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3软件项目规划.ppt
- 格式:ppt
- 大小:379.50 KB
- 文档页数:10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三级项目报告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0学号姓名评分标准Visio的安装与使用(5分)系统结构化设计(5分)系统面向对象建模(5分)系统初步实现(5分)Visio图例使用准确,图形绘制美观准确5分系统分析设计的图表完整无误,符合需求5分面向对象建模准确,符合需求,绘图美观5分用户界面美观,代码设计准确、科学、合理5分Visio图例使用准确,图形绘制准确4分系统分析设计的图表完整无误,基本满足需求4分面向对象建模准确,基本符合需求,4分用户界面设计满足需求,代码设计符合需求4分Visio图例使用存在错误,但绘制准确3分系统分析设计的图表存在逻辑不清晰,但基本满足需求3分面向对象建模基本准确,基本满足需求,3分用户界面清晰,项目描述完整,代码设计基本满足业务需要3分Visio图例使用准确,但绘制存在错误2分系统分析设计的图表存在逻辑不清晰,可以满足部分需求2分面向对象建模不完整,描述需求不充分,2分用户界面描述不完整,代码设计不合理2分Visio图例使用不准确,绘制存在错误1分系统分析设计的图表存在逻辑不清晰,可以满足部分需求2分面向对象建模错误,需求理解错误,1分用户界面混乱,代码设计有误1分分分分分总分:分目录一、项目概述 (1)1.1目的 (1)1.2硬件环境: (1)1.3软件环境 (1)二、系统规划 (2)2.1系统的要求 (2)2.2项目背景 (2)2.3系统的组织机构图 (3)三、系统分析 (5)3.1业务流程图 (5)3.2数据流程图 (6)3.3数据字典 (8)3.3.1数据字典的组成元素 (8)3.3.2数据项卡片 (8)3.3.3数据结构卡片 (9)3.3.4数据流卡片 (9)3.3.5数据存储卡片 (10)3.3.6处理过程卡片 (11)四、系统设计 (12)4.1数据库设计 (12)4.1.1概念设计 (12)4.1.2逻辑设计 (13)4.1.3物理设计 (14)4.2代码设计 (17)4.3用户界面 (18)五、系统实施(测试数据) (18)5.1等价类划分法 (18)5.2划分等价类的标准 (18)5.3划分等价类的原则 (19)5.3设计测试用例 (19)六、面向对象 (20)6.1用例图 (20)6.2类图 (21)6.3状态图 (22)6.4顺序图 (23)七、项目心得体会 (24)一、项目概述1.1 目的要求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性,掌握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包括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
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是一门关注软件开发过程的学科,其中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现有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然后根据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最终实现有效的软件系统。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中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系统分析在软件工程中,系统分析是指通过对现有系统的研究和了解,明确软件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
系统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明确系统的需求,确定系统设计的方向。
系统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需求收集:通过与用户沟通和调研,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明确每个需求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3. 需求建模:通过使用工具和技术,将需求转化为可视化的模型,例如使用UML来建立用例图、活动图等。
4. 需求验证:确保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与用户进行确认和反馈,及时修正和完善需求。
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实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满足用户的需求。
系统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架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和技术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 数据设计:设计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确定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方式,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 接口设计:定义系统与外部系统或模块之间的接口,确保系统与外部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
4. 模块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具体的功能,通过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5. 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系统,提高用户体验和易用性。
三、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和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来支持和辅助。
以下是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工具和技术的介绍:1. UML(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种用于可视化、规范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标准化语言,包括用例图、活动图、类图等,可以清晰地描述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1.3.1软件质量模型 和使用质量性、依从性 、安全性 复性 操作性 、稳定性、 可测试性 一致性、可 替换性1.3.2软件质量管理第 1 章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1.1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软件需求( Software 软件设计( Software 软件构造( Software 软件测试( Software 软件维护( SoftwareRequirements ) Design )Construction ) Testing ) Maintenance )软件配置管理( 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软件工程管理( Software EngineeringManagement ) 软件工程过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 )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 软件质量( Software( Software Engineering Tools and Methods ) Quality )1.2 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1.2.1 软件生存周期Boehm 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GB 8566-1988 定义的软件 生存周期 模型GB/T 8566-1995 定义的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GB/T 8566-2001 定义的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模型 UP 定义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1.2.2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 型( waterfallmodel )快速原 型模型( rapid prototype model ) 演化模 型( evolutionary model )增量模 型( incremental model )螺旋模 型( spiralmodel )喷泉模 型( water fountain model )1.3 软件质量模型与软件质量管理 软件产 品的内部质量、外部质量 质量特 性、质量子特性和度量 功能性 :适宜性、准确性、互用 可靠性 :成熟性、容错性、可恢 可用性 :可理解性、易学性、可 效率: 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可维护 性:可分析性、可修改性 可移植 性:适应性、易安装性、质量需 求分析质量计 划 质量保 证 质量控 制 质量改 进 软件质 量管理体系1.5.3 软件过程改进 目前状态 ”,找出所有差距 始下一轮改 进1. 6 小 节软件工程学是研究如 软件产品所要经历勺 O至被淘汰这样一个全过 程被称为软件生存周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