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
- 格式:pdf
- 大小:236.89 KB
- 文档页数:3
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及灌注冲洗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及灌注冲洗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将抽取的3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行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18例,行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疾病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灌注冲洗、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两种治疗方式,对慢性骨髓炎均有效果,其中后者术后出血量少,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灌注冲洗;抗生素骨水泥;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慢性骨髓炎主要是人体骨骼遭受微生物感染所致,发病位置不受局限,骨髓、骨膜、骨质等均有可能发生病变。
临床上对骨髓炎的治疗方式较多,传统方式多为病灶切除、手术清创等,其中灌注冲洗方式较受青睐[1]。
然而,骨髓炎具有异质性,需要针对感染微生物的差异进行治疗,为此抗生素在骨髓炎治疗中应用日渐广泛,并以抗生素骨水泥的形式用于临床治疗中。
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36例,对灌注冲洗、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效果加以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2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患者3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3~62岁,平均(34.5±2.5)岁;病程7个月~18年,平均(3.4±0.8)年。
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5~61岁,平均(36.2±3.1)岁;病程8个月~17年,平均(3.6±0.7)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
其中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术前取标本常规菌培,手术彻底清创,术中多点标本病检+菌培,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
结果患者均伤口一期愈合出院。
术后随访14~52个月,平均38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炎性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结论: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是治疗慢性骨髓炎方法之一。
标签:承载抗生素骨水泥(PMMA);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病程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等。
近年来骨科感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①重要原因:严重开放性外伤感染日益增多,②由于现代抗生素的错误甚至滥用,导致较多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
这使得对于慢性骨髓炎得手术治疗失败率、感染率高,治疗时间长,花费大,成为骨科疾病治疗中很棘手的问题之一。
国内外的临床医生为找到更好治愈慢性骨髓炎的方法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l]。
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清创后使用”一期骨缺损部位填塞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或+创口内放置承载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3年12,本科收治1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平均45.6岁;部位分布:胫骨6例,股骨4例,跟骨2例,跖骨2例,指骨1例,桡骨1例;病因:10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4例为外伤后感染,1例为糖尿病感染,1例为血源性感染。
1.2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ESR,CRP,肝肾功能,常规摄片,必要时CT检查,未使用抗生素前取分泌物标本菌培[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年第14卷第32期179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体会张国保(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 骨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患者15例清理病灶后给予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
结果本组所有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后,两次手术创口均一期甲级愈合;经1-5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折坚强愈合,无骨缺损,感染无复发。
结论抗生素缓释系统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抗生素骨水泥;骨髓炎;体会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4.32.1460 引言慢性骨髓炎由于常存在死骨、死腔及瘢痕组织,局部缺乏血液供应,全身应用抗生素在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抑杀菌浓度,易产生耐药性,以至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慢性骨髓炎最根本的治疗是清除所有失活的骨和软组织,手术清创的质量依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1],当失活骨和软组织被清除后,治疗的重点就转移到所遗留的死腔上来。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抗生素球珠、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
但抗生素缓释系统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们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去甲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l5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l0例,女5例,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5.2岁。
病程为2~40个月,血源性骨髓炎转变成慢性骨髓炎2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9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4例。
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
1.2 手术方法于病灶处切开皮肤,将窦道连同周围炎性组织一并切除,显露骨感染区,如有内固定则将其取出,均行远离病变部位的外固定架固定。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 S D)技术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0年7月- 2012年6月,我院对总共2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男性15例,女7例,年龄17岁~5 6岁,平均33.2岁)于局部完成清创术,抗生素和骨水泥珠链植入联合V S D治疗,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
7 ~ 10d后,打开患处,将抗生素珠链取出,如果伤口清洁、肉芽组织新鲜,则以皮瓣移植或游离植皮覆盖伤口,如果伤口欠清洁,再次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伴V S D治疗,继续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择期予以皮瓣移植或植皮覆盖创面。
结果22例患者均获7 ~ 25个月、平均12个月的术后随访。
其中16例患者行1 次VSD 治疗,6例患者行2次VSD治疗;所有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x线片示所有骨痂生长良好,未再发现死骨及空洞,局部无感染复发。
术后3个月患者白细胞、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联合VSD技术在外固定架固定下治疗慢性骨髓炎效果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骨水泥抗生素链珠骨髓炎骨髓炎是感染微生物引起的骨的炎症,常由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引起。
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的疾病,当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其效果较为理想,然而由于局部解剖学方面的特征以及开放性外伤等因素,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容易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引起慢性骨髓炎,治疗十分困难。
2010年7月- 2012年6月,我院对总共2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采用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植入联合V S D技术治疗,术后采用外固定架固定。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资料源于2010年7月- 2012年6月住院的22例胫骨骨折患者,男性15例,女7例,年龄17岁~5 6岁,平均33.2岁。
所有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手术配合目的抗生素骨水泥(PMMA)联合(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3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慢性骨髓炎患者术前常规取细菌培养,手术彻底清除,术中标本病检+骨缺损部位填塞抗生素骨水泥,术后VSD持续封闭负压吸引。
结果感染均得到控制,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炎性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患者伤口均愈合出院。
结论清创后骨缺损部位填塞抗生素骨水泥+术后VSD封闭吸引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较好方法。
标签:抗生素骨水泥;VSD;慢性骨髓炎;手术配合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病程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等。
近年来骨科感染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严重开放性外伤感染日益增多,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其次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应用错误甚至滥用,使许多致病菌产生了耐药性。
国内外的临床医生为找到更好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1]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手术治疗清创后使用一期骨缺损部位填塞抗生素骨水泥+VSD封闭负压吸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科收治的23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股骨7例,胫骨11例,跟骨3例,肱骨2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8~52岁,平均34.5岁。
病因:11例为外伤感染,9例为内固定术后感染,3例为糖尿病感染。
大多数发病急骤,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发热高达37.8~39.5℃,可出现畏寒,出汗等菌血症表现。
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培养阳性。
1.2方法1.2.1常规准备术前完善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凝血,血沉,C 反应蛋白,肝肾功能,常规摄片,必要时CT检查,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取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2]。
入院时患者体温均低热或者急性期升高,周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中性多核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细菌培养阳性,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疾病26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承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收治26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9.6岁。
手术彻底清创,创口内置载抗生素骨水泥。
结果患者均治愈出院。
术后随访14~23个月,平均17个月,感染均未复发,局部软组织无肿胀和压痛。
结论清创后创口内置入载抗生素骨水泥是治疗慢性骨髓炎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载抗生素骨水泥骨科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是临床骨科外伤及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感染可导致功能丧失及内固定失败,虽然患者全身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但在病灶局部组织中也难以达到有效的抗生素浓度,导致感染迁延不愈,最终只能取出内固定。
由于其病程长,痛苦大,易复发,致残率高被人们称为“顽症”。
其增加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多次清创翻修手术、截肢甚至死亡等[1]多种因素,我院对慢性骨髓炎经过清创后使用载抗生素骨水泥置入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9年6月,本科收治2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左髋16例,右髋10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9.6岁。
患者体温均正常,周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中性多核细胞计数正常,血沉33-67mm/h,平均54mm/h,C—反应蛋白6.2~21.8mg/L,平均13.8mg/L。
术前Harris评分25~40分,平均35.7分。
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8例为大肠埃希菌,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
术中采集脓液或关节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术中细菌培养结果与术前一致。
病理学检查示为炎性肉芽组织生长,并有大量多核细胞浸润。
1.2手术方法在骨科临床创伤后感染及内固定后感染常规处理包括:清创、创口内置入载万古霉素骨水泥串珠。
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方法及效果评估分析发表时间:2015-10-26T16:42:28.5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5期供稿作者:胡显忠徐荣陈良安怀旭[导读] 丹江口市第二医院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心卫生院湖北丹江口到目前为止,骨髓炎仍是一种在临床骨科上比较常见和难治疗的疾病,病程相对于其它病而言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1]。
胡显忠徐荣陈良安怀旭(丹江口市第二医院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心卫生院湖北丹江口 442716)【摘要】目的:研究万古霉素骨水泥对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并对它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以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中收治的骨髓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实验组。
其中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的方案。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6.6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是90.00%,可见两组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将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可知,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的方案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方法简单、效果可靠。
万古霉素骨水泥是一种在临床骨科上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万古霉素骨水泥;骨髓炎;效果评估;总有效率【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160-02 到目前为止,骨髓炎仍是一种在临床骨科上比较常见和难治疗的疾病,病程相对于其它病而言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1]。
长期治疗骨髓炎会使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甚至会让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为了减少骨髓炎患者的医疗费用及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本文对60例患者进行对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方法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6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髓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骨水泥联合万古霉素填充治疗慢性感染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11-26T11:23:21.74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作者:饶远勇蓝耿亮杨家林黄立旭[导读] 目的分析骨水泥联合万古霉素填充治疗法在慢性感染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6300【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联合万古霉素填充治疗法在慢性感染性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至2018 年6 月21 例来我院接受慢性感染性骨髓炎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 例患者使用病灶清除术联合滴注引流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11例患者使用骨水泥联合万古霉素填充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病情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91 %,对照组为60.00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骨水泥联合万古霉素填充治疗法可有效提高慢性感染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对于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感染性骨髓炎;骨水泥;万古霉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one cement combined with vancomycin fill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fectious osteomyelit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January 2014 to June 2018 to 2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fectious osteomyelitis treated in our clinical data,including 10 patients with removal of lesions combined drip drainage method treatment,as the control group,11 patients with bone cement filling therapy combined vancomycin treatment,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lapse after treatment,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0.91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0.00 %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bone cement combined with vancomycin filling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chronic infectious osteomyelitis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chronic infectious osteomyelitis;Bone cement;vancomycin慢性感染性骨髓炎是临床上骨科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具有诊治难度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
作者:姜星明, 王红建, 李灏, 李卫国
作者单位:455004,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骨三科
刊名:
中国实用医刊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
年,卷(期):2013,40(20)
1.刘涛多次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珠链置入治疗慢性骨髓炎[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30)
2.朱艳;李红;代肖霞抗生素骨水泥珠链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手术配合 2012(12)
3.康文磊;孙铁铮;朱慧云抗生素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 2012(15)
4.罗柳怀抗生素骨水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15)
5.周烈超;杨英年;李华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期刊论文]-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1(08)
引用本文格式:姜星明.王红建.李灏.李卫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刊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