱。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试资料整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资料1、如何理解帝制中国的政治体系?1、官僚政治:包容性、延续性、贯彻性(王亚南)2、小农经济与土地商业化的结合:以一家一姓为基本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再生产,以家庭手工业依附于农业。
它的稳定性就在于它的保守性中(陈旭麓)3、基本社会组织单位:宗族;个人永不被发现(梁漱溟)4、儒学定于一尊:天道、大一统、纲常伦理构成了政治与社会秩序的理论合法性2、简述吉登斯的民族国家的四大制度1、工业化经济: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和非物质能量的运用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本家的利润动机3、政治整合:民族认同、行政权力扩张、国内妥协4、军事统治:以军事暴力作为国内统治的最后手段3、【名词解释】朝贡体制朝贡体系(tributary system):朝贡一方的称臣纳贡和宗主一方的册封赏赐,朝贡体系是帝国基于自认天下之中,抚驭万邦,光被四表,居中夏而治四方,世间秩序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四方展开,这一天下主义和礼制主义的理念而设想的等级体制,是遵循等级原则、以礼仪为处理对外关系的国际关系形态,其特征是重名轻实和形式上的不平等。
4、简述党治国家的兴起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危机要求全面改革,即以政治上重建中央权威为主轴,进行文化和社会重建。
首先是共和的破产;其次是在党治国家中求拯救:俄国革命的启示:以强有力的党为核心,进行自上而下政治动员,党权高于一切,处于绝对领导地位革命建国国民党弱势独裁政权的失败:其本身为城市性、军事性、依附性(对国际势力)政权,蒋所主导的现代化始终面临地方割据和外国入侵的交相侵蚀,无法开展稳定而有序的全面改革。
到抗战前夕,南京政府控制的地区和人口只有25%和66%。
就国民党自身而言,组织极度松散,从来未有建立一个严密渗透性和强大内聚力的政党组织体系,党员对派系忠诚高于对党本身的忠诚从未深入和辐射到社会底层,却少可靠的社会基础和基本民众,也从未成为政治核心,只是军政力量的附庸。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习题(2)一、名词解释刚性宪法不成文宪法政治协商政治体制宪政宪法价值宪法监督宪法创制选区基层政权行政区划民族区域自治不结盟国家利益分税制二、简答题政府过程理论形成与发展?西耶斯的制宪权基本理论?宪政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人民主权原则内容?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4次深化?简述中国特色政治架构“一、二、三、四、五”?简述党组与党委的主要区别?当代中国的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简述党的组织与人大的关系的具体表现?中央军事委员会职责?行政区划类别有哪些?国务院职权主要内容?简述“营改增”及其意义?不结盟内涵是什么?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三、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试论述新时期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试比较中国共产党与西方国家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为什么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会出现“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局面?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途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改革任务、重点、核心?结合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有关精神,试论述如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一.刚性宪法:刚性宪法是指创制宪法的形式和程序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具有特殊严格的要求。
它效力上高于普通法律,宪法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不成文宪法:指中央政府权利义务并没有集合成一部单独的宪法法典,不成文宪法存在于习惯、法院判例、制定法或若干宪法性文献中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是人民政协三大主要职能之一。
政治体制;为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
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宪政;宪政是指用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经取得的民主事实确认下来,用法治的精神发展和完善这种民主事实,以此保障公民权利。
因此,宪政应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民主、法治和人权。
宪法价值;宪法价值(Constitutional values)这一范畴包括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一是宪法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护和促进哪些社会价值;二是宪法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因素;三是宪法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
以上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共同构成宪法价值的完整内涵宪法监督;广义的宪法监督是指国家为了监控、督促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包括特定国家机关的监督和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舆论、公民等的监督;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审理违宪事件的制度。
宪法创制;它是指拥有制宪权的特设机构、国家机关、特定团体按照一定的程序起草,审议,通过批准的一些列行为的总和选区;选区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划分的、进行直接选举以产生人民代表的区域,同时也是人民代表联系选民的基本单位基层政权;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它是相对于中央政权、中层政权而言的,是指这一级政权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基层也就是说最低一层的位置行政区划;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不结盟;当时提出不结盟是因为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不允许与其他国家结盟,这是内因,外因是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政策引发当时国际社会的一致排斥。
另外,我们并没有采取明显的结盟措施,但是隐晦的结盟有很多。
国家利益;从客体上看,一切能够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发展等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具有好处的事物,都是国家利益;任何国家利益也都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生存发展需要并且对国家有好处的事物分税制;分税制指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为满足各级支出需要而按税种特点划分各自收入和管理权限,收支挂钩的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不同税种的立法权、司法权、执法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进行分配,以求实现事权同财权的统一。
分税制的真正涵义在于中央与地方财政自收自支、自求平衡二.政府过程理论形成与发展?西耶斯的制宪权基本理论?他以当时盛行的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法思想为理论根据,认为国民是制宪权主体,有权制定或变更宪法。
他没有区分制宪权和修宪权,认为修宪同样是国民制宪权的发动宪政内涵是什么1.三权分立,互相制衡2.司法独立,违宪审查和宪法法院3.多党轮流执政4.议会财政5.有限责任政府,即小政府大社会6.自由市场经济7.普世价值,包括自由,民主,法制,人权等8.军队国家化9.新闻自由社会主义人民主权原则内容?一、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第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宪法人民主权原则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它否定"三权分立"反对对主权的分割,强调人民主权的统一性;第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有特定的含义,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资本主义宪法所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是依据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全民的超阶级的,而社会主义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即国家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人民主权只能是统治阶级的主权;第三,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机关由人民选举,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机关组织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它们都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监督。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还规定了许多其它形式和途径,保证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即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权利。
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是世界上最早宣布人权内容的宪法性文件,马克思称它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它明确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91年的法国宪法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对人权保障作了更为系统和合理的规定.三、权力制约原则权利制约原则源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关于分权和制衡的理论。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研究并吸收了洛克的分权学说,特别是总结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治实践,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行政权力、司法权力,这三种国家权力应当归属于三种不同的机关来掌握和行使,以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并断言:没有制约的国家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在美国得到了发展与运用。
四、法治原则法治原则又称依法治国,其基本含义是依法办事,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建立秩序,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有法外特权。
\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认识的4次深化?简述中国特色政治架构“一、二、三、四、五”?党组和党的委员会的主要区别有四个方面:(1)党的委员会是由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党组则是由党的委员会决定。
(2)党的委员会可以批准接收党员,党组不能。
(3)党的委员会可以决定或批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党组一般不能直接决定或批准对党员的纪律处分。
(4)党的委员会可以召开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而党组不能召开这些会议。
(5)党的委员会与下属单位党组织是领导关系,党组与下属单位党组织是指导关系。
当代中国的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领土:领地完整不受侵犯、领海完整不受侵犯、领空完整不受侵犯;主权:对内的统治权力、对外的外交和国际政治不受干涉与威胁;生存:生存必要条件包括“石油、粮食、等重要战略物资和贸易进出口、战略军事缓冲区域、战略军事盟友的安危等。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1、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成为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
2、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都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是相同的。
4、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使命也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简述党的组织与人大的关系的具体表现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自己的历史任务中央军事委员会职责?保障中央军委关于作战和建军的战略决策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实现。
行政区划类别有哪些?(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国务院职权主要内容?(1)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2)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3)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4)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简述“营改增”及其意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
实施这项改革,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增强服务业竞争能力,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促进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不结盟内涵是什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呼吁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