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章 旅游地图与旅游信息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969.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地位《中国旅游地理》是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其实,普通人都至少要懂得些基础的地理知识。
二、前导和后续课程先续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世界旅游地理。
三、课程对象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
(2)掌握旅游地理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3)明白学习旅游地理的意义的方法。
2.能力目标:旅游地理知识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能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和技能。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无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五、学分及课时数1. 学分:1002.参考学时:72六、课程内容及安排【总学时:72】七、(一)课程进度表(二)理论课程内容及安排【理论学时:53】第一章中国地理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疆域、人口和民族行政区划第二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第四节自然资源第四节交通【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教学重点】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教学难点】中国行政区划分布的记忆【建议课时】12学时【学习指南】(一)学习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二)学习的方法1.深读教材2.多加强记忆训练【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建议使用PPT、运用相关影音资料辅助教学,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第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的一般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旅游与旅游系统1) 旅游的空间构成要素: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通道;2) 3) 国际旅游者: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 国内旅游者: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的国内游客; 5)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6) 旅游资源依据其吸引强度可分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7) 广义的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性产业;8) 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旅游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组合;9) 旅游交通主要有旅游交通线路、旅游交通工具、旅游交通节点和旅游交通方式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1)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闲娱乐、康乐消遣等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 古代朴素的旅游地理记述: i. 殷商西周《诗经》:以诗歌形式颂扬当时的民间出游活动;ii. 战国《山海经》:中国最早记载山川风物的典籍;iii. 西汉史学家、旅行家司马迁,“纵观山川形势,考察民风,访古籍、采集传说”撰成《史记》,蕴含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iv.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成《水经注》:是一部描述记载中国山川的“宇宙未有之奇书”;v. 晋代僧人法显旅行考察南亚和东南亚30余国,所著《佛国记》:记载了所到国家的山川风物;vi. 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等国探求佛法,回国后著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亲践的110个国家和传闻国家的交通、城邑、关防、气候、物产、风土、习俗等极为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vii. 宋代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陆游的《入蜀记》和赵汝适的《诸番志》; viii. 元代耶律楚才的《西游录》、李志常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和王大渊的《岛夷志略》;ix. 明代费信的《星槎胜览》、马欢的《瀛涯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和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x. 清代魏源的《海国图志》、刘继庄的《广阳杂记》和顾炎武的《肇域志》。
课题第二章:黄河中下游旅游区(三) 科目旅游地理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西安市、西岳华山、太原市、大同市的旅游胜地及主要旅游资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重点重点讲述西安的兵马俑、华山难点游览胜地与历史事实的结合教学方法教法讲述法学法预习与巩固复习相结合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地图教学资料《中国旅游》《中国黄金旅游线地图册》师生互动设计 1、哪位同学知道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是怎样发现的?2、我国的五岳指的是哪些山脉?3、太原是哪个省的省会?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步骤:1、复习提问(同上师生互动设计)2、导入新课3、主要教学内容4、总结与扩展5、布置作业6、板书设计【导入新课】 1974年春,在我国西安市区东30余千米的秦始皇陵东1.5km处,发现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年前的军事阵容,今天我们就学习西安的主要旅游资源。
【主要教学内容】一.西安:<提问>西安位于哪个省?它有哪些主要旅游景点?<学生回答>简单介绍西安的概况,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位置: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陕西省省会。
2、历史发展:3、古都:11个朝代在此建都。
4、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5、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如“蓝田猿人”;半坡公社遗址,西周至唐代的古墓、宫殿遗址、佛寺详细介绍西安的六个名胜古迹:主要景区:(1)、大雁塔,(2)、小雁塔,(3)、陕西省博物馆和西安碑林。
(4)、半坡博物馆,(5)、华清池,(6)、秦始皇陵和兵马埇博物馆。
(1)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慈恩寺内。
七层阁楼式砖塔,高64m。
内设盘梯可盘旋而上。
(2)小雁塔:位于西安南门外的荐福寺内。
现存13层,高43m。
造型:优美,各级塔身的高度宽度均由下至上递减,比例均匀,别具风格,给人以秀丽挺拔之感。
(3)陕西省博物馆和西安碑林,博物馆历史文物及石刻艺术各代碣共计2300余件。
碑林:七个陈列室。
项目八旅游地图和旅游信息一、单项选择题(B)1.我国旅游地图的历史可追溯到夏朝的。
A华夷图B九鼎图C禹迹图D地理图(A)2.将旅游地图分为旅游资源图、旅游设施图、旅游效益图、旅游规划图等,主要是按来分类。
A内容性质B用途对象C表现方式D出版方式(C)3.旅游地图在旅游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无声的导游、管理决策的参谋、旅游者收藏的艺术珍品和。
A旅游信息的载体B旅游产品设计的展示区C广告的载体D旅游线路的信息源(B)4.按旅游信息的内容分,制约旅游活动的政治环境信息、经济环境信息、文化环境信息、法律环境信息、科技环境信息等属于。
A直接旅游信息B间接旅游信息C现在旅游信息D无形旅游信息(A)5.一般采用下述方法采集旅游信息:采购、检索、索取、现场采集和。
A调查采集B朋友介绍C二手资料D咨询中心咨询(D)6.按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方法把旅游信息从无序状态整合为有序状态的过程叫做。
A筛选B鉴别C存储D整序(D)7.即便事先制定了旅游信息采集计划,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新情况与新问题也时有出现,发现了它们,要分析原因,预测趋向,所以要进行追。
A严格实施采集计划B重复采集C进行信息需求分析D追踪采集(B)8.为了避免人力、物力及时间上的浪费,提高旅游信息采集的效率与质量,在采集旅游信息时,须掌握针对性、预见性、等原则。
A及时性、真实性、高效性B真实性、完整性、计划性C真实性、完整性、高效性D完整性、高效性、权威性(A)9.旅游信息商品与一般的物质商品具有诸多不同之处,具有、利用的便捷性、使用价值的不定性等特点。
A生产的一次性、存在的多态性、可重复利用性B生产的一次性、存在的时效性、不可重复利用性C价值的长效型、存在的多态性、可重复利用性D长期生产性、可重复利用性、传播的限制性(A)10.是构成旅游信息系统最基本、最常见、最丰富的基础信息。
A一次旅游信息B二次旅游信息C三次旅游信息D公开旅游信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世界最古老的巴比伦地图,则可看作城市旅游地图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