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角第一课时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0
4.3.1《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授课钟广祥一、学情分析:角与直线、射线、线段一样都是重要而基本的几何图形。
有关角的概念、画法、表示方法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及其它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对角的概念有些粗浅的认识,本节课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将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理解它的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法。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1)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体会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角的定义和四种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分析:1.重点: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
2.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启发诱导、讨论法、练习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使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赋以适当的点拨,注重直观、动手、探索能力的培养,采用“教师引导、启发诱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领会角的定义及特点。
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法。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新知的能力,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使用电子书包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充分发挥自我研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角的定义、特点,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能正确识别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
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概念。
3.角的分类:讲解角的分类,让学生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4.角的度量: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5.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识别各种角,并用度、分、秒表示它们的大小。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的重要性。
7.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1.角的概念2.角的分类3.角的度量–度、分、秒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