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教程 第2章
- 格式:ppt
- 大小:3.04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是指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环境信息执行转向和加减速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
A、驾驶辅助(DA)B、部分自动驾驶(PA)C、有条件自动驾驶(CA)D、高度自动驾驶(HA)2、辅助驾驶阶段的主要特点是()oA、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车辆运行,但驾驶员要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B、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驾驶员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
C、车辆的运行由系统控制,同时系统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系统会请求驾驶员,由驾驶员做出应对。
3、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车辆运行,但驾驶员要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B、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驾驶员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
C、车辆的运行由系统控制,同时系统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系统会请求驾驶员,由驾驶员做出应对。
4、环境感知主要包括()oA、车辆本身状态感知,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行驶状态、车辆位置等;B、道路感知,包括道路类型检测、道路标线识别、道路状况判断、是否偏离行驶轨迹等;C、行人感知,主要判断车辆行驶前方是否有行人,包括白天行人识别、夜晚行人识别、被障得物遮挡的行人识别等;D、以上都是5^所谓V2X,意为vehic1etoeverything,即()。
A、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B、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C、车辆安全6、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英文简称()。
A、S1AMB、SA1MC、S1MA7、车联网的功能有()<,A、信息服务及管理B、减少交通事故C、实现节能减排D、以上三项都是8、车联网关键技术分布在“()”三个层面。
A、端-管-云B、端-管-车C、网-管-车9、依据人驾驶车辆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驾驶员行为特性分为三个部分:()行为特性、决策行为特性和操作行为特性。
A、认知B、感知C、驾驶10、在“管”层面,关键技术主要包括()oA、车辆和路侧设备的智能化、网联化进程加快,关键技术包括汽车电子、车载操作系统技术等;B、4G/5G车载蜂窝通信技术、1TE-V2X和802.I1p直连无线通信技术等;C、实现连接管理、能力开放、数据管理、多业务支持的车联网平台技术是核心。
LOGO第2章智能交通系统相关基础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基础理论1技术体系2第一节基础理论一、图论二、系统论三、信息论四、控制论一图论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图为研究对象。
图论是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其相关基础理论可以用于交通网络规划,相关算法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诱导、交通流的分配以及路网检测器布点等问题。
图论应用在交通领域又称为交通网络技术。
一图论路径分析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网络分析功能。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供静态或动态的最短路径的诱导,利用的就是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理论。
公路网络、铁路网络或水运网络等,这些网络的运输问题可以看做是这些网络的网络流问题。
二系统论系统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科学,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考虑问题,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要素包括人、车、路、环境等,因而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二系统论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整体性、动态性。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在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车辆,道路,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观点出发,集成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对交通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协调和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预测、系统优化和系统评价。
三信息论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信息论基础即香农(C.E.Shannon)信息论,是用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方法研究通信系统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极限性能的理论,是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理论基础。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输。
四控制论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从控制的角度掌握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控制系统的运行。
《智能车设计与制作》实验指导书杨宏韬李慧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二零一一年三月目录第一章电烙铁使用的注意事项 (1)第二章智能车硬件制作 (3)第三章 Keil C软件使用 (7)第四章 AT89S51单片机下载器软件使用 (14)第五章实验 (16)实验一程序状态指示灯演示实验 (16)实验二流水灯演示实验 (18)实验三数码管演示实验 (20)实验四数码管及跑马灯演示实验 (22)实验五按键中断查询演示实验 (25)实验六单红外反射式传感器输出测试实验 (27)实验七直流电机启动停止控制实验 (29)实验八直流电机调速控制实验 (31)实验九智能车寻迹实验 (34)第一章电烙铁使用的注意事项电烙铁:主要用来焊接电路烙铁头注意远离电线、纸质等;电烙铁通电后不能任意敲击、拆卸及安装其电热部份零件;关电源后,利用余热在烙铁头上上一层锡,以保护烙铁头;当烙铁头上有黑色氧化层时候,可用砂布擦去,然后通电,并立即上锡;海绵用来收集锡渣和锡珠,用手捏刚好不出水为适;元件焊接步骤步骤一、预热:烙铁头成45度角,顶住焊盘和元件脚。
预先给元件脚和焊盘加热。
烙铁头的尖部不可顶住PCB无铜皮位置,这样可能将板烧成一条痕迹;烙铁头最好顺线路方向;烙铁头不可塞住过孔;预热时间为1~2秒。
二、上锡:将锡线从元件脚和烙铁接触面处引入;锡线熔化时,掌握进线速度;当锡散满整个焊盘时,拿开锡线;锡线不可从直接靠在烙铁头上,以防止助焊剂烧黑;整个上锡时间大概为1~2秒。
三、拿开锡线:拿开锡线,烙铁放在焊盘上1~2秒。
四、拿开烙铁:当焊锡只有轻微烟雾冒出时候,即可拿开烙铁;焊点凝固。
焊接常见问题:形成锡球,锡不能散布到整个焊盘:烙铁温度过低,或烙铁头太小;焊盘氧化。
拿开烙铁时候形成锡尖:烙铁不够温度,助焊剂没熔化,不起作用。
烙铁头温度过高,助焊剂挥发掉。
焊接时间太长。
锡表面不光滑,起皱:烙铁温度过高,焊接时间过长。
锡珠:锡线直接从烙铁头上加入。
大学智能小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智能小车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2. 学习并理解智能小车编程所需的基础知识,如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算法等;3. 了解智能小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及其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智能小车的组装和调试;2. 学会使用相关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实现对智能小车的控制;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小车及机器人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3. 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认识到智能小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有较高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智能小车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智能小车概述:介绍智能小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小车概述- 内容安排:1课时2. 智能小车硬件组成:讲解智能小车的各部分硬件,如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智能小车硬件组成- 内容安排:2课时3. 智能小车编程基础:学习编程语言、传感器数据处理、控制算法等基础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小车编程基础- 内容安排:4课时4. 智能小车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组装智能小车,并进行调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智能小车组装与调试- 内容安排:3课时5. 智能小车控制程序编写:教授如何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智能车结构原理及程序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智能车结构原理及程序控制基础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在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向智能网联专业开设的一门新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在Arduino开源软硬件平台上实现各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电子产品原型。
Arduino的入门难度较低,因此,与传统的电类专业课相比,本课程对先修课程基本没有要求。
在开设传统的电类专业课之前开设该课程,能引导学生尽可能早的接触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知识,发现其中蕴藏的无穷乐趣,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Arduino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用于解决物联网中感知层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重点掌握Arduino软硬件基础、语言基础、函数基础。
2.掌握物联网工程感知层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方法和行业规范、标准,了解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对Arduino 开发的影响。
重点掌握Arduino 类库使用及编写、I/O 接口及软硬件串口通信协议应用。
4.能对物联网工程特定需求进行感知层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对Arduino开源软硬件技术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把握,了解电子产品原型系统的制作流程。
在掌握基本的电子制作常识的基础上,通过若干实验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和制作基于Arduino平台的电子产品原型系统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学习与物人关系有关的单片机原理和应用设计:激发创新能力,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创新思想设计有关的概念产品:.使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学会与工程师交流配合完成全部设计制造过程。
四、课程学时分配五、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arduino 概述第一节概述【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arduino开发板版本及各引脚需求【本节教学重难点】1、arduino主要特征【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 arduino电源引脚说明?2.Arduino扩展板有哪些?【本节小结】2、arduino概述3、arduino主要特征第二节开发板内部结构【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开发板内部结构【本节教学重难点】1、开发板内部机理【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简述Arduino Mega 2560内部结构?2.AVRA微控器分类?【本节小结】1、arduino内部结构解析第三节 arduino发展趋势【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arduino开发板发展前景【本节教学重难点】1、Arduino特点【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 arduino开发板优势有哪些?【本节小结】1、arduino概述2、arduino主要特征第二章软硬件开发基础油第一节开发环境搭建【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arduino软件开发环境搭建【本节教学重难点】开发环境搭建【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简述Arduino Mega 2560开发板的性能指标?2. Arduino Mega 2560开发板原理图?【本节小结】2、arduino软件开发环境搭建【本节小结】3、arduino概述4、arduino主要特征第二节开发语言概述【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开发板开发语言【本节教学重难点】1、标识符、运算符复合赋值运算符认知【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运算符有哪些?2.C语言中什么是关键字?【本节小结】1、了解开发板开发语言2、什么是复合赋值运算符第三节基本函数认知【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开发板开发语言【本节教学重难点】1、标识符、运算符复合赋值运算符认知【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运算符有哪些?2.C语言中什么是关键字?【本节小结】3、了解开发板开发语言4、什么是复合赋值运算符第四节常量和数据类型【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常量数据类型【本节教学重难点】1、数据类型转换函数认知【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什么是整数常量?2.数据变量类型有哪些?【本节小结】常量和数据类型认知第五节控制语句【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开发语言控制语句功能使用方法【本节教学重难点】1、continue语句2、do...while语句【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break语言使用规范?【本节小结】掌握开发语言控制语句功能使用方法第六节运算符【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余数、加减乘除和赋值符使用【本节教学重难点】1、逻辑运算符2、复合运算符【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复合运算符使用规范?【本节小结】了解掌握余数、加减乘除和赋值符使用第三章开发板常用模块及其应用第一节超声波雷达模块【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超声波雷达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本节教学重难点】超声波雷达模块函数应用【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超声波雷达测距原理?2.使用函数调用雷达测距实验?【本节小结】了解超声波雷达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第二节蜂鸣器模块模块【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蜂鸣器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本节教学重难点】蜂鸣器程序认知【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蜂鸣器原理?2.使用函数调用演奏音乐实验【本节小结】了解蜂鸣器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第二节直流电机模块【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直流电机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本节教学重难点】直流电机程序认知【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 直流电机的调速原理.?2.直流电机转速控制及测量实例实验【本节小结】了解掌握直流电机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第三节部进电机模块【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步进电机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本节教学重难点】步进电机控制程序认知【本节核心教学内容】【本节作业】1. 部进电机的调速原理.?2.部进电机转速控制及测量实例实验【本节小结】了解掌握部进电机模块结构原理以及应用。
第二章视觉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1/ 3本章小结本章的学习目标你已经达成了吗?请通过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进行结果检验。
序号问题自检结果1 简述视觉传感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作用视觉传感器又称为成像装置或摄像装置,是智能车辆路径识别模块中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测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近红外光等,实现视觉功能的信息采集、转换和扩展,提供可视化、真实、多级、多内容的视觉图像信息。
2 简述单目视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单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先识别后测距,首先通过图像匹配对图像进行识别,然后根据图像的大小和高度进一步估计障碍物和车辆移动时间。
特点:具有成本低、帧速率高、信息丰富、检测距离远等优点,但易受光照、气候等环境影响,缺乏目标距离等深度信息,对目标速度的测量也不够可靠。
3 简述双目视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双目视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先对物体与本车辆距离进行测量,然后再对物体进行识别。
特点:双目摄像头兼具了图像和激光测量的特点,也有自身安装、标定和算法方面的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双目摄像头可以获取的点云数量远多于激光雷达,但是要强大的算法适配才能进一步做出分类、识别和目标跟踪,同时也需要具有较强计算力的嵌入式芯片,才能使其优势得到发挥。
4 简述红外视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红外视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能够透过红外辐射的红外光学系统,将视场内景物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红外探测器再将强弱不等的辐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和视频处理,形成可供人眼观察的视频图像。
特点:红外夜视系统是视觉传感器一个独特的分支,图像处理算法在处理远红外夜视图像过程中依然能够发挥作用,因此红外夜视系统能够像可见光摄像头一样,获取环境中的目标大小和距离等信息,对光照不足条件下对基于可见光的视觉传感器的应用是一种有效补充。
5 智能网联汽车中图像识别的典型应用都有哪些?智能网联汽车中图像识别的典型应用包括对车牌、道路边界、车道线、交通信号、交通标志、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