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8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4]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
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5]症状和体征: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验室检验[6]食谱调查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
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系统收集、分析和解释人群和个体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的方法,旨在揭示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规律。
本文将介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方法以及其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
一、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可以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高发地区和高危人群,推测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1. 人口学调查:通过对人群的基本特征进行调查,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可以对某种疾病的高发人群进行初步筛选。
2. 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受试者,调查其健康状况、疾病发病率和相关因素,从而推测人群的疾病水平和风险因素。
3. 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情况,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4. 纵向追踪研究:通过对一组人群进行长期观察和追踪调查,研究其健康状况、疾病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这种方法常用于研究慢性病和长期暴露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5. 环境调查:疾病的流行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调查环境的状况和暴露情况,可以揭示疾病的环境风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三、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1. 防控措施的制定:通过对疾病的调查研究,可以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疫情监测和预警:通过对疾病的流行趋势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疫情变化和爆发,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
3. 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调查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变异情况,可以指导疫苗的研发和接种策略,提高疫苗的针对性和保护效果。
4. 健康教育和宣传: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揭示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的七大基本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是对某些疾病的流行趋势的研究,主要包括病因、分布、传播、病理学、相关因素及时空特征、治疗等多方面的研究。
下面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七大基本内容:
1、病情观察:即流行病学调查首先要观察病情,研究病情的变化及与之有关的社会
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时发现并报告疫情的发生,根据观察结果为预防和治疗设计防治
方案;
2、案例查找:指从基层及社会查找病例,充分发掘流行病活动情况,为诊断建立流
行病学数据库;
3、诊断判断:一般要做血清学,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理仪器检查,这些是对患者
进行病情确诊的技术手段;
4、受毒因素筛选:旨在收集病例和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因,以进行病因方面
的研究;
5、时空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分析流行病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找到流行病的温床,
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6、家庭研究:一般旨在分析家庭接触或未接触的情况,探索流行病的传播机制;
7、社区分析:即调查所在社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环境,针对特定病因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以期在发现病因后制定防治法案并实施。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调查的七大基本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案例查找、诊断判断、受毒
因素筛选、时空分析、家庭研究和社区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是特定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础,
是针对特定病因的临床调查,其主要目的是根据确诊的疫情信息分析病因,制定有效的控
制措施,持续传播病毒感染、控制疫情,保障人群健康。
公共卫生知识题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公共卫生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影响的科学领域。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可以获取相关数据并分析疾病的传播模式、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为公共卫生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一种长期观察同一人群或疾病发展的方法。
它可以追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生的变化,帮助研究者了解疾病的自然进程和影响因素。
常用的纵向研究方法包括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
1.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通过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进行分类,随后进行长期观察,以评估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分为前向队列和后向队列两种类型。
前向队列研究是从无病人群中选择一组暴露者和一组非暴露者,然后进行长期观察。
后向队列研究则是从已有的疾病人群中选取暴露和非暴露组进行追踪观察。
2.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研究新药物、疫苗或其他预防或治疗方法疗效的方法。
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
临床试验通常经过多个阶段,包括前期研究、随机对照试验和后期监测。
二、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又称为跨组比较研究,是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数据,并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横断面研究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的数据,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常见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血清学调查和人群统计学。
1. 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问题,向受访者收集相关信息。
调查问卷可以用于探索人群的卫生状况、疾病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等。
2. 血清学调查血清学调查是通过检测人群中的血清标本,了解感染病原体的暴露和感染情况。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中和试验等。
3. 人群统计学人群统计学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基本特征和疾病数据,用于评估疾病的分布和趋势。
它可以通过人群调查、死亡率统计和医院记录等方式获取数据。
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旨在研究和监测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传播情况,以及找出可能的致病因素和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原理流行病学调查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思想:1. 描述疾病的时空分布: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是描述疾病的时空分布,即病例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通过了解疾病的地理分布和时间趋势,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病因和风险因素。
2. 确定疾病的发生率和风险: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之一是确定疾病的发生率和风险。
通过计算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量化疾病的影响程度,并评估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效果。
3. 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病例和对照群体进行比较,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通过确定可能的致病因素,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具体选择的方法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 临床病例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特定疾病的病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检查病例的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来确定疾病的特点和可能的致病因素。
2. 群体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分布和发生情况。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以了解人群中患病率和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
3. 实验室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特定疾病的病原体。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采集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唾液等,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分析病原体的性质和传播途径。
4. 随访调查: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情况。
研究人员可以对病例进行长期追踪随访,了解疾病的进展和影响因素的长期效果。
三、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流行病学调查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的监测与预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监测疾病的时空分布和趋势,预测疾病的爆发和流行趋势,为公共卫生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一、引言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生规律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制定和评估公共卫生措施、控制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方面。
二、研究设计1. 目标群体选择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群体,通常是受某种特定疾病影响的人群。
比如,针对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可以选择病例群体和非病例群体进行对照研究。
2. 研究类型选择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
横断面研究适用于了解疾病在某一时点上的分布情况;队列研究则可以用于观察疾病的发生和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则适用于探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数据收集1. 问卷设计问卷是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它可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例史、生活习惯、暴露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问卷时,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问卷长度过长而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质量。
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互联网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完整,并设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多次确认、质量检查等。
四、数据分析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不符合分析要求的数据。
清洗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2.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包括计数、比例、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的计算。
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得出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在样本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五、结果解释与应用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结果的解释应该符合科学原则,避免主观臆断。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结果应用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健康教育的开展、疾病监测与防控等方面。
流行病学调查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十个步骤①组织准备②核实诊断③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④建立病例定义⑤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⑥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⑦建立假设并验证假设⑧采取控制措施⑨完善现场调查⑩书面报告二、流行病学调查相关组织架构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市的流行病学疫情监控、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后期收据的整理、统和分析工作。
相关调查人员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对传染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源,并按照国家规定向上级有关部分通报情况;每日根据相关工作管理条例和操作规范,对全市所属病例信息进行确认和审核;对需要管理的传染病个案病例进行上门访视,主要包括病例个案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实验室样本采集、消毒灭活措施的落实督导等工作;对全市疫情按照时间、空间、人间进行三间分布的描述。
同时对全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管理,对下级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进行审核。
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病例的个案病例,主要包括病例个案的流行病学调查、上门访视、实验室样本采集等工作。
同时按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对辖区内的流感样病例数、发热人数、腹泻人数等信息进行每日数据上报。
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从日常门诊服务中,上报传染病确诊、疑似病例。
同时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④医院:负责从日常门诊服务中,上报传染病确诊、疑似病例。
⑤学校:负责上报所在学校的正常上学学生数、因病缺勤人数等信息,上报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的报告和协助处理工作。
三建立一套适用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管理系统,便于进行多种类型(一次性或随访)、多种场合(现场和非现场)、多种对象(有能力或无能力操作电子产品者)的调查,减少人力物力消耗,达到高效调查的目的。
①管理端PC软件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通信和统一管理,包括:新建调查研究并命名模块、审核调查申请模块、授予调查者权限模块和问卷管理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
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
流行病学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发病因素、传播途径等信息,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概念1. 流行病学调查的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是指利用调查方法,在特定人群中收集和分析与疾病相关的数据,以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
2.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目的为了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揭示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程度,评估疾病的传播方式和效果,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公众健康服务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特点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流行病学调查需要多方面的数据来源和信息采集方法,包括定量调查、病例控制研究、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等方法,具有宏观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特点。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1. 定量调查定量调查又称为调查问卷法,是采用定量方法对被调查者进行系统记录,以了解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方法。
调查问卷经过科学设计和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大规模的数据,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2. 病例控制研究病例控制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选取患病者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的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确定与该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该方法适用于疾病发病率低、发病速度快、病因不明确的疾病。
3.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长期跟踪研究方法,通过选择代表性人群,对其进行跟踪调查,记录他们在特定时间内的暴露情况和健康情况,以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队列研究有助于探索疾病发展的轨迹和发生的机制,是研究慢性病和环境暴露的重要方法。
4.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也称为横断面调查,是指对某一时间点上人群的疾病或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的方法,可以了解人群的疾病分布、发病率、风险因素等情况。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多种多样,如问卷调查、生物指标测试、医疗记录等。
流行病学调查名词解释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及其影响的科学方法。
以下是几个与流行病学调查相关的名词解释: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发展和控制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疾病的分布、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2.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搜集和分析人群中的数据,研究疾病传播规律、预防措施和治疗效果的方法。
它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因素和暴露情况,从而提供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和政策建议。
3. 发病率: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内,一个特定的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比例或频率。
通常以每100,000人口或每10,000人口的数量来表示。
4. 死亡率: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内,一个特定人群中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比例或频率。
通常以每100,000人口的数量来表示。
5.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在人群中会增加患上某种疾病的可能性的因素。
例如,吸烟、高血压、肥胖等因素都被认为是心脏病的风险因素。
6. 暴露情况:暴露情况指个体暴露于风险因素的程度和频率。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研究人员通常会评估个体在特定环境或行为中接触到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程度。
7. 群体免疫力:群体免疫力指当足够数量的人群获得免疫时,能够保护整个人群不受疾病传播的效应。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人群中的免疫情况,从而评估群体免疫力的程度。
8.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在特定时间点上调查人群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病率,从而了解暴露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9.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跟踪一个人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观察暴露和疾病发展之间的关系。
这种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序列数据,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名词的解释,它们在研究疾病的传播、预防和控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ASF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年月日时分,市畜牧兽医局接到###养殖户关于其饲养得生猪集中意外死亡得报告,接到报告后,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立即带领动物疫控中心与动物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于15时35分抵达###养殖户生猪饲养地。
经专家组现场调查、剖解诊断,初步判定不能排除发生非洲猪瘟得可能性。
年月日时10分,$$市畜牧兽医局接&&市畜牧兽医局报告,请求$$市派相关专家给予技术支持。
$$市畜牧兽医局立即派出总畜牧师&&、疫控中心副主任&&、业务干部&&与动物卫生监督所科长&&组成专家组12月5日晚8时30分抵达&&市。
对该起意外死猪事件开展调查与临床诊断,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疫情基本情况(一)发病场点概况1.基本信息&&省$$市&&市&&街道办事处&&村(经度纬度)养殖户###,58岁,&&市万镇张家沟村人,高中文化,家里现有人口2人,系###与其8岁得二儿子。
已在&&市城区生活30余年,主要以打工为生。
该养殖户地处一个独立山峁之上,周围1公里范围内无住户与养殖户,天然屏障较好。
周围13公里没有野猪。
2.养殖情况从2017年1月开始发展生猪养殖,养殖地址位于&&市&&街道办事处&&村&&小组,距离&&城区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距城中心区约5公里。
养殖地址为一废弃砖厂,以破旧工房为圈舍,卫生条件极差,没有任何防疫设施设备,并且人、猪混居。
养殖从购进4头育肥猪、3头母猪与1头公猪开始,始终坚持自繁自养。
本次生猪发病前,饲养生猪33头,其中母猪8头,公猪1头、育肥猪8头、青年猪6头、小猪10头。
该养殖户自2017年养殖生猪以来,自行进行过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病免疫,同时也未发生过疫情。
3.饲养管理情况该养殖户饲养条件差,环境卫生恶劣,圈舍破旧导致猪混群现象时有发生。
其所饲养得33头猪分3个圈舍饲养,1号圈舍17头,2号圈舍14头,3号圈舍2头。
日常饲喂主要以豆腐渣、玉米面与烂菜叶为主。
烂菜叶全部由&&农贸市场捡拾所得。
偶尔还会从市场上捡拾一些碎肉、烂肉(猪肉为主)等下脚料饲喂较大一点得猪与母猪。
11月30日,###曾给1号圈舍得17头猪饲喂过捡来得碎肉、烂肉。
至12月5日,死亡得猪除了包含2号圈舍得2头小猪外,其余均为1号圈舍饲养得猪。
其她饲养情况一切正常。
全场生猪饮用水采用深层地下水,猪饮用水与人饮用水均来自同一口水井,发病前后饮水一直未曾变化。
多年饲养过程中,该养殖户一直不采用泔水饲喂,不属于泔水猪。
(二)发病经过该养殖户所饲养生猪于12月3日起开始发病,症状表现为咳嗽,口吐白沫(略带绿色),但体温基本正常。
另部分猪出现拉稀、便血等现象。
当天病死1头母猪(体重250斤左右);12月4日病死7头,其中母猪6头(体重250斤左右),小猪1头(体重约30-50斤);12月5日病死10头,其中青年猪5头(体重100斤左右),育肥猪4头(体重250斤左右),公猪1头(体重300斤上),另有1头青年猪处于病危状态,&&市疫控中心将其处死后进行非洲猪瘟采样,并送$$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检测。
随后对19头已死亡生猪立即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截至12月5日晚,死亡得19头生猪包含1号圈舍死亡17头,2号圈舍死亡小猪2头。
1.时间分布死亡曲线2.空间分布不同圈舍死亡情况表3.群间分布大猪得发病风险就是小猪得11、33倍(1、859-69、082)。
圈舍 存栏数 死亡数量 1号 17 17 2号 14 2 3号 2 0群间分布表(三)临床症状、病理剖解采样与临床诊断1、临床症状部分猪皮肤、耳朵、鼻子、四肢及下腹部可见出血点发绀。
咳嗽持续几小时后开始呕吐,呕吐物呈现淡绿色并带有白色泡沫,腹泻拉稀,部分病猪死前伴有便血现象。
所有病死猪发病症状大致相似。
2、病理剖解采样意外死猪现象发生后,先后开展了两次剖解采样工作。
第一次由&&市疫控中心进行,现场共剖解了病死猪1头(死亡约6小时)与病危猪1头,两头猪死前均在1号圈舍饲养,前者病理变化不明显,后者剖解发现病理变化比较明显。
具体剖解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部分病死猪有肺出血,部分病死猪肺脏、心包及胸腔有出血点;肾脏肿大且有出血点,脾脏肿大、质软,无明显梗死;淋巴结有明显出血;大肠、小肠肠内壁出血。
剖解过程中仅对其中得1头(病危猪)进行了样品采集并送$$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检测。
第二次剖解采样时,圈舍内剩余得猪均比较正常,无病危猪。
剖解采样工作由$$市畜牧兽医局专家组与&&市处置组人员共同开展,现场共采集猪全血与血清平行样品各7份,来自于7头猪,同时对这7头猪进行体温测量,其中2头发烧(一头体温39、6度,另一头体温40度),其余5头体温均正常或偏低。
从7头猪中选择体温最高得3头(包括1头大猪与2头小猪)进行处死、剖解与严格得无菌采样,每头猪采集脾、淋巴结、肝、肾等组织器官5~6份。
所剖解得3头猪临床症状均不明显,剖解病理变化轻微,内脏与淋巴结等器官大多表现较正常,其中1头各部位与器官均未发现异常,另外2头具体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大多表现正常,脾脏未见明显肿大现象,个别脾脏内侧边缘出现带状淤血、出血,其中一条脾脏也表现为点状出血;肾脏边缘有斑状出血、质脆易碎,个别淋巴结偶有点状出血现象。
其余器官外观表现与质地均未发现异常。
3、临床诊断经专家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场临床诊断,病理剖解,对比《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诊断要点发现:死亡猪只虽未见典型非洲猪瘟病例,但仍有个别发烧、器官出血、质脆等现象,在未进行实验室诊断得情况下,临床上无法排除非洲猪瘟得可能性。
(四)实验室检测结果12月6日临晨4时30分左右完成采样工作,并及时将样品整理后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
市级实验室检测为核酸阳性后送省疫控中心,2018年12月8日,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为ASF病毒核酸阳性,该起疫情为非洲猪瘟疫情。
(五)疫区、受威胁区情况疫区:共有5个村民小组,共养殖160头生猪。
2018年12月8日13:40开始扑杀疫区3公里范围内院海军饲养得160头生猪,18:50处理完毕。
受威胁区: 共涉及有4个乡镇,99个养殖户,共存栏2170头生猪。
其中&&街道办事处得3个村得19个养殖户,257头猪;店塔镇3个村得16户养殖户,199头猪;麟州得街道办事处7个村,无生猪饲养;西沙街道办事处6个村得64养殖户,1714头猪。
二、追溯追踪情况1、调运与出售情况该养殖户自开展生猪养殖以来,一直坚持自繁自养,除2017年1月起始养殖时引进8头猪外,再未调运与购进生猪。
近一年内,只有在2018年5、6月间屠宰出售育肥猪5头,屠宰时未经屠宰场,自行选点进行屠宰与销售。
2、饲喂品市场调查根据本次意外死猪现象得初步调查发现,该养殖户从&&农贸市场捡拾烂菜叶、碎肉、烂肉等进行饲喂。
因此,2018年12月6日上午派出工作组,对&&农贸市场得烂菜叶、碎肉、烂肉得来源及去向进行了严格得排查。
经排查,市场中有销售冷鲜肉得肉食品门市5家、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1个。
5家冷鲜肉销售门市得冷鲜肉均来自于####$$区,每天得冷鲜肉调入量约14吨;冷鲜肉销售主要去向包括&&市城内市场得小贩销售点、餐饮企业、!!超市、&&市等。
全部冷鲜肉相关得下脚料集中于市场公共垃圾设施,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集中处理。
随后,经&&市场管理办公室核实调查,该市场内经常有老年人来捡拾烂菜叶用于喂猪。
12月7日专家组组织流调人员分两组分别对疫点、&&农贸市场得猪肉销售门店开展了环境样品采集工作,其中疫点采集环境样品14份(棉拭子),&&农贸市场内对4个冷鲜肉销售门店(肉都汇、小许肉食门市、苏彩虾门市、迪红生肉门市)与1个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都进行了样品采集,共采集样品20份(其中棉拭子16份,猪肉样品4份)。
两组采集得样品全部置于生物安全送样箱交由专家组成员杨文欢带回省动物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
2018年12月9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送检得样品监测结果为:疫点环境样品、4个冷鲜肉销售门店与1个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都检测得ASF病毒核酸阳性。
3、屠宰场调查&&市共有4个屠宰场,于2018年12月10日早上全部关闭。
分别就是&&市&&屠宰有限公司、&&&&肉联、&&宰场、&&屠宰场。
经调查,&&市&&屠宰有限公司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镇;&&&&肉联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市场、####市场;&&宰场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当地;&&!!近一月来,屠宰生猪主要来源于$%%,产品销往&&市场、&&驼峰市场、&&同丰市场、沙渠市场。
流调人员分两组分别对四个屠宰场开展了环境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环境环境样品15份(棉拭子),经$$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室检测,未发现核酸阳性样品。
三、病因探索由养殖户饲喂污染得碎肉、烂肉引起得可能性最大。
该养殖户经常去&&农贸市场捡拾烂菜叶,偶尔还会从市场上捡拾一些碎肉、烂肉(猪肉为主)等下脚料饲喂较大一点得猪与母猪。
11月30日,###曾给1号圈舍得17头猪饲喂过捡来得碎肉、烂肉。
12月7日对&&农贸市场内得4个冷鲜肉销售门店()与1个本地屠宰场猪肉销售大厅进行了样品采集,检测后均为病毒核酸阳性。
该次疫病很可能就是因为养殖户饲喂污染得碎肉、烂肉引起。
四、下一步工作1、就是尽快对全市生猪养殖场所再开展紧急摸排,摸清底数。
2、就是严格生猪及其产品得调运监管,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渡口等关键环节得关口把控,严防疫情得传出传入。
3、切实加强对餐厨废弃物得处置监管,坚决禁止泔水饲喂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