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度立项课题主持人名单
- 格式:docx
- 大小:13.57 KB
- 文档页数:3
荣誉证书1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骨干教师锦州教育局2006年证书:1.大学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渤海大学2.英特尔未来教育结业证书3.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二级水评考核证书4.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证书科研成果及论文(优质课成果)1.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教育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辽宁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学验收合格课题成果中承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研制任务”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2004年2.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与实践研究》第一阶段成果汇报1上,被评为科研成果一等奖辽宁省基础教育培训中心2007年3.《中学生心理将康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被评为锦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10年4.在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和和操作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科研成果评审中,所写的《培养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被评为三等科研成果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国家级1998年5.《快乐课堂———浅谈活动课作用》被评为2等优秀论文辽宁省心理学会2004年6.辽宁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的《思想政治课中情趣课堂教学模式浅谈》获优秀论文2等奖辽宁省教育学会2001年7.在行动研究成果集在行动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新课标教师《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教学案例被评为一等奖辽宁省师范大学出版社8.在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写的《浅谈政治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被评为优秀成果2等奖锦州市教育委员会2000年9.在九五教育科研第一阶段成果评选中被选为一等优秀论文锦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98年10.在腾龙远程教育网中发表《让快乐走进思想政治课新课堂》锦州市教育网2004年11.新课程教师行动研究成果集发表《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教学案例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建州师范学院发学报发表《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公开课及课件13.十一五教育研究规划课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20105月1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一等奖2009年9月30日15.辽宁省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心里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上所撰写的论文(课件)《心里健康的主要表现》被评为一等奖辽宁省教育学院2000年16.在锦州市第四届教育软件自作活动大赛中所制作《健康的主要表现》课件获得一等奖锦州市教育局2003年17.在锦州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所做的《构筑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木》一课荣获二等奖锦州市教育进修学院2006年18.在锦州市初中政治学科大型教研活动中作题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公开课教师进修学院2003年19.在锦州市初中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大型教研活动中,做《把握好心情》研讨课锦州市教育进修学院2004年20.在2001年——2002年第二学期锦州市初中大型教研活动中,作题为《祖国在我心中》活动课说课锦州市教育进修学院2002年21.锦州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技能大赛中,被评为三等奖市电化教育馆2007年22.在市教育局,义务教育新课标学习反思实践行动研究优秀科研评比中撰写《构建地球最美丽的花朵.》评为一等奖锦州教育局2008年】23.论文《初中思想政治课情趣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方法》“九五”教育科研第一阶段成果中雪中一等优秀论文。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佚名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9
【总页数】4页(P6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关于印发《"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的通知 [J],
2.继经开来繁荣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发布会、青岛市市南教改实验区工作现场会暨《中国教育学刊》创刊 25周年纪念会述要 [J], 方檀香
3.关于认真做好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和"十一五"立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J],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 [J], 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5.关于认真做好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结题和“十一五”立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教科规字[2007]1号关于印发《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高等学校、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现将《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区、各单位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附件: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2007年10月25日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教育科研为全省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提高全省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服务的科研方向,为促进辽宁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与理论支持。
第三条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面向全省教育战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保证重点。
第二章组织第四条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受辽宁省教育厅的委托,负责全省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划、实施、管理与协调工作,业务上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与指导。
第五条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规划办”)是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职能和办事机构,挂靠在辽宁教育研究院,具体承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日常组织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规划办负责辽宁省范围内(计划单列市和中央部委院校除外)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并负责课题主持人的管理、指导与培训工作。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科项目(含国家重点课题、国家一般课题、国家青年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一般课题、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和教育部规划课题。
创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策略科技活动提供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时机外,还鼓励学生获得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并成为创造性的智力探索者,能够独立追求学问。
创新思维的启发策略创新活动是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活动,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方式,需要有观察、记忆、想象。
根据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情况,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奠基性阶段。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利用丰富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时机。
3. 创新人格的培养策略与创新技能的培养相比,从青少年发展的角度看,在科技活动应该把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作为重点。
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志向,加强情感和意志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反映,形成敢为人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科技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以一定要素为核心,多维的、多层次的动态综合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知识、经验是基础,智力是核心,个性品质对创新活动的认识过程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
三个要素与创新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科技活动中,营造创新环境,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自身体验时机,提高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聆听,希望多提珍贵意见。
祝大家在新的学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下一步计划对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资源案例进行整理,形成案例集。
撰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和策略方面的论文,并在相关期刊上公开发表。
撰写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学业正相关的研究报告,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撰写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教学实录,既教师开发出的校本科技课教材。
大家好,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汇报《科技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本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09年8月正式立项。
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城子乡中心小学课题组陈鑫一我校《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课题已经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入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类别为基础教育类普通课题。
批准文号为辽教函[2006]8号第17——1项。
课题负责人为沈阳市新城子区新城子乡中心小学科研室主任陈鑫。
在区规划办和教科研室主持下,于2006年4月19日,在新城子区教师进修学校以集体开题的形式进行了开题。
区规划办和教科研室的领导马永春、许占忱和全区其它省级课题主持人出席了会议。
在开题会上,专家们向各位课题主持人讲解了实验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求和格式,以及实验档案的建立方法。
5月25日,区规划办、教科研室和师训部的专家又到我校进行了开题现场指导。
二(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社会价值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人民论坛》2005年第7期上撰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文中指出,“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
……要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构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目标体系,探索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办学以教师为主体,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本课题研究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是促进教师的发展。
把为学生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克服“重使用、轻培养”和“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课程改革的实践,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科研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所需的空间和支持,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肖川教授指出,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无意的忽视。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报告《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摘要:“课程素质化”是指学校在课程的建设、开发和执行的过程中,将课程的知识立意变为素质涵盖,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的素质要求,以全面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
其理论意义在于在课程的认识上集中体现与反映了以“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核心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在课程的开发、建设与执行中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
“课程素质化”旨在以课程为依托,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教育行动转变的显性标志,发挥教师主导性主体和学生发展性主体的作用,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的可操作性,使教育教学落实在课程、教师、学生三者的协调发展上,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一般规律和有效途径。
《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 2006年12月26日被全国教育规划办批准立项(课题批准号:FFB0278),2007年5月开题。
课题的承担单位是深圳市华侨城中学。
华侨城中学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自身拥有处于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的巨大优势。
该校不仅树立了“造就科学素养一流、人文意识浓厚、长着飞天翅膀而又贴着地面行走的现代人”的教育理想,并且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围绕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具有现代风貌和国际视野的教育新思维,具有比较理想的研究基础。
因此,课题组利用华侨城中学的特点与优势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率先尝试性地提出了“课程素质化”的概念。
《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主要围绕“课程素质化”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省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持人(小学段)与会课题主持人如皋市丁堰镇丁堰小学提高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冒继承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体验状态下幼儿关爱品质的养成研究尤素敏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小学儿童公民素质培育工程研究许友兰如皋市林梓镇林梓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适研究张军如皋市白蒲镇白蒲小学小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策略研究邵明道如皋市桃园镇桃园小学在科学活动中促进儿童科学素质发展的研究顾淑红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小学在农村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夏少林如皋师范附属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研究尤素敏姚亚云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小学农村集镇小学师生品格“双塑造”的实践与研究吴国建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农村薄弱小学开展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焦红亮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有效习作教学的研究徐志华如皋市柴湾镇柴湾小学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杨志翔如皋市袁桥镇何庄小学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钱伯明如皋市启艺幼儿园在户外活动中促进农村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冒永健如皋市白蒲镇白蒲小学小学识字教学效能提升的研究朱建霞如皋市江安镇葛市小学农村小学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徐洪兰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农村小学开展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吴兵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红十四军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黄美兰如皋市搬经镇丁许小学小学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卢冬雁如皋市如城镇庆余小学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丁伯春如皋市袁桥镇何庄小学小学流动儿童教育的研究汤利民如皋市袁桥镇何庄小学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归因与对策研究钱伯明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基于生态课堂的数学化过程研究戴建全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强视功能训练提高中年级智障儿童汉字书写能力的实验研究缪继光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进行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研究陈青云如皋市白蒲镇中心园农村留守幼儿情商培养策略的研究陈娟娟如皋市如城镇邓元小学小学语文活动单导学方式中小组有效性合作的研究郭剑波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聋校数学课堂中情境教育模式的建构研究蒋苏建如皋市东陈镇丁北小学“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蒋文树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王小兰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小学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有效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冯兵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小学”倾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郭其龙如城镇安定幼儿园农村非在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经研究肖海月如皋市安定小学农村小学语文教材资源有效二度开发的研究朱爱华。