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5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一、背景介绍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等。
脑瘫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二、康复训练目标1.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 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姿势不稳定。
4. 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
三、康复训练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包括平衡、协调、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并增强心肺功能。
具体包括:(1)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跳跃、倒立等动作,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2)协调训练:通过各种动作组合,如跳绳、打球等,帮助患者提高协调能力。
(3)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扭转等动作,帮助患者增加肌肉柔韧性。
(4)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帮助患者增强心肺功能。
2. 运动控制训练运动控制是指身体对外界环境和内部信号进行反应和调节的能力。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运动控制训练。
具体包括:(1)手臂和手指控制训练:通过各种手部活动如握拳、抓物等,帮助患者提高手臂和手指的灵活性和掌握能力。
(2)腿部控制训练:通过各种腿部活动如踢球、走路等,帮助患者提高腿部的控制能力。
(3)平衡和姿势控制训练:通过各种平衡和姿势训练如站立、行走等,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是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信息的整合,使人们对周围环境有更准确的认知和更好的运动表现。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感觉统合障碍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感觉统合训练。
具体包括:(1)视觉训练:通过各种视觉刺激如图形识别、空间定向等,帮助患者提高视觉能力。
(2)听觉训练:通过各种听觉刺激如声音辨别、音乐欣赏等,帮助患者提高听觉能力。
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1. 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影响着儿童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自己的功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以及其中一些关键的方面。
2. 评估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脑瘫儿童进行评估。
评估需要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运动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个体差异性。
通过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康复需求以及可行的治疗目标。
3. 计划制定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3.1 康复目标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对于指导训练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康复目标可以包括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协调能力、提高平衡、增加日常活动的能力等等。
确立清晰的目标有助于确定适当的训练方法和度量标准。
3.2 训练方法根据康复目标,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是关键的。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语言治疗等多种方法。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肌肉拉伸和强化训练来改善肌肉控制。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来改善协调能力。
语言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说话和交流能力。
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并结合不同的疗法。
3.3 训练强度和频率训练强度和频率是确保康复训练有效的关键因素。
对于脑瘫儿童来说,适度的训练强度可以促进肌肉的适当发育和功能改善。
训练频率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可接受的负荷。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的训练是比较合适的,每次训练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芳龄和能力而定。
3.4 家庭支持与配合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家长应参与训练过程中,并按照康复师的指导进行练习。
提供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将对康复训练的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4. 总结与观点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全面评估孩子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和训练计划。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对患儿的生活和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康复训练计划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首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
对于幼儿期的脑瘫儿童,重点应放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上,如翻身、爬行、站立等。
对于学龄期的脑瘫儿童,则需要更加注重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对于青少年期的脑瘫儿童,需要着重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次,康复训练计划需要根据脑瘫儿童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对于轻度脑瘫儿童,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训练和康复理疗,以促进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对于中度脑瘫儿童,需要加大训练强度,可能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训练。
对于重度脑瘫儿童,训练内容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辅助技能的培养。
此外,康复训练计划还需要充分考虑脑瘫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脑瘫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将家庭成员纳入其中,让他们了解训练内容和方法,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总的来说,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希望每位脑瘫儿童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健康快乐地成长。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2.掌握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3.能够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
二、教学重点1.了解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2.掌握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脑瘫2.脑瘫儿童的特点3.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4.如何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五、教学过程1.什么是脑瘫要点:介绍什么是脑瘫,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发生原因。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10分钟2. 脑瘫儿童的特点要点:介绍脑瘫儿童的特点,如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障碍等。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10分钟3. 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要点:介绍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20分钟4. 如何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要点:介绍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来设计适合其的康复训练方案。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时间:30分钟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针对性地出题,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评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2.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一、小儿脑瘫概述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 1.5‰~5‰,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脑瘫的特点:发育性:是指在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非进行性: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
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性瘫痪(脑瘫)的具体表现:脑性瘫痪(脑瘫)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而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甚至出现损害智力、语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我调控肢体运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个别伴有癫痫、听力减退、视力异常(斜视、弱视、视野缺失)等。
脑性瘫痪主要靠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我国1988年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拟订了三条诊断标准: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②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③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高度提示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①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及新生儿期有严重缺氧、惊厥、颅内出血和核黄疸等;②有智力发育迟滞、情绪不稳定和易惊恐。
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典型表现;③锥体外系统症状伴双侧耳聋和上视麻痹。
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②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③脑炎后遗症.诊断要点1、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出现的双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2、病情平稳,非进行性发展;3、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组综合症,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肌张力异常、动作及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可为双瘫、四肢瘫、三瘫和偏瘫;还可伴有其他障碍如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低下、知觉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检查:1、CT或MRI可发现脑组织病变;2、IQ检测。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常导致肌肉协调和运动控制的问题。
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训练旨在帮助患儿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独立生活。
康复训练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物理治疗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牵引、按摩和热疗等。
通过这些方法,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控制他们的肌肉,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语言治疗是帮助脑瘫患儿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发音、改善语言流畅性以及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有助于患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职业治疗旨在帮助脑瘫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独立性。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和洗澡等。
此外,职业治疗也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设备,以帮助患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除了传统的康复训练,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康复。
例如,水疗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提供一种低压力的环境,帮助患儿
进行肌肉锻炼。
艺术治疗可以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来发展患儿的运动和表达能力。
这些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儿的个体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使用。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定期的评估。
与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脑瘫患儿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儿童脑瘫康复计划脑瘫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导致儿童在运动、姿势和协调方面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这些儿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功能水平,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实施策略。
一、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重要性儿童脑瘫康复计划对患有此病的儿童至关重要。
首先,康复计划可以帮助儿童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灵活性,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其次,康复计划可以改善儿童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使他们在行走、跑步和踢球等活动中更加自如。
此外,康复计划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调节能力,促进他们与家庭、朋友和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由此可见,儿童脑瘫康复计划是儿童脑瘫患者综合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具体内容1.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是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核心部分。
通过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肌肉的发育和功能的改善。
此外,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等康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体能训练中,以提高效果。
2.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帮助儿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例如自理、用餐和穿衣等,儿童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独立性。
此外,辅助器具的使用和家庭环境的适应性改造也是功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语言和认知训练:儿童脑瘫患者在语言和认知方面也存在困难。
因此,康复计划应该包括相关的语言和认知训练,以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与专业的康复师合作,儿童在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可以得到有效的促进。
三、儿童脑瘫康复计划的实施策略1. 个性化定制:儿童脑瘫患者的病情各异,因此康复计划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通过对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和功能评估,制定适合的康复方案。
2. 多学科合作:儿童脑瘫康复计划需要多个专业的康复师共同合作,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康复训练是痉挛型脑瘫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运动和功能练习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痉挛型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物理治疗师通过不同的肌肉伸展、关节活动和平衡训练,改善患儿的肌张力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瑜伽、平衡训练、肌肉塑形等,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2.药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常常需要辅助药物来减轻痉挛和肌张力紊乱。
常用的药物包括肌松药物如波诺芬和百多邦,以及抗痉挛药物如安坦和托巴坦。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和监测。
3.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通过模拟日常生活活动的方式,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功能训练可以包括生活技能训练(如进食、换衣、洗漱等)、家庭环境适应训练(如上下楼梯、开关灯等)和社交能力训练等。
功能训练需要与家长共同合作,以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和参与度。
4.步态训练:对于一些能够行走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步态训练的目标是优化患儿的步态模式,提高行走效率和稳定性。
步态训练常常通过踏步训练、步行器使用和步态辅助器材的选择来实现。
步态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康复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5.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NMES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来增强患儿肌肉收缩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NMES可以通过电极贴附在患儿的肌肉上,通过电流刺激来改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NMES需要在专业康复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调整。
总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制定。
康复训练需要与医生、物理治疗师、家长等多方合作,并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期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一、康复训练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协调能力的障碍和运动功能的受限。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记录一位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
二、患儿情况介绍患儿小明,男性,6岁,被诊断为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他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康复训练,每周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训练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各种运动和手法,改善患儿的肌张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
我们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小明的肌张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肢体运动也变得更加协调。
2.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通过音标练习、发音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流利和准确。
3.认知训练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将认知训练纳入康复训练方案中。
通过益智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训练,小明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改善。
四、康复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肌张力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在生活中,他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同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自信和积极。
五、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家庭和医疗机构应该共同合作,为脑瘫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训练服务。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南一、脑瘫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残疾。
(一).脑瘫的定义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由于受损害的一般是控制肌肉和身体运动部分的大脑,所以患儿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但如果影响到大脑的其他部分,可能同时出现智力、语言、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的问题。
大脑的损伤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经过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甚至达到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
(二).脑瘫发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家族中曾有脑瘫、智力低下、先天畸形患者,染色体异常;2.妊娠时因素:母亲怀孕时有宫内感染、妊娠中毒症、一氧化碳中毒、受过量X线辐射等;3.分娩时因素: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4.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
以上因素可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全或颅脑损伤,产生脑性瘫痪;而大脑缺血缺氧,是导致新生儿大脑损伤的关键环节。
(三).脑瘫主要表现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却不出现应有的运动能力和表现;2)运动模式异常:运动时非常缓慢、动作不协调、不能控制的怪异表情和动作。
3)姿势异常:全身僵硬或特别松软,4个月以后两侧身体不对称、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或伸直僵硬,双手不能拿到身体的中线,双手握拳、拇指内收,双腿并拢或交叉、脚尖朝下;坐位时上身屈曲或仰头向后,站立时下肢屈曲、脚尖着地。
有的孩子则无法维持稳定的姿势,身体扭曲变动。
4)姿势变化减少:经常处于某种固定的姿势,很难自己调整。
伴随表现5)感觉障碍:孩子可能伴随有视觉、听觉、触觉等障碍;6)智力障碍:约占60-70%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7)癫痫:约占40%8)进食和吞咽障碍:可出现咀嚼吸吮困难、吞咽障碍,致营养吸收障碍等问题。
9)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失语,因构音障碍表现为口吃、发音不清或完全不能发音。
小儿脑瘫的康复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ay)简称脑瘫,是一组在小儿早期即发病的非进行性症候群,表现为非阵发性的中枢性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和不随意运动等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认识和行为异常,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一、分类(一)痉挛性脑瘫,是脑瘫中最常见的类型1.痉挛性偏瘫,瘫痪侧肢体自发运动减少,上肢受累多较下肢重,1岁前即可发现患侧手及拇指指甲生长迟滞,肢体显著痉挛,踝部跟腱挛缩导致马蹄内翻畸形,多呈足尖着地行走。
25%的病儿有认知功能异常,智力低下。
2.痉挛性双瘫,这种双下肢痉挛性瘫患常在婴儿开始爬行时即被发现,在爬行时双臂呈正常相互交替姿势向前,但其双腿则被拖拉向前,髋部内收,患儿行走延迟,双足呈马蹄内翻状,步行时足尖着地,托起小儿双腋可见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本型智力发育多正常。
3.痉挛性四肢瘫,是脑瘫中最严重的类型,四肢运动严重受累,合并智力低下和惊厥者最多;伴语言发育障碍和视觉异常者甚多,也可伴手足徐动。
(二)手足徐动型脑瘫,该型已较少见,患儿多有肌张力降低,抬头无力,喂哺困难,常表现舌头伸出口外及流涎,1岁后徐动逐渐明显,因咽肌受累,呈显著语言困难,说话时语句含糊,声调调节也受累,惊厥不多见,多数患儿智力尚可,二、康复原则1.“三早”的原则对于脑瘫的康复,早发现、早确诊和早治疗的的“三早”原则尤为重要,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成熟分化,从而不断地产生新的功能,最后形成多种功能的专一化,大脑在3岁以前发育最快,早期治疗能促使脑瘫患儿CNS在不断成熟和分化的过程中,使受损的脑组织得到较完好部分的有效代偿。
年龄增大,CNS的各种功能都将基本定型,此时再进行康复治疗比较困难。
另外,如治疗过晚,不对称的异常姿势和病理性原始反射就会较顽固地存在,肌肉的痉挛状态就不可能得到改善,最后不可逆的挛缩和畸形将无法避免。
关于早期的时间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在6个月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