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渐教案粤教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12
渐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丰子恺及其文艺思想;2、把握文章生动形象说理的写作方法;3、感悟作者的睿智,思考理解“把握好时间,把握好人生”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领悟道理,思考人生;2、学会阅读、感悟与表达。
教学设计:1、课时:1课时;2、设想:自读讨论探讨教学过程:1、目标呈现: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名家随笔——丰子恺的《渐》。
说到读名家随笔,我觉得是对我们颇有裨益的一件事。
因为这样一些名家随笔中包含着许多睿智的东西,对提升自我很有帮助。
所以我主张读名家随笔要学会“三读”:一、读文章,二、读作者,三、读自己。
读文章以领悟文章中闪烁的思想火花,读作者以感悟大家之人格、思想、精神的魅力,读自己则是提升自己,觉悟人生必不可少的。
2、导入:好,在读文章之前,先想和大家做一笔小交易。
怎么做呢?就是今天我给你十万元,你只要给我一分钱。
明天,我还给你十万元,你只要给我两分钱。
后天,我还给你十万元,你只要给我四分钱。
也就是说我每天给你十万元,你每天给我前一天钱数的双倍,就从今天开始,不多换,只换一个月,30天,有没有谁愿意与我换的?有,真的?那你可亏大了!用数学知识算一算,你30天一共要给我多少钱?——不到一千一百万!(没有,那同学们够精明。
第一次有人提出跟我换时,我是没怎么想就一口答应了。
后来才知道自己亏大了。
300万换走了我近一千一百万。
)为什么会上当呢?因为这个数目有一个从小逐渐变大的过程。
这个“渐”的过程欺骗了我们。
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丰子恺先生的《渐》,读完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3、读作品:首先请大家读作品,把时间交给打家。
请迅速轻声浏览课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什么是作者所说的“渐”?作者是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2)文中闪烁着作者哪些思想的火花?对于作者这些对“渐”的见解,你有何思考?(学生活动,与学生交流,给予指导。
)明确:1)最能概括作者对“渐”理解的一句话(即“渐”是什么?):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渐》教学设计佛冈中学曹丽华一、教学目标1、熟悉议论性文体的写作特点,掌握阅读理解议论性文体的一般技巧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有益人生启示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准备1、自行解决难懂的字词;纨绔wán kù子弟佣yōng 工围炉拥衾 qīn刑笞chī牛犊dú轧 gá(拥挤)(yà)倾轧(排挤)(zhá)轧钢2、阅读全文,围绕课文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做好整理和排序(见《学生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整理》)(一)导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把一只青蛙扔到热水锅里,它马上就会跳出来;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到凉水锅里,慢慢将水烧热,它就不会想要往外跳,等到青蛙再想往外跳时,已经无能为力了。
问:青蛙为什么没有察觉到水温的变化?明确:因为水温是渐渐变化的。
引出课题。
渐(二)复习议论散文的特点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表议论,阐述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
它同时兼具散文和议论文的特点。
①主要观点的位置一般在: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或自己概括②各段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开头;结尾;中间或自己概括③表示总结性观点的词语一般用:所以;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三)研习课文 1.读懂文章①什么是渐?渐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引用“抱犊跳沟”的故事?文中举众多的例子是来证明什么?? 什么是渐?粗读原文,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感知“渐”的内涵,并给“渐”下一个定义。
①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②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③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微妙的工夫!④“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
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⑤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⑥“渐”的本质是时间。
⑦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
第11课 渐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体会本文的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方法。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丰子恺.(kǎi ) ②刑笞.(chī) ③熙.熙(xī) ④潜.移(qián) ⑤纨绔..(wán kù) ⑥痴.态(chī) ⑦芥.子(jiè) (2)多音字①轧⎩⎪⎨⎪⎧ 倾轧.(yà)轧.朋友(ɡá)轧.钢(zhá) ②什⎩⎪⎨⎪⎧劳什.子(shí)什.么(shén ) ③佣⎩⎪⎨⎪⎧ 佣.工(yōn ɡ)佣.金(yòn ɡ) ④渐⎩⎪⎨⎪⎧逐渐.(jiàn )渐.染(jiān )2.辨形组词(1)⎩⎪⎨⎪⎧ 渐(渐渐)惭(惭愧) (2)⎩⎪⎨⎪⎧ 恺(丰子恺)皑(皑皑白雪) (3)⎩⎪⎨⎪⎧ 犊(牛犊)牍(木牍) (4)⎩⎪⎨⎪⎧蜗(蜗牛)涡(水涡)3.理解词义(1)纨绔子弟:借指只知享受、不肯劳动的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绔,泛指富家子弟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子弟。
(2)天真烂漫:形容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无虚伪做作。
(3)春秋代序: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4)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4.选词填空(1)流连·留恋①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非常________。
②这次爬山,我十分________山间的野花、小溪。
答案①留恋②流连解析“流连”,也作“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多用于对某地某景)。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多用于人与人之间)。
(2)工夫·功夫房地产开发商不等法院开庭审理,仅一刻钟的________,便将蔡玉兰老人的住所变成一片废墟,如此拆迁________,举世罕见。
答案工夫功夫解析“工夫”指,a.时间(指占用的时间);b.空闲时间;c.(方言)时候。
“功夫”指,a.本领,造诣;b.(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c.指武术。
《渐》《渐》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散文板块,本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悟生命真谛的特点。
“渐”是一种事物累积、时间流逝的形态,这形态没有具体形迹,难以捉摸把握。
作者并不直说“渐”是什么,而是引用了许多生活中的具体例子,由浅人深,从身边的琐事、日常的见闻、零星的思想和感兴谈起,由具体而入抽象,揭开“渐”的本质,颖悟人生的道理,认识时空变化的真意义,呈现生存的哲理。
作者坦诚真挚,既执着于对生命的玄思,又侧重于对具体事相的品味,随意抒写,自由活泼。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普通意义上“渐”的现象和作用。
2、分析“渐”对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
3、掌握作品以小见大的写法,分析体会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读,分析,讨论。
2、注意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谦让、平和地与人相处。
2、对学生进行“大人格”、“大人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1、运用已有生活经验理解“渐”的现象和作用,体味作品写法。
2、分析“渐”对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关键句准确理解文章主旨。
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下面我们来读丰子恺的《渐》,看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丰子恺:原名丰仁,号子恺。
浙江桐乡人。
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
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工作。
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缘缘堂”为其居所名字,可见其人生取向:一生淡泊,洁身自好。
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
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
11.渐◎课前自主【走进作者】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深受其佛学思想影响。
五四后,开始进行漫画创作。
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
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
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等众多作品行世。
【识记积累】注音纨绔..子弟佣.工围炉拥衾.刑笞.牛犊.轧.朋友倾轧.轧.钢【课文初探】1.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2.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讲明白?◎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各项词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朱拓.(tuî) 仓颉.(jiã)胚.胎 ( pēi ) 瓮牖.绳枢(yǒu)B.炮.烙(páo ) 喁喁.(yïng)埋.怨(mái)牛山濯濯.(zhuï)C.吮.吸(yǔn ) 脑髓.(suǐ)札.记 (zhá ) 一觞.一咏(shāng)D.讥诮.(qiào) 畏葸.(xǐ)祈.祷 (qí ) 横.样子 (hâng)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藕段丝连张冠李戴天有不测风云B.迄今百无聊赖翻云覆雨皇亲国戚C.通宵礼上往来星陨如雨幅员辽阔D.恶梦没精打采不成体统凭心静气【疑难探究】1.文章两个故事寓意含蓄而深刻,即农夫抱犊跳沟的故事,乘火车的旅客这一个比喻,分别对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有什么深刻寓意?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这句话中“人”的理解?【文段精析】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9-12题。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渐精品教案粤教版必修211、渐丰子恺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及写作目的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回忆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名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生于1898 年。
1914 年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受业于名师李叔同。
1921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
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疾,于1975 年不治而逝,终年78 岁。
丰子恺禀赋极高,多才多艺,擅长美术音乐,又工散文。
日本一位评论家曾用“鹤立鸡群”来评价他的散文,比喻他在当时上海作家中的特殊地位。
皈依佛教之后,他的为人,从行为到思想,都深受佛家的影响。
他的散文集名为《缘缘堂随笔》,缘缘堂是丰子恺居所的名字,从这个名字可见出他的人生取向。
他一生淡泊,洁身自好,自称占据他的心灵的,唯有“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他的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和颖悟。
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且受佛教思想影响,带有玄思色彩的,以早期的《渐》、《春》、《秋》、《两个“? ”》等为代表。
一类是描写儿童情趣的,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儿童本位思想和一颗赤子之心,如《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作父亲》等。
这类题材成为他20 年代后期创作的中心题材。
渐——丰了恺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2、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并从中获得人生启示3、掌握本文所用的方法4、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及写作目的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好好的打量一下自己,今年的你和去年的你有什么不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月的你和上个月的你有何不一样,也有些人还能发现;但是,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甚至这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概就没几个人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了。
然而,两者确实是有不同的,只是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这些细微的不同。
我们之所以察觉不到,是因为时间对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了一种圆滑的于段,它就叫一“渐”。
回首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一种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生命渐渐流逝,我们该如何对待时间的渐变,生命的渐变?读丰子恺的《渐》,是否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二、作者简介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
浙江桐乡人。
1921年留学II本,学习西画和音乐。
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1924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既长于美术音乐,又工散文。
他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洁身自好。
散文多为关于艺术、儿童和人生的感怀与颖悟。
可分为三类:(1)探究人生和自然奥秘(2)写儿童情趣(3)写本人生活经历和社会的炎凉世态。
本文《渐》便属于第一种。
三、议论性散文阅读要求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此类散文的阅读,注重理解、体味和推敲,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文章中要表达的情、理和观点,也就是弄清楚“为什么写”;推敲作者的行文思路,既要知道是“怎么写”的。
最后能对作品的感情倾向作出评价,读完作品后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第11课渐学案(粤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11课渐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体会本文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慷慨刑笞拥衾潜移纨绔痴态芥子答案kichqnqinwnkchji2多音字渐佣轧答案jin/jinyn/yny//zh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2答案1鞭笞/苔藓2牛犊/木牍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纨绔子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真烂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秋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衣着华丽的年轻人。
泛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2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3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
2整天和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他的心也年轻了许多。
答案122辨词填空流连留恋流连也作“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多用于对某地某景。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多用于人与人之间。
三年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非常________。
这次爬山,我分________山间的野花.小溪。
答案留恋流连三.名言警句与“积累”相关的名句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稼说送张琥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偶成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一.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艺术教育家。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对“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2、学生自主畅谈生活中的“渐”,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独立思考能力。
3、了解何谓“大人格”、“大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
情感。
学习重点:
理清作者对“渐”的理解,学会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预习:1、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阅读《优化方案》58页资料卡片
3、完成《优化方案》中的基础梳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课堂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每段的关键句。
2、整理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3、文章如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的?都有哪些?
4、文中举了大量生动的事例,其实都是为作者阐述“渐”的理解而服务的,那么文中的“渐”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5、作者除了运用()来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渐”外,还运用了什么其他论证方法?请找出来。
6、文章最后一段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那么什么是“大人格”、“大人生”?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大人格”、“大人生”的理解。
7、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反思:。
第11课渐本课话题——珍惜时间一、从课本中积累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
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
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
二、从历史中积累谁能把握好时间,谁就可能抓住机遇,收获成功。
马克思寓居英国伦敦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大英博物馆里度过,写出了鸿篇巨制《资本论》;鲁迅将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于勤奋笔耕,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牛顿在万有引力的发现中,和时间赛跑,很少在凌晨两三点钟前睡觉,有时是灯火不熄、彻夜不眠。
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成就赫赫,硕果累累,发表了70多部著作。
他每天核算自己花费的工作时间,并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
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能很好地驾驭时间、利用时间、把握时间。
三、从名言中积累1.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
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巴甫洛夫2.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3.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
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4.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布莱希特5.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6.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一、作者简介缘缘堂主——丰子恺丰子恺(1898-1975),中国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浙江桐乡人。
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受业于名师李叔同。
1921 年留学日本,学习西画和音乐。
归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
1924 年开始发表漫画,成为进步文学研究会会员。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画院院长。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疾,于 1975 年不治而逝,终年 78 岁。
他崇尚自然,作风平易,随意写来,不加矫饰。
他总是用明白如话的文字,将对象描摹得细腻生动,颇具神韵,在婉曲的叙述中又夹以议论,因而于素朴与隽永中含有哲理的意味。
著有《子恺漫画》《子恺画集》《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二、背景回放丰子恺先生有一个集子《静观人生》,里面有一个专题叫“哀叹人生”,《渐》这篇文章就属于这个专题。
通过《渐》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对于人生的态度:静观。
他哀叹人生的短暂,哀叹有的人不懂得珍惜时间,虚度人生。
“静观”也好,“哀叹”也好,我们从其中的一个词眼中,就可以看出丰老对于人生的态度是多么地严谨:他希望人们珍惜时间,好好把握人生的每个阶段。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丰子恺.(kǎi) (2)骤.听(zhòu) (3)纨绔..(wán kù) (4)刑笞.(chī) (5) 潜.移(qián) (6)拥衾.(qīn) (7)瞬.目(shùn) (8)痴.态(chī) (9) 诡.计(guǐ)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渐⎩⎪⎨⎪⎧渐.渐ji àn 渐.染ji ān(2)佣⎩⎪⎨⎪⎧佣.工y ōn ɡ佣.金y òn ɡ(3)迫⎩⎪⎨⎪⎧交迫.p ò迫.击炮p ǎi(4)间⎩⎪⎨⎪⎧间.断ji àn 间.不容发ji ān2.语境辨析法(5)在就要撞上护栏的一刹.(chà)那,他死死地踩住了刹.(shā)车。
二、写准字形(1)⎩⎪⎨⎪⎧心xi án 弦船xi án 舷(2)⎩⎪⎨⎪⎧k ěn 恳求开k ěn 垦(3)⎩⎪⎨⎪⎧ 神m ì秘m ì密码(4)⎩⎪⎨⎪⎧ ch én辰时ch én 晨曦(5)⎩⎪⎨⎪⎧ɡu ǐ诡计ɡu ì跪拜(6)⎩⎪⎨⎪⎧隐b ì蔽b ì弊病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1.纨绔子弟:借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
纨绔,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用细绢做成的裤子。
2.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原来是佛教用语,含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3.天真烂漫: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4.春秋代序:季节更替,时光转移。
5.围炉拥衾:在寒冷的日子里围着火炉,拥着暖和的被子,形容很温暖很舒适。
6.阴阳潜移:形容时间慢慢逝去。
7.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儿,表示直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辨析正误]现在的“富二代”有很多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即使老师整天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他们简直是不可思议....。
辨析:“不可思议”意思是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句子的意思是不能用讲道理让他们明白,应用“不可理喻”。
(二)易混辨析 1.留恋vs 流连 填 一 填 ①因为“留恋故土”,不愿异地求学,众多考生“扎堆”成渝两地高校。
这一现象也抬高了重庆高校的录取线。
②扑朔迷离的迷宫、洞室以及充满神奇故事、展示英国王室罗曼史的宫殿城堡,令每一位参观者流连忘返。
辨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可以表示对人、对事、对物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2.实行vs施行[明大意]文章中,作者从世间万物的“渐渐”变化中体会人生的真相。
文章如拉家常,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任何人都逃不过“渐变”的生命演化历程。
由浅入深,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把握好生命,做一个有“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中“圆滑”和“微妙”二词?[对应考点:理解词语的含义]提示:①“圆滑”令我们想到人生就是像鹅卵石一样,由于岁月的不断冲刷,被冲掉了棱角,冲刷掉了自己的本质。
作者用“圆滑”可以说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体变化。
②“微妙”一词的使用非常贴切。
作者指出人生的变化在于“渐”字,而“渐”字的表现是无声无息,令人毫不知觉的。
而“微妙”一词正好是对这种特点表现的概括。
2.第2段作者运用“巨富的纨绔子弟”沦为“偷儿”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提示:巨富纨绔子弟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成一个痛不欲生的“乞丐”或“偷儿”的,这是由于有的人对时间逐渐麻木而丧失警惕造成的,提醒人们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二、阅读课文第4~7段,回答问题。
3.作者引用“抱犊跳沟”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提示:作者引用这个故事,来证明事物已经渐变,而人们往往仍不知不觉,从而证明“渐”的作用是隐含的,不容易被人察觉。
这个例子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4.第5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提示:①中心句: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
②修辞手法:比喻。
③作用:非常贴切、形象地说明人生就像时辰钟的针一样,似乎不变不动,实则时时刻刻在变化。
5.试以6、7两段为例说明《渐》在结构上的特点。
[对应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提示:第6、7两段突出地表现了本文过渡巧妙、衔接自然的特点。
第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有的人没有把握好人生,不懂得去珍惜时间。
而第7段的开头则以“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过渡,一正一反,衔接非常紧密。
6.作者又在最后一段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
那是‘大人格’,‘大人生’”。
这和前文所说的宁愿缩短人的生命来使社会更美好相矛盾吗?[对应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提示:不矛盾。
①前面这么说,是因为能够在一生当中坚守真和善的人太少了,所以,宁可缩短生命的长度,也要守住这份真和善。
虽然能够做到的人太少,但毕竟还是有人能够做到,这样的人他不仅能够胜任百年的生命,还可以流传千古。
②前面的情况是不得已而为之,后面的才是作者最希望看到的。
这两种观点是不矛盾的。
当我们认识到有些事物是不可以渐变的,我们就要学着不为“渐”所迷,守住我们的真,守住我们的善,不让它们“渐渐”遗失。
[写法归纳]1.寓言的巧妙运用丰子恺先生对佛教深有研究,佛教中不立文字、顿悟成佛的理念深入他的内心。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多个寓言故事。
“抱犊跳沟”的故事,原来讲的是执拗,丰子恺先生则巧妙地用来告诉我们,“渐”就是这样让我们受骗。
人的生命也是这样,不知不觉就老了。
用“抱犊跳沟”这个故事,既说出了“渐”的力量,又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索。
“坐车乘船”的故事,也是用很少的篇幅,不着痕迹地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握生命。
这两个寓言的寓意是在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寄托着生活真理。
因此,读者读了并不会感到枯燥和说教,在思索中不知不自觉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这样去写,生动、深刻而又趣味十足。
2.比喻手法的大量应用第1段中用“山坡”和“风琴的键板”打比方,非常恰当地说出了渐渐与突变的区别;第5段中人生与时辰钟的比较,也形象地说出了时间的流逝、年华的老去,而常人却难以察觉。
丰先生的比喻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极富表现力。
这与丰先生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
[运用指导]如何运用比喻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方法就叫做比喻。
的确,好的比喻句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平易化、通俗化,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鲜明生动,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学习运用比喻时要注意的是:1.比喻的事物必须是常见的、浅显易懂的。
即一定要用人们非常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人们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事物。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2.比喻要贴切。
即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但二者之间又必须具有某种极其相似之处。
如果把相同或基本类似的两种事物相比,或者用没有共同点的两种事物相比,比喻也就失去了作用。
3.比喻要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了要表现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妻子,不愿再套用类似“像爱护眼珠一样”的语句,冥思苦索了三天,终于写出了下面的诗句:“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士兵,爱护着他唯一的一条腿。
”作者为了这一新颖、独特的比喻,真可谓用尽心力,“采取1 000吨的字矿,只是为了一个‘新’字”。
4.要体现正确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