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大雁学写字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0
大雁教案中班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基本特征、习性和生活习惯;2.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3.开发幼儿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创意想象等综合能力;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对大自然的关注。
二、教学内容1. 大雁的基本特征和习性1)身材、外貌、飞行方式等特征;2)流浪、候鸟、繁殖和迁徙等习性。
2. 大雁的生活习惯和生态环境1)生活习惯:食性、交配、育雏、群体行为等;2)生态环境:栖息地、危机和保护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拟定教学计划;2)准备教具材料:照片、图表、幻灯片、小雁、画纸、彩笔等。
2. 课前导入1)观察和描述照片中的大雁;2)了解大雁的生活环境和群体生活;3)提出如下问题:大雁是怎样飞行的?它们为什么会飞行?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征?3. 新知教学1)用照片或幻灯片展示大雁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比较,描述大雁群体行为和飞行方式;3)利用小雁玩具模拟大雁群体飞行,让幼儿互动体验,加深理解。
4. 拓展创意1)自由绘制大雁和它们的生活环境;2)教育幼儿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提倡环保意识;3)激发幼儿创意想象,设计新的大雁造型或群体飞行姿势。
5. 课后总结重点回顾上课内容,让幼儿总结对大雁的认识和理解。
并提醒幼儿重视环境保护和爱护动物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讨论、交流和游戏中的学习过程和表现;2.检查幼儿自由绘制的大雁图画的创意和水平;3.评价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关注大自然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教育需求和兴趣爱好;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灵活实用、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3.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欠缺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雁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雁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提供学生大雁的基本知识和信息。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大雁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学生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大雁》及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具。
2.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大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大雁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描述,鼓励他们谈论大雁的样子、颜色、特征等。
Step 2 学习新课(20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大雁》,让学生跟读。
2. 教师解释一些生词和难点词汇的意思,如“短”、“翅膀”、“飞翔”等。
3.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描绘的大雁,并回答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大雁的特征和习性。
Step 3 合作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大雁的特征和习性,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在练习册上。
2. 学生代表可以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4 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雁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进一步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视频中的情景,表达自己对大雁的印象和感受。
Step 5 小结(5分钟)1. 教师复习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大雁的特征和习性。
2. 学生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用自己的话概括大雁的主要特征和习性。
Step 6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
2. 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鸟类或其他动物的特征。
教学反思:通过课文《大雁》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大雁的特征和习性,并通过观察和描述训练了观察和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
同时通过相关视频的观看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此外,小组合作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精选3篇】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精选3篇】一【说教材】1、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语文教学应注意对同学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力量、阅读力量及写作力量,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同学为主体及激发同学学习爱好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
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宠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当自愧不如。
圆满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由于大雁在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学问性、抒情性的完善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同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同学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老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沟通法为学习方式,鼓舞同学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学问与力量:⑴了解的相关状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⑵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力量。
过程与方法:⑴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对大雁的宠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品位语言,理解对大雁倾注的感情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关键: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争论、归纳【教学过程】1、设疑创境:大雁,我们并不生疏,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形状、候鸟、合群性、叫声响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简单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咏雁作品。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写字》教案(精选12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学写字》篇1教学内容:1.《学写字》中的两个句子,认识7个汉字。
2.写字姿势,认识五个基本笔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朗读两个句子,用听读和其他的方法认字7个。
2.能力目标: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初步认识五个基本笔画。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不会就问和认真的学习习惯。
渗透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写字的基本知识,掌握写字的正确姿势。
认字。
难点:掌握写字的技能。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们都特别爱听故事,老师现在就请大家听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
(播放动画课件《写字很有用》)注:(课件的制作:蚂蚁和蜜蜂的三幅图制成动画,背景是草地,配上《写字很有用》这首儿童诗。
在课件播放完时,屏幕上出现几个字:“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2.蚂蚁和蜜蜂说写字很有用,谁知道写字有什么用?(生:可以给好朋友写信。
可以写自己的名字。
可以写。
帮助我记住很多字。
……)3.同学们说的真好,谁会写字?你写过什么字?学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会写字。
(生:我会写自己的名字。
我会写数字。
我会写“好”字。
……)4.这节课我们要学写字。
(板书课题:学写字)大家一起读课题。
“写字”这两个字是生字,谁会读?请一行小朋友读。
【评析】课的开头以动画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漂亮的画面和动听的故事中开始学习。
这样的安排尊重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上进入良好的状态。
又以“写字有什么用?”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紧接着“你写过什么字?”激发学生想写字想表现自己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充满生命力。
(二)、读文,引导学生进行写字实践,渗透识字。
1.下面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课件:出示两句话)教师用教鞭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范读。
2.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3.请小朋友们把书打开第4页,平放在桌面上,用小手指指着字,全班一起读。
幼儿园大班大雁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大雁教案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雁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大雁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幼儿对大雁的兴趣。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询问他们对大雁的了解和想法。
活动一:大雁的特征和习性1. 通过展示图片或使用实物模型,向幼儿介绍大雁的外貌特征,如羽毛的颜色、嘴的形状等。
2. 向幼儿讲解大雁的习性,如它们会在秋天飞往南方过冬,会排成V字形的队列飞行等。
3.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大雁的特征和习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二:制作大雁手偶1. 提供适量的纸板、羽毛、颜料、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大雁手偶。
2. 向幼儿展示制作手偶的步骤,并给予简单的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手偶设计独特的外观,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
活动三:大雁队列游戏1. 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名“队长”扮演大雁的角色。
2. 队长带领队伍排成V字形的队列,其他队员依次跟随队长。
3. 指定一个起点和终点,要求队伍在规定的路线上前进,注意保持队形。
4. 给予队伍一定的时间限制,看哪个队伍能最快到达终点并保持队形。
5. 鼓励幼儿团队合作、互相协调,以达到游戏目标。
总结: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大雁的特征和习性。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制作手偶和游戏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提问幼儿,询问他们对大雁的了解是否有所增加,以及他们在观察和游戏中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大雁特征和习性的理解、手偶制作的创意和游戏中的合作能力等。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手偶和游戏的照片,用于展示和评估。
教案扩展:1. 组织幼儿一起观察大雁的飞行,了解它们的迁徙路线和过冬地点。
2.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创作关于大雁的作品,如画册、手抄报等。
幼儿园关于大雁的教案篇一:14《大雁归来》教案大雁归来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 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人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学习课文(一)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二)提问: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与交流。
明确: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学写字》教学设计知识点分析《学写字》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写字的意义、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五个基本笔画和正确的写字姿势,这些都是学写字的基础知识。
另外,我还加入了一些良好的写字习惯,期望学生在学写字初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学目标1.认识田字格。
2.学习基本笔画。
3.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4. 熟悉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请大家听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
蜜蜂用树叶,写信给蚂蚁。
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
蚂蚁接到信,看了半点钟,也咬三个洞,表示“看不懂”。
蚂蚁和蜜蜂,商量大事情:“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
”学会写字,蜜蜂就能和蚂蚁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了,看来写字真的很有用。
二、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写字。
三、认识田字格初学汉字时,要把汉字写在田字格里,首先,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及各部分名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不顶格,不贴边;字儿舒服住里面!小朋友,相信你已经认识了田字格,并且做好准备要和它做好朋友了。
四、学习基本笔画接下来,我们学习五个基本笔画:横、竖、点、撇、捺。
(一)笔画横。
写横时要从左向右写,起笔稍顿,行笔轻快,收笔稍顿。
写出的横略微向右上倾斜,左边要比右边稍稍低一点。
(二)笔画竖。
写竖时要从上向下写,起笔时向右下方稍稍顿笔,行笔轻快,收笔迅速出锋,形状像一根悬着的针,这种竖叫做“悬针竖”。
小小一点要点好,学会顿笔很重要;横要平,竖要直,撇有锋,捺有脚;认真练习功夫到,笔画健美字才好。
五、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想写一手好字,还需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首先我们要端正坐姿:(出示图片及儿歌)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
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
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
当然,正确的握笔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的是“三指执笔、四点定位”握笔法。
幼儿园教案大雁教案标题:幼儿园教案-大雁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大雁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大雁的外貌特征和迁徙习性。
2. 学习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大雁。
教学准备:1. 大雁的图片或绘本。
2. 幼儿园室内或室外的空间,以便进行活动和观察。
3. 纸张、彩色铅笔和其他绘画工具。
4. 录音设备(可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大雁的图片或绘本,询问他们对大雁的了解,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探究活动:2. 带领幼儿到室外或室内的空间,观察天空中飞过的大雁群。
鼓励幼儿观察大雁的飞行姿势、群体行为等,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3. 回到教室,与幼儿一起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
引导幼儿提出关于大雁迁徙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大雁要迁徙?它们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等等。
4. 通过图片、绘本或其他媒体资料,向幼儿介绍大雁的迁徙习性和特征。
解答他们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疑问。
实践活动:5. 给予幼儿绘画材料,让他们尝试画出大雁的形象。
鼓励他们观察细节,例如大雁的翅膀、颈部等特征,并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6.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创作一幅大雁的大型拼贴画。
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部分,例如画大雁的头部、翅膀等。
鼓励幼儿在合作中分享观察和想法,并进行有效的沟通。
总结活动:7.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让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鼓励其他幼儿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
8.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雁的特征和迁徙习性。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与日常观察相结合,并提醒他们继续保持好奇心。
拓展活动:9. 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大雁的迁徙现象,并与他们分享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评估方法: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的绘画作品和描述,评估他们对大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动物迁徙的主题,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动物的迁徙习性。
《大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大雁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
1. 理解文章《大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型;
3. 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大雁》一文,课外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
3. 教具:PPT、黑板、白板笔;
4. 学生练册。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大雁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与大雁相关的话题,如迁徙、家庭等。
2. 阅读理解(15分钟)
- 学生独立阅读《大雁》一文,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
- 学生回答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检验阅读理解程度。
3. 语法和词汇讲解(10分钟)
-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 通过例句和练巩固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4. 分组讨论(10分钟)
-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意义;
-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 个人写作(15分钟)
-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雁的文章;
- 鼓励学生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
6. 教学反思(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
-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
1. 阅读理解测验;
2. 学生个人写作作业评分;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
4.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
家庭教育汇报会:分享自己的《大雁》教案设计,与家长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地能够在这个家庭教育汇报会上与大家分享我的教案设计。
我选择的作品是《大雁》。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只小雁和它的家人在迁徙季节中的困难和挑战,让孩子们了解到生命中的坎坷与成长。
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的小小传授和陪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我想向您们介绍一下我的教案设计:第一步,阅读故事。
老师向孩子们朗读《大雁》这个故事,理解学生的感情、认知和价值观的特点。
可以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来选择不同版本的故事,并与孩子们分享你们的个人经验,以此加深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步,企鹅儿歌。
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学唱有关企鹅体态仿效企鹅儿歌,以此说服他们,一个成功的大雁头衔需要掌握一些艺术技巧。
第三步,羽毛手工。
忙碌的小雁们在春季过来时,首要任务就是换羽。
老师会提供不同样式的羽毛以及一些羽毛的制作方法随后可让学生按照的自己的想象来制作一只艳丽却不失简约的大雁。
第四步,团队练习。
孩子们分成小组,按照飞行序列练习并模仿大雁的飞行姿势。
在这个过程种,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学到如何合作。
第五步,探究技能。
老师会在黑板上画出大雁的一些飞行技能,然后让孩子们在班级内尝试探究、探讨出实现这种技能的原理以及如何实现。
孩子们很可能需要互相交流、研究、协作,以克服困难。
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也帮助了孩子们各自的认知能力的拓展。
第六步,写作练习。
根据自己的判断力,老师会让每一个孩子都选出神秘的大雁的一种特长,然后以此为由编写一篇文章宣传推广大雁,并介绍你所选择的特长。
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写作技巧,还学到了如何宣传推介的方法。
我想强调的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
在这个教育的路途中,家长是老师的重要合作伙伴。
通过这个家庭教育汇报会,我想要与家长们分享一些方法和建议,如何让我们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鼓励孩子自我探究。
幼儿园大雁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大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大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大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
2. 制作大雁手工。
3. 进行大雁模拟飞行游戏。
教学准备:1. 大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制作大雁手工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 教师准备好游戏道具,如彩色绳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大雁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 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对大雁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大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如大雁的外貌、飞行方式和迁徙习惯等。
3. 手工制作(15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大雁手工的步骤和所需材料。
- 指导幼儿使用剪刀剪出大雁的形状,并用胶水将其粘贴在彩纸上。
-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大雁添加颜色和装饰。
4. 游戏活动(2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大雁模拟飞行游戏。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幼儿扮演“领航员”,其他幼儿手拉着彩色绳子,排成一列,模拟大雁的队形。
- 领航员带领队伍进行游戏,模拟大雁的飞行动作,如上升、下降、左右转等。
-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合作,保持队形,增强团队意识。
5. 总结(5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大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雁手工,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想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观察自然环境中的鸟类,特别是大雁,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组织幼儿进行大雁迁徙的角色扮演,让幼儿感受大雁迁徙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幼儿在制作手工和游戏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 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雁手工,并口头介绍大雁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小学小老师:《大雁》教案的DIY,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模板。
在小学教育中,小老师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每一节课中,小老师既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又可以传授很多有用的技能。
因此,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创造一个符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模板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DIY一份《大雁》教案,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模板。
1.教学目标本次课我们将学习《大雁》一课,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大雁的特点、习性,能鉴赏一些大雁的图片,了解大雁对人类的启示。
2.教学重点大雁的特点、习性,如何鉴赏图片。
3.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大雁对人类的启示。
4.教学准备展示台:大雁图片、视频、相关书籍。
学生用品:笔记本、彩色笔、相机、翻译软件。
5.教学流程① 导入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大雁的故事或者相关书籍,或者展示一段关于大雁的视频,让学生对大雁有一定的了解。
② 情境创设让学生想像自己是一只大雁,飞越大洋,穿梭在云雾之间,感受到自由和希望。
③ 课堂互动a.教师向学生展示关于大雁的图片,让学生用彩色笔进行标注,并询问关于大雁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b.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观察公园、湖泊或山区中的大雁,拍摄照片并进行记录。
④巩固与反馈让学生自己拍摄大雁图片并制作一个小册子,包括学生对大雁的标注和理解,并与同学进行展示。
6. 教学评价①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② 学生制作的小册子质量。
③ 学生对大雁的理解程度。
7. 教学心得本次教学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发现大雁的特点,又让他们具备了对大雁进行理论探讨的能力。
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一个情感充沛、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瑕不掩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积累课程思想。
任何DIY教学模板都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教学不应该止于传授知识,而应努力创造一个有趣、生动、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文的教学模板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希望能够启发更多的教师创造出自己的教学模板,促进小学教育的繁荣发展。
中班大雁的教案与反思教案标题:中班大雁的教案与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大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大雁的基本特征:羽毛、喙、脚爪等。
2. 大雁的生活习性:迁徙、群居、合作等。
3. 制作大雁手工。
教学准备:1. 大雁的图片、玩具或模型。
2.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3. 幼儿园教室或室外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大雁的图片、玩具或模型,引起幼儿的兴趣。
2.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对话,询问他们对大雁的了解和想法。
主体活动:1. 观察大雁的特征:a. 向幼儿展示大雁的羽毛、喙、脚爪等部位,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b. 引导幼儿比较大雁与其他鸟类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2. 探索大雁的生活习性:a. 向幼儿介绍大雁的迁徙、群居和合作行为,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进行讲解。
b. 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或游戏,模拟大雁的迁徙或合作行为,加深他们对大雁生活习性的理解。
3. 制作大雁手工:a. 按照教师的示范,给幼儿展示制作大雁手工的步骤和方法。
b. 提供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大雁手工。
c. 鼓励幼儿在手工上添加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结束活动:1. 让幼儿展示和分享他们制作的大雁手工作品。
2. 进行简短的反思讨论,询问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教案反思:本次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大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入活动要生动有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大雁的特征时,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主动观察和描述。
3. 在探索大雁的生活习性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参与度。
4. 制作手工时,要注重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和独特性。
《大雁》教案大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规律,了解大雁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大雁的迁徙规律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大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大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学生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本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大雁迁徙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大雁的关注和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看到过大雁,以及大雁与其他鸟类的区别。
2. 学习大雁的生活习性(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雁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大雁的外貌特征、飞行能力和觅食习惯。
引导学生观察大雁的翅膀、喙和脚等特征,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雁的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帮助。
3. 学习大雁的迁徙规律(3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雁的迁徙过程,向学生介绍大雁的迁徙规律和原因。
解释大雁为什么会选择迁徙,以及它们是如何找到迁徙路线的。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雁迁徙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重要意义。
4. 实地观察与记录(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自接触大雁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识别大雁的特征和行为习性,并在观察记录本上进行详细记录。
5. 分享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就大雁的特点、习性和迁徙规律展开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大雁迁徙现象对人类的意义和启示。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学生的观察和讨论结果,强调大雁迁徙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为大雁及其他鸟类的生存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教学延伸1. 邀请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更多关于大雁的知识和保护工作。
2. 组织学生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并与当地保护人员交流,亲身感受大雁的生活环境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大雁趣味识字教案在幼儿园的语言启蒙教育中,识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有趣的方式援助幼儿识字,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进修爱好,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字音字形的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种名为“大雁趣味识字教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 援助幼儿熟识一些基本汉字。
2. 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3. 培育幼儿的进修爱好和动手能力。
教学筹办:1. 一些大雁的图片。
2. 一些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不同的汉字。
3. 笔、纸等进修工具。
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向幼儿展示大雁的图片,引起幼儿的爱好。
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说出大雁的名字,并教幼儿大雁的“雁”字的发音和写法。
2. 游戏一:“找字游戏”:老师将卡片上的字母分发给幼儿,并告知他们这些字母可以组成一个词。
然后,老师说出一个词,幼儿依据自己手中的字母找出正确的字母,将字母拼成正确的词。
3. 游戏二:“看图填字”:老师拿出一张大雁的图片,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空格,表示这个词的字数。
老师逐个说出这个词的字母发音,幼儿依据发音写出相应的字母,填入黑板上的空格中。
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读出这个词。
4. 游戏三:“找字母”:老师将一些字母卡片贴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然后告知幼儿需要找到其中的几个字母。
幼儿按照老师的指示找到相应的字母,并说出字母的名称和发音。
5. 游戏四:“写字竞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人拿着字母卡片站在黑板前,其他成员则站在一定距离的位置。
老师随机说出一个字,每组的代表依据自己手中的字母卡片迅速跑到黑板前,将字母写在黑板上。
最先写完并写对的小组获胜。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游戏,幼儿在幸福的氛围中进修了一些基本的汉字。
这种“大雁趣味识字教案”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提高幼儿的进修爱好,又能够激发幼儿的进修乐观性。
期望幼儿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幸福地进修,逐渐精通更多的汉字,为日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跟大雁学写字教案——采用“异步渗透识字法”基本教法:阅读课文的识字教学,执教者采用“异步渗透识字法”,即识字教学的“四会”分四步在语言环境中进行。
第一步侧重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拼音能力,自己读准字音;第二步侧重在阅读课文中理解字词义;第三步侧重通过指导书写与书写练习掌握字形;第四步在综合练习中侧重在字词的运用。
但,各步之间有机渗透,不截然分开。
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大雁”,让学生读准“雁”,然后打出幻灯——大雁投像,教师简介大雁的外形特征,它是一种侯鸟。
评析:揭题中,在读准“雁”的字音后,介绍大雁的有关知识,这就是在读准字音时有机地渗透字义教学。
二、预习课文。
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音能力自己去读准全部生字的字音,并读通课文。
给予自读课文5~7分钟时间。
读准生字字音,对读错的字音进行强化矫正。
如:“往”,第三声读音要到位。
“一群”、“一会儿”、“一字”的三个“一”,根据语言环境要变调,初步教给变调规则。
“一会儿”的“儿”,在这里要读轻声。
读通课文。
看生字回到课文中,有否读准字音。
强化课文中“,”、“。
”的语气停顿时间。
评析:这一步教者重视拼音能力的迁移,侧重读准字音,采用边看汉字边看音节读出字音的方法。
这一方法体现在读准字音中渗透字形;在读准字音后,生字回到课文中去巩固,体现整体性识字原则。
三、阅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意义。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观察幻灯上投影——大雁飞翔在课文插图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大雁要在这个时候往南飞?读读这个句子,看看插图,“一群大雁”的“一群”是多少只?句子中“往南飞”的“往”,谁能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说说。
、朝“往南飞”的“往”与“来来往往”的“往”意思是不是相同?“一群大雁往南飞”的“南”,谁能在黑板的挂图上指出“南”的方位。
课文中的插图大雁飞的方向是往南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两个“一会儿”说明大雁飞行时队形怎样?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
趣味识字《大雁飞飞》教案大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散内容。
2明白大雁是候鸟,每年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在飞回。
3增加幼儿的词汇量,提高口语表达。
活动准备
大雁图片,秋季气候卡。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理解散内容,明白大雁是候鸟,每年冬天飞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在飞回。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呢?
“秋天,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开始落了”。
“谁能知道在秋天的时候大雁都去干什么了呢?”
2、教师朗读散。
3、幼儿听读并说说内容,说说大雁都去哪里了。
4、教师讲解大雁南飞的原因。
小结因为到了秋天,北方开始变冷了,大雁是候鸟,适应不了寒冷,所以就飞往温暖的南方。
等到年春天,大雁就会从南方飞回了。
5、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6、启发幼儿思考还有什么鸟是候鸟?
活动延伸
游戏大雁南飞。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幼儿能大致理解散内容,知道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要南飞,活动效果较好。
我跟大雁学写字教案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7》教案(1) 《识字7》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识字7》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根据本课拍手歌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基础,我们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拍手诵读,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比较生疏的一些重要词句进行指导;同时认真分析本课生字的特点,分类组合,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教学准备1、动物图文卡片2、学生生字卡片3、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保护”一词。
1、老师出字谜。
“呆在妈妈身边很安全。
”猜一个字。
(课件出示谜底“保”)2、出示“保”的会意文字。
老师讲解:“保”单人旁像一个妈妈,背上背着自己的孩子。
“保”就是看守着,护着的意思。
3、给“保”组个词。
4、出示词语“保护”。
“护”是个形声字。
它的意思和“保”相近。
齐读这个词。
5、说说,什么需要保护?设计意图:谜语导入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巧妙地引出生字词“保护”。
通过造字原理,认清了字形,明白了字意,既凸显了识字课的特点,又为下面理解“保护动物”作好铺垫。
(二)自主练读,整体感知拍手歌。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拍手歌,讲的就是关于保护动物的事。
(板书:保护动物)2、老师读儿歌,学生打节拍。
3、学生给自己提出读书的要求。
(1)遇到生字怎么办?(2)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4、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打节拍,让学生整体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读书前给自己提要求,更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有层次地读书。
(三)引出动物名称,归类识字。
1、拼音、图、文结合,玩找朋友游戏(1)拍手歌里藏着许多小动物,(师贴拼音,生说出小动物的名称)kǒng qua xióng yīnghuáng líbǎi língdàyànjǐn jīlǎo hǔxióng māo(2)图文和拼音对照,找朋友。
动物们在哪儿呢?赶紧对号入座。
(生上台贴图)(3)读准字音,整体识记字形。
小老师带读难读的字音。
全班再齐读。
摘掉拼音帽子读。
(开火车读)2、归类识字(1)小动物们不见了,你还认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锦鸡雄鹰黄鹂孔雀大雁(2)仔细观察说发现仔细观察,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点?认识“隹”(课件出示)师:“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
找找,哪些字带“隹”旁?(点读)3、自主识字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锦鹰鹂孔雀鸡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动物入座”打招呼的游戏中认识课文中的动物名称。
在欢快的游戏中进入学习,口呼、眼观,手动把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先整体识记字形,再通过找同偏旁的字进行理解识记,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
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四)再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词语送回课文再自由读文。
师抽读,一人读一句。
(老师及时正音)2、全班打节拍齐读。
3、自主学文,质疑解疑。
(1)自己读文,读懂的地方画“!”,不懂的地方画“?”。
(2)交流:能用什么办法解开问号?(3)学生自主交流,解疑。
(4)反馈学习情况。
问号解开了吗?怎么解开的。
预设:“伙伴”“翱翔”“会写字”“丛林”“嬉戏”7、师小结蓝天上雄鹰翱翔,丛林里老虎奔跑,竹林里熊猫嬉戏,大小动物都有家。
动物和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要保护动物。
问号变成感叹号“!”了。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领会字意,帮助认记字形,“丛”结合简笔画辨认一棵树与丛林的区别,使之意识到“丛”表示: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从而拓展延伸出草丛、花丛,以字带词,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加深对字形的理解,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识字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抓住学习汉字的关键。
有利于减少因字音相同或不解字义写错字的现象。
(五)生字复现,换位识记。
1、看图读词花团锦簇孔雀开屏雄鹰展翅保护动物杂草丛生牢不可破2、看图猜字。
(1)出示“牢”的古代写法。
说说怎样猜出“牢”?(2)生交流。
(3)师小结:“牢”上面的宝盖头表示一间房子,房子里关着一头牛。
在古代“牢”是指关牲口的地方,从“牢”的本意引出“牢固”“牢记”两个词。
(板书:牢记)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了换位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放到新的语境当中再次复现,不仅起到了巩固生字的目的,还拓展了词汇量。
“牢”放置这里通过字理分析来识记基于两点考虑:1、“牢”字形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解决字音的同时识记这个字,所以出示“牢不可破”一词是为了再次巩固生字。
2、通过字理来识记“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牢记”一词,不仅解疑,还回扣了课文,点明了主题。
(六)指导写字1、先观察,领会书写要领。
(1)第一个“牛勿”以熊猫晶晶学写字,发现怎样正确规范地写好“物”。
(2)第二个“物”出示晶晶重写的字“物”生再点评。
师范写,生书空。
(3)出示“牢”生点评。
师小结后范写。
(4)出示“猫”学生给自己提写字要求。
生交流。
老师范写。
2、学生练写。
(1)学生读帖。
(先看范字,不动笔。
)(2)动笔,描红,注意写字姿势。
(3)临写。
3、书写点评。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不光要把字写正确而且要写漂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个环节创设了“熊猫学写字”的情境,让学生先对照范字点评,领会书写要领,篇二:识字7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7》一、教材分析《识字7》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根据本课拍手歌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基础,我们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拍手诵读,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比较生疏的一些重要词句进行指导;同时认真分析本课生字的特点,分类组合,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教法:创设情境激趣引导四、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五、教学准备1、动物图文卡片2、学生生字卡片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保护”一词。
1、老师出字谜。
“呆在妈妈身边很安全。
”猜一个字。
(课件出示谜底“保”)2、出示“保”的会意文字。
老师讲解:“保”单人旁像一个妈妈,背上背着自己的孩子。
“保”就是看守着,护着的意思。
3、给“保”组个词。
4、出示词语“保护”。
“护”是个形声字。
它的意思和“保”相近。
齐读这个词。
5、说说,什么需要保护?设计意图:谜语导入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巧妙地引出生字词“保护”。
通过造字原理,认清了字形,明白了字意,既凸显了识字课的特点,又为下面理解“保护动物”作好铺垫。
(二)自主练读,整体感知拍手歌。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拍手歌,讲的就是关于保护动物的事。
(板书:保护动物)2、老师读儿歌,学生打节拍。
3、学生给自己提出读书的要求。
(1)遇到生字怎么办?(2)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4、学生练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打节拍,让学生整体感知拍手歌的特点及读拍手歌的乐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
读书前给自己提要求,更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有层次地读书。
(三)引出动物名称,归类识字。
1、拼音、图、文结合,玩找朋友游戏(1)拍手歌里藏着许多小动物,(师贴拼音,生说出小动物的名称)kǒng quèxióng yīng huáng líbǎi língdàyàn jǐn jīlǎo hǔxióng māo(2)图文和拼音对照,找朋友。
动物们在哪儿呢?赶紧对号入座。
(生上台贴图)(3)读准字音,整体识记字形。
小老师带读难读的字音。
全班再齐读。
摘掉拼音帽子读。
(开火车读)2、归类识字(1)小动物们不见了,你还认得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 锦鸡雄鹰黄鹂孔雀大雁(2)仔细观察说发现仔细观察,红色的字有什么共同点?认识“隹”(课件出示)师:“隹”的四横表示鸟的羽毛。
找找,哪些字带“隹”旁?(点读)3、自主识字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学生交流(课件出示)锦鹰鹂孔雀鸡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在“动物入座”打招呼的游戏中认识课文中的动物名称。
在欢快的游戏中进入学习,口呼、眼观,手动把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先整体识记字形,再通过找同偏旁的字进行理解识记,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
本环节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注重实用结合。
(四)再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词语送回课文再自由读文。
师抽读,一人读一句。
(老师及时正音)2、全班打节拍齐读。
3、自主学文,质疑解疑。
(1)自己读文,读懂的地方画“!”,不懂的地方画“?”。
(2)交流:能用什么办法解开问号?(3)学生自主交流,解疑。
(4)反馈学习情况。
问号解开了吗?怎么解开的。
预设:“伙伴”“翱翔”“会写字”“丛林”“嬉戏”7、师小结蓝天上雄鹰翱翔,丛林里老虎奔跑,竹林里熊猫嬉戏,大小动物都有家。
动物和我们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我们要保护动物。
问号变成感叹号“!”了。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领会字意,帮助认记字形,“丛”结合简笔画辨认一棵树与丛林的区别,使之意识到“丛”表示: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从而拓展延伸出草丛、花丛,以字带词,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加深对字形的理解,这种知其“所以然”的识字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抓住学习汉字的关键。
有利于减少因字音相同或不解字义写错字的现象。
(五)生字复现,换位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