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日期教学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

课题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日期教学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

课题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日期教学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
课题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日期教学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

2.各种各样的运动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2课。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的范畴。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身边常见物体的运动形式,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为第3课做好认知铺垫。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并且能够利用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运动着的物体有各自不同的运动形式,但是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不同。本课安排学生通过研究了解各种各样物体的运动形式,并将这些运动形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方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本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聚焦部分,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运动形式的不同。探索部分,通过研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路线。研讨部分,指导学生识别不同的物体的运动,分析多种运动方式的结合。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类别。 教材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其实,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抽象为一个质点了。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课之前,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概念并不具体化,知道一些基本的运动形式,如建立在具体物体上的滚动、移动、转动等。因此本课的重点并不是给运动形式起名字,而是探究物体运动形式的特点,找出运动形式的异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四章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下列各种土壤颗粒中,直径最小的是() A.砾石 B.砂粒 C.粉砂粒 D.黏粒 2.粉砂粒的渗水不能说明的是() A. 粉砂粒间有空隙 B. 具有透水性 C. 粉砂粒颗粒较小 D. 具有通气性 3.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矿物质颗粒 B. 腐殖质 C. 空气 D. 水分 4.自然界中最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A. 砂土类土壤 B. 黏土类土壤 C. 壤土类土壤 D. 人造土 5.研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关系”的实验应控制的变量是() A. 大小相近,同一种类的植物 B. 浇等量的水 C. 不能被雨水淋到 D. 以上都是 6.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7.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 8.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9.土壤主要是由、、和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细的叫做,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10.根据砂粒、黏粒和粉砂粒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土壤、土壤和土壤三种。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砂土类土壤的通气性能、透水性能最,黏土类土壤的保水性能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 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 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 【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 【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B. 【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

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 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 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 【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 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 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教学准备】 指尖陀螺、钢尺、悠悠球、木马玩具、汽车玩具、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能动的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 2.学生汇报:“见过秋千、汽车、鸟、电梯……” 3.你们还知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秋千、摆钟、汽车雨刮、跷跷板等常见物体运动视频。 (2)教师出示指尖陀螺等教学器材,仿照课本P5在物体上贴上圆点,再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 2.观察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课堂上做的物体运动实验有旋转运动、摇摆运动、直线运动三种。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如果换个位 置贴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和之前一样吗? 2.学生自主实验:将悠悠球上的圆点从外侧移至旋转中心,那么圆点的运动轨迹有变化吗?悠悠球的运动形式变化了吗? 3.汇报硏讨:圆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悠悠球的运动形式为直线运动。 4.说一说你知道的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资料阅读:你坐过旋转木马吗?请画出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中常 见物体的运动导入新课,较好地抓着了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准备了一些小道具,并仿照课本中贴圆点的方式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关注点,学生更多地关注了课件的玩具与实验小道具,而疏于观察实验现象与总结实验结论,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存在一定困难。对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把控,有效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中。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1教学目标 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及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5、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2重点难点 重点:土壤的类型、土壤的性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 3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土壤 【引入】问问走过大江南北的学生,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吗?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类别 土壤空隙 空气与水的含量 砂粒 大 多 粉砂粒 适中 适中

黏粒 小 少 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空隙越大,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就越多。 3、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棉花的作用:防止颗粒物进入锥形瓶 防止颗粒物进入锥形瓶 实验步骤: 1、感觉黏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漏斗。 【讨论】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砂粒空隙越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黏粒空隙小,通气性能和透水性差,保水性好。粉砂粒介于二者之间。 4、土壤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土壤名称 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养成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和开展交流研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指尖陀螺、钢尺、溜溜球、玩具车、弹弹球、弹簧彩虹圈、陀螺、发条青蛙玩具等)、圆点(不干胶圆点或彩色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聚焦 首先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然后引入:“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2,探索 (1)教师演示,让玩具小车、弹簧木马等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播放这些物体正在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学生发表观点时,除了用口头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如用手肘当定点、手臂当摆来演示弹簧木马的弹簧的摆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引发思考:怎样准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继而引向用

贴小圆点的方式来准确描述。 (2)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准确描述。”接着,教师 出示一个粘贴用的“小圆点”,利用幻灯片出示探索任务,并以钢尺为例进行演示:在钢尺的一端贴上圆点,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它的运动形式并用箭头和线条画下来;换个位置贴圆点,再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并记录;比较前后两次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采用铅笔尖穿钢尺孔并甩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重复刚才的步骤。最后,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并进行全班交流。 其中,贴圆点可以改用粘贴彩色橡皮泥的方式代替,以方便粘贴和取下。橡皮泥宜取用与物体形成鲜明对照的颜色,以利于观察物体运动的轨迹。教科书第6页的八种物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几种提供给学生分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多准备一些纸条(每个运动物体贴1 ~ 2个点,每个点都要画一张纸条),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物体运动形式用箭头和线条画下来,以利于研讨环节的交流。 3,研讨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记录的纸条,给这些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再让小组挑选最具有代表性的、某个类别的记录纸条贴到黑板上,或者以投影的方式呈现,全班再次分类,讨论分类的理由;最后,请学生根据这些类别,相应地举例说出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物体运动形式。 请注意,在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不要将学生的分类强行归纳为科学的提法,例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或者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更不要出现这些科学名词。只要学生的分类有自己的依据,教师都应承认和鼓励。 4.拓展 播放人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的视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有的学生会认为人在旋转木马上前后摆动或者上下平动,也有的学生会认为人和旋转木马一起围着中间的轴在转动,还有的学生会认为人既在上下平动又在绕轴转动,只要画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认可。最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

方法二:(1)在陀螺的一端贴上“小红点”。 (2)用食指托住陀螺中心,让它平衡在手中。 (3)慢慢地用手带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 观察结果:陀螺上的“小红点”随着陀螺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 3.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圆点贴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形式,如弹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摆动或者左右摆动,而弹簧为振动;玩具小汽车,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另外,发条青蛙和弹弹球还有可能是竖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动形成的复合运动。弹簧彩虹圈相当于多个不同弹簧的串联,每个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固有频率不同,导致振动不同,形成波状的振动。 探讨: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 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比如小汽车从A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比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转动方向盘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不断改变地移动,比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比如弹簧摇马弹簧的运动、汽车启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是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比如钟摆的运动、踩学生交流 回答:生活 中的各种 各样物体 的运动形 式。 感知生活 中其他物 体的运动 形式。 移动、转 动、滚动、 振动和摆 动五种,各 种运动方 式之间并 不是孤立 存在的,它 们往往是 相互联系 的,一个复 杂的运动 方式可能 包含多种

各种各样的土壤(科学八年级下)教案

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八年级下第三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与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4.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结构适应功能”这一科学理念 二.重点难点:三类土壤的质地特征和主要性状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提问法 四.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两只漏斗、两只锥形瓶、烧杯、脱脂棉花、砂粒、粉砂粒、黏粒、水。(砂粒:可在建筑工地的砂堆中提取。粉砂粒:可在农林作物生长良好的壤土类土壤中提取。黏土:可在水稻田或制作 砖瓦用的泥土中提取。)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的陆地表面各种各样,有的地方寸草不生,有的地方植被茂盛,有的是沙漠,有的是草原,有的是高山。不同的陆地表面,土壤是不同的,有的肥沃,适于植物生长,有的贫瘠,植物生长困难。 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各种各样的土壤”这一节内容,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板书) 师:我们知道,事物的功能总是与它的结构相关联的,首先我们来学习土壤的结构。(板书)课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过课文,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土壤的组成。 生: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板书) 师:这些成分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其中矿物质颗粒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根据颗粒的粗细,我们可以把矿物质颗粒分为砂粒(直径2.0—0.02)、粉砂粒(直径0.02—0.002)、黏粒(直径<0.002)。(板书) (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生: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少。 师:含空气多也就是说通气性好,含水少也就是保水性不好。不同的土壤含水量的多少不同,渗水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那么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A漏斗。(画图) 讨论:设想一下粉砂粒的渗水情况,说说它的特性? 生: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师: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板书:二、土壤的分类) 师: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生:水,阳光,空气,无机盐 师:哪些是要由土壤提供的? 生:水,(空气),无机盐

-趣味运动会项目大全

趣味运动会项目大全 趣味运动会项目大全 1、二人三足跑 项目规则:两人组成一组(男女各一人),赛前每单位两位运动员各一条腿用两条带子捆-绑在一起(捆在踝关节部位和小腿靠近膝关节部位,捆牢)。站立式起跑,鸣起跑信号后,两人同时起跑,以两人躯干到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方为到达终点。按比赛时间少者名次列前。 2、螃蟹背西瓜 队员组成:4人(二男二女) 比赛规则:4名队员同时站于起跑线后,共同用背部夹住球前行,途中背部离球,用其他部位碰球,或球掉落,皆为犯规,须在犯规地停止前进直至重新调整好始得继续比赛;在规定距离内,用时少者胜出; 3、抛绣球(男女各一名) 比赛规则:(1)、接球者站于距抛球者6米之外的圆圈(直径0.5米)内用篓子接球;(2)、接、抛球者压或超过边界抛出或接住的球,不得计入成绩;接球者只能用篓接球,否则接住的球亦不得记入成绩; (3)、抛球者共抛出20个球,接球者篓内球数多者为胜;如有成绩相同者,进行复赛,直至决出胜负; 4、蹲跳接力(每队8人,4男4女) 出发时的姿式:运动员应面向跑道,背靠背挽住手臂蹲在起点线。 规则:(1)听到发令后,第一组由起点向终点线蹲跳。(2)两人都跳过终点线后,再跳回到起点线,然后第二组进行,依次类推。(3)比赛途中,两人挽臂不可分开,如分开,则必须挽好后才能继续比赛。计时与名次:以最后一组返回起点计时。用时少者胜出。 5、摸石过河(限一名男生) 每个运动员二块砖头,放在起点线后沿(纵向放置),听到裁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后,运动员两脚站在两块砖上,当裁判员鸣枪后,运动员即可起动,提起左脚(左右脚可自定),用手拿起原左脚踏的一块砖头,并放置前方(距离自定),左脚踏上前方砖头,提起右脚,用手拿起原右脚踏的一块砖并放至到前方(距离自定),右脚踏上前方木砖头,这样依此前进,直至最后一块砖头用手拿起人出终点线。途中如有脚落地,判为犯规,不记成绩。 6、赶小猪(女生) 每班一名队员参赛,在规定的跑道内用羽毛球拍去赶篮球,但羽毛球拍不能离开篮球,在规定的赛程内用时最少者名次最好 7、托球跑(男女不限,一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学案 浙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学案浙教版 联想情景导入 你生长在农村吗?你见过农民种植过的庄稼吗?同样一种农作物种植在不同的田地里,长势会有很大的区别,产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有时还会出现植物死亡现象,这些现象有时会与土壤的种类有关。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种植不同的作物,南方常种植水稻,而北方却常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种植什么样的作物,除了与气候有关外,还取决于土壤的种类,你家乡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种植了哪些作物呢? 重点知识详解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2.土壤颗粒: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3.土壤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4.土壤的渗水性实验。 器材:取2只漏斗、锥形瓶两只、烧杯、脱脂棉花、砂粒、黏粒、水。 实验步骤:在漏斗口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砂粒的漏斗。 实验结论: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但保水性能强。 粉砂粒的渗水性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教学设计: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教学目标】 1.了解矿物质颗粒的特点和分类. 2.了解土壤的结构与类型. 3.知道黏土类土壤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原因. 【教学重点】 土壤的组成. 【教学难点】 矿物质颗粒性能、土壤的分类及各类土壤的特点. 【新课引入】 问问走过大江南北的学生,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吗?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 ——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判断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是: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也就少了. 2.土壤的结构是指构成土壤的各成分的比例以及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排列方式.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占体积比例最大的是矿物质),所以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矿物质颗粒.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师:从粗到细如何排列? 生:砂粒、粉砂粒、黏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生:砂粒直径大,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最多,含水分较少.黏粒含水量最多. 3.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课本第135页)——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实验步骤: 1.取沙粒的黏粒少许,用大拇指和食指蘸一些砂粒和黏粒,感觉它们的不同. 2.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适量的砂粒,在漏斗B中放等量的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每个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2只漏斗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锥形瓶内. 现象:砂粒比黏粒颗粒大;漏斗A中渗出得较快较多. 【讨论】粉砂粒的渗水情况如何? 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结论: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通气性就好,保水性就差. 4.土壤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体育锻炼项目有哪些

体育锻炼项目有哪些 (一)速度力量型:速滑、短跑、投掷、举重 (二)耐力型:竞走、游泳、滑冰、长跑 (三)表现难美型:体操、花样游泳、冰上芭蕾 (四)技能准确型:射击、射箭 (五)隔网对抗型:乒乓球、排球、网球 (六)同场对抗型: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曲棍球 (七)格斗对抗型:击剑、柔道、摔跤、拳击 (八)综合型:现代五项、现代冬季两项 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28个 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现代五项、垒球、跆拳道、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铁人三项、排球、帆船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 蹴鞠、围棋、弹棋、投壶、射箭、斗兽、赛马、赛车、秋千、拔河、竞渡、摔跤、水戏、斗剑、角力、冰嬉、技巧运动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抢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武术、摔跤、秋千、龙舟、马上项目、射弩、打陀螺、押加、舞龙、划龙舟、爬山、跳高、打 马桩、坠绳、飞绳、拔腰劲 中国民间体育运动项目:

跳板、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放风筝、拔河、抽陀螺、抖空竹、扔沙袋、武术 田径 田径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运动项目。 田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 更强"的座右铭。 田径也是奥运会设金牌最多的项目,因此有人用"得田径者得天下"来形容田径在奥运会金牌总数中所占的位置。 A、男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马拉松跑、3000米障碍跑、11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 链球、标枪、十项全能、20公里竞走、50公里竞走、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B、女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马拉松跑、10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 跳高、跳远、三级跳、撑高跳高、铅球、铁饼、标枪、链球、七项 全能、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20公里竞走。 赛艇 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划水的一项划船运动,起源于英国17世纪 到18世纪中叶。 赛艇按乘坐人数,有无舵手,以及使用单桨还是双桨划分项目。比赛距离男子2000米,女子为1000米,每条航道宽12.5~15米。 A、男子:单人双桨、双人双桨、双人单桨无舵手、双人单桨有 舵手、四人双桨无舵手、四人单桨无舵手、四人单桨有舵手、八人 单桨有舵手; B、女子:单人双桨、双人双桨、双人单桨无舵手、四人双桨有 舵手、四人单桨有舵手、八人单桨有舵手。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2《各种各样的运动》(练习题)

1.2.各种各样的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旋转的指尖陀螺的运动形式是,上下往复运动的钢尺的运动形式是 ,荡着的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2.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 等。 二、选择题 1.荡着的秋千的运动形式是( )。 A.摆动 B.振动 C.滚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飞碟的运动形式是平移和转动 B.在地上旋转的陀螺的运动形式只有转动 C.火车车轮的运动形式包含平移和滚动 3.关于指尖陀螺上某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围绕中心点做圆周运动 B.围绕中心点往复摆动 C.做直线平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钢尺一头平按在桌边,拨动另一头,则另一头上的某点呈弧线上下往复运

动 B.在地上滚动的玻璃球,其表面上的某点的运动形式只有滚动 C.行进中的玩具汽车上的某点的运动形式是平移 三、判断题 1.钟摆、秋千、汽车雨刮器运动时的轨迹都是弧线。( ) 2.观察运动中的玻璃球,可以发现它的运动形式是滚动。( ) 3.同一个物体可能含多种运动形式。( ) 4.物体平移时的轨迹是弧线,摆动时的轨迹是直线。( ) 四、简答题 是不是每个物体都只有一种运动形式? 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五、连线题 下面这些缓慢运动的物体,你能正确选择方法来判断它们的生长或运动?指甲的生长 水位的上升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 月亮的移动利用周围物体来判断 小苗的生长

参考答案: 一、1.转动振动摆动2.摆动转动振动滚动平移 二、1. A 2. B 3.A 4.B 三、√√√× 四、不是。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车轮是滚动,其他部分是平移。五、 指甲的生长 水位的上升过一段时间观察一次 月亮的移动利用周围物体来判断 小苗的生长

2020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_4.2 各种各样的土壤 练习科学试卷A卷

2020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_4.2 各种各样的土壤练习科学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小明取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发现完全浸没两者时,土壤中加入水的体积数要大于铁块中的体积数,则说明() A.土壤中含有水分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大于铁块D.土壤容易形变 2 . 没有参与土壤形成过程的外力作用是 A.水B.风 C.闪电D.阳光 3 . 下列各种土壤颗粒中,直径最小的是() A.砾石B.砂粒C.粉砂粒D.黏粒 4 . 下列最适宜土壤生物生活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寒冷的无氧环境 B.坚硬、干燥、温暖的无氧环境 C.阴暗、潮湿、温暖的有氧环境 D.阴暗、干燥、寒冷的有氧环境 5 . 科学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 A.小明到横店旅游,为许多雄伟的景观而叹服 B.麦哲伦环球航行,发现地球是圆的 C.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结果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D.天空布满了乌云,小明觉得特别闷热,由此他认为天快要下雨了 6 . 如图所示为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密封且充满水(装置中的水不蒸发),仅细管中部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测出气泡移动的位置,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 A.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B.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 C.植株吸收的水量 D.呼吸作用消耗的水量 7 . 为了验证土壤成分,小金用矿泉水瓶装了1/3瓶的土壤,盖上瓶盖,放在太阳光下晒了一个小时,结聚在矿泉水瓶的内壁出现大量水珠。这实验说明土壤中含有 A.水B.空气C.腐殖质D.矿物质颗粒 8 . 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二、填空题

所有体育项目分类

所有体育项目分类 所有体育项目分类 (一)速度力量型:速滑、短跑、投掷、举重 (二)耐力型:竞走、游泳、滑冰、长跑 (三)表现难美型:体操、花样游泳、冰上芭蕾 (四)技能准确型:射击、射箭 (五)隔网对抗型:乒乓球、排球、网球 (六)同场对抗型:篮球、足球、橄榄球、冰球、曲棍球 (七)格斗对抗型:击剑、柔道、摔跤、拳击 (八)综合型:现代五项、现代冬季两项 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28个 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现代五项、垒球、跆拳道、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铁人三项、排球、帆船 中国古代体育运动: 蹴鞠、围棋、弹棋、投壶、射箭、斗兽、赛马、赛车、秋千、拔河、竞渡、摔跤、水戏、斗剑、角力、冰嬉、技巧运动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抢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武术、摔跤、秋千、龙舟、马上项目、射弩、打陀螺、押加、舞龙、划龙舟、爬山、跳高、打 马桩、坠绳、飞绳、拔腰劲 中国民间体育运动项目:

跳板、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放风筝、拔河、抽陀螺、抖空竹、扔沙袋、武术 田径 田径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运动项目。 田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 更强"的座右铭。 田径也是奥运会设金牌最多的项目,因此有人用"得田径者得天下"来形容田径在奥运会金牌总数中所占的位置。 A、男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马拉松跑、3000米障碍跑、11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跳高、撑杆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铁饼、 链球、标枪、十项全能、20公里竞走、50公里竞走、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 B、女子: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5000米跑、10000米跑、马拉松跑、100米跨栏跑、400米跨栏跑、 跳高、跳远、三级跳、撑高跳高、铅球、铁饼、标枪、链球、七项 全能、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20公里竞走。 自行车 起源于欧洲。1896年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 A、男子11项场地项目:1公里计时赛、个人争先赛(3圈)、 4000米个人追逐赛、4000米团队追逐赛、记分赛、奥林匹克争先赛、麦迪逊赛、凯林赛;公路项目:个人赛、个人计时赛山地车:越野 B、女子7项场地项目:500米计时赛、个人争先赛(3圈)、3000米个人追逐赛、记分赛;公路项目:70公里个人赛、个人计时赛山 地车:越野 游泳 奥运会游泳比赛共设31个项目,是仅次于田径运动的金牌大户。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学生实验、观察和必要的知识的呈现,在认识土壤的成分的基础上引出土壤的分类,并进一步提出三类土壤的性状,最后在三类土壤性状的比较中得出了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的结构特征,也呈现了“结构适应功能”这一科学理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根据颗粒大小、通气、透水性强弱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 (2)通过观察、搓摸的方法区分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土壤三种土壤的不同质地(3)通过观察、对比和实验,感悟土壤的性状与颗粒大小和质地有关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5)能解释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2.能力目标: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亲近土壤、热爱土壤,为以后的保护土壤铺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不同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土壤的渗水性、通气性与保水性、保肥性之间的关系。 难点:土壤的性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 教法与学法 实验探究、启发归纳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自取土壤标本(砂粒、黏粒、粉砂粒),漏斗3个,棉花,锥形瓶,量筒、烧杯等 学生实验器材:自取土壤标本(砂粒、黏粒、粉砂粒),烧杯、水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课播放课件,分别介绍东北平原的黑 钙土与农业生产,四川盆地紫色土 与农业生产,江南地区的红壤土与 农业生产,水稻土与农业生产。 什么因素决定了土壤是否有利于植 观看

物的生长呢?思考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土壤有哪些成分组成? 1.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这些 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组合 排列就是土壤的结构。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 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的 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 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 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 粉砂粒。 生活中的例子: 砂粒:河边; 粉砂粒:花糖里的; 黏粒:深层土壤。 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 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 气最多? 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 水和空气组成的。 读课本P81页“土壤颗粒的分 类”表,学生知道矿物质颗粒 因大小不同分为砂粒、黏粒、 粉砂粒。 思考、猜想 分组活动:每小组分别取干的 砂粒、粉砂粒、黏粒各100克, 分别倒入标有尺度的烧杯中, 充分抖动(使土壤严实),仔细 观察分析,将结果填入下表1. 类 别 所占 体积 土壤 空隙 空气 的含 量 水的 含量 砂 粒 大大多少 粉 砂 粒 居中适中适中适中 黏 粒 小小少多 得出: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1.2《各种各样的运动》 教科版 含答案

2.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填空题 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它的______________位置发生了变化。 2.一个物体沿直线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3. 钟摆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______________。 4.一个物体围绕着一个中心圆形轨迹转,就叫做______________。 5.坐在汽车上的人们,在汽车急刹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向______________倾斜,当汽车起步的时候,乘客的身体会向______________倾斜。 6.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移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 7.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题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2.身边物体的运动仅有两种运动形式,即摆动和旋转。() 3.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一个圆点。() 4.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

5.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6.在汽车急刹时,体重较重的人不会向前倾斜。() 7.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8.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9.判断物体运动快慢不需要参照物。() 10.拍桌子能使小球受到振动而运动起来。() 三、选择题 1.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属于()。 A.平动 B.转动 C.滚动 2.下列运动的物体中,()与其他物体运动方式不同。 A.草地上滚动的皮球 B.摆动的秋千 C.摆动的钟摆 3.小明在玩具汽车上贴了两个圆点,如图,当车开动时,正确的说法是()。 A.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一样 B.两个圆点的运动形式不一样 C.无法判断 4.跳水运动员,从跳板起跳后,跳板的运动是() A.上下振动 B.左右摇摆 C.圆周运动 5.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属于振动的是()。 A.运动的自行车 B.正在响的琴弦 C.掷铅球 6.皮球在围绕着中心点转动的同时,整个位置也发生变化,这种运动方式是()。 A.滑动 B.滚动 C.转动 7.风车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方式是()。 A.滑动 B.滚动 C.转动 8.下列物体的运动路线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第三章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1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

第三章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1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分类;了解矿物质颗粒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土壤的组成 教学难点:矿物质颗粒性能及土壤的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 教具准备:土壤烧杯漏斗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问问走过大江南北的学生,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吗?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 --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是: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第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第2. 土壤的结构是指构成土壤的各成分的比例以及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排列方式。 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占体积比例最大的是矿物质),所以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矿物质的多少和(大小)颗粒粗细,排列方式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见课本81页。】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是如何排列?)/见课本81页—土壤颗粒的分类/ --砂粒土壤直径大,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分较少。黏粒含水量最多。砂粒比黏粒具有更好的渗水性。 3、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课本82页)--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实验步骤:1、感觉黏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漏斗。 讨论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通气性就好,保水性就差。【例题1】见通48页题5,通气性见第6题) 4、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4章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 教学目标1、区分砂粒、粉砂粒、黏粒的大小于性能。 2、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特征。 3、区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主要性状。 4、了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 5、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土壤的类型、土壤的性状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资料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引入】问问走过大江南北的学生,观察过不同地方的土壤吗?有些地方寸草不生,有些地方植被茂盛。是什么决定了植物的生长状况?是气候,水分,还是土壤? --土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因素。那么,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如:矿物质颗粒较小,土壤的空隙就较小,于是水和空气也就少。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矿物质占固体部分的95%),所以矿物质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做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0.02-0.002 黏粒<0.002 【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含水和空气最多? --砂粒之间的空隙大,含空气多,含水少。 3、不同的土壤,渗水的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土壤的渗水实验--探究土壤渗水的多少与通气性和保水性的关系 实验步骤: 1、感觉黏粒与砂粒的颗粒大小。 2、黏粒和砂粒的渗水实验: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装砂粒的漏斗。 【讨论】粉砂粒的渗水情况--介于砂粒和黏粒之间。 4、土壤的分类: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土壤名称土壤质地 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思考】1、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2、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砂土类土壤 3、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黏土类土壤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