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唐朝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
二、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教学难点:遣唐使的影响、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历史话剧表演、小组讨论、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唐朝大明宫),大家先仔细的观察并猜想一下这是什么建筑?是什么朝代的呢?这个建筑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宏伟壮观、大气)对,它就是唐朝富丽堂皇的大明宫,它的位置在长安城的这个地方(简介大明宫)。
为什么日本的建筑模仿唐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开启一段文化之旅,去寻找答案吧!(二)请学生阅读第19页,并思考问题:(1)什么是遣唐使?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朝?除遣唐使外,中日文化交流还有哪些人物?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法律、制度先进,经济繁荣,是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密切交往与联系。
留学生和留学僧(2)阅读材料思考:遣唐使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的呢?日本在遣唐使的派遣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日本官方十三次派出遣唐使著名人物:阿倍仲麻吕人员素质高特点:时间跨度长派遣次数多使团规模大(3)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钱币:这两种钱币有何相似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4)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制度上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教育上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学生对于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3.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知道日本、天竺;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时间。
史料实证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历史理解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教师导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学习目标】1. 以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2. 了解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布局特点,知道长安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认识唐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2.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重要性【重点内容】1.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2.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的影响和作用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启示【导学过程】【导学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幅唐朝时期的图片或者视频,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以及与外国文化的交流。
【导学步骤2】概括背景和特点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
背景:唐朝是中国古代辉煌的时代之一,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特点: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不仅有外国使臣来华,还有中国使臣出使外国,中外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导学步骤3】讨论影响和作用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的影响和作用。
影响:中外文化交流使唐朝充满了异域风情,增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外国的科技、知识、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也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作用: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建立,推动了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同时,中外文化交流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促进了贸易和商业的繁荣。
【导学步骤4】总结意义和启示通过讨论和思考,总结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带给人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增加了人们对多样性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启示: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
【导学步骤5】拓展思考通过精选的文化交流案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中外文化交流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和意义。
【导学案总结】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特点、影响和作用,并通过总结意义与启示,使学生形成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价值观和认识。
同时,通过拓展思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了解中外文化交流对我们现在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与技能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运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知识。
2.通过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重点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和朝鲜;日本、天竺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的条件及与各国的相互影响。
鉴真图像、玄奘画像、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你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一定知道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只有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自主探究:《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又有哪些不同呢?你想了解鉴真东渡真实而又神奇的事迹吗?●新课讲解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1.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遣唐使”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次?(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后,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
[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 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 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2.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科举制, 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 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日本的和同开珎唐朝的开元通宝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材料三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唐服日本和服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析材料, 回答问题。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鉴真东渡主要目的是(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友谊D. 求取佛教精义2.六次东渡日本,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鉴真B. 吉备真备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3.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4.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型:新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教师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设计思维导图四、预习导学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五、精讲释疑:(一)遣唐使1.背景:__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
2.贡献:(1)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2)主持修建的,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三)玄奘西行1.时期:______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贡献:(1)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六、引导点拨:1、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频繁?2、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都体现了唐代密切、友好的中外交往关系,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七、反馈矫正: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A.遺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2.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4.“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八、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1.天竺戒旺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陈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至此称扬?”(1)“天竺”是现在哪里?(2)玄奘在何时西游天竺?回国后,他写了一部什么书?这部书有什么重要价值?2材料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2.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二)自主探究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日本为了(),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3.概况: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和()。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2.概况: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经过()次东渡,终于在()年抵达日本。
3.贡献:在日本传授(),修建了(),还传播中国的()、()、()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背景:唐朝与()有频繁的交往。
2.概况:()初年,()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根据玄奘的口述。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成书,记载了他游历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的珍贵文献。
二、合作探究
(一)展示反馈
任务要求:小组内质疑答疑,结对同学之间进行。
步骤是讨论释疑,再帮扶解疑。
共同的疑点作好记录,指定或轮流由各组的发言人进行展示,疑点由全班共同探究释疑。
1.鉴真东渡有什么历史意义?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2.玄奘为中外交流作出什么些贡献?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表明了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谈谈我国外交有何优良的传统?
(二)点拨归纳
教师适时指导、引领、拓展延伸。
三、训练达标。
任务要求:
(1)学生整理导学案,用双色笔自主梳理、归纳本节知识,巩固记忆。
(2)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书写认真,专心做题。
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
A.遺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 D.商人
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3.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4.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5.《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6.从“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7.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8.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和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