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北极和南极地区(2)教案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难点
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
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世界上最大的
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
理事物、地理问
主思考地理问题
《中国图是南极地区图: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事业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断建立起站、一船(“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极地科学考察平台。
长城站:1985年建于南极乔治王岛,位于62°22′S、 58°58′E;中山站:
建于东南极大陆沿海,位于 69°22′
教师指导:
何呢?
们共同努力。
两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宝地,理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介绍地球上最神秘的两个地区——北极和南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包括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两极地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气候类型、生态系统等概念。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和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学会阅读和分析有关两极地区的地图和图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两极地区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尊重和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和南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两极地区实例,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地图、图表等丰富资源的课件。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代表性的动物。
(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的历史进程,理解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
(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极地的科学考察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极地科考实例,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两极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
从视频中我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都生活着独特的野生动物,除此之外,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理风貌也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和科学考察队。
早在15-16世纪,就有航海家开始了北极探险之旅,南极大陆发现后,前往南极的探险者也络绎不绝。
两极地区都有哪些独特之处吸引着众多人前往呢?过渡: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极地区独特的野生动物和极地考察、探险。
二、新课学习(二)独特的野生动物活动1:1.说一说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有哪些代表性的动物?(学生回答)明确: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海象等;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有企鹅、海豹、磷虾、鲸等。
介绍: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冰原地带,善于在冰面上奔跑。
海象,身躯肥大,常常聚集在北极冰原上。
海豹,广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擅长游泳和潜水。
企鹅,属游禽,不会飞,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
2.极地动物一般都有哪些特点?它们怎样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呢?(学生思考回答)明确:极地动物一般都能耐严寒;它们依靠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来抵御严寒。
3.谈谈你对下列行为的看法。
(学生发言)为了确保极地科考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予以猎杀。
§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能力目标: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育目标: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三、讲述新课:㈠范围、位置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不准确。
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南美洲、大洋洲教材62页《南极洲》和64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湘教版七下地理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7.5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初中地理课程中关于极地地区知识的一部分。
本节课通过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二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人文环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后,对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运用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点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2.资料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文字资料,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制作PPT,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独特性,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关注极地环境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好关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独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关于地球上最寒冷的两个地区的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但对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有利于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难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风貌。
2.资料分析: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提高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准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视频资料,用于呈现和拓展。
3.资料卡片:准备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资料卡片,用于操练和巩固。
4.案例分析: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风貌。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2)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
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
能力。
3.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
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
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
2001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
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
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
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
63页,活动题。
㈤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
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
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考察站的地理位
置。
)
教师引导:2001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
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
料,各种趣闻,小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站到讲台上,给大家讲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极趣闻、故事等等。
作业:目标检测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后半节课,学生自主交流,讲一下关于两极地区的小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热烈,下课后,学生们的发言仍没有结束。
以后可以上一节关于两极的地理知识交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