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分析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6
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报告1.目的为了解本公司在体系的现状表现,以确定和公司经营宗旨相关并影响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相关重要内外部问题,特制订此评估报告,以此作为每年管理体系策划的依据。
2.适宜范围适用于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3.本报告所涉及内部和外部环境事项范围4. 内部事项现状评估描述4.1 战略发展方向近几年来,公司在大力发展传统施工业的同时,大力致力于房地产开发、小水电投资、投资参与政府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初具规模。
房地产开发、投资参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公司的主流产业,公司逐渐形成传统施工业、房地产开发、投资三大板块齐头并举的格局,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逐步摆脱了单独依靠传统施工业艰难发展的被动局面,公司抗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
公司顺应行业发展新态势,实施“投资带动施工”战略,大力发展EPC、PPP业务,先后在安徽、吉林、湖南、陕西、河南、福建等省投资10余个PPP项目,涉及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及城镇基础设施等领域。
2018年,企业施工类新承接任务达134亿元,PPP业务新签合同额40亿元。
通过经营模式创新,以投资带动施工,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此外,在蚌埠建设了大量经济实惠的住房,2018年开发的房地产项目22个,其中,在蚌埠开发的项目就有8个,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赞誉。
多年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全国各地成功运用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2018年发电量超7亿度。
此外,按五星级标准分别在蚌埠、六安、合肥投资运营的安徽水利和顺酒店,坚持用绿色环保理念,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建设和谐商业生态环境。
预计公司全年完成产值 16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突破5亿元,总资产达280亿元。
2019年,公司将继续延续以前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成果,将房地产开发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同时,继续加大与政府合作,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内外部社会因素识别表1. 概述内外部社会因素识别表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识别组织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社会因素的工具。
通过了解这些因素,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制定战略决策,并为业务成功提供战略指引。
2. 内部社会因素内部社会因素是指组织内部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员工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组织的内部社会因素的示例:- 文化和价值观: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会对员工行为和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是否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等。
- 员工行为:员工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可以对组织的绩效和工作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等。
- 组织结构:组织的结构决定了决策层级、沟通渠道和权力分配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对组织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产生影响。
3. 外部社会因素外部社会因素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中的社会影响因素。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组织的外部社会因素的示例:- 可持续发展: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这可能对组织的业务模式和产品需求产生影响。
- 技术进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会对组织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例如,新的技术创新可能改变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
- 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组织的运营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市场准入和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 社会趋势:社会趋势如人口结构变化、消费观念的变化等也会对组织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老龄化趋势可能对医疗和养老服务需求产生影响。
4. 使用内外部社会因素识别表的步骤使用内外部社会因素识别表可以帮助组织全面了解内外部社会因素,并制定相应策略。
以下是使用该工具的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组织内外部社会因素相关的信息,包括市场研究数据、员工调查结果和行业报告等。
2. 分析内部社会因素:识别和分析组织内部文化、价值观和员工行为等因素,并评估其对组织绩效和目标的影响。
3. 分析外部社会因素:识别和分析与组织相关的外部社会因素,如技术趋势、政府政策和社会趋势等,并评估其对组织的机会和风险。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程序(ISO9001-2015)1目的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职责3.1总经理办公室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评价。
3.2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内部环境中组织总体表现、组织知识、组织文化、人力因素、组织治理相关因素的分析、评价。
3.3设备开发部负责内部环境中基础设施的分析、评价。
3.4品质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分析、评价。
3.5销售公司负责内部环境中顾客满意、工序委外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6原料采购部负责内部环境中原料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7物资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辅料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8生产部负责过程运行环境、各工序有效作业效率的分析、评价。
3.9财务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财务因素的分析、评价。
3.10研发中心负责内部环境中技术因素的分析、评价。
4程序4.1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价工作。
通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如遇到内外部环境变化,可临时组织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和评价。
4.2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总经理办公室提前一周向相关部门发出本次“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计划”。
4.3各部门负责根据各自的环境分析职责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
4.4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主管召开评审会议。
4.5环境因素分析、评价4.5.1PESTEL分析模型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
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因素(Social)、技术要素(Technological)、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
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哎呀,说起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这可真是个重要但又有点复杂的玩意儿。
咱们先来说说内部环境因素吧。
就拿我之前待过的一家公司来说,那是一家小小的创业公司,人不多但大家都充满了激情。
公司的内部环境中,企业文化就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
在这家公司里,老板特别强调创新和团队合作。
每次开会,他都会鼓励大家大胆提出新想法,哪怕听起来有点疯狂。
而且,公司还经常组织各种团队建设活动,像户外拓展啦、聚餐啦,这让大家的关系特别融洽,工作起来也更有默契。
这就是内部环境中的企业文化因素,它对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有着不小的影响。
再来说说人力资源。
有一次,公司接到了一个大项目,需要紧急招人。
可招进来的新人经验不足,培训又需要时间,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这就凸显出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啦,如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那可就麻烦喽。
还有内部的管理制度。
我记得有一次,公司的报销流程特别繁琐,一张小小的发票要经过好几个人签字,这不仅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还让人觉得很烦躁。
这就是管理制度不合理带来的问题。
接下来聊聊外部环境因素。
市场竞争那可是相当激烈啊!就好比在一条繁华的商业街上,开了好多家同类型的店铺。
比如卖奶茶的,一家接一家。
消费者的选择多了,你要是没有点独特的卖点,怎么能吸引他们呢?政策法规也是个关键因素。
比如说,环保政策一收紧,那些高污染的企业就得赶紧想办法转型升级,不然就得关门大吉。
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明显。
像前几年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消费,生意也好做。
可这几年,经济有点波动,消费者都变得谨慎了,企业就得想办法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社会文化因素也不能忽视。
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和环保,那些绿色、健康的产品就更受欢迎。
那怎么来识别和评价这些内外部环境因素呢?首先,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变化。
可以定期开展内部调查,听听员工的想法和建议;也可以多关注行业报告、新闻资讯,了解外部的动态。
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表1. 识别目的本识别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组织识别其内外部环境中与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因素和风险,以便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
2. 识别内容2.1 内部环境识别组织应该对自身的内部环境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组织结构和职责- 内部安全管理政策和制度- 内部安全设施和装备- 内部安全培训和教育- 内部安全文化和意识- 内部安全绩效评估2.2 外部环境识别组织应该对外部环境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受监管的法律和法规要求- 相关行业的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 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 社会和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和紧急情况3. 识别方法组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内外部环境识别:- 内部文件和资料的审查,包括组织的文件和记录,以及相关的安全控制措施和事件报告。
- 组织内部的调查和访谈,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 外部市场和业界研究,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和行业报告等方式获取外部环境信息。
4. 识别结果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识别,组织可以获得以下结果:- 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以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 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提升组织的安全水平和绩效。
- 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提升,增强组织的声誉和竞争力。
5. 总结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内外部环境识别表是帮助组织全面了解和识别与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因素和风险的工具。
通过识别内外部环境,组织能够更好地把握安全管理的重点和方向,提升组织的安全水平和绩效。
组织内外部环境分析
、台风、洪水、雷电、暴雨、暴雪)
具体的措施,一线员工有效执行相关措施)?
力等亟需改进。
2、我们在哪些环节可能缺乏更有效的管控能力
要加强。
的质量要求(例如:正确的应用各类信息处理
设施、正确的处理各类敏感数据等等)?
2、误操作
人员培训不足(针对人员能力特定的培训)
尽管公司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但这
些体系要求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缺乏有
效性。
1、消极怠工1、流程指南不恰当
1、与客户合约缺乏清晰责任定义
2、与设备提供商合约缺乏明确的安全要求
1、车间进出控制不足
2、车间缺乏严格门禁控制
3、车间内的监控不足
1、公司目前应用的标准、指南以及管理模型是
否有效支持质量管理?在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
才能更有效支持质量管理(管理指南的可操作
性?体系的整合性?)
合同关系的形式和程度度,尽管人员入职有质量意识培训,
但意识的灌输以及质量的沟通仍然需
要加强。
2、员工是否被系统地教育质量相关的意识,从
而能够自觉的、有意识的维护与管理过程相关
的质量要求(例如:正确的应用各类信息处理设施、正确的处理各类敏感数据等等)?
标准、指南和管理模型因素
尽管在与重要的服务提供商合同内容中明确了外呼平台及设备的故障响应及处理完成时限,但尚未充分识别其他的质量要求及风险后果。
2、故意破坏基础设施、硬件设备
1、基础设施故障1、对于重要的原材料提供商,在合同形式和内容方面是否可能对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合同中没有充分识别质量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的、导致食用油安全的风险识别不充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