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2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四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他们能够自主识字、阅读简单的文章,并进行初步的写作。
然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加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个板块。
教材选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认字2500个左右,会写2000个左右,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6.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8.能在阅读、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初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优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能清楚、有条理地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2.难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单元规划目标本教学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该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课文,熟练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语法,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阅读:学生将阅读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各个课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和人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词汇研究:学生将研究并掌握教材中出现的生词和常用词汇,通过词汇的积累和运用,提高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语法训练:学生将研究和巩固四年级上册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包括句子结构、时态和语法规则等,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4. 写作练:学生将通过写作练,培养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组织和写作能力。
5. 文学欣赏:学生将研究和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教学单元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4.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和活动,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学单元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 日常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
2. 课堂测验: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课文、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3. 作业评讲:评讲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改进写作和表达能力。
4. 项目作业: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项目作业,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以上是本教学单元的规划内容,希望通过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本组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灿烂、白茫茫、规律”等22个词语。
积累文中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引导学生手机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描写一处自然景观,注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主题: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它鬼斧神工,天机独运,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多的绚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异的自然现象。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正是描绘“自然奇观”的佳作。
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丰富,内容错落有致。
教学中学生们品味文本语言美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
1、《观潮》是精读课文。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不仅运用多种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铺天盖地的情状和声威,还以观潮的人数和热情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2、《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略读课文。
向世人展示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文中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了峡谷的深和长,对峡谷的奇异景观也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3、《鸟的天堂》是精读课文。
描绘了一幅高雅清幽的南国风光。
作者记叙了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感,从动、静两方面描写了活跃可爱的小鸟和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4、《火烧云》是精读课文,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作者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以热情酣畅和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5、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袋”;“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单元教学规划(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汉字-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书写常用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发展历程。
- 教学内容:- 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顺序- 常用汉字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 观察和模仿: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写字动作和样板字进行模仿。
- 记忆和书写:学生通过反复记忆和书写来巩固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 教学评估:通过书写练习和汉字考核,检测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
第二单元:古诗词赏析-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操。
- 教学内容:- 选取经典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学习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教学方法:- 听、说、读、写结合:通过听老师解读和朗读古诗词,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和背诵。
-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词朗读和赏析,互相交流分享感受。
- 教学评估:通过朗读和背诵的表现、古诗词赏析的理解程度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单元:寓言故事欣赏-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培养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 教学内容:- 选取经典的寓言故事进行欣赏和解读- 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 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 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通过引入寓言故事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讨论和分享: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思辨能力。
第四单元: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 教学内容:- 选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 学习古代诗歌的常见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进行朗读和欣赏练习- 教学方法:- 朗读和解读:学生通过朗读和解读古代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 创作和表演:学生模仿古代诗歌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和表演。
- 教学评估:通过朗读和欣赏的表现、学生的创作作品等来评估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024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书要求的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基本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语拼音:巩固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提高学生准确拼读的能力。
2.汉字:学习新的汉字,加强学生对汉字结构、笔顺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词语: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4.句子:学习不同类型的句子,提高学生造句的能力。
5.阅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拼音复习及汉字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第二单元: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训练。
3.第三单元: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训练。
4.第四单元: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训练。
5.第五单元: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训练。
6.第六单元:综合复习,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措施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4.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五、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举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
3.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注意事项1.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5.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教学
计划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重点课文
2. 能够正确朗读本单元中的生字词和语句
3. 能够正确书写本单元中的生字词和语句
教学内容
1. 研究课文《小家碧玉》
2. 研究课文《好静的小溪》
3. 研究课文《画眉先生》
4. 研究课文《小桃红了》
教学活动
1. 通过观看课文动画、听老师讲解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重点课文。
2.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模仿课文中的情景和语气进行表演。
3. 进行听写练,让学生听写本单元中的生字词和语句,提高他们的听写能力。
4. 进行书写练,让学生正确书写本单元中的生字词和语句,培养他们的书写规范和准确性。
教学评估
1. 利用口头问答、课堂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2.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研究态度和能力提升情况。
教学资源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课文动画、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题册
4. 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周,每周进行三节语文课,每节课45分钟。
其他注意事项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对语文研究的兴趣。
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供差异化的研究支持。
3.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研究进步。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教学计划7篇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篇1幸福是什么》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幸福观。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学来理解。
现在请你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你能读到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第13至22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
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重复阅读:睿智女儿的话:幸福靠劳动,靠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对人有益的事。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这个环节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所以老师要在这里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三、作业布置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四、本课小结(根据当时情景而定)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篇2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并背诵相关诗歌和小品文。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能够描述他们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课程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和相关诗歌小品文,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能够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能准确地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掌握并正确书写生字词语。
三、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3.黑板、粉笔4.教学视频或音频辅助材料5.各种语文学习工具四、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上节课内容。
2.教师出示本单元教学计划和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学习内容1.背诵课文中的相关诗歌。
2.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段理解和讨论。
3.学习并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其意义。
4.进行课文内容的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练习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1.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并做相关引导。
2.引导学生展示课外拓展内容,如相关读物、手工作品等。
二、学习内容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展示出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3.学习并练习相关的写作技巧,如描写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等。
三、课堂练习1.完成写作练习,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进行课文的问答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了知识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四上语文学习单元计划一、总体目标通过本学习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3.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辨析:2.句子搭配与语法规则:3.篇章阅读与理解:4.写作与表达: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词语的熟记和辨析;2. 句子的连贯和表达;3. 阅读理解和篇章表达;4. 写作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本学习单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角度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词语辨析(1) 教师以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方式呈现生词,并与学生一起来辨析生词的含义。
(2) 教师以词语辨析的形式出题,学生能主动参与并在辨析当中培养自学能力。
(3) 教师每周组织一次词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词语辨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句子搭配与语法规则(1) 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悟句子搭配的规律。
(2) 教师设计句子填空、改错等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学习。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来总结语法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
3. 篇章阅读与理解(1) 教师将选取一些精彩的课文,进行朗读或者配以音乐、视频等形式进行朗诵。
(2) 教师设计一些与篇章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理解篇章。
(3)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篇章的表达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写作与表达(1)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设计一些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自由发挥。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修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一、前言本教学计划根据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旨在通过系统、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汉字、词语、成语、句型等基本语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拼音与生字1. 拼音学习:复习第三册的拼音知识,巩固声母、韵母、声调的掌握。
2. 生字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第二单元:选读课文1. 课文学习:学习本单元的选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
第三单元:精读课文1. 课文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单元:古诗欣赏1. 古诗学习:学习本单元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写作练习:根据古诗的内容,进行写话练习。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1. 口语交际:学习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进行口语练习。
2. 写作练习:根据口语交际话题,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计划桥头镇第五小学吴利蒙第一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本单元所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大多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大部分学生只是从电影电视或课外读物中稍有了解,对火烧云的观察也不够细致。
因此在教学本组课文,要从学生现有的认识出发,收集各种有关自然奇观的的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开阔视野,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读写“宽阔、笼罩、薄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奔腾、依旧、恢复、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要求准确听写)3.能正确读出“闷、号、切、数、泊、干、模”等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4.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背诵要求不丢字、落字,流利有感情。
)5、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6、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7、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8、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并实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地描写。
4、基本了解写景文章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尝试按一定顺序,从几方面来写一处景物五、课时安排1、《观潮》 2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课时3、《鸟的天堂》 2课时4、《火烧云》 1课时语文园地一 5课时合计 11课时第二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由于学生年纪偏小,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往往对事物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细心观察到事物的主要特点。
因此,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奥秘,从而在观察事物中得到启示,培养良好的认知习惯。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5、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6、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
7、在口语交际中,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
8、在习作中,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2、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
3、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
4、在习作中,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
五、课时安排《古诗两首》 2课时《爬山虎的脚》 2课时《蟋蟀的住宅》 2课时《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语文园地二 5课时合计 12课时第三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选取了不同作家。
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
《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用高墙把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感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讲三个牧童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各自经历十年的生活寻找到了幸福。
《去年的树》讲鸟和树是朋友,鸟儿第二年春天飞回来时发现树被做成火柴,朋友不在了,友情诺言还在。
《小木偶的故事》讲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此受冤枉,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快乐。
每篇课文都能展开丰富的故事情节,提示深刻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对童话已不在陌生。
在本单元安排童话故事,是为了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觉童话的魅力。
只有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体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四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的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童话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分类训练。
6、培养学生撰写童话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
7、认识3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能读、记文中词语。
8、感受童话魅力,体会真、善、美。
四、教学重难点1、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撰写童话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
五、课时安排《巨人的花园》2课时《幸福是什么》1课时《去年的树》2课时《小木偶的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三5课时合计11课时第四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孩子与动物之间本来就比较亲密,所以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
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语言比较浅显好懂,就目前学生的阅读能力来看,自己应该能读懂。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体会写法。
估计丰子恺先生的反语手法及一些调侃性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3、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6、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7、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8、通过阅读4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
9、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五、课时安排《白鹅》 2课时《白公鹅》 1课时《猫》 2课时《母鸡》 1课时语文园地四 5课时合计 11课时第五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这一组课文,都是写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文章。
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引起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
因此,训练的重点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
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学生对本组课文所介绍的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均是我国著名的世界遗产,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兴趣,课前要求学生广泛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形成对其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由于搜集工作的任务重,可在本单元第一节课就将之布置下去。
在教学中要将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操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联想画面,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评有感情地朗读。
2、让学生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了解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
3、通过习作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实用语言。
4、在习作中进一步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
实践活动中模拟导游讲解,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
5、通过读书、看电视、上网、旅游等途径,对于祖国的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和认识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了解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
2、实践活动中模拟导游讲解,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
3、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评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时安排1、《长城》 2课时2、《颐和园》 2课时3、《秦兵马俑》 1课时语文园地五 5课时合计 11课时第六单元计划一、教材分析本组围绕着“人间真情”选编了五篇课文,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极美的一面,字里行间均萦绕着浓浓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