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_彭冰
- 格式:pdf
- 大小:671.72 KB
- 文档页数:4
『外科病诊治绝招』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病情的迁延发展,多因发现不及时而延误诊断或手术引流不彻底、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原因所致。
有哪些症状1.急性期过后,全身出现畏寒、发热,局部肿痛、破溃,窦道形成流脓,排出死骨等表现。
常见窦道经久不愈或时好时发,反复迁延数年至数十年,可造成肢体畸形、关节挛缩。
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和瘢痕组织形成,或形成溃疡,长期不愈。
儿童骨骺破坏可有肢体缩短或关节发育畸形。
2.慢性局限性骨脓肿为低毒病原菌引起的感染,见于儿童和青年,胫骨远、近端及跟骨为好发部位。
3。
硬化性骨髓炎是由低毒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以骨质硬化为主要特征,表现酸胀、局部温度稍高,疼痛,压痛,反复发作。
见于长骨骨干。
如何诊断根据病史及临床体征,结合X线表现,可明确诊断。
如有窦道,造影可明确窦道的走向及其与病灶的关系。
如何治疗壁虎50份,穿山甲20份,全蜈蚣18份,麝香2份,浙贝母20份。
*病位在上,加野菊花15份;*病位在下,加牛膝15份;*脾肾阳虚,加鹿角胶(烊化)10克,党参10克;*气阴两虚,加太子参15克,干地黄10克;*瘀血内阻,加三七粉(冲服)4克,当归10克;*湿热内蕴,加紫花地丁30克,薏苡仁30克。
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日服6克,骨头汤或淡盐水送服,早晚各1次,儿童用量酌减。
有哪些单验方1.地龙30克,穿心莲12克,穿山甲12克,乳香12克,牡蛎(先煎)12克,共为细末,加蛋清调为膏状,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 五加皮15克,抱石莲10克,常春藤10克,黄芪9克,白术9克,熟地黄9克,茜草6克,仙灵脾6克,水煎服,每日1剂。
3. 野葡萄根500克,鸡蛋4个,香油100毫升,白酒5毫升,苯甲酸钠2.5克,将药捣成泥状,加蛋清、油、酒、防腐剂共煎,调和成膏,表面坚硬者先敷蒲黄粉软化,破溃化脓者用葡萄根条或纱布条引流,再敷药膏,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特别提示1.卧床休息,减少体内消耗及炎症扩散。
慢性骨髓炎治好案例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骨髓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然而,
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慢性骨髓炎是可以治愈的。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慢性骨髓炎治好的真实案例,希望能够给正在经历同样疾病的患者带来一些希望和启发。
这位患者名叫张先生,他在30多岁时被诊断出患有慢性骨髓炎。
起初,他感
到非常沮丧和绝望,因为慢性骨髓炎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然而,张先生并没有放弃治疗,而是积极寻求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首先,张先生接受了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等。
同时,他还
进行了一些物理治疗,如理疗和按摩,以缓解骨髓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除此之外,张先生还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加强了营养,增加了体育锻炼,保持了良好的心态。
经过长期的治疗和努力,张先生的慢性骨髓炎症状逐渐减轻,体力和精神状态
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最终,在医生的指导下,他成功战胜了慢性骨髓炎,重获健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慢性骨髓炎虽然是一种顽固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治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适当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预防慢性骨髓炎的发生。
总之,慢性骨髓炎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医生,相信自己,
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正在经历同样疾病的患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希望,让他们不要放弃治疗,积极面对疾病,相信自己,相信医生,勇敢地去追求健康和幸福。
骨髓炎一号方配合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疗效观察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慢性骨髓炎是一种严重的骨骼疾病,其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和疲劳等。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进展,但是这种疾病仍然是难以治愈的。
骨髓炎一号方是一种经过实际应用证明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方剂,其主治功效为祛风化湿、消肿止痛、养血止血。
本研究旨在探究骨髓炎一号方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1.研究目的探究骨髓炎一号方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研究内容(1) 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历史、疾病情况、症状和生理指标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配置骨髓炎一号方。
(3)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评估骨髓炎一号方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研究方法1.样本选取本研究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 诊断为慢性骨髓炎;(2) 年龄在18-50岁之间;(3) 未曾使用过骨髓炎一号方。
2.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单组前后对照设计。
所有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接受骨髓炎一号方治疗。
治疗前,会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指标,并在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检查。
3. 研究方法(1) 观察指标:患者症状、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2) 统计方法: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预计本研究可以探究出骨髓炎一号方在治疗慢性骨髓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传统中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18例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体会(1)【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8例慢性骨髓炎行病灶清除。
残留骨腔大者进行植骨、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无大骨腔者闭合伤口,并选择适当外固方法固定骨折。
应用阿米卡星溶液缓慢灌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全身用药。
结果经随访2个月~12年,近期及远期效果良好,仅1例植骨术后近期复发,后经灌洗骨髓炎被控制,1例跟骨骨髓炎分泌物时间较长,换药治愈。
结论彻底清除炎性病灶是治愈慢性骨髓炎的关键措施。
消除死腔,引流通畅,保持局部有效的药物浓度,保持局部成骨活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效果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是矫形外科医师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
自1995~20XX年期间,对18例慢性骨髓炎进行手术及灌洗治疗,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77岁,平均32岁。
血源性骨髓炎转变成慢性骨髓炎者4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8例,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感染致骨髓炎6例。
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3年。
病变部位:股骨5例,胫骨11例,肱骨中段1例,跟骨1例。
18例均行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表面葡萄球菌1例,铜绿假单胞杆菌6例,溶血性链球菌2例,其他2例,混合感染2例。
18例患者均对阿米卡星敏感,选择性头孢类药物敏感。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术前病灶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前抗感染治疗,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
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给药2周,再口服抗生素1周,微波每日照射局部2次。
手术方式均先行病灶清除术,按美兰所指的方向切除窦道,切除窦口瘢痕组织,注意保护血管神经,有内固定材料的一并取出,不留异物。
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骨髓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诊治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配合和细致观察。
本文通过对一位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疾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策略。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54岁,主诉左侧胫骨内侧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以往无类似病史,生活与工作状态正常。
患者体格指标正常,体温正常,体征无特殊发现。
实验室检验显示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升高。
骨髓穿刺活检显示炎症细胞浸润。
病例分析:1.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主诉、病程、家族史等情况。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查看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体温、检查皮肤、肌力、神经系统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辅助检查:为了明确诊断,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如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等。
实验室检验可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骨髓穿刺活检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得出一个诊断,如骨髓炎。
但诊断的确立需要进一步的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疾病。
此外,还需要明确疾病的类型、部位、分期以及有无并发症等。
4. 治疗:治疗策略的制定应根据骨髓炎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细菌性骨髓炎,抗生素治疗是首选。
对于特殊类型的骨髓炎,如结核性骨髓炎,需要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治疗期间,还需合理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等,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
5. 随访和预后: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随访,通过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后的好坏取决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正确治疗,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结论:骨髓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诊治过程需要多学科的综合配合。
通过以上骨髓炎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诊治策略。
然而,不同病例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治疗决策,并密切随访。
慢性骨髓炎的诊治慢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骨组织所引起的一种骨感染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多年不愈,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肢体功能,有时会因并发症而致终身残疾。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延误诊治演变而来。
少数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所致。
每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病灶处可出现软组织红肿,甚至皮肤破溃,即急性发作。
1 发病机理急性期的症状消失后,一般情况好转,但病变持续,转为慢性期。
由于死骨形成,较大死骨不能被吸收,成为异物及细菌的病灶,引起周围炎性反应及新骨增生,形成包壳,故骨质增厚粗糙。
如形成窦道,常年不愈。
如引流不畅,可引起全身症状。
如细菌毒力较小,或机体抵抗力较强,脓肿被包围在骨质里,呈局限性骨内脓肿,称布劳德氏脓肿(Brodie’s abscess)。
常发生在胫骨上下端,起病时一般无明显症状,仅于数月或数年后第一次发作时才有局部红肿和疼痛。
如病变部骨质有较广泛增生,使髓腔消失,循环较差,发生坚实性弥散性骨髓炎,称加利氏骨髓炎(Sclerosing osteomg elieisoF Garre)。
最常发生在股骨和胫骨,以间歇疼痛为主。
2 临床表现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
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
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
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X线照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多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
布劳德氏脓肿X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骨后端有圆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
加利氏骨髓炎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
慢性骨髓炎病人治疗操作流程
一、评估患者情况
1.临床症状评估
(1)检查患者疼痛水平和疲劳程度
(2)观察贫血、发热和其他症状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
(2)骨髓穿刺检查
(3)分子遗传学检查
3.影像学检查
(1)X射线、CT扫描或MRI检查骨髓情况
(2)骨密度检查评估骨质疏松程度
二、制定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1)选择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2)根据骨髓穿刺结果调整药物剂量和方案
2.支持性疗法
(1)给予输血或造血生长因子支持贫血治疗
(2)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症状
3.手术治疗
(1)如果存在严重骨髓纤维化或其他并发症,考虑手术干预
三、定期随访和监测
1.临床评估
(1)定期检查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
(2)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2.实验室检查
(1)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和骨髓穿刺结果
(2)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应对并发症和并存疾病
1.预防感染
(1)提供疫苗接种预防感染
(2)避免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
2.处理贫血
(1)给予输血或铁剂治疗贫血
(2)考虑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刺激红细胞生成
五、教育和心理支持
1.提供疾病相关知识
(1)解释慢性骨髓炎的病因和治疗原理
(2)教育患者如何管理症状和药物副作用
2.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1)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2)提供社会支持资源和心理疏导。
探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最后数据统计。
结果:6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经过我院悉心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消失,其不安心理也得到消除,心态也已恢复平和。
结论:我院对慢性骨髓炎患者采取的临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临床护理;护理方法慢性骨髓炎会造成患者心理、生活、感觉等各方面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其健康成长[1]。
本文将研究临床护理对慢性骨髓炎患者康复的辅助疗效。
对象与方法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骨髓炎患者60例,经查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骨髓炎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患者40例,女患者20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3±1.8)岁,病程2~20年。
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30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1.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1.9)岁,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时巡视、口头叮嘱、用药指导与知识宣教。
观察组采用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1.2.1术前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对于慢性骨髓炎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症状,医护人员会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针对体液流失太多的发热患者,第一,医护人员要耐心叮嘱患者多喝水和对其进行静脉补液,以确保身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第二,提醒患者要勤换衣物,让身体维持干燥,并注意保持身体暖和,防止寒气侵入体内,造成感冒。
第三,要防止患者身体受到感染。
第四,注意观察药物对患者产生的具体效果或毒副作用,医护人员叮嘱患者进行肝功能复查。
骨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96例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慢性骨髓炎中医治疗骨髓散慢性骨髓炎是整个骨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多由急性感染消退后遗留的慢性病灶或窦道而引发的,也有一开始即呈慢性病变过程者。
慢性骨髓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位深、病情重、病程长、疗效差、易反复发作的难治性骨科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
目前临床上现代医学常采用手术配合抗生素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祖国医学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非急性发作期。
为探讨治疗慢性骨髓炎有效的中药制剂,笔者总结临床经验,研制出纯中药制剂骨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9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2](1)急性骨髓炎病史加患处红肿胀痛或伴有畏寒发热;(2)患肢长期不愈的窦道,流脓,黄色分泌物或有小死骨排出;(3)X光片显示局部增生或破坏,有死骨死腔,骨髓腔闭塞;(4)患肢粗大,皮下组织增粗变硬。
1.2 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年龄在12~70岁之间;(3)能坚持服用本制剂至少1个疗程并能配合医生的治疗调查。
1.3 病例排除标准 (1)年龄在12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合并大面积骨皮缺损; (3)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脑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
1.4 一般资料2004-03~2006-03,运用骨髓散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12~70岁,平均43.6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1年1个月;病变部位:股骨16例,胫骨32例,腓骨8例,足部6例,肱骨10例,尺骨8例,桡骨8例,手部2例,髂骨6例。
2 治疗方法 2.1 骨髓散处方组成生黄芪30 g,乳香12 g,没药12 g,赤芍15 g,金银花10 g,紫花地丁10 g,连翘10 g,黄柏8 g,淫羊藿10 g,熟地15 g,甘草6 g等。
慢性骨髓炎诊断与治疗体会
聂国利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09(003)02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32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口Ⅰ期愈合30例,2例为Ⅱ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3年10个月共26例,效果良好,无1例复发. 结论慢性骨髓开窗病灶清除,用原皮质骨植骨的治疗方法简便,疗程短,效果良好.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聂国利
【作者单位】115100,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J], 彭冰;宋才渊;金红婷;肖鲁伟;童培建
2.慢性骨髓炎诊断与治疗 [J], 龙光桥
3.慢性骨髓炎负压封闭引流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J], 霍璐
4.脑瘫足腓侧负重区域外伤致慢性骨髓炎伴创面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 [J], 史洪成;王殿丰;孟凡琼;于跃;张振军;张国东;张德洪;常非
5.慢性骨髓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英文) [J], 武子荃;曾德禄;姚江凌;卞阳阳;顾运涛;孟珠龙;彭磊;傅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