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连锁人才培养探索——以百丽国际集团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39.60 KB
- 文档页数:3
“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外贸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刘丽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区域之间贸易的日益频繁,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契合社会高度发展的人才需求,应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大外贸类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外贸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一带一路”;校企合作;外贸类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7-0198-02“一带一路”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倡议,进一步深化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扩大了开放范围和路径,使得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国际贸易市场空间,同时也对外贸类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为严格的标准。
为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全面提升人才的竞争力,不断培育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应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创新外贸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外贸类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我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为外贸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契机。
为更好地提升外贸类人才的就业竞争力,为更好地提升外贸类人才的发展质量,应该依托科学的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外贸类人才的意义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贸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只有依托科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加大外贸类人才的培训力度,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外贸类人才的就业竞争力。
(一)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长效实施“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惠及周边国家的科学战略。
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我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互性也越来越深入,这势必需要大量的外贸类人才。
龙源期刊网 “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东波来源:《教育界·下旬》2017年第05期【摘要】文章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双轨制”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中有关师资团队的组建、运行模型的设计、课程体系的架构、评价体系的建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实践探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为此,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牢牢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主题,就如何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双轨制”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背景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模式。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总体战略部署,成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出台了系列文件和政策,到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本建成,广西将成为旅游强省,并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新增四星级以上酒店50家,扶持100家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
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要适应旅游业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国际接轨的目标,需要培养大量既懂本土文化又善于与外国人沟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职业人才支撑。
为此,2013年,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提出了“合作伙伴国际化、頂岗实习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师资力量国际化”的专业建设发展目标。
由于我院自身条件、教学设施、教师水平等限制,不能够走“前店后校”的模式,这已成为我院酒店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瓶颈。
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培养的人才也受到各类企业的追捧。
如今,校企合作成为了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而探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目前,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能力相对不足;二是专业设立存在重复和缺乏实用性的问题;三是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离不开与企业合作,与企业合作本身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一种途径。
民办本科院校的合作对象通常是企业、事业单位等,这些单位是毕业生找工作的主要去处。
校企合作可以使校方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校方提供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的方向。
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解决课程质量不高和教学方法不实用的问题。
校企合作通过拓展专业和实习的渠道,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更接近市场需求,学生从而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
1.实施方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了以下的形式:(1)共建实验室:由企业提供实验室设备和教育投资,学校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达到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目的。
(2)外出实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工作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将学习内容与行业实际应用相结合。
(3)企业讲座:企业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解行业知识和企业业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情况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
(4)联合办学: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联合办学班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业务,获得更好的职业实践。
(1)约定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确认好合作的内容,包括合作的领域、形式、内容和期限以及变更和终止方式;(3)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好双方的期望和目标;(4)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了解企业运作情况,把握学生就业的趋势;(5)确保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培训质量得到保证。
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民办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适应市场的人才,许多民办本科院校开始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民办本科院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将企业的真实需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这种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校园中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知道实际的工作要求,并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巧。
这样的教育模式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这是因为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向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地缩小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的社会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民办本科院校的认识和评价也发生了变化。
人们对民办本科院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民办本科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民办本科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一些科研项目,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通过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和社会的需求,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培养出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企业与高校整合培养人才的探索作者:步珏良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3年第1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改革也在逐步的进行着。
人才培养、人才竞争几乎已成为社会各界皆关注的问题。
目前,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些能力的缺失使其常常面临一岗难求的状态,而企业则遇到一将难求的问题,这种尴尬局面既表现出企业与高校间并为实现真正的无缝合作,同时也突出了整合二者的迫切性。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高校与企业整合人才培养展开探索。
一、高校人才培养滞后与企业需求间的矛盾及原因(一)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满足自身日后发展及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对于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至少具备以下四大基本能力。
1.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可以说是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调查显示,约有25.7%的企业在招聘中对学生具备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大部分是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如煤矿机械、造纸厂及通讯和科技公司等。
但也有些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低,典型的是IT 行业,由于其具有速成和周期性的特点,使得公司的专业员工只占到20%左右。
但无论要求高还是低,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员工的品德、知识及创造能力等的方方面面。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大部分企业之所以喜欢录用那些有工作经验的人是因为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
很多企业反映,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后角色的转换比较慢,适应能力较差,差不多要经过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具备符合工作需要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大学生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的重要保证。
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酒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酒店行业中,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并实践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酒店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学校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而酒店企业则是学生实践技能的最佳实践基地。
通过与酒店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学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培训。
在学校中,学生只能通过模拟实训来了解酒店工作,而无法真正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
而通过与酒店企业合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并进行专业岗位培训,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校企合作还可以提供学生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与酒店企业进行合作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酒店企业建立就业协议,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酒店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提升。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学校和酒店企业的共同发展。
学校和酒店企业通过合作,可以相互借鉴和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而酒店企业则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优质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酒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酒店业作为旅游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壮大和发展。
与酒店行业的迅速扩张相比,酒店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高校和酒店企业开始探索并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讨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校企合作的优势1.资源整合:酒店企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教材、培训课程等支持;学校则能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学生资源。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培训。
2.教学和实践结合: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岗位,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并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就业机会: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酒店企业在培养学生的也在选拔潜在的优秀员工,一旦学生毕业,他们就有机会直接进入到企业工作,省去了繁杂的招聘流程和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的成功率。
二、模式探索与实践1.实训基地的建设:酒店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践。
实训基地的设立应符合行业标准,拥有完备的设施和设备,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酒店工作环境。
2.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校可以根据酒店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学习到实用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
酒店企业可以派遣专业人员或业内资深人士来学校授课,让学生学到真正的实用知识。
3.实习实践的安排:学校可以和酒店企业建立实习实践的安排机制,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机会到合作的酒店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
通过实习实践,学生能够增加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1.资源不足:有些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缺乏足够的实践基地和教学资源,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实际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