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六步骤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需要遵循六个步骤。
这些步骤旨在帮助儿童加强对自己肢体的控制和改善先天的缺陷。
以下是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1.控制头部:脑瘫儿童通常无法对视他人,头部也只能低落难以伸展。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矫正器帮助儿童自我控制头部的能力,并逐步引导儿童改善动作。
同时,教会儿童独立主动完成抬头动作,并进行仰卧和俯卧循环交替训练。
2.翻身练:日常生活中,可以教导儿童在床上自觉地进行翻身训练,并和儿童一起做翻身。
这样可以让躯干惯状态,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更好地进行平衡练和正常的行走。
3.坐姿惯:教导儿童坐姿的正确方式,并使用辅助仪器尽量摆正头,背部伸直,保持正常的坐姿和平衡的能力。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正常的研究、交流和活动。
4.训练爬行:引导和规范儿童进行爬行,这样可以促使儿童控制身体和四肢的能力和协调。
同时,为以后成长的站立和慢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5.站立:对儿童进行正常协调的站立指导和训练,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纠结异常的动作。
这样可以促使关节再次发育健康生长,为将来健康行走做好全面的准备。
6.慢步走:最后,进行慢步走的训练,帮助儿童逐步掌握正常的行走方式。
这样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有哪些原则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基本原则是:1. 早诊断、早治疗。
2. 综合治疗、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3. 家庭参与、协作治疗。
4. 分析患儿的心理、引发其主动性。
5. 医疗康复与教育康复同步进行。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有:一. 运动功能训练内容:人体的运动大体分为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粗大运动有基础性运动(抬头、翻、爬、坐、跪、站、走、跑、跳、投等)和技巧性运动(翻滚、走平衡木等)。
精细动作包括:抓、握、提、放、撕、扯、捻、压、拧、悬、揉、搓、翻、掀、折、曡、捆、绘、写等。
二. 常用的治疗训练方法;首先要根据小儿运动发育顺序制定治疗计划,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的规律。
第二不要给两个以上难题。
第三是运动和感觉训练同时进行。
早期训练包括以下几方面:(一) 头的控制:1. 眼球追視训练: 治疗师用颜色鲜艳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离患儿眼睛30cm的水平位置缓慢的左右、上下移动,完成眼球追視训练,为头的控制打下基础。
2. 仰卧位头部的旋转: 完成仰卧位时头部的上下左右旋转功能训练。
3. 肘支撑头抬起:俯卧位完成此功能训练,来抑制迷路性反射姿势及屈肌张力的亢进。
4. 仰卧位头部的上抬:脑瘫患儿常有仰卧位时屈肌控制能力低下,受到外界刺激是伸肌过度紧张的现象,这种情况进行此项训练非常必要。
5. 俯卧位头部上抬与双上肢支撑 :这一动作主要是抬高头部的抗重力能力和双上肢支撑负重的能力。
(二)躯干的控制1.仰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通过调整双上肢可以向前方伸展,,还可以抓住膝、脚并放到口边,分离运动开始出现,腹侧肌肉发育达到高峰。
2.俯卧位的屈伸统合的调整:这一训练来控制患儿肩关节上提和内收。
3.骨盆的控制训练:这是维持坐位和站立的重要环节(三)上肢的支撑1.骨盆部位的负重及重心的移动。
2.侧方、后方支撑体重(四)保护性伸展:在球上完成效果较好.(五)坐位的训练:这一训练完成坐位的平衡和调整能力(六)爬行能力训练:包括腹爬、膝手立位爬行,俯卧位、膝跪位、仰卧位的训练侧卧位、(七)站立训练:从跪到站立(四点跪训练、两点跪训练、蹲起训练)从坐位站起、从跪位站起、单腿站立、立位姿势等训练。
早产儿脑瘫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文章导读临床上早产的婴儿是很多的,早产给患儿带来的代价就是容易患上早产疾病,如早产儿脑瘫,此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会影响患儿将来的生长发育,给家庭也会带来承重的打击,所以孕妇怀孕后要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避免孩子早产,同时发现早产儿脑瘫后要做好早产儿脑瘫康复治疗,那么早产儿脑瘫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一〉头部控制的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
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起到良好的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效果。
〈二〉上肢和手的功能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过程中最好在一个稳定的姿势下进行,着重是纠正脑瘫患儿上肢的痉挛模式。
可一手抓住患儿肘的外侧,一手握住患儿的手,将他的手臂上举和外展。
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
鼓励患儿将他的双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玩具。
〈三〉躯干和下肢功能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翻,坐,爬,站,走是婴幼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学习和掌握各项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训练翻身时,先叫患儿全身放松,以臀部为支点,协助一侧肢体抬离床面,从一边翻到另一边。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坐位训练中,首先教患儿用手撑着坐,然后无支撑坐,逐步过渡到坐下可拿身边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的患儿爬行训练中,他人可在患儿的肩,肘,髋,膝部给予适当的支持,鼓励患儿向前爬行。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中跪位有助于站立,训练时可先让患儿坐在自己的脚根上,在他人支持下,将髋部伸直,并训练跪位平衡。
早产儿脑瘫康复治疗是很重要的,康复治疗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早产儿脑瘫时,多数会出现肢体异常,严重时会行走困难,当然这些危害是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症状及危害会更多。
而早产儿脑瘫康复治疗则是婴儿时期进行的治疗,因此治疗的进度可以缓慢进行,但必须有治疗的过程,防止身体提前出现疾病并发症。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脑瘫的作业疗法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
它会使儿童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导致步态和姿势异常、肢体运动能力受限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作业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将针对小儿脑瘫患者的作业疗法,进行详细介绍和。
作业疗法的定义作业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日常活动、训练和锻炼,帮助小儿脑瘫患者提高肢体运动的能力和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疗法主要应用于小儿脑瘫、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中。
作业疗法的优点作业疗法具有以下优点:•适用范围广:作业疗法不受年龄和疾病类型限制,对于各种患者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简便易行:作业疗法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可以在家庭和医疗机构中进行。
•经济实惠:作业疗法费用较低,负担小,可以通过锻炼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康复治疗费用。
作业疗法的原则作业疗法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性原则:作业疗法要考虑治疗的安全性,确保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会带来任何伤害和危险。
•个体化原则:作业疗法的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个性化制定。
•地址性原则:作业疗法的实施应该与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治疗目标。
•积极性原则:作业疗法需要激发患者的兴趣,建立积极的情绪状态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作业疗法的实施方式作业疗法的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游戏疗法游戏疗法是一种有趣的作业疗法,它通过游戏来激发患者的兴趣,建立起与治疗相结合的积极快乐的情绪状态。
游戏疗法主要分为物理游戏和认知游戏两种类型。
物理游戏主要通过肢体动作的训练和锻炼来强化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认知游戏主要通过智力游戏、益智游戏等来锻炼患者的认知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疗法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是最常见的作业疗法之一,包括如洗脸、洗手、穿衣、拆卸、组装等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各种动作。
通过训练这些日常活动的技巧和动作,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病,其症状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协调障碍等。
康复训练是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旨在帮助康复师更好地指导和执导儿童康复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肌肉拉伸•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肌肉紧张,进行肌肉拉伸可以帮助舒张肌肉,缓解肌肉痉挛。
•拉伸方法:1.选择合适的拉伸动作,例如手臂伸直向上伸展;2.缓慢而均匀地进行拉伸,直到感受到轻度拉伸感;3.维持拉伸姿势20-30秒;4.重复2-3次。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旨在提高脑瘫儿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训练重点:1.坐立平衡:通过坐起、坐稳等训练,提高脑瘫儿童坐立平衡能力;2.爬行:通过爬行训练,增强脑瘫儿童四肢力量和协调能力;3.行走:采用辅助器具,通过行走训练帮助脑瘫儿童提高步态和平衡能力;4.抓握能力:通过握物体、拿取物体等训练,强化脑瘫儿童手部动作能力。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利用电刺激技术辅助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功能电刺激设备有电疗仪、电刺激治疗仪等。
•电刺激方法:1.设置合适的电刺激参数,例如刺激强度、频率等;2.选择适当的刺激部位,例如四肢肌肉等;3.应用电刺激设备对脑瘫儿童进行治疗;4.根据康复效果调整电刺激参数,逐步提高刺激强度。
语言康复训练语音训练•脑瘫儿童常常伴有语言发展障碍,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帮助改善口齿表达和语音音质。
•训练重点:1.唇舌训练:通过练习发出不同音节、音素,加强口腔运动能力;2.发音训练:通过模仿、跟读等训练,帮助脑瘫儿童纠正发音错误;3.语音矫正:采用正音训练、语音干预等方法,帮助改善脑瘫儿童的语音音质。
语言理解训练•脑瘫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常常受限,进行语言理解训练可以帮助提高其听力理解和语义理解能力。
•训练方法:1.听力训练:包括音响辨别、听音辨识等,提高脑瘫儿童的听力敏感度;2.语义训练:通过词汇学习、语义理解任务等,促进脑瘫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引言脑瘫(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患儿常伴有智力、运动、语言、感知、认知、行为等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五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脑瘫的治疗应尽早开始,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本文将针对五个月宝宝脑瘫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1. 早期评估对五个月宝宝进行全面的生长发育评估,了解其运动、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的能力,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家庭康复训练(1)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以便在家庭环境中对宝宝进行康复训练。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培养宝宝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3)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游戏、触摸、听觉、视觉等方式,提高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
(4)精细运动训练:通过抓握、投掷、翻滚等游戏,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
3. 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根据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如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
(2)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3)电疗:运用低频电、中频电等治疗方法,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肌肉功能。
4. 作业治疗针对宝宝的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5. 语言治疗对语言障碍的宝宝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训练。
6. 心理治疗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对脑瘫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
7.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如抗痉挛药物、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等。
8.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伴有严重畸形或功能障碍的宝宝,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宝宝的病情、年龄、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2. 家长积极参与:家长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关注宝宝的生活细节。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常导致肌肉协调和运动控制的问题。
康复训练在脑瘫患儿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训练旨在帮助患儿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独立生活。
康复训练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物理治疗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这些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牵引、按摩和热疗等。
通过这些方法,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控制他们的肌肉,以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语言治疗是帮助脑瘫患儿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发音、改善语言流畅性以及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有助于患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参与社交活动。
职业治疗旨在帮助脑瘫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独立性。
通过这种治疗,患儿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吃饭和洗澡等。
此外,职业治疗也可以提供适当的辅助工具和设备,以帮助患儿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除了传统的康复训练,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康复。
例如,水疗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提供一种低压力的环境,帮助患儿
进行肌肉锻炼。
艺术治疗可以通过绘画、音乐和舞蹈等形式,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方式来发展患儿的运动和表达能力。
这些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患儿的个体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使用。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定期的评估。
与家人和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脑瘫患儿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培智学校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常常会带来轻重不同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障碍,影响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自理能力,培智学校为这部分学生提供了康复训练,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这些脑瘫儿童得到了有效的康复和协助。
培智学校采取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康复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按摩、电疗、温热治疗、超声波等。
这些疗法能够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张力不足和肌肉萎缩等症状,帮助儿童恢复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传统物理疗法、健身器材疗法、功能性训练等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练习脑瘫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帮助儿童恢复或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3. 语言康复。
脑瘫儿童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
培智学校通过语言康复的方法,包括言语疗法、声音模仿练习、口语教育、语音学习等,促进儿童语言的发音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4. 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一种运动和感觉刺激相结合的综合性康复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儿童借助于各种感觉输入,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提高儿童感知能力和反应速度,练习平衡、肌肉协调能力、对称性等,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运动控制和运动能力。
5. 食物疗法。
饮食调节也是脑瘫儿童康复的重要方面之一。
培智学校综合考虑脑瘫儿童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设计出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营养搭配、食物多样性、饮食时间规律等,促进健康食物与良好的健康习惯。
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康复方法,培智学校针对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儿童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力、自理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为脑瘫儿童争取更独立自主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记录一、康复训练简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协调能力的障碍和运动功能的受限。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记录一位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效果。
二、患儿情况介绍患儿小明,男性,6岁,被诊断为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
他的家庭非常重视他的康复训练,每周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三、康复训练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各种运动和手法,改善患儿的肌张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
我们为小明设计了一系列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拉伸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训练等。
通过定期的物理治疗,小明的肌张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肢体运动也变得更加协调。
2.语言训练脑瘫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通过音标练习、发音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流利和准确。
3.认知训练脑瘫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也将认知训练纳入康复训练方案中。
通过益智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帮助小明提高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训练,小明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得到了改善。
四、康复训练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肌张力明显减轻,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和协调。
在生活中,他能够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洗脸等。
同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自信和积极。
五、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进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因此,家庭和医疗机构应该共同合作,为脑瘫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训练服务。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内容
针对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运动功能训练:通过各种运动活动,如游泳、跑步、球类运动等,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协调、稳定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促进身体的整体发展。
2. 平衡训练:通过站立平衡练习、单脚站立、坐立平衡训练等,帮助患儿提高平衡感和身体控制能力。
3. 智力训练:通过认知游戏、问题解决、记忆训练等,培养患儿的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如何独立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
5. 语言和沟通训练:通过言语表达、语音训练、交流训练等,帮助患儿改善语言和沟通能力。
6. 社交训练:通过与其他儿童进行互动、团队活动等,帮助患儿发展社交技能和建立人际关系。
7. 器械辅助训练:如康复器械、正畸器械等,通过正确使用这些辅助工具,帮助患儿进行特定肌肉的力量和运动控制训练。
8. 家庭参与训练:强调家庭的积极参与,通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辅助和鼓励,加强儿童的康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应根据患儿的情况和程度进行个体化设计,并由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指导和监督。
同时,康复训练应持续进行,并与其他医疗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以下内容由成都78115部队医院脑瘫科提供
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在脑瘫的治疗中起着去足轻重的
作用,经过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患者的症状就会明显得到改善,甚至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
成都78115部队医院脑瘫科专家介绍其康复治疗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
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二、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
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
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
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三、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四、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
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
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五、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
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
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
温馨提示:小儿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因此已经发现脑瘫的症状及时的到脑科医院进行治疗。
脑瘫疾病的诊断治疗对医院的技术设备和专家经验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脑瘫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脑科医院进行治疗。
我院采用“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的研制是从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出发,立体综合地治疗脑瘫疾病基础,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
该疗法使所治疗部位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物理刺激和生
物化学效应,能快速修复受损神经的关键物质,可在患者体内释放出强烈的刺激信息和巨大的生物能量,通过经络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灶,产生良性诱导。
“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 优点:不手术、无创伤、无副作用、随治随走、只需治疗1—2个疗程、适合各年龄阶段患者。
通过这种良好的双向调节功能,能有效地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矫正畸形,恢复持重力线,早产、难产、窒息、以及脑损伤后遗症引起的双腿交叉、足尖着地,马蹄足、足外翻、膝关节屈曲 ,肘关节屈曲、腕下垂、拇内收、手指屈曲、语言多动、流涎、弱智等脑瘫症状,经“BC——脑细胞介入修复疗法” 经系统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患者都可实现生活自理,经过多年临床治疗,有 97%的患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深受广大患儿家长的认可。
按摩治疗小儿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对于小儿脑瘫应用的按摩治疗常用的手法如下:
1.攘法用手背或腕部附着于一定部位,往返连续滚动,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2.推法术者以指、掌、拳、肘、足等部位着力于患者体表一定部位或经络上,做前后、上下、左右直线推动。
小儿常用拇指平推法。
3.拨法以指端侧面置于肌肉或肌腱的一侧,做横向或垂直方向的刮动或拨动。
4.摩法手掌附在体表一定部位做环形或往返而有节奏的轻柔摩动,使局部产生温热舒适感,有止痛作用。
5.击法以拳、指、掌或背等做拍打或捶击,须用轻柔的指劲或腕动。
6.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定位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作柔和的旋转动作。
7.拿法用指或全手合力相扣,提拿肌肉或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