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013/6/18 16:34:00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作者:娘毛才

藏医药是藏族传统文化“十明”(大五明和小五明共为十明,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中一颗不可多得的奇葩。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实践中,不断与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在同自然界和各种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对外交流中,逐步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使之成为一个适合高原特色的科学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1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青海省是除西藏以外藏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区。省内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有名的大寺院,公元1711年在塔尔寺就已建立了“曼巴扎仓”,是旧中国藏医医方明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另外,青海的广惠寺、夏琼寺、拉加寺等寺庙也设有“曼巴扎仓”。很长一段时间,青海很多藏医人才的培养都是在曼巴扎仓(寺院)中进行,使培养的藏医人才少,满足不了广大患者的需求。直至近代,藏医药事业发展还很缓慢。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省的藏医药事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1.1医疗工作。医疗工作在原有曼巴扎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目前,全省已有藏医院达28所,其中包括在省会西宁的青海省藏医院等7家大中型医院,实现了县县有藏医院,民族乡有藏医门诊部的局面。据统计,全省藏医院公开设病床1800多张,县以上藏医院的建筑总面积达38000余平方米。

以省级藏医医院青海省藏医院为例,创建于1983年。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国家药品I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重点专科、青海省示范藏医院建设单位。现设有20多藏医临床科室,并建立各专科特色诊疗室,开展藏医艾灸疗法、熏蒸疗法等100余特色疗法。其中藏医药浴疗法、藏医放血疗法、藏药炮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60余种张床位、400余技术专业人员,402种特色制剂。年住院人次达30000余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除了省内外,还吸引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批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1.2藏医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医学教育采用不同类型的进修班及培训班,尤其是短期培训班,以解决燃眉之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初级形式已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层次较高的藏医学校也逐渐出现。如先是在卫生学校内设藏医班(如黄南自治州卫校藏医班),由西藏藏医学校代培。尽管这样,但藏医人才培养力度还远远不够,至1990年,全省新培养出的藏医药人才不过千人。1987年,国家批准建立青海藏医学院(对内充属于青海医学院藏医系),1996年,青海省藏医学院设置了藏医专业,并第一批招生藏医本科班,共有28名学生。2000年设置了藏药专业,招收藏药本科学生。2000年青海藏医学院成立民族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学科点,2006年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X)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一民族医(藏医)方向的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生。

至此,青海藏医药教育工作形成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硕士、博士同步提高的办学格局,为藏医药在青海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1.3藏医药研究。科研在藏医药学中是一项新工作,起步较晚,而且主要也多限于对临床治疗的总结和对比等。1983年成立第一家藏医科研机构——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后,先后建立州、县级科研机构。1986年,成立藏医学会,大大活跃了青海省藏医药学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水平。

藏医药学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藏医药学基础研究,藏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藏药的生药组织研究、化学成份研究、药理和毒理研究,新藏成药的研制,高新技术在藏药生产中的应用等。先后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藏药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藏医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观察》、《藏医混乱品种的鉴别》、《藏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藏医治疗乙型肝炎16例临床观察》、《藏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观察》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主持编写了大中专藏医药学校教材10余部和完成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90部、发行量18万册。完成整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中国藏医药大全》整理出版和承担国家教育基金项目《四部医典唐卡大详解》(藏、汉、英、日4种文字)编纂、翻译、出版等工作。为丰富和发展藏医药理论做出了贡献,所取成果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的肯定和嘉奖。

1.4藏医药文化产业。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促生了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的发展。藏医药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文化为一体的藏医药集团公司的跨越,开展了传统藏药新品种、新剂型的研究和开发,青海省藏医院被确定为国家藏药临床研究基地。目前,青海全省有藏药生产企业19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金诃、晶珠等企业,藏药品种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通过GMP认证使现有企业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省拥有740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其中具有藏药文号226个。生产藏药172种,其中有1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已取得制剂许可证的制剂室25个,申请注册藏药医疗机构制剂品种400余种。通过各种途径的发展,藏药研发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除传统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仁青芒觉等外,新研发了很多如治疗肝硬化、乙肝等疑难杂症的藏药藏医药的产业化使藏医这门古老的医学焕发了新的生机。

2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展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集机遇和挑战共存的良好时期,藏医药事业进入了空前发展时期。如何加强交流、取其精华,为藏医药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藏医药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所有从事藏医药事业人的共同希望。在青海发展藏医药产业有自然资源、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健全等多方面的优势。

2.1注入现代科技的新鲜血液促进藏医药的发展。正确的诊断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前提。传统的藏医诊断手段望、闻、问、切有着整体地、客观地、辨证地反映疾病整个过程且无损伤性的优点,但有诊断模糊性的缺点。现代诊断手段如CT、核磁共振、热象图等有着清晰、精确的优点,但存在着偏重局部、微观、形态的分析,而且有的还有一定的损伤性。为此,广大藏医工作者按照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拓了微观辨证学,从而使传统的宏观唯象辨证进展到与实验研究及微观、微量、超微结构检测、观察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水平,促进中医诊断学实现宏观与微观的辨证统一。2.2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藏医药事业的发展,首先要着眼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充分发挥藏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其次要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