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方案.docx
- 格式:docx
- 大小:53.15 KB
- 文档页数:9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1. 引言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影响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大量可靠的数据,可以帮助健康专业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策略。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案,以便研究人员能够系统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2. 研究目的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某地区某种疾病的流行情况、疾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设计该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将对某地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
3.1 人群样本从目标地区的居民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大小需根据统计学原则进行计算,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3.2.1 问卷设计设计符合调查目的的问卷。
问卷应包括以下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职业等;•疾病相关信息:如疾病的发病史、症状、诊断情况等;•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等;•接触史:如与患者的接触、旅行史等;•环境因素:如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等。
3.2.2 调查过程将问卷以适当的方式传达给被调查者,可以选择面对面采访、电话调查或在线调查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培训调查员,指导其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
3.2.3 数据管理采用适当的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管理和存储。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为了后续分析的需要,应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
3.3.1 描述性统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计算出各项指标的频数、比例、平均数、标准偏差等统计指标。
通过描述性统计,可以了解疾病的患病率、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
3.3.2 探索性分析通过交叉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分析吸烟与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
这有助于确定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形成初步的研究结论。
3.3.3 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构建合适的模型。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一、研究目的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调查社区中乙肝病毒感染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设计1.研究类型: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即一次性调查。
2.调查对象:以社区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8岁及以上。
3.人群样本的确定: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社区所有居民中进行无重复随机抽样,目标样本数为500人。
4.数据收集方式:采用结构化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过程中记录问卷回答情况。
5.数据变量选择:问卷分为以下几个部分:a.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
b.乙肝感染状况:包括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感染类型(急性或慢性)、是否曾接受过乙肝疫苗等。
c.传播途径:包括是否有过输血史、手术史、性传播史等。
d.知识、态度和行为:包括对乙肝的乐观态度、乙肝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乙肝相关预防措施采取情况等。
6.数据收集时间:数据收集时间为2024年1月至2月,共计2个月。
7.数据分析方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的频数、比例、均值等。
三、伦理考虑1.参与者知情同意:在面对面访谈前,研究人员必须向每位被调查对象解释研究目的、内容、风险和利益,并获得他们的书面知情同意。
2.保证隐私权:为了保护参与者的隐私权,收集的数据将匿名化处理,不会对外公开个人身份。
3.研究过程监控:设立独立的监督委员会,监督整个研究过程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四、质量控制1.培训研究人员:在数据收集前,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调查技能。
2.结构化问卷:问卷必须清晰明了,严格按照设定的数据变量进行设计,避免信息偏差。
3.数据录入和校对:研究人员在录入数据时,必须核对问卷回答情况,避免录入错误。
4.数据分析验证:对部分样本数据进行重复分析,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五、预期成果1.描述乙肝感染情况:通过统计乙肝感染的患病率,描述社区中乙肝感染的现状。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三篇第一篇: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全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控制疫情传播,根据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的要求,结合全国疫情形势变化及研究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一、强化四早策略进一步明确“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
在病例发现和报告中,细化病例发现的五条主要途径,增加用工单位主动筛查、发挥常规监测网络作用和强化口岸卫生检疫等途径。
在病例救治中,强调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
二、严格落实报告、检测、流调时限要求一是明确规定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需在诊断后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二是明确规定承担检测任务的机构,必须在收到标本后12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
三是明确规定确诊的个案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报告。
三、及时修订补充有关标准一是根据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需求,补充病例的血清学诊断、疑似病例排除标准和病例出院后管理要求等内容。
二是无症状感染者定义中,增加血清特异性IgM检测阳性作为可选判定标准。
四、防范境外病例输入一是在监测定义中调整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增加境外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旅行或居住史。
二是在病例发现途径中,增加口岸卫生检疫等措施。
三是在重点场所、机构、人群防控中,增加对来华(归国)人员进行口岸卫生检疫和健康管理等内容。
五、强化中国疾控中心技术指导作用防控方案中涉及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密切接触者调查与管理指南、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指南和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由中国疾控中心统一制定,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加强对全国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
六、发挥中医药作用总结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成效,明确提出在传染病预防和救治工作中鼓励、支持发挥中医、中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第二篇: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进一步落实好我校师生员工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学校流行,为学校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
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附6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自2003年12月中旬以来,亚洲部分国家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迅速扩散蔓延,越南和泰国还发现了人禽流感感染病例。
我国目前虽无人禽流感病例,但也已在多个省份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情。
为了做好人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和控制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1. 核实诊断;2.调查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3.为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1.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2.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可疑禽流感病、死动物的密切接触者;4.禽流感发生的相关基础资料。
人禽流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判定标准参见“人禽流感诊疗方案”,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参见“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1.禽流感疫情发生地禽鸟类动物及其发病情况收集在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中,应注意收集与人禽流感发生有关的动物养殖及发病情况,包括当地禽鸟类等动物的饲养情况(种类、数量、饲养方式等),交易市场(含集贸市场)或养殖场情况(种类、数量、分布等),近期发生禽流感或发生禽鸟类病、死情况等。
2.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出现人禽流感疫情时,应对所有的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暴露因素和密切接触者情况、转归等。
详见附表“人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
3.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在对病例个案调查的基础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应确定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调查。
具体内容见“禽流感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及处理原则”。
4.调查方法禽鸟类动物及其发病情况资料主要从农业、工商等部门获取,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补充调查得到。
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应尽可能直接对病人或密切接触者进行访视和询问。
如因病人病情较重、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或当病人提供的资料不详或有疑问时,可通过其亲友、医生、同事或其他知情者进行调查或核实。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附件1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
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一、目的1、核实诊断,了解病情,掌握疾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2、调查危险因素和感染途径,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提供研究线索;3、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依据。
二、调查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临床检验)、流行病学(病家及周围环境、家禽、家畜养殖情况、与病(死)猪接触史及其他情况)。
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三、调查要求1、个案调查对象: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
2、调查组在接到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调人员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原则上每例病人至少由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3、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问题,对于不详或有可疑的地方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医生等其他知情者补充或核实。
如病人病情较重或死亡,无法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4、按照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基本内容: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相关资料。
调查表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晰,调查问卷中所有总是不得空缺,如不能填写请标注原因。
5、在接到调查病例的订正报告或转归报告时,应及时做好随访和相关住处的补充调查,进一步完善个案调查表。
附表:江苏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个案调查表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个案调查表编码:□□-□一、一般情况:1、被调查者姓名:被调查者属:1病例本身 2 病例家属 3病家邻居 4与病例同时宰杀死猪者2、年龄(岁):3、性别:1 男 2 女4、职业:1 农民 2 民工 3 渔民 4 工人 5 学生 6 干部职员7 医务人员 8 家务及待业 9 其它:5、住址:市县(区)乡(镇、街道)村6、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地点7、初诊:时间年月日时初诊单位8、住院:入院时间年月日时住院单位出院时间年月日时9、报告:时间年月日时报告单位10、死亡时间年月日时11、病程:天小时12、诊断: 1 是 2 否诊断病名:13、转归: 1痊愈 2死亡 3治疗14、并发症:二、临床资料(一)临床症状与体征1、是否发热? 1是 2否就诊体温℃最高体温℃2、就诊时:脉博次/分呼吸次/分血压(注明单位)2、是否有以下临床表现?(以框内打“√”表示)畏寒□咳嗽□咽痛□咽红□呼吸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如腹泻,每天大便次数: 1.3~5次□ 2.6~10次□头痛□全身酸痛□淋巴结肿胀□关节肿胀疼痛□昏迷□抽搐□瘀点瘀斑□眼结膜充血□外周性面神经瘫痪□听力减退□ (单侧双侧)眼球震颤□克氏征□布氏征□颈项强直□低血压□最低血压 / Kpa(或 / mmHg)其他临床表现:(二)临床检验(如单位不一致,请注明)1、血常规:WBC:×109/升,淋巴细胞 %,中性粒 %,血小板×109/升2、脑脊液:浑浊: 1是 2否潘氏球蛋白试验:1阳性,2阴性;细胞计数: /μL葡萄糖: mmol/L( mg/dl),氯化物 mmol /L3、粪常规:性状:1软便 2稀便 3水样便 4脓血便 5粘液便 6血便镜检:红细胞 /HP,白细胞 /HP;潜血试验:1阳性 2阴性;粪胆素:1阳性 2阴性;粪便胆红素:1阳性 2阴性。
流行病学调查模板1. 背景和目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发病及其影响因素的方法。
为了规范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制定流行病学调查模板对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比性非常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模板,以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
2. 研究设计2.1 研究类型本研究采用 [选择适合的研究类型,例如:纵向研究、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等]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参与本研究的对象包括[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包括所在地区、年龄范围、性别比例等等]。
2.3 数据收集方式本研究使用 [描述数据收集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临床观察、医疗记录等等]收集数据。
3. 样本选择3.1 样本容量估计在确定样本容量时,我们基于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和研究假设,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样本容量估计。
3.2 样本选择方法我们使用 [描述样本选择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等] 的方法进行样本选择。
3.3 样本描述我们将在样本描述中报告被调查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
4. 数据收集4.1 数据收集工具本研究将使用 [描述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等等] 进行数据收集。
4.2 数据收集流程本研究将明确数据收集的流程,包括数据收集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等等。
4.3 数据质量控制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我们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包括培训调查人员、数据审核和验证等。
5. 数据分析5.1 数据清理和整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我们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理和整理,包括删除异常值、处理缺失数据和转换数据格式等。
5.2 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将使用 [描述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等] 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学方法。
5.3 数据分析软件我们将使用 [描述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R等等] 进行数据分析,并报告使用的软件版本和参数设置。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一发现、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为阐明疾病的特征和规律、评估人际传播和流行风险积累证据。
〔三为制订疾病干预措施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二、组织与实施〔一县级卫生部门。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接到疫情报告后2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
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指导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调查准备。
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组成员至少应当包括流行病学与实验室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和专业消毒人员。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个人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
专项调查方案另行制定。
〔一临床资料。
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转归等情况。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
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环境,家禽、家畜饲养情况,病死家禽、家畜情况。
〔三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及暴露史。
1.发病前7天内与禽畜接触及防护情况:饲养、贩卖、屠宰、捕杀、加工、处理禽畜,直接接触禽畜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与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触情况及防护情况。
2.发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触情况:接触时间、方式、频率、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
3.发病前7天内有无接触其他不明原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XX县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由XX县疾控中心组织开展。
一、调查目的掌握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病与就诊经过、暴露危险因素、与其他病例或者聚集性疫情的关联等情况,查明其感染来源,追踪、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
进一步分析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评估风险人群和地域范围,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奠定基础。
二、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新冠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的密接)以及家庭成员和接诊医生等知情者。
如被调查人员不配合调查,应协调政府、社区和公安部门协助调查。
三、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疑暴露史、密切接触者信息和行动轨迹等。
重点对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发病或采样阳性前14天内的暴露史进行调查,包括发热人员、疑似病例、境外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史,医疗机构就诊史,农贸市场暴露史、进口冷冻食品接触史等。
调查应于接到疫情报告后24小时内完成。
四、调查准备和启动(一)前期准备。
成立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对成立的流行病学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技术培训,熟练掌握局部地区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的流程和内容。
(二)启动调查1.启动调查。
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报告、医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及个人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信息后,XX县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启动现场调查工作。
2.获取支持信息。
向相关部门报告病例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微信)、关键时间(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发病前14天至隔离时间,以及无症状感染者采样阳性前14天至隔离时间前)等信息,尽快获得病例的行动轨迹、可能接触人员的名单和线索,帮助明确疫情波及的风险地区和人群。
五、调查步骤和方法(一)调查和应急处置。
采用面对面访谈方法,特殊情况可采取电话方式,对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根据访谈提纲开展调查。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査指处理方案一、目得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与生育委员会通报我国上海、安徽、江苏发生3例确诊人感染H 7\9禽流感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得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C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訂前已确诊7例病例,2人死亡,疫惜还有进一步扩大可能。
虽然LI前该病毒尚无人传人证据,基于该病毒存在引起严重疾病得可能性,故应谨慎对待。
做好人感染H7\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得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目得就是:1、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与传播途径;2、确定与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类管理,防止疾病得进一步传播.3、掌握疫情波及范围与影响因素,为疫情得处理提供依据;4、为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提供研究线索。
二、工作内容1、病例得个案调查2、接触者追踪3、资料管理与利用三、工作程序与方法(一)病例得个案调査1、医院所在地得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人感染H7\9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调人员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原则上每例病人至少由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得问题,对于不详或有可疑得地方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医生等其她知情者补充或核实。
如病人病悄较重或死亡,无法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她知情人了解情况, 完成调查。
3、按照人感染H7\9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基本内容:病人得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发病询后得活动情况与与其有过密切接触得人员悄况。
调查表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晰。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人感染H7N 9禽流感病例得订正报告或转归报告时,应及时做好随访与相关信息得补充调查,进一步完善个案调查表。
附件。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一、目的任务(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
二、范围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省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狂犬病;(二)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三)小反刍兽疫、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四)牛瘟、牛肺疫、马鼻疽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疫病再次发生;(五)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三、工作程序(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
省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附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报告。
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省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相关分中心要派出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损失和防控措施评估等专项调查。
四、工作要求(一)省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及其结论进行审核,审核意见作为重大动物疫情解除封锁的重要依据。
(二)疫情解除封锁前,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将流行病学调查表、现场调查评估报告及省级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的审核意见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备案.(三)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要尽快完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软件,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并对紧急疫情应急处置措施和扩散风险进行及时评估,汇总分析流行规律,定期报告XX兽医局。
XX县新冠肺炎疫情联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流行病学调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建立精准高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新冠肺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保障我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机构(一)成立领导小组。
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县新冠肺炎疫情联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XX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XX县卫生健康局局长成员:XX县文旅广体局副局长XX县科工信局副局长XX县公安局副局长XX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XX县商务局副局长XX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XX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XX县疾控中心主任工作职责:负责全县新冠肺炎疫情联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沟通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疾控中心,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组建机动队。
由卫生健康、文旅广体、科工信、公安、交通运输、商务、市场监管、疾控等部门组建联合流行病学调查机动队(以下简称“机动队”),在本级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开展工作。
机动队由流调队及专班组成。
流调队负责辖区现场调查及技术指导,每支队伍由卫生健康局1名联络员、疾控中心1名联络员及4名流调队员组成。
专班负责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手段为流调工作提供科技支撑,机动队各成员单位各提供1名技术人员参与专班工作。
(机动队成员见附件)二、各部门及单位职责(一)卫生健康部门:在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领导下,做好卫生应急物资保障、统筹安排现场调查,做好信息沟通,协调相关单位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落实诊断、转运、隔离、救治等分类管控措施。
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信息的上报及发布。
(二)公安部门:负责对重点人员进行定位查找,对与被调查人员紧密相关的线索开展核查验证。
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一、基本信息调查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所在县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价格(反应动物流通情况)调查工作,并结合当地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数据,分析当地疫情发展趋势。
各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应当定期向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报送以下流行病学调查信息。
(一)4月30日前,报送2010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信息(报表格式见附表7);(二)6月30日前,报送2010年畜牧业生产和屠宰加工信息(报表格式见附表8);(三)每月月底前,报送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畜禽价格信息(报表格式见附表9);(四)12月15日前,提交2011年年度工作报告。
二、省级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际,制定辖区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建立健全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机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分病种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定期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禽病,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主要家畜疫病,动物布病、结核病等主要人兽共患病定点调查,并结合本省畜牧业生产、动物免疫、屠宰加工和畜禽流通情况,分析辖区内疫情发展趋势,并于12月20日前向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提交年度工作报告。
三、国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一)禽流感和新城疫定点调查1.目的。
了解禽群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感染情况、免疫情况和病原变异情况,分析流行趋势。
2.范围。
在吉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苏、贵州、宁夏、广东、海南、重庆等省份,开展定点流行病学调查。
3.方式。
①病原学调查:每省随机选择10个市场,每个市场采集30只禽咽肛拭子样品(尽可能分布于5个以上摊位),第2、3、4季度各实施一次,每次每省水禽样品不少于100份。
②血清学调查:每省随机选择10个规模场(蛋鸡场、肉鸡场、蛋鸭场和肉鸭场至少各有2个),每场填报免疫信息调查表(附表10),并于第2、4季度各随机采集血清20份,进行抗体检测。
附件 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
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
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
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
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
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
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病例分析总结,为埃博拉出
血热防控提供依据。
附件: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
附件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病例编码:□□□□□□- □□ - □□□
(区县国标码 - 年份 - 流水号)
被调查者与病例关系:( 1)本人(2)其他关系:_________□
一、基本信息
1、姓名 :_______________ 家长姓名 (14 岁以下儿童 )____________
2、性别:(1)男(2)女□
3、出生日期: _______年 ______月______日
4、身份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籍(外籍): ___________________ 护照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电话 : ___________________
7、现住址: _____省_____市 _____县( 区)_____ 乡 ( 街道 ) 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或工作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 5)保育保姆( 6)餐饮业(7)公共场所服务员( 8)商业服务( 9)医疗人员( 10)工人(11)民工( 12)农民( 13)牧民( 14)渔 ( 船 ) 民( 15)海员及长途驾驶员( 16)干部职员( 17)离退人员( 18)家务待业( 19)不详(20)其他: ___________
二、发病与就诊情况
1、发病时间: _______年 _____月_____日
2、就诊情况
序号就诊日期医疗机构名称诊断是否住
住院号院
1 2 3
三、临床表现
1、发热:(1)有,最高体温 ________ ℃(2)无□
2、呕吐:(1)有(2)无□
3、腹泻:(1)有(2)无□
4、皮疹:(1)有(2)无□
5、咳嗽:(1)有(2)无□
6、头痛:(1)有(2)无□
7、咽喉痛:(1)有(2)无□
8、腹痛:(1)有(2)无□
9、肌痛:(1)有(2)无□
10、胸痛:(1)有(2)无□
11、出血:(1)有(2)无□
如果有,哪些部位出血
11.1结膜充血( 1)有(2)无□
11.2鼻衄( 1)有(2)无□
11.3牙龈出血( 1)有(2)无□
11.4呕血( 1)有(2)无□
11.5咯血( 1)有(2)无□
11.6血尿( 1)有(2)无□
11.7血便( 1)有(2)无□
11.8阴道出血( 1)有(2)无□
11.9 其他出血(注明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
12、嗜睡:(1)有(2)无□
13、谵妄:(1)有(2)无□
14、低血压:(1)有(2)无□
15、多脏器损伤:(1)有(2)无□
16、休克:(1)有(2)无□
17. 其他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
四、流行病学接触史
1、本次发病前 21天内,你居住、旅行过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请依次列出)
序号____月 ____ 日至 ____月 ____日国家及城市中转地
1
2
3
2、发病前 21天是否接触过类似症状病人:□
(1)是(填下表)(2)否(跳转第3题)
序号时间姓名现住址关系接触方式联系方式1
2
3
注:接触方式( 可多选 ) :①接触病人血液②接触病人分泌物、排泄物③接触病人皮肤
④接触病人衣被等⑤救治/护理⑥同处一室⑦共乘同一交通工具⑧处理尸体
⑨其它(请单独注明)
2.1 接触类似症状病人时是否采取防护措施:□
(1)一直有防护措施( 2)部分时间有防护措施( 3)无防护措施如果有,措施是:
2.1.1是否戴口罩:(1)是(2)否□
2.1.2是否戴手套:(1)是(2)否□
2.1.3是否戴面罩:(1)是(2)否□
2.1.4是否穿防护服:(1)是(2)否□
2.1.5是否带护目镜:(1)是(2)否□
2.1.6接触后是否立即洗手:(1)是(2)否□
2.1.7其它 ____________
3、发病前 21天是否去过医
院:( 1)是(2)否□如果是,填下表:
该医院是否发现过序号_____月_____日至 _____月_____日国家、省、市名称医院名称
埃博拉确诊病例1
2
3
4、发病前 21天内是否直接接触过以下动物(限于在有疫情国家):
4.1蝙蝠:(1)是(时间:_____月_____日)(2)否□
4.2大猩猩等灵长类:( 1)是(时间:_____月_____日)(2)否□
4.3跳羚(小羚羊):( 1)是(时间:_____月_____日(2)否□
5、发病后至隔离前的活动情况
时间地点活动类型
6、密切接触者
最后接触时间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与病例关系与病例接触方式联系电话
( _____月 _____日)
1
2
3
4
5
6
注: 1、与病例现在的关系:(1)医患(2)同病室病友(3)亲友(4)旅行同伴
( 5)同学 / 同事(6)其他(请单独注明)
2、与病例接触方式:
( 1)接触病例血液(2)接触病例分泌物、排泄物(3)接触病例皮肤
( 4)接触病例衣被等(5)救治/护理(6)同处一室(7)处理尸体
( 8)共乘同一交通工具(9)其它(请单独注明)
五、实验室检查
1、临床指标检查
序检查日期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天冬氨酸氨基转移丙氨酸氨基转
尿蛋白次(年/ 月/ 日)(109/L )( 109/L )(百分比)(百分比)酶( IU/L )移酶( IU/L )
1
2
3
2、埃博拉病毒检测
标本 1标本2标本3项目
采集时间标本类型结果采集时间标本类型结果采集时间标本类型结果
抗原检测
IgM抗体检测
IgG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病毒分离
六、诊断与转归
1、病例出院诊断:( 1)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2、埃博拉感染最终诊断:□
( 1)确诊病例(2)疑似病例(3)留观病例
(4)排除 ( 病名 :____________ )
3、转归:(1)痊愈(2)死亡(3)其他□
3.1若痊愈,出院日期 :年月日
3.2若死亡,死亡日期 :年月日
3.3死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其他补充材料
.
调查单位: ________________调查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调查者: 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