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计算公式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25.96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人体的体液、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临床检验中,常用公式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公式。
1.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计算公式:MCV=体积/红细胞计数MCV反映了血细胞的平均大小,用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成人MCV 值在80-100fL之间。
2.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公式:MCH=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MCH 反映了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 MCH 值在27-33 pg 之间。
3.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MCHC=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积MCHC表示单位体积的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MCHC 值在32-36g/dL之间。
4.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计算公式:RDW=(最大红细胞体积-最小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100%RDW反映红细胞之间体积的差异,在它加大的情况下,一般说明红细胞尺寸的变异增大,提示出现了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
5.ANC(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公式:AN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NC是测量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量,常用于判断感染和骨髓抑制的程度。
正常人的ANC值在1.5-8.0×10^9/L之间。
6.A-aDO2(静脉动脉氧分压差)计算公式:A-aDO2=(大气压-水蒸气压)×FiO2-PaCO2/RQ-PaO2A-aDO2表示动脉和静脉血之间的氧分压差异,用于评估肺功能和肺部疾病。
7.CaO2(体内氧含量)计算公式:CaO2=(Hb×1.34×SaO2)+(0.003×PaO2)CaO2反映了单位血容量内的氧的物理状态,可用于评估气体交换功能和血液供应状况。
以上是在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并为医生提供治疗和用药的指导。
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是指衡量红细胞平均大小的指标,通常以立方微米(fL)表示。
MCV是血液学中常用的一个参数,对于诊断和评估一系列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将介绍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 首先,需要先测量患者的红细胞总数(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总容积(红细胞容积,Packed Cell Volume,PCV或hematocrit,HCT)。
这些数据通常通过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测量。
2. 接下来,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MCV):MCV = PCV / RBCMCV的单位通常为立方微米(fL),这个数值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大小。
红细胞平均指数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可以帮助医生对贫血的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根据红细胞平均指数的不同数值,贫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小细胞性贫血(microcytic anemia):MCV小于80fL。
可能的原因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 大细胞性贫血(macrocytic anemia):MCV大于100fL。
可能的原因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等。
3. 正常细胞容积贫血(normocytic anemia):MCV在80-100fL之间。
可能的原因包括慢性疾病、急性失血等。
红细胞平均指数的参考范围通常为80-100fL。
然而,这个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而有所变化。
例如,儿童和妊娠妇女的MCV范围可能较低。
除了红细胞平均指数,还有一些相关的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1.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反映了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程度。
通常与MCV一起评估,可以通过血细胞计数仪测量。
2.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片上的红细胞形态,可以更详细地评估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特征。
3•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 )测定:血清铁正常值为13.4〜31.2卩mol, (75〜175卩g/dl , VK<8.9卩mol/L (50卩g/©l可考虑为缺铁贫血。
总铁结合力的正常值为47.0〜68.6卩mol/L (240〜350卩g/©l,缺铁性贫血时可>68.6 卩mol/L。
1血清铁饱各度(TS)<15-16%.(四)铁动力学检查:血浆放射性铁半衰期(PID)<170分仲,血浆铁交换量(PIT)减少。
红细胞铁利用率(RCB)>80%, 7-10天。
四、诊断根据病史、喂养史、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象特点,一般可初步诊断。
进一步作铁的生化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即可确诊。
但需要注意找出致病原因以便进行治疗。
五、鉴别诊断(一)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和地区分布的特点,特殊面容,明显肝脾肿大,血片可见靶形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增多, 血清铁及骨髓可染铁增加,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多。
总铁结合力正常或减少,胎儿型血红蛋白(HbF)或成人型血红蛋白A2 (HbA2 )增多。
(二)雅克什氏贫血(Jakch 综合症):多见婴幼儿,继发于慢性感染而引起贫血,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和红细胞寿命缩短。
当营养不良与感染同时存在时造血器官发生严重反应,表现重度贫血, 脾脏增大、白细胞增多,有时可达30X109/L (30000/ mm2 )以上及少量未成熟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出现在末稍血象中, 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主, 为婴儿对感染和营养缺乏的一种综合反应, 经治疗感染后。
血象可很快恢复正常。
用铁剂或维生素B12治疗无效。
六、治疗(一)铁剂治疗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其种类很多,可用25%硫酸铁合剂(硫酸铁 2.5g稀盐酸2.9ml,葡萄糖12.5g,氯仿水100ml)剂量应按所含铁元素计算,每日4-6mg/kg,分三次服为宜,折合成硫酸亚铁每日20〜30mg/kg.2.5%硫酸铁合剂每日1.2mg/kg,此量可达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超过此量不但吸收率下降,反而增加对胃粘膜的剌激, 并可产生铁中毒,恶心、呕吐、苍白、不、嗜睡昏迷等。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⑶是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出现贫血之前的阶段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
全球约有6-7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一,亦有约20%的育龄妇女及40%的孕妇患缺铁性贫血,儿童的发病率高达50%,而成年男性为10%o[铁的代谢]1 .铁的分布铁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各组织。
正常成人体内含铁总量为3-4.5g,其中血红蛋白铁约占67%,贮存铁29%,余下的4%为组织铁,存在于肌红蛋白及细胞内某些酶类中。
正常男性的,贮存铁约为IOOOmg,女性仅为300-400mg o体内的铁大致可分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酶和辅因子、转铁蛋白结合的铁)和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两大部分。
2 .铁的来源和吸收正常人制造新生红细胞每天需铁约20-25mg,大部分来自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
每天从食物中吸收约1-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的平衡。
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肉类、肝、蛋黄、豆类、海带、发莱、紫菜、木耳及香菇等,而乳类含铁量最低。
肉类食品中的肌红蛋白所含铁可完整地直接被吸收,吸收率约为20%o植物铁多为三价的胶状氢氧化铁,易与植物中的植酸、丹宁酸等结合为不溶性的铁复合物,影响其吸收;吸收率约为1%-7%。
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常有:①胃:酸和维生素C能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以便于吸收,同时可使铁稳定在溶解状态,防止再氧化为三价铁。
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酰胺及胺类也可促使铁成为溶解状态,促进铁的吸收;②肠粘膜能根据体内贮存铁的情况,调节其吸收。
当体内贮存铁丰富,铁的吸收就减少,相反则增多。
正常人铁的吸收率约为10%,当缺铁时吸收率可增至30%-40%o3 .铁的转运和利用经肠粘膜进入血浆的亚铁(Pe2+)大部分被铜蓝蛋白氧化为高铁(Fe3+)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每一分子的转铁蛋白可与两个Fe?+结合)成为转铁蛋白复合体即血清铁,将铁运送到需要的各组织中,主要是骨髓中幼红细胞,在细胞内铁与转铁蛋白分离,再次还原成Fe2+,然后在线粒体内与原吓琳相结合成为血红素,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生成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输血计算公式血红蛋白(Hb)输血计算公式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工具呢。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搞清楚这个公式。
想象一下,有个病人因为生病或者受伤,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变得很低,就像汽车没了足够的油跑不动一样,这时候就得考虑给身体“加油”——输血。
但输多少合适呢?这可不能随便乱来,多了浪费还可能有副作用,少了又不顶事儿。
所以就有了这个血红蛋白输血计算公式来帮忙啦。
这个公式大概是这样的:所需浓缩红细胞单位数 = (期望达到的血红蛋白值 - 输注前血红蛋白值)×体重(kg)×0.08÷200。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体重 30kg,他因为生病血红蛋白掉到了 60g/L,医生希望能通过输血让他的血红蛋白达到 100g/L。
那咱们来算算,(100 - 60)× 30 × 0.08 ÷ 200 = 4.8 个单位。
也就是说,大概需要给他输 4.8 个单位的浓缩红细胞。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个车祸受伤的病人。
他被送来的时候脸色苍白,整个人都很虚弱。
医生赶紧给他做了检查,发现血红蛋白特别低。
然后就用这个公式开始计算需要输多少血。
大家都紧张而又专注地看着医生在纸上写写算算,那种氛围真的让人感觉到每一个数字都关乎着病人的生命。
在使用这个公式的时候,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有没有其他疾病等等都会影响输血的量和速度。
而且,输血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还得持续监测血红蛋白的变化,看看输血的效果好不好。
另外,不同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公式进行一些微调。
但总的来说,这个公式就是给输血治疗提供一个大致的参考,帮助医生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总之,血红蛋白输血计算公式就像是医生手中的一把尺子,能帮助他们更精准地给病人输血,让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可别小看这个公式,它背后可是凝聚了无数医学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