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脊髓空洞症病人的_护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47
脊髓空洞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自我调节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该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危害患者心理。
脊髓空洞症危害患者心理健康:1、怀疑心理:患者得知自己得了脊髓空洞症,开始常不相信,坐卧不安,多方求证,情绪紧张,猜疑不定。
所以,医务工作者应言行注重,要探明患者的咨询的目的,科学而委婉地回答患者的所提话题,无法直言,缓解患者的受打击的规模,以免病人对医治失却信心。
2、恐惧心理:病人准确清楚自身得了脊髓空洞症,常表现为害怕、绝望,失去生的希望,牵挂亲人。
护士应同情患者,予以安慰,鼓励患者积极性接受医治,以免延误特征,并强调心理对病情的作用,鼓励病人以积极性的心理接受医治。
3、悲观心理:患者有时会生出悲观、失望心情,症状为失望超出期待,抑郁不乐,落落寡欢。
现在应给以关怀,表示病症正在获取医治,与此同时强调情绪舒畅有益于疾病预后。
4、认可心理:患者经过一阵后,开始接受自身身患该病的事实,心清渐平稳,愿意接受医治,并寄希望于医治。
护士应尽早应用“提示”治疗方案,宣传医治的意义,摈除对医治的不利原因,如社会原因、家庭原因等。
5、失望或乐观心理:由于各人的身体和各人的适应规模不同,功效也不一样,有些病人病状得到遏制,善于调适自身的心清,并且日常生活在和谐感情的条件中,患者长时间处在一种乐观状况。
有些渐渐恶化,医治反应大,经济负荷重,体力难支,精神委靡,消极地等待死亡。
护士对消极的病人要分析原因,搞好心理安慰,尽早调整病人的心理,搞好生活指导;关于乐观的病人,要搞好病愈指导,注重观察心理改变,为着尽早察觉问题及时解决。
患者心理护理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了解患者以往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及引发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尊严,预防和减轻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增进心理舒适度。
脊髓空洞症的护理方法
*导读:心理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向患者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应该注意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
……
心理护理首先取得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向患者家属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从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应该注意掌握恰当的语言交流技巧,使患者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
护理人员热情、耐心地劝导患者,使其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
之急,身体健康是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根本,同时病人的心理护理还要动员家庭和工作单位,安排好患者所牵挂的人和事尽量减少患者的后顾之忧,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及术后康复的病例,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脊髓空洞是脊髓内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管状空隙,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感觉异常,通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消失,或可有麻木感,严重者手被烫伤或刀割伤而不知觉。
二是运动异常,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力量下降,手部肌肉萎缩,严重者小指及无名指不能伸直,手呈爪形。
可并有下肢力量下降。
三是植物神经症状,如一侧肢体和躯干皮肤干燥少汗等。
其他,还可能伴有疼痛等症状。
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偶发儿童或成年后。
此病起病隐浅、发病缓慢,甚至觉察不出来,随病情发展渐出现手部肌肉萎缩。
下肢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所以一旦确诊,即说明已到了一定程度,应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关键词】脊髓空洞症; 术后; 护理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程缓慢、主要累及脊髓或延髓的退行性病变, 其病理特征是脊髓中央管扩大、髓内积水及胶质增生, 临床表现以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及植物神经营养障碍为特征, 最早临床表现是单侧痛、温觉障碍[1]。
2010 年12 月至2015年6 月, 本院手术治疗44 例脊髓空洞症, 疗效满意, 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4例中男28例、女16例; 年龄16~81?岁,平均42岁; 病史5?月~7?年, MRI 检查确诊。
23例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主, 同时伴有头痛、头晕或行走不稳等症状;?14?例是单纯感觉障碍;7?例以轻度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
1.2 手术方法单纯后颅窝减压术7例, 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9例, 后颅窝减压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28例。
1.3 结果本组44例中治愈35例、好转9例。
经过1~3 年随访, 本组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主的23例患者中,14例感觉分离症状消失, MRI 复查见脊髓空洞明显变细或基本闭锁;?6?例症状明显改善, 已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3?例病情终止发展, 症状有所改善。
2 术后护理2.1 体位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平卧时头偏向一侧。
翻身时注意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以免脊柱扭曲损伤脊髓。
2.2 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 注意有无头痛、呕吐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
2.2.1 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协助病人轴线翻身、叩背,每1次/2 h。
超声雾化吸入,每天4次,每次15~20分钟。
给患者有效的将痰液排出,对于术后麻醉未醒和咳嗽无力患者给予吸痰,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吸氧1~2L/分,监测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
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脊髓空洞症是指脊髓内部出现空洞或囊肿,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瘫痪。
因此,患有脊髓空洞症的病人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后需要进行术后护理,以确保身体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术后治疗的第一天在手术完成之后的第一天,患者通常需要留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恢复和观察。
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一些药物来减轻疼痛和炎症,以及预防可能出现的感染。
在这一时期,患者应该保持平躺的姿势,避免转动和睡觉。
患者应该尽可能地放松神经和肌肉,避免将额外的压力加在手术区域。
医护人员通常会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以确保患者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或副作用。
术后治疗的第二天到第七天从手术后的第二天开始,患者通常会被转移到普通病房。
患者需要继续保持平躺的姿势,避免过度的活动,直到医生允许患者坐起来或下床走动。
医生通常会安排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包括简单的呼吸练习、肌肉放松和伸展运动等,以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神经和肌肉功能。
除了康复训练外,患者还需要继续服用药物。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一些消炎药来预防感染,以及一些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患者应该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在这一时期,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测试、尿液测试和X光检查等,以确保身体恢复正常并发现任何潜在的并发症。
术后治疗的第八天到出院从手术后的第八天开始,患者通常可以开始进行坐起来或下床走动的训练。
医生可能还会安排物理治疗师来帮助患者进行更高强度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身体功能,包括平衡和协调等。
在这一时期,患者还需要继续服用药物,直到医生告诉他们停止。
除了药物外,患者还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以帮助身体尽快恢复。
在患者即将出院之前,医生通常会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身体继续恢复并预防任何并发症。
总结脊髓空洞症是一种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的疾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