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01
- 格式:ppt
- 大小:885.00 KB
- 文档页数:50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第一章系统思想1、解释下列名词: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目的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
答:系统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系统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发展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点。
系统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表现出坚持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的状态。
人工系统的目标,实际上是事先确定的人为目标,这种目标是以关于对象的条件来定义的。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
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自组织性是指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系统的相似性:相似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相似性是指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
第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说明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支持系统的各自特点。
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记录、保存精确数据,检索数据,计算,产生报表、账单。
特点有:支持日常运作,重复性强,逻辑关系比较简单,精确度要求高。
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特点是:一是高度集中;二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支持管理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以交互方式支持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主管支持系统:服务于组织的高层经理的一类特殊的信息系统,可以迅速、方便地以图文表格等多种形式提供组织的内外部信息,为经理的通信、分析、决策、组织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高教专区109JAN. 2021 NO.01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现陈战胜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规律和生命周期等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应用,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实施及维护等初步实战能力。
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存在定位模糊,知识面庞大且分散,教学知识点之间衔接不够紧凑、连贯,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教学与实际脱离无法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使得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中缺乏整体感,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工作经验,针对二年制专升本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课程的精准定位与内容梳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应用领域范围广、课程内容更新快,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多年教学,笔者在深入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得出了下页图1所示的课程定位和内容梳理。
如图1所示,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络配置与管理、软件设计开发等先修课程的基础。
如果先修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和开发技能不强,就会使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此,本课程开设的最优学期为专升本第三学期,相当于四年制本科的第六学期。
就课程定位而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将会为后续的工程项目实战、更高级专业课程提供关键支撑,其课程内容会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大量应用,并可以为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及所参与的企业项目在业务管理、工作流程和开发方法方面提供重要借鉴和指导。
课程内容主要包含课程导论、开发概论、系统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和系列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信息系统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设计和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概念和特点信息系统是由人、技术、数据、流程和环境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以支持组织的运作和决策。
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自动化:信息系统能自动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错误。
2. 实时性: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和传递数据,使管理者能够快速做出决策,提高组织的响应速度。
3. 集成性:信息系统能够整合各个部门和功能的数据和流程,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协作效率。
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为了设计和构建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需要采用适当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1. 需求分析: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和访谈,明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后续设计和开发提供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2. 数据流图法:通过绘制数据流图,描述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识别出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数据流,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3. 结构化分析:通过建立数据字典和数据结构,对系统进行模块化和层次化,从而便于后续的系统设计和实现。
4. 对象建模法:通过识别出系统中的对象(类)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对象模型,以支持系统设计和开发。
5. 系统评估:在设计和开发完成后,通过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检查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保证系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案例以某电商公司为例,展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应用。
1. 需求分析:与电商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需求访谈,确认系统需求,如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用户管理等。
2. 数据流图法:绘制商品流动图,明确商品从供应商到仓库再到用户的流程,识别出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
3. 结构化分析:建立商品数据字典和数据结构,将商品管理系统进行层次划分,如商品信息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