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机静默电路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3.65 KB
- 文档页数:3
接收机设计原理
接收机是用来接收和解调无线信号的设备,其设计原理涉及到信号接收、解调和信号处理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接收机的信号接收部分主要由天线和射频放大器组成。
天线负责接收外部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
射频放大器接收并放大这个微弱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其次,接收机的解调部分将放大后的信号分解成基带信号,并且将其与本地振荡器的频率相减,产生中频信号。
这一过程通常由混频器实现,其内部结构采用非线性电路,使得信号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频率变换。
接着,中频信号经过中频放大器得到进一步放大,然后进入解调器。
解调器通过特定的解调算法将中频信号还原为原始的基带信号,例如音频或视频信号。
解调过程的具体算法取决于信号类型和调制方式。
最后,接收机的信号处理部分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这包括滤波、放大、去噪等一系列操作,以确保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信号处理器通常包括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通过对解调信号进行数字滤波和数字调整,实现对信号质量的控制。
总之,接收机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接收、解调和信号处理三个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接收机能够将无线信号转换为可用的基带信号,以供后续的处理和使用。
接收机原理剖析接收机作为通信领域的重要设备,起着信号接收、解调、放大和解码的关键作用。
通过对接收机原理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机制以及应用领域。
一、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接收机是通过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进行后续处理。
其基本原理涉及频率选择、信号放大和解调。
1. 频率选择接收机通过频率选择的电路将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区分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其他频率的信号干扰。
常见的频率选择电路有滤波器、高频放大器和局放电。
2. 信号放大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较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处理,以增强信号强度。
信号放大电路通常包括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其目的是提高信号的幅度,使其能够被后续电路处理。
3. 解调解调是指将调幅、调频或其他调制方式的信号转化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各种调制方式需要不同的解调电路,其中常见的有包络检波器、鉴频器和相干解调器等。
二、接收机的应用领域接收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通信设备,其应用领域涵盖广播、电视、无线通信和雷达等。
1. 广播和电视广播和电视接收机是最为人熟知的接收机类型。
通过电磁波传输的广播和电视信号,经过接收机的处理后,可以在我们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上播放出来。
2.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中的接收机是用于接收移动通信、无线电对讲机、卫星通信等设备中的信号。
接收机将无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再由其他设备进行数据解码和处理。
3. 雷达系统雷达系统中的接收机主要用于接收和处理雷达发射并反射回来的信号。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判断目标的距离、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三、接收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接收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以下是一些接收机发展的趋势:1. 小型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接收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
例如,现代手机中的接收机已经非常小巧,但功能强大。
2. 高频宽带化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接收机的频率范围也在扩大,对高频宽带支持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3. 高灵敏度和低功耗接收机需要具备高灵敏度来接收弱信号,同时为了延长电池寿命,需要降低功耗。
一款调频接收机电路图与原理分析由超再生调频接收、FM-AM变换部分、调幅检波及低放电路组成。
调频波的超再生接收,实际上就是将调频波转换成调幅波,同时对调幅波进行包络检波以得到低频信号。
图中的三极管VTl及外围元件组成典型的超再生调频接收电路,并将调频波信号转换成调幅信号以及进行包络检波输出音频信号。
如果直接从R3端取出包络检波后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得到的音频噪声比较大,但使接收机的选择性变差。
因此,这里采用从VT1的发射极通过串联回路中的高频扼流圈上感应到的调幅信号再进行高频放大、检波输出音频信号的方法,以克服上述不足。
当VT1工作时,在高频扼流圈上会形成一个被调频节目调制的调幅信号。
这个信号通过互感器T1耦合到调幅专用接收微型IC1 7642上进行调幅波的解调。
这块集成电路包含了一级高阻输入、三级高频放大及检波输出的全过程,而且增益大于70dB。
检波输出的音频信号由电容C9耦合到三极管VT2进行低频放大,通过耳机插座CZ输出到负载(耳机)收听广播节目。
高频扼流圈T2作用是防止高频信号与电池及其他部分形成回路而被衰减,但对音频信号却无阻碍作用。
电容C6为小型瓷介微调电容,焊接时要求把动片接在图中的A端,目的是减小调台时人体感应对调谐回路的影响。
高频电感L1采用Φ1.0mm的漆包线在Φ5.0mm的圆棒上绕3圈脱胎而成。
高频扼流互感器T1选用从旧机中拆下的AM-IFT微型中周绕制,把原来绕制在“工”字形磁心上的漆包线拆下,再用ΦO.07mm的高强度漆包线重绕,初级高频扼流部分绕约50圈,次级感应部分绕约150圈后加上调节磁帽及外屏蔽即可。
高频扼流圈T2选用双孔磁环,用Φ0.2mm的漆包线在各孔中各绕10圈制成。
先通过调节R1把VT1的集电极电流调为0.3mA—0.5mA,调节电阻R7使VT2的集电极电流约为2mA。
此时用耳机便可收听到“丝丝”流水响声(电噪声),通过调节C6的电容量来收听调频台的广播节目。
收藏!经典超再生FM接收机电路图,简单到可自制由分离元件组装的FM接收机中,超再生式具有灵敏度比较高、电路比较简单、制作和调试比较容易。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超再生式FM接收机,是很多爱好者动手制作必做的机型。
1、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是超再生FM接收机电路图。
超再生FM接收机电路图电路的左边,是高频三极管组成的超再生检波器,能将调频信号变为调幅信号,并检波得到音频信号。
电路的右边,是有VT2和VT3组成的音频放大器,对检波得到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VT3构成射极跟随器输出,以便驱动低阻抗的普通耳机。
超再生的检波原理如下图所示。
超再生的检波原理三极管VT1与极间分布电容C0、谐振回路(L1、C1、C2)、反馈电容C5构成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
L2是高频扼流线圈,R2、C6在此处构成阻塞振荡,从而产生控制电压,使电路工作在超再生状态。
调频信号被调谐回路接收后,在回路两端形成与调频信号相对应的电压,经过VT1检波后,在R2上得到音频信号。
2、元器件选择与制作调谐回路L1的自制方法如下图所示。
调谐回路L1的制作用直径1.5mm的镀银铜线(如无法找到,普通单股铜丝也行,只是效果稍差。
)在直径10mm的钻头柄上绕2匝,匝间距1mm,然后脱胎成空心线圈。
高频扼流线圈L2的自制方法如下图所示。
高频扼流线圈L2的自制方法用直径0.1mm左右的高强度漆包线,在一个200kΩ的电阻上,密绕50匝,线圈的引线焊在电阻的引脚上。
其余部分没有特别之处,用常规方法自制即可。
3、电路调试电路调试第一步,调试工作点。
如下图所示,是调节VT3和VT1的工作点。
调节VT3和VT1的工作点调节R3使VT3的集电极电流在10mA左右。
调节R1使VT1的集电极电流在1.8mA左右。
此时转动可变电容C1,应该能听到“丝丝”白噪声,说明VT1已经起振,电路进入工作状态,如果没有起振,可以重新调节R1,直到起振。
电路调试第二步,调整覆盖频率。
这个调整,如果有信号发生器,会比较容易,如果没有,只能配合一台收音机来参照调整。
信号接收机工作原理
信号接收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并处理外部发射的信号,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或传输数据。
其工作原理可概括如下:
1. 接收天线:信号接收机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到外部发射的信号。
天线根据信号类型的不同可以是不同的形式,例如,对于无线电信号可以使用天线棒或天线分布系统。
2. 信号放大:接收到的信号往往非常微弱,因此需要通过信号放大器来增加信号的强度。
信号放大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放大器级联组成,每个级别会将信号的幅度增加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3. 混频器:接收到的信号往往通过混频器将其频率转换为更容易处理的中频(IF)信号。
混频器结合了接收到的信号和本地振荡器生成的信号,从而实现频率的转换。
4. 中频放大:中频信号经过混频器后,通过中频放大器进一步增强信号的强度。
5. 解调器:信号接收机中的解调器用于提取信号中所携带的信息。
解调器根据信号的调制方式,采用相应的解调技术,例如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或相位调制(PM)。
解
调器会将解调后的信号转化为原始数据或信号。
6.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信号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滤波、解码或编码等。
这些处理将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来进行。
7. 输出设备:最后,信号接收机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适当的输出设备上,例如扬声器、显示屏或数据接口等,以便用户可以获取或使用所需的信息。
总体上,信号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天线接收信号,通过放大器和混频器处理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器提取信号中的信息,并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后,将结果输出到适当的设备上供用户使用。
调频接收机静噪电路的原理和设计The Principle and Design of FM Receiver S quelch Circuits汪紫荆X摘要:本文论述了FM接收机中噪声静噪、导频静噪、载波检测静噪三种静噪电路的作用,详细分析了这些静噪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指出了设计和调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比较这三种静噪方式的特点。
关键词:FM接收机噪声静噪导频静噪载波检测静噪1前言调频接收机中大多采用鉴频器解调(非相干解调)。
在无输入信号时,鉴频解调输出幅度较大的白噪声。
这些噪声经音频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很大的/哗)))0噪声,人们形象称之为/流水噪声0。
为去除这些噪声,传输语音的调频接收机中,不得不加入静噪电路,在无输入信号或者输入信号很弱时,静噪系统关断音频输出,保持耳机安静。
静噪电路系统大致分为三类:导频(单音)静噪、噪声静噪、载波检测静噪。
本文论述以上三种静噪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分析了各种静噪方式的特点和使用要点。
2导频静噪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人类话音绝大部分能量集中在300Hz~3000Hz 频率之间,人们在对话音信号进行调制前,通常在话音信号频率低端(300Hz以下)加入单音,然后再送去调制发射出去。
接收端解调后检测这一单音,如有这单音则打开音频电路,放出声音。
如果检测不到单音,即使接收到信号,也不打开音频电路。
这种为静噪目的附加的单音称为导频。
导频静噪接收框图如图1。
图1导频静噪接收框图为保证导频信号不会被放大,音放前的300Hz ~3000Hz滤波器对导频的抑制要足够。
导频频率选取原则有以下二点:导频的上限值受限于BPF对导频的抑制程度;导频频率的下限值受限于发射机调制电路对低频的响应程度。
国军标规定军用F M电台的导频为150Hz?2Hz。
本文以150Hz导频为例给出导频检测电路的设计原则和实例。
图1中导频检测部份的框图可细化为框图2。
图2导频检测框图理论上,150Hz点频滤波器在满足150Hz?2Hz 通带范围内对带外衰减越大越好。
射频接收机原理
射频接收机原理是基于电磁波和电路工作原理的。
一个射频接收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天线、射频前端、中频部分和解调器。
首先,天线用于接收到达的射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射频信号可以是来自电子设备、无线电信号、卫星信号等。
当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传输到射频接收机时,它会引发天线中的电流,进而将电磁波转化为电信号。
接下来,射频前端通过将电信号放大和滤波来处理接收到的信号。
信号放大是为了增加接收功率,以便更好地处理信号。
滤波是为了去除掉其他频率的干扰信号,只保留所需的射频信号。
这些处理步骤有助于提高射频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然后,经过射频前端处理的射频信号被发送到中频部分。
中频部分主要是通过混频器和局部振荡器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中频信号。
混频器将射频信号与局部振荡器的频率进行混合,得到中频信号。
中频信号的频率相对较低,便于后续处理和解调。
最后,解调器的任务是将中频信号转换为原始信息信号。
解调器可以根据信号的特定编码方式和调制方式,解码出原始信息信号。
解调器一般包括解调电路,可以将调制过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正确的信号解析和信息提取。
综上所述,射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接收射频信号、信号放
大和滤波、中频处理以及解调,通过这些步骤实现对射频信号的接收和信息提取。
接收机原理接收机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接收来自发送端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供解调的基带信号。
接收机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质量。
因此,了解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无线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接收机的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和信号解调。
首先,信号接收部分是接收机的核心。
当无线信号经过天线接收后,会被放大并转换为中频信号。
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混频等处理,以便将其转换为中频信号并去除掉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并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信号处理部分是接收机中的重要环节。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接收机需要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和滤波等处理,以便将其转换为可供解调的基带信号。
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数字信号处理和解调操作。
同时,还需要对信号进行时钟和同步处理,以保证信号的稳定和可靠性。
最后,信号解调部分是接收机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信号解调过程中,接收机需要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解交织和误码纠正等处理,以便将其转换为可供上层系统使用的数据信号。
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信号进行解码和解交织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信号进行误码纠正处理,以提高数据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接收机的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信号处理和信号解调三个部分。
在整个接收过程中,接收机需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混频、解调、解码、解交织和误码纠正等处理,以便将其转换为可供上层系统使用的数据信号。
通过对接收机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ILS接收机工作原理一、概述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仪表着陆系统)是现代航空运输中的核心导航设备之一,它通过提供精确的水平和垂直引导,帮助飞行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安全着陆。
其中,ILS接收机是ILS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来自地面导航设施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飞行员可读取的导航数据。
二、ILS接收机原理ILS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步骤:接收信号、信号处理和显示导航数据。
2.1 接收信号ILS系统通过地面设施发射的信号进行导航。
接收机首先接收到水平信号(Localizer)和垂直信号(Glide Slope),这两个信号提供了飞行器在着陆轨道上的位置信息。
水平信号是基于无线电波的两个通道(设备站和航道站)之间的相位差来测量的,而垂直信号则是通过对无线电波的上下行进行比较来测量的。
2.2 信号处理接收机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以去除噪声和干扰,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样可以提高导航数据的精确性,确保飞行员可以准确地了解飞行器相对于着陆轨道的位置和姿态。
2.3 显示导航数据经过信号处理后的导航数据将通过接收机上的显示器进行展示。
常见的显示方式包括仪表显示和音频提示。
仪表显示通常包括水平位置(方向指示器)和垂直位置(滑行道指示器)的指示,以及诸如姿态、地速等其他相关信息。
音频提示则通过耳机向飞行员传递导航信息,例如“下滑道”、“左偏航”等。
三、ILS接收机的优势ILS接收机作为现代航空运输中的重要导航设备,具有诸多优势。
3.1 准确性ILS系统通过精确的无线电信号提供导航数据,相比其他导航方式,它的准确性更高。
飞行员可以根据ILS接收机提供的信息准确地调整飞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从而实现精确着陆。
3.2 对恶劣天气条件的适应性ILS系统是为了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实现安全着陆而设计的。
ILS接收机通过接收地面发射的信号,使得飞行员可以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着陆。
接收机原理概述范文
接收机是无线电通信应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接收和检测远距离传来的信号,从而使远程发射的信号变成可用的信号或者说变成可用的噪声。
接收机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振荡器:它是接收机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将一个无形的电磁波变成一个有形的声波。
振荡器使用振荡电路,它是一个电路,可以将输入的电流转变为电磁波,在一个闭合的环境中,电磁波被自由地运动,当它们碰到一个有形的振荡元件时,就会变成有形的声波。
2、频率控制:频率控制用于挑选出发射的正确信号波。
它的作用是保持接收机的振荡频率与发射信号的频率一致。
这样,接收机就可以有效地把发射信号转变成可用信号。
3、滤波器:滤波器的作用是消除接收机的干扰信号。
它可以把有用信号过滤出来,同时把无用的信号消除掉。
滤波器可以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等设备来实现。
4、强度检测:强度检测是接收机的最后一个步骤。
它的作用是检测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以便确定可以使用的有效信号的质量。
如果信号太弱,接收机就可能无法识别有效信号。
总的来说,接收机原理包括振荡器、频率控制、滤波器和强度检测四个步骤。
接收机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有:◆选择性的分配◆增益的分配◆噪声的分配2.1.1 选择性的分配选择性是衡量接收机抗干扰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接收机能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选择性主要包括频段选择和信道选择,对于采用频分多址的通信系统,选择性的实现由带通滤波器(BPF)来完成;其中,频段的选择在射频部分完成,信道的选择在中频部分完成。
模拟对讲机由于滤波器性能指标的限制而采用二次变频,两个中频信道选择滤波器可以大大提高接收机的信道选择能力。
两个中频滤波器选择性的分配要结合系统指标、器件指标和成本综合来考虑。
例如,要得到70dB的邻道选择性指标,两个中频滤波器的带外抑制的总和就需要大于70dB,一般第二中频陶瓷滤波器的选择性优于第一中频晶体滤波器,所以对陶瓷滤波器的选择性的要求比对晶体滤波器选择性的要求高。
两个射频带通滤波器分别位于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输入和输出级,由于带外抑制和带内插损两个指标相互矛盾,且低噪放前级滤波器的插损对系统的噪声系数影响较大,所以射频频带选择性的分配以低噪放输出级优于输入级为好,一般应使低噪放输入级滤波器的插损在2dB以内。
2.1.2 增益的分配接收机高频部分总的增益(射频增益、中频增益和变频增益的和)的大小取决于鉴频器的性能和整机设计指标。
以TA31136的鉴频器为例,鉴频器输出音频信号的信纳比(SINAD)为12dB时,需要的中频信号电平为-85dBm,如果整机灵敏度设计指标为-120dBm,那么高频部分的增益至少需要35dB;第一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加上第二中频混频器的变频增益在35dB左右,所以从天线口到第一中频放大器的输入端的总增益在0dB左右就能得到-120dBm的接收灵敏度。
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太低会降低系统噪声系数,太高会减小接收机的动态范围,所以低噪放的增益一般设置在15—18dB之间。
而射频低通滤波器、射频带通滤波器和中频带通滤波器的插入损耗的总和一般在15dB左右,所以选用带有变频增益的有源混频器时,应在中放的输入端增加可调的电阻衰减网络,以调节系统的总增益。
无线电接收电路原理无线电接收电路原理无线电接收电路是指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可供人类感知的声音或图像的电路。
它是无线电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无线电通信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无线电接收电路的原理。
无线电接收电路主要由天线、调谐电路、放大电路、检波电路和音频放大电路组成。
其中,天线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装置,调谐电路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调整到特定频率的电路,放大电路是将调谐后的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强度,检波电路是将调谐和放大后的信号转换为可供人类感知的信号,音频放大电路是将检波后的信号放大到足够的音量。
天线是无线电接收电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负责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天线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其接收效果。
一般来说,天线的长度应该与接收信号的波长相同或其整数倍。
例如,接收调频广播信号的天线长度应该为1/4或1/2波长。
调谐电路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调整到特定频率的电路。
它由电容和电感组成,可以通过调整电容或电感的值来调整其共振频率。
调谐电路的共振频率应该与接收信号的频率相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收信号。
放大电路是将调谐后的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强度。
它由晶体管或真空管等元件组成。
放大电路的增益越大,接收到的信号就越强。
检波电路是将调谐和放大后的信号转换为可供人类感知的信号。
它由二极管等元件组成。
检波电路将调谐和放大后的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然后通过音频放大电路放大到足够的音量。
音频放大电路是将检波后的信号放大到足够的音量。
它由放大器等元件组成。
音频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扬声器等装置转换为声音。
总之,无线电接收电路的原理是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可供人类感知的信号。
它由天线、调谐电路、放大电路、检波电路和音频放大电路组成。
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转换。
GPS接收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GPS接收机组成及工作原理第三节GPS接收机的构成第四节注意事项第五节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一节GPS接收机的分类根据GPS用户的不同要求,所需的接收设备各异。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制、开发适用于不同要求的GPS接收机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
1、按用途分可分为:(1)导航型接收机:①车载型②航海型③航空型④星载型(2)测地型接收机(3)授时型接收机2、按接收机的载波频率分类(或者说按接受机的卫星信号频率分类)(1)单频接收机(2)双频接收机3、按接收机的通道数分类:(1)多通道接收机(2)序贯通道接收机(3)多路复用通道接收机4、按工作原理分类:(1)码相关型接收机(2)平方型接收机(3)混合型接收机(4)干涉型接收机5、按接收卫星系统分类(1)单星系统(2)双星系统(3)多星系统6、按接收机的作业模式分类(1)静态接收机(2)动态接收机7、按接收机的结构分类(1)分体式接收机(2)整体式接收机(3)手持式接收机目前生产GPS测量仪器的厂家有几家,产品有几百种,但拥有较为成熟产品的不外乎几家,在我国测绘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有Trimble> Leica. Ashtech> Javad (Topcon)、Thales (DSNP)加拿大诺瓦太(NoVAteL)等。
我国的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和中海达测绘仪器公司也已经有了自己的GPS 产品,北京、苏州光学仪器厂也已开始了 GPS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工作。
Trimble公司是比较正统的美国GPS仪器制造厂家,整套系统从主机到数据链、从硬件到软件全部自行开发研制,较为典型的仪器为 Trimble4700. 5700、R7、R7GNSS, 5800、 R8、R8GNSS 等型号。
Trimble5700 定位系统 TrimbleR7GNSS 与R8GNSS探卡(Leica)公司是全世界比较著名的测量仪器制造企业,较为典型的仪器为Leica SR-500系列,其产品以高品质、高稳定性著称。
接收机工作原理
接收机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接收、解码和处理无线电信号。
接收机的工作原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接收、解码和处理。
首先,接收机通过天线收集到来自无线电信号源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并且具有特定的频率和振幅。
接收机的天线将这些电磁波转换成微弱的电信号。
接下来,接收机使用调谐器来选择特定的频率进行接收。
调谐器可以调整接收机的工作频率,使其能够接收特定的无线电信号。
一旦接收机调整到正确的频率,它就能够捕捉和接收到这个频率上的无线电信号。
接收到信号后,接收机会使用解调器来解码这些信号。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解调器可以根据不同的信号类型选择不同的解码方式,例如调幅解调、调频解调、相位解调等。
最后,接收机会对解码后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去噪等处理,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清晰度。
接收机还可以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扬声器、显示屏或其他外部设备上,以供用户观察和使用。
综上所述,接收机通过收集、调谐、解码和处理无线电信号,将电磁波转换成可用的信号形式,使我们能够接收并利用无线电通信。
静音电路机型:DV521S在介绍静音电路之前,首先讲一下音频信号的输出。
DV521S采用的是1389E方案,解码芯片MT1389E内部集成了音频信号的D/A转换模块。
模拟音频信号AL/SDATA1、AR/SDATA2分别从MT1389E的第184脚、第186脚输出,然后输入到音频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U209、U210、U211组成的低通放大电路),经过运放U209 4580的低通滤波及放大后,分别从第1脚或第7脚输出,然后再经过TC246、TC247耦合后输出到后板相应插座上。
一. 静音电路工作原理从MT1389E第156脚输出的静音控制信号ASDAT2经过电阻R270后转变为静音控制信号VMUTE加到静音电路上,产生的MUTE-1静音控制信号加到模拟开关管Q205、Q206的基极,当MUTE-1为高电平时开关管饱和,音频信号被旁路到地,从而实现静音。
二. 声音正常输出整机在正常播放时,解码芯片MT1389E输出模拟音频信号(SL/DATA1、SR/DATA2)到音频放大电路,此时静音控制信号VMUTE为低电平。
低电平静音控制信号VMUTE加在Q211基极,Q211导通。
此时Q211基极电压为2.58V左右,集电极电压约为3.3V,发射极电压约为3.3V;Q211输出的高电平加在Q212基极,所以Q212也导通。
此时Q212基极电压为0.7V 左右,发射极电压趋近于零,集电极电压也趋近于零;Q212输出的低电平加在Q213的发射极,Q213截止。
这时MUTE-1的电压是-9V 经过R276、R277两次压降后所得电压(约为-4.5V), 这一电压加至音频输出端的开关管Q205、Q206的基极,使开关管截止,MT1389E输出的音频信号经4558放大后正常送至扬声器发出声音。
三. 静音当播放停止(或暂停)、快进、静音、无碟时,解码芯片MT1389无模拟音频信号输出,此时VMUTE为高电平, Q211的基极电压和发射极电压相等,约为3.3V,所以Q211截止;Q211输出的低电平加在Q212的基极,所以Q212也处于截止状态。
接收机静默电路原理
一、引言
接收机静默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电路,它在接收机中起到了抑制噪声、提高通信质量的作用。
本文将从接收机静默电路的原理入手,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二、工作原理
接收机静默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抑制噪声,提高接收机的信噪比。
接收机静默电路通常包括前置放大器、滤波器、自动增益控制(AGC)等组成部分。
1. 前置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是接收机静默电路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到一个较高的电平。
通过放大信号的同时也放大了噪声,但由于后续的滤波器和AGC的存在,可以在后续处理中将噪声抑制到一定程度。
2. 滤波器
滤波器是接收机静默电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通过选择性地通过或阻断不同频率的信号,将噪声和干扰信号过滤掉,只保留目标信号。
滤波器通常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可以是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等。
3. 自动增益控制(AGC)
自动增益控制是接收机静默电路中的一种反馈控制机制。
它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自动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使得输出信号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既不会过强导致失真,也不会过弱导致无法正确解调。
AGC的主要作用是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同时,抑制噪声和干扰信号的影响。
三、实现方式
接收机静默电路的实现方式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下面简要介绍两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1. 集成电路实现
现代接收机静默电路通常采用集成电路实现,这种实现方式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集成电路可以集成前置放大器、滤波器和AGC等功能,使得整个电路的设计和布局更加简洁和可控。
2. 离散元件实现
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可能需要采用离散元件实现接收机静默电路。
这种实现方式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离散元件,并进行精确的电路布局和连接。
虽然离散元件实现方式相对麻烦,但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四、总结
接收机静默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电路,它能够有效抑
制噪声和干扰信号,提高接收机的信噪比和通信质量。
本文从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两个方面对接收机静默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
接收机静默电路的设计和实现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设计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