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待人之道 2.2 平等友善 第1框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懂得什么是人格平等,知道平等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学会正确区分平等与差异,做一个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人。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平等意识,做一个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人。
重点:什么是人格平等。
难点:正确区分差异与平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播放“新闻材料”和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4页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在课本当中做好笔记:
1、什么是人格平等?
2、平等的重要意义?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二、什么是平等
1、自学指导分组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2-43页,“情景体验”中《我来做热线主持人》,思考并回答:他们受到了什么对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归纳: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异?
3、探究:我们因为这些差异,就应该受到歧视吗?为什么?
4、总结:什么是平等?
三、平等的意义
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不平等现象吗?
放眼今天:
归纳:平等的意义
小组讨论:社会上,或者我们班级当中还存在着哪些不平等现象?为了改变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做出什么努力?
课堂探究:四、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课堂小结:(略)。
平等待人年级八科目政治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 4.1平等待人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二2.5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平等待人的意义;理解平等待人的要求;能够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以及教师讲解形成知识技能;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交往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在交往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平等待人的意义;理解平等待人的做法。
教学难点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出示名人轶事“肖伯纳与小姑娘”,学生交流感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二、学习新课任务一:平等待人是友好交往的基础。
1、指导学生阅读P39故事,思考交流:你如何评价老太太的言行?分析讨论小李为什么说“你没有权利要求我这么做”?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平等的表现:人格上:都有尊严,都需要尊重情趣小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交流。
以生活事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律上:平等权利,平等义务2、图片展示3例平等待人的新闻素材,学生感受社会的正义。
进而展示一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关于平等的宣传画。
3、阅读P.40事例,思考:为什么晓华与同学们的关系会变得“水火不相容”?交流讨论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待人有什么意义?4、引导小结: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待人有什么意义?任务二:平等待人,从我做起1、阅读课文P41,思考:怎样才能做到平等待人?检查自学效果,引导学生归纳要点。
2、结合P41事例,交流:如果你是林冬,当时会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参与游戏的同学,你想对体育委员说些什么?3、课件展示“校园风景”两种场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的某位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差,怎样与他相处才能维护他的自尊?你的同学有些“与众不同”,比如相貌丑一点、个子矮一点,你将如何与他相处?小结:做到尊重他人的要求?4、展示校园欺凌的漫画,学生交流: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看到校园里有人凭借年龄、体格优势欺负人,你怎么做?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1.平等对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自觉从社会生活场景入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平等待人的表现,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懂得如何做一个平等待人的人。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
重点: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难点: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使用多媒体,通过“社会现象透视”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45 页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做好笔记:1、平等待人的表现?
2、如何做到平等待人呢?共同分享:请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小组课后搜集到的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的实例。
讨论:你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呢?一、什么是真正平等待人
讲述故事:萧伯纳与林肯。
请同学们总结:平等待人的表现二、如何做到平等待人?故事透视:特殊的客人思考:你能从宴会的主人身上学到什么?(1)做到平等待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
故事透视:“对不起,我不是地域黑” ,地域歧视何时停止思考: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人间万象:同学会成了攀比会思考: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要平等待人还需要做到什么?
(3)做到平等待人,要摈除陈腐观念。
总结: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课堂小结:1、平等待人的表现?
2、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课堂检测:见课件。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
本课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待人之道》中第二课第一框《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的内容,本课是让学生知道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平等待人,与人为善,才有和谐美好的社会。
【知识与能力目标】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人格的平等,以及法律的平等,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要正确理解人格平等的涵义,努力做到平等待人,
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人格平等的涵义。
【教学难点】
如何真正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1、多媒体课件;
2、达标训练活页纸。
一、 课堂导入
屠格涅夫在一次外出散步时碰到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他伸手在衣袋里摸了半天,然后抱
歉地说:“兄弟啊,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包也丢在家里了。
”
那穷人突然紧紧地握住屠格涅夫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您,谢谢您,太谢谢您了!”
屠格涅夫奇怪地问:“你谢我什么呢?我什么帮助也不能给你啊。
”
那人答道:“我本想找点吃的东西然后就去自杀,没想到您竟然称我为兄弟!还向我表示歉意。
您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
一句话居然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就因为这句话里有比食物和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所谓“雪中送炭”,并不是你送的东西越有价值,人家就越开心,人的满意是与他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联系在一起的。
不需要的,哪怕再贵再好,在对方那里都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无论你送多少,人家都愿意接受的,那就是——尊重。
思考:屠格涅夫到底给了这个乞丐什么,使得乞丐这么感谢他?
总结:因为屠格涅夫平等相待乞丐得到的不是金钱但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格上的平等。
二、课堂探究
探究点1
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
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
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
林肯总统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
思考:上述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总结:无论贵为总统或是乞丐,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探究点2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
离别时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卡嘉。
”这件事给萧伯纳很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
思考:上述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总结: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三、考点分析
1、人格平等的涵义是什么?
每个人天生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
平等是指法律和人格上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2、平等——人格上的平等。
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
3、平等——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法定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义务、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予以追究。
我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金钱、地位、智力、体力、相貌等差异能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的平等。
4、为什么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因为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5、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平等待人是正直的人的待人之道,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全世界人们公认的共同价值。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6、随着社会的进步,平等产生了什么变化?
人类追求平等的理想和努力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以至于今天的世界上平等观念越来越普及,维护平等的社会制度已经在许多国家建立。
而我国的社会制度保障着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
四、案例分析
一日,麒麒和实实路过一座天桥,看到一个乞丐,两人都给了乞丐钱。
当他们要走的时候,乞丐却把实实给的钱扔了回来。
他们忙问这是为什么。
乞丐说,麒麒给钱时是弯下了腰,轻轻放入钵内的,而实实是对着钵子甩出去的。
乞丐对实实的作法极为不满,并说,你以为我们是乞丐就没有尊严吗?一句话让实实面红耳赤。
总结:一般人认为,你是乞丐,就意味着你已经在乞讨,乞讨还有尊严吗?乞讨就意味着你放弃了自己的尊严。
而实际上,乞讨与施舍,是你情我愿的事,别管别人是否放弃了什么,你去施舍是一种自愿的行为。
五、课堂讨论
“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铸造的。
”——蒙田(思想家)思考:法国思想家蒙田的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总结:揭示了平等精神的要义——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平等待人,与人为善,才有和谐美好的社会。
六、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活页出示,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纠错)
1、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指的是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C)
①生命权利
②发展权利
③享受权利
④追求幸福的权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锻造的”。
法国思想家蒙田的这句话说明了(B)
A、人的地位是一样的
B、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C、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皇帝和鞋匠是一样的
3、下列对平等的表述,不对的是(B)
A、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B、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
C、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D、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4、北京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两个奥运会(夏奥会、残奥会)同等重要、同样精彩,这一承诺主要表达了对健全人和残疾人的(A)
A、平等尊重
B、欣赏悦纳
C、关心理解
D、同等宽容
5、中国学者在瑞典访问,他们问路时,得到一位瑞典人的热心指点。
待那人走后,一位一直等在旁边的路人告诉他们:“我听到他告诉你们的路错了,但为了他的好意,我等他走了才告诉你们正确的路。
”学者们被这件事深深感动了。
这反映的是(D)
A、照顾
B、怜悯
4
C、帮助
D、尊重【板书设计】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